《造夢之家》:導演獻給自己的一部電影,僅此而已

人生能代寫嗎 發佈 2023-01-01T08:19:26.245522+00:00

《造夢之家》是一部半自傳電影,講述了史匹柏第一次跟電影相遇,又是如何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與相機、導攝結緣,步入好萊塢演藝圈子的前20歲生活。看的時候非常享受,但由於個人性質很強烈,整個敘事顯得非常散,看完雁過無痕,不知道導演想表達人生中哪個情節對他最重要,有點流水帳的意思了。

《造夢之家》是一部半自傳電影,講述了史匹柏第一次跟電影相遇,又是如何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與相機、導攝結緣,步入好萊塢演藝圈子的前20歲生活。看的時候非常享受,但由於個人性質很強烈,整個敘事顯得非常散,看完雁過無痕,不知道導演想表達人生中哪個情節對他最重要,有點流水帳的意思了。這是導演獻給自己而拍的一部電影,僅此而已。

影片基於史匹柏的人生經歷展開講述,主要聚焦男主角的成長時期,以及他和父母的關係。主角和史匹柏一樣住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在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史匹柏住在鳳凰城,他在面對反猶太主義的同時,也在用父親的8毫米攝像機拍攝家庭電影和冒險電影。高中時期史匹柏一家搬到了加州,後來父母離婚,他和父親一起居住,與父親的緊張關係也成為他打造《鐵鉤船長》《侏羅紀公園》《林肯》《貓鼠遊戲》等電影的靈感...

整部影片講述了導演7至18歲的化身男孩和家人們的故事,從愛電影到踏上製作之路,愛好變職業成為電影人的十年過程,不只是過去和私人感情,而是對整個電影業好萊塢的現狀思考、對行業未來的憂慮。借家庭變故父母破裂令男孩成長,痛苦和困境使人成熟,對應疫情重創影視產業企業關閉項目停擺等困難,如何恢復和面對是老斯的思考重心,答案也顯而易見但極難達到。疫情下很多人已放棄電影、離開不再關注,而導演/男孩反是有愛又堅守不離不棄之人,用一生去愛並以愛為動力前行,努力過程既孤獨又艱巨,還要付出巨大代價,導演相當於前人,以己為鑑啟發後人。

「造夢之家」並不造夢,略有些驚奇的是,史匹柏講述的是夢一次又一次在與現實的同行和夾擊中背叛自己的故事。最鍾愛的媒介記下了分崩離析的種子,每一次首映都帶著額外的愁緒。電影究竟重不重要?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在生活的洪流面前它什麼也不是。但又好像沒有更重要的事了,因為如果連它也失去了,那我們或許確實什麼也沒有了。驅使我們重新相信夢想的其實並非激情,而是絕望。

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這是非常私人化的影像記錄,認真、純真又充滿熱情。電影就是這樣一門藝術,電影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我們卻可以在電影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與美妙。這不僅僅是獻給電影的作品,也是斯導獻給自己獻給影迷們的作品。很多人說電影太平淡,我覺得這就是童年的往事;很多人說電影中的男主一切都太順遂,我覺得這就是童年少年的濾鏡,也或許只有順遂的青少年時光,才能讓導演拍出《E.T》《侏羅紀公園》這種充滿想像力和童趣的電影吧。

整部影片非常動人也非常真誠,電影的每一幀都滲透著導演非常濃烈的私人感情,或是歡樂或是悲傷,那些關於成長的傷痛,關於夢想的堅持,都是一份美好的回憶,多少人的導演夢都始於一台 8mm的攝影機,看著男主角拿攝影機拍家庭錄像,在老式的剪輯機上剪片子,我和湖南企發文化的李同學都太喜歡那種感覺了,能把一個愛好變成職業並最終變成畢生的追求是件多麼讓人羨慕的事!

這不僅是寫給電影的情書,更是把電影寫進了生命,就像對電影理解和情感成長的一次雙重曝光:從無憂無慮享受造夢的奇思妙想,到被電影所揭露的真相刺痛並逃避,最後接受生活的複雜性,學會不加預設地擁抱攝影機前開放性的「真實」。時至今日,老斯在影像的處理中依然貫徹著這種柔軟的直覺,而站在他現在的位置回望,這一切又都像是他留給後來人的經驗與期許:生活要「跟著感覺走」,電影亦然。地平線下落的瞬間,也是未來無限奇蹟的起點。

更多精彩推薦:

疫情下的臘八節,湖南企發文化這樣過

《空白的13年》:父親的一生好像玩笑!

電影《墜落》:比恐高更可怕的是愛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