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北宋"紅杏尚書」宋祁是商丘人嗎?

浪遏飛舟389999 發佈 2023-01-02T18:23:50.610242+00:00

歷任大理寺丞,壽州、陳州,杭州知州,右諫議大夫,禮部侍郎,吏部侍郎,工部尚書,左丞,群牧史,翰林學士等職。

宋祁(公之998一1061年),字子京,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歷任大理寺丞,壽州、陳州,杭州知州,右諫議大夫,禮部侍郎,吏部侍郎,工部尚書,左丞,群牧史,翰林學士等職。他不僅是政治家,還是史學家,文學家。他是《二十四史》、《新唐書》作者之一,又以詩詞散文著稱於世。那一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使宋祁得了個"紅杏尚書"的美稱,而傳頌千古。

宋祁祖籍湖北安陸,其四世祖宋紳在唐昭宗時,官至卸史中丞,後貶為汴州司馬,始定居於今商丘市民權縣雙塔集。祁天資聰慧,十多歲時便表現出非凡的文才。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宋祁的父親病逝,當時祁19歲,兄癢21歲。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祁與癢同舉進士。禮部奏宋祁第一,宋癢第三,但章獻太后以為,弟不可先兄,乃擢宋癢第一,宋祁第十。其實,真正的狀元是宋祁。歷史上,人們稱領二人是兄弟雙狀元。

宋祁步入仕途後,初為復州(今湖北天門)軍事推官,後升任大理寺丞,國子監直講。再遷太常博士,同知禮儀院,尚書工部員外郎,同修起居注。初入仕途的宋祁,官運通達,抱負滿懷,多次直言上書,以陳治國之見。他提出了"兵以民為本,食以貨為資"和"去三冗,節三費」的政治主張,深切時弊,直言勸諫,表現出非凡的政治勇氣。

慶曆元年(1041)祁因其兄與宰相呂夷簡不和受到牽連,先後出知壽州,陳州,鄭州,毫州,益州,杭州等地。還朝後,與歐陽修等同修《唐書》,其中150卷為祁親手所寫。據史書載,他修《唐書》前後共歷17年,出守外任時,也將史稿隨身攜帶,夜以繼日,悉力編纂。

由於宋祁「天豪疏拙,不能附離權貴",後來一直仕途坎坷,多次貶謫六個地方知州。常常貶謫後仍兼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龍圖閣學士,繼續承擔編修《唐書》任務。直到嘉佑五年(1060),《唐書》(史稱《新唐書》)編修完畢,宋仁宗為旌表宋祁編修之功,遷其為左丞,工部尚書。此時,祁已"飢肉銷盡,唯有皮骨,左腳麻木,行履艱難。」嘉佑六年(1061)二月奉詔還朝,拜翰林學士承旨,復為群牧使。當年五月即卒於東京,卒後贈為尚書,封諡號為景文。

宋祁一生著述甚豐,以文章擅名天下,著有文集百卷,在文學上人們常把他與歐陽修相提並論。在詩詞創作上,他講究對仗用典,雕章麗句,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代表作有《殘花》,《幽禽》,《詠苔》,《暮春》,《七夕》等。在許多詩詞中,都表現了他深受官場傾軋,宦海沉浮之苦。如晚年之作巜老還》曰:「老還東觀復懷鉛,坐對秋風鬢颯然。怨曲未平曾破瑟,故瘡雖愈尚驚弦。蕭條門巷張羅外,闃寂曹司擱筆前。借問不才為累否,古來山水盡天年"。以此傾訴了他的滿腹牢騷。

宋祁的詩詞,語言工整,描述生動,偶有奇句妙筆,令人擊節嘆賞。如《玉樓春,春景》中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鷓鴣天,畫轂雕鞍》中的「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等詞句,筆力工巧,膾炙人口。尤其是"紅杏枝頭春意鬧",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一個"鬧"字,用得尤其靈脫,再現了紅杏的競相開放,爭鮮鬥豔,活化了春的知覺,春的生氣,使讀者通過這一詞句,看到了花容春色,聽到了春來的腳步。國學大家王國維曾稱讚這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境界全出。這一著名佳句,也使宋祁獲得了"紅杏"尚書之美稱,而留芳百世。

如今,在宋祁的故鄉,河南商丘雙塔鎮,還保存著古代為紀念兄弟雙狀元而建的狀元塔,雙塔鎮名稱亦由此而來。如果您有機會來商丘這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觀光旅遊,不妨順道探訪當年"紅杏尚書"宋祁生長的故土,以發思古之幽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