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不回燕雲十六州,宋朝難以擺脫弱宋的命運

精選歷史 發佈 2023-01-03T08:51:30.083319+00:00

為什麼很多人崇拜漢唐,崇拜明清,只有少數人嚮往宋朝呢?有秦粉,漢唐粉,明粉,清粉,宋粉倒是很少聽。什麼粉都無關對錯,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喜歡哪個朝代,大膽去喜歡吧。提起宋朝,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兩個字:弱宋。雖然是調侃,但也不無道理。

為什麼很多人崇拜漢唐,崇拜明清,只有少數人嚮往宋朝呢?有秦粉,漢唐粉,明粉,清粉,宋粉倒是很少聽。什麼粉都無關對錯,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喜歡哪個朝代,大膽去喜歡吧。

提起宋朝,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兩個字:弱宋。雖然是調侃,但也不無道理。

一些人嚮往宋朝,是因為宋朝是文人的時代,重文抑武,也沒有宵禁,晚上還能出去瀟灑瀟灑,還有一些純粹是自媒體吹起來的。還有的則是近些年電視劇里演出來的,以前關於宋朝的電視劇和戲劇,是下河東,金沙灘,楊家將、精忠報國這些,這些年,電視劇里的宋朝卻是吃喝玩樂,談談戀愛,家裡長短,享受生活。

宋朝的生活是真不錯啊,看起來真有錢,這明明就是一個發達的現代歐洲國家啊,絕對是古代的德國、法國,義大利……,真是對了,是義大利,比較切合。

義大利愛投降,宋朝也愛,東晉還能靠八萬軍隊打敗前秦的幾十萬大軍,北伐收復故土。宋朝占著大好江山,就愛給人送銀子,是太有錢了,生活過得太滋潤了,不想打仗也不善打仗。

宋朝共319年,奮鬥了三百年,連一個燕雲十六州都收不回來。宋朝的心態真好,躺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得了,有那些錢還不如像宋徽宗那樣畫畫,寫寫書法。於是,金朝滅了北宋,元朝滅了南宋。

燕雲十六州自秦朝統一後就是歷代王朝的固有領土了

燕雲十六州也稱幽雲十六州,燕,指的是幽州,今北京,雲,即雲州,就是今山西大同。燕雲十六州就是以幽州和雲州為中心的附近十六個州,包括今日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區。

《宋史·地理志》中最早出現了燕雲這一說法。

在秦朝統一之前,這裡是燕國的地方。

《周禮·職方》記載,「東北曰幽州」。其範圍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

《春秋元命包》記載:「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國。」

周武王封召公於幽州故地,號燕。所以,也有燕幽之地的說法。

燕昭王時,大將秦開破東胡,置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等五郡。

秦朝統一後,沿燕建制,仍為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

漢朝時,幽州是十三刺史部之一。漢武帝時,在朝鮮半島北部設漢四郡,亦屬於幽州。

東漢時置幽州刺史部,管轄包括代郡、上谷郡、涿郡、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遼東屬國、樂浪郡。

唐玄宗時,在這裡設置了幽州節度使,統轄幽州、薊州、媯州、檀州、易州、定州、恆州、莫州、滄州等9州。

雲州,則出現的較晚。戰國時期,趙國滅中山國,趙武靈王在這裡置雲中郡,雲州便屬於屬於趙國領土。

秦滅趙後,依舊設雲中郡,治所在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北魏時,雲中郡治所在盛樂。

唐代,雲中郡改為雲州,就是今日的山西大同

總之,燕雲十六州,大致範圍就是今日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北部地區。

在這裡,生活著一些遊牧民族,如契丹和奚人。安史之亂前,大量的北方遊牧民族內遷,唐朝就將他們安置在幽州、薊州、雲州、朔州等地,胡漢雜居,這裡與唐中央的關係也逐漸疏遠,安史之亂,就是在這裡爆發的。安史之亂後,這裡藩鎮割據,逐漸脫離了唐朝中央的勢力範圍。

唐朝滅亡後,李存勖攻破幽州,殺了在這裡割據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這裡就歸於後唐了。

後唐時,末帝李從珂任命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治理這裡。

燕雲十六州的丟失

宋朝三百年收不回燕雲十六國,我們可以說宋朝積貧積弱,軍事能力不行,但把燕雲十六州割讓出去的才是真正的小人。

為了個人利益置國家大義不顧,賣國求榮之人,才是最應該被後世唾罵的。

這人就是石敬瑭

石敬瑭是太原人,後唐莊宗李存勖對他很看重,李嗣源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石敬瑭,石敬瑭跟隨李嗣源多次征戰,忠心耿耿。

李存勖死於後唐內亂,李嗣源即位,石敬瑭被加封光祿大夫、檢校司徒,授陝州保義軍節度使,還賜號「竭忠建策興復功臣」。

李嗣源死後,即位的是李從厚李從珂起兵造反奪了帝位,石敬瑭是站在李從珂這邊的。

李從珂成功繼位之後,任命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

但是,李從珂卻不信任石敬瑭,開始對石敬瑭起疑,懷疑他會造反。

公元936年,李從珂改任石敬瑭為天平軍節度使,石敬瑭不從,便起兵造反。

李從珂派兵討伐石敬瑭,兵臨太原城下,石敬瑭被圍,城內糧草逐漸匱乏。

實際上,早在李從珂攻打太原之前,石敬瑭已經有了應對辦法,他早就和契丹人聯繫了。

此時,太原被圍,石敬瑭便向契丹皇帝求救,並許諾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並且自稱兒皇帝,契丹皇帝為父。

這裡的燕雲十六州具體指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區、涿州、瀛州、鄚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

如果說以進貢財物來換取契丹的支持,倒也無可厚非,但石敬瑭令人不齒的之處就在於,他不僅私自割讓國家領土,還以兒皇帝自稱,在歷史上從未有過。

以往中原各朝各代要麼和遊牧民族武力戰爭,要麼和親,即便和親也是平等的基礎上,互相進貢財物,像石敬瑭這種自降身份的倒是從未有過,還是主動提出。

就連他的屬下劉知遠也看不下去了,哪能一下子許諾這麼多,就為了得到契丹人的支持,這簡直不是喪權辱國了,這是賣國求榮,毫無廉恥啊。

看來,石敬瑭真不適合做銷售,沉不住氣。

實際上,即便你不提出這些屈辱的條件,契丹人都會南下的,耶律德光正愁沒機會和後唐開戰呢?

對於契丹人來說,石敬瑭是一下子滿足了所有條件,甚至遠遠超出了預想。

於是,這年九月,耶律德光親率契丹軍隊南下救援石敬瑭,在團柏谷打敗後唐軍隊。

耶律德光冊封石敬瑭為皇帝,國號晉,史稱後晉

石敬瑭與契丹軍南下洛陽,十一月,李從珂在玄武樓自焚,後唐滅亡。

石敬瑭的後晉可以說是五代十國中最屈辱的朝代之一。

首先,石敬瑭按照約定,就把燕雲十六國給了契丹,再次,自稱兒皇帝,認契丹皇帝為父親,不僅向契丹稱臣,還稱父。

但是,石敬瑭如此孝順,到了下一代石重貴時就反了。石重貴不願意向契丹稱臣,於是,契丹人南下滅了後晉,後晉僅僅存在了十一年就滅亡了。

能立你,也能滅了你。

像石敬瑭這樣屈辱的建國稱帝,實在不值得,還要被後世唾罵。

但石敬瑭對後世的最大影響在於他割讓燕雲十六國這一舉動。

燕雲十六州的割讓,直接導致黃河以北、以東地區的北方土地幾乎無險可守,袒露於契丹的威脅之下,為後來四百餘年間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中原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所以,宋朝始終無法收復唐朝滅亡前的領土,不僅僅在於宋朝軍力不興,更在於石敬瑭丟失的燕雲十六州。

但就因此為宋朝洗白,也不值得。秦國能滅燕國,能將燕幽之地收入版圖之中,漢朝能設置漢四郡,唐朝能,為什麼宋朝就不能呢?

還是因為宋朝太有錢了。

天天想著能用錢解決,就不用拳頭解決。

宋朝的做法:和談

燕雲十六州丟失之後,契丹的軍隊對宋朝形成了嚴重的威脅,中原無險可守,北方遊牧民族則能隨時南下侵擾。

宋太祖趙匡胤時,也想收復燕雲十六州,所以,就在內府庫專置「封樁庫」,打算用金錢贖回失地。

用錢好,不用打仗。

不過,這個想法是不是有點天真呢?你都割讓給人家了,人家就會守著領土,一寸山河一寸金,怕是用錢買不起了。

宋太宗時,便開始用武力解決了。

公元979年,太平興國四年,宋朝滅北漢,宋太宗想趁遼國不備時,攻取幽州。遼國增援幽州,在高粱河雙方發生大戰,宋軍被打敗,宋太宗也逃了回來。

自從這一戰敗了之後,宋朝就很少打贏過遼國了,燕雲十六國更別說收復了。不僅如此,即便打贏了也和對方簽合約,坐下來談。

公元1004年,宋遼之間又發生了戰爭,宋朝在澶州打敗了遼國,同意和對方議和,雙方在澶淵郡簽訂合約,史稱檀淵之盟

合約規定,宋遼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

檀淵之盟以後,宋遼長期處於和平的環境中,雙方不再大打出手,反正打也打不過,既然互相滅不了,那就和平相處吧。

有人說宋朝遇到的對手太強大,不能怪宋朝軍力弱,要是唐朝遇到契丹這樣的對手也不一定能打贏。那請問一下,唐朝時期的突厥強不強啊?突厥是歷代北族中最強大的,突厥汗國極盛時北起西伯利亞,東至滿洲,西接羅馬,後來還不是被唐朝滅亡了。

主要原因不是對手強大,而是對方已經和中原王朝一樣,從耶律阿保機稱帝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勝利了。

宋朝以前的北族,基本處於遊牧民族部落聯盟階段,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政權,所以漢朝可以打匈奴,唐朝可以打突厥。宋朝之前,五代時期,遼已經率先建國稱制,有國號有年號,有自己的文字和法律,也以「大中央」自居。宋朝再去打遼朝,那就不僅僅是國家對遊牧民族的戰爭了,性質就不同了。

但這並不能說明遼的軍力強大。

打不過就打不過,解釋那麼大幹什麼,唯一的解釋就是宋朝重文抑武,吸取唐朝的教訓。

可是,這吸取教訓,吸取的過頭了吧。

後來,宋朝和金國簽訂了盟約,約定滅遼。你看,這算啥?你都和遼國簽訂合約,約為兄弟之國了,你還和金國結盟去滅遼?

宋朝和金國約定滅遼後,歸還燕雲十六州。

結果,遼國是滅了,可是燕雲十六州並沒有還回來。公元1127年,金國南下滅宋,宋徽宗、宋欽宗被俘虜至金國,史稱靖康之變,北宋也就滅亡了。

南宋建立後,偏安一隅,更別提收復燕雲十六州了,把北宋故土收復了就不錯了。

燕雲十六州直到1368年才收復,朱元璋北伐,攻占元大都,建立了明朝,燕雲十六州自然就被收回了。

看,不是打不過,是宋朝就沒用心打。

所以,現在的人可以嚮往宋朝富庶的生活,發達的經濟,但真沒必要去崇拜宋朝,不值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