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開證券羅志恆:積極財政、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和穩定信心是穩增長的關鍵 | 首席看2023

封面新聞 發佈 2023-01-02T11:37:49.350107+00:00

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回望2022年,在疫情重新開放提振作用減弱、財政和貨幣緊縮政策加碼、俄烏衝突衝擊能源格局等多重壓力下,全球經濟增速急劇放緩,衰退擔憂日益升溫,全球經濟放緩也影響到中國經濟增速。站在當前節點,2022年已過,2023年已來,2023年中國經濟是否能夠如期復甦?

封面新聞記者 朱寧

回望2022年,在疫情重新開放提振作用減弱、財政和貨幣緊縮政策加碼、俄烏衝突衝擊能源格局等多重壓力下,全球經濟增速急劇放緩,衰退擔憂日益升溫,全球經濟放緩也影響到中國經濟增速。

站在當前節點,2022年已過,2023年已來,2023年中國經濟是否能夠如期復甦?何時復甦?復甦過程中又會面臨怎樣難題痛點?對於這些社會關注的話題,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表達了他的觀點。

推動宏觀經濟運行

從疫情模式重回市場經濟模式

「2023年中國經濟是動能切換的一年,經濟重回正常運行軌道的一年,穩增長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年預計增長5%。」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在採訪的開篇便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對於2023年經濟工作的核心抓手,羅志恆表示,首先是積極財政拉動基建、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穩定房地產;其次是穩定信心和預期是關鍵,要推動微觀主體和宏觀經濟運行從疫情模式重回市場經濟模式;最後則是既要避免陷入赤字率3%高低的無謂爭論,又要避免陷入「減稅萬能「「一切由財政兜底」的陷阱。

對於2023年經濟運行節奏,羅志恆也有自己的看法。「一季度是低點,二季度因經濟恢復將是全年高點,同比增速或超7%,三四季度略回落。」羅志恆解釋到,財政發力是2023年的重頭戲,總體方向是加力提效與防範風險,規模力度在效果前,赤字率可能突破3%,中央政府將加槓桿轉移支付給地方政府。2023年經濟的風險在於外需大幅回落、房地產能否企穩以及房地產、金融等風險財政化。

消費活動受限制

疫情對經濟影響不可忽視

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不可忽視,隨著近期防疫政策的轉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會隨之有所變化。「疫情政策優化後,經濟恢復路徑將呈現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感染人數快速上升、勞動力可能出現暫時性短缺,部分地區的服務消費活動仍受限制,經濟有一定壓力,主要體現在12月和一季度。」羅志恆說。

第一階段逐步向第二階段過渡後,則會逐步邊際向好,第二階段是伴隨公眾作出適應性調整,全國防疫標準逐步統一,人流、物流順暢,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正常,失業率下降、收入增加,消費上升,經濟逐步向正常軌道恢復。羅志恆表示:「這主要是二季度及之後的情形,疊加今年二季度的低基數,明年二季度增速將是全年高點。」

對於經濟恢復路徑,羅志恆也給出了三種不同的預期。「樂觀情形下,疫情第一波高峰迅速到來、造成的影響迅速退卻,經濟快速回到疫情前水平;中性情形下,疫情沒有出現大規模反彈,但也沒有報復性消費,生產和消費的恢復有一個過程;風險情形即醫療資源出現高度緊張,居民避險情緒上升,生產活動停滯,這種概率較小。」羅志恆說。

5%增速或可達成

樂觀看待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

中國在2023年經濟總量能夠增長多少?又面臨哪些風險?「低基數下增速回升,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羅志恆表示,2023年的中國經濟增速取決於疫情是否穩定、房地產能否企穩、外部衝擊程度和政策對衝力度,關鍵仍是疫情和房地產,主要支撐力量是基建。

羅志恆對於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持有樂觀態度「由於2022年經濟增速再度偏低,預計僅3.3%,形成較低基數,只要能夠統籌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財政持續發力、房地產穩住,2023年GDP增速達到5%是可以預期的。」羅志恆說。

最後,羅志恆強調到,從通脹來說,雖然總體溫和,但應警惕未來通脹反彈壓力。「通脹壓力主要源於豬周期上行,以及俄烏衝突、異常天氣等可能引發的國際能源與糧食價格波動;央行也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特別提示要警惕未來通脹反彈壓力。」羅志恆表示,預計2023年CPI增速為2.5%,其中一季度或受低基數影響突破3%;PPI同比在0附近波動,企業生產成本壓力有所減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