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快來看,「推門派」胡掌門又推銷「美國神藥」了!為什麼?

鐵雲說 發佈 2023-01-03T10:45:29.165329+00:00

胡錫進前幾天剛推銷美國神藥,歡呼著終於進了醫保,現在又發文說:大家可以試下這個藥,「實事求是地」講,有一定療效。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呢?

胡錫進前幾天剛推銷美國神藥,歡呼著終於進了醫保,現在又發文說:大家可以試下這個藥,「實事求是地」講,有一定療效。

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呢?

(一)商場推銷員的秘密

在商場裡,大家在轉的時候會遇到商場銷售人員,看到你停下腳步瀏覽某些商品時,便主動上來,給人介紹某個產品,或者說性價比,或者說名牌,或者說效果,至於其它商品和其它同類商品的好處一概不提,無視。

那麼,大家知道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她)就是這一商品的推銷員;廠家或代理商是會給他支付費用和提成的;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某個人不是某個行業的專家,而偏偏反常地向你推薦某個商品或藥品,自己又沒有真正用過,體驗過,依然向你極力推薦某個商品,那麼,你會不會有別的想法呢?

1、假設他是專家,對於所在行業非常了解,那麼所推薦的行為還可以理解;這是技術權威性決定的,這個在一般情況下值得信任;

2、但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又沒有親身體驗,那麼,為什麼會極力推薦呢?——如果他真正地體會到某個產品或藥品的作用,這叫做自身的實踐檢驗,以此為證明這個商品是有益的,也沒什麼可指責,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嘛,他是好人;

——我們不可以讓一個普通人去完全按科學的方法來證明其有效性;但至少你試用過,或者至少得到一些具體的數據來做為不算充分依據的依據;

所以,如果你一不是專家,二不是消費者或親身體驗者,那麼,會是什麼呢?

(二)營銷廣告的秘密

有一種銷售廣告手段,叫做專家站台,或者名人效應,是依靠其知名度和信任度來為所代言的產品背書,——但那麼天價的代言費也是眾所周知的;

還有一種銷售手段,叫做營銷,就是通過某些事件全社會挑起對該產品的極大關注,然後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發各種軟文,比如說黃牛出現、漲價、四處尋找購買等等文章或信息造勢,營造一種市場氛圍,讓大家哄搶;

第三種就是飢餓營銷;在市場被激發起來之後,減少市場投放量,造成缺貨的假象,再提價,再寫軟文描述力推,對消費者形成更大的衝擊和激起強烈的購買慾;

——更何況是在事關生死的救命的「特效藥」。

這幾種手段下來,還不足以讓你加入「救命」行列的話,那麼,「醫保」背書、相關機構、部門

背書讓你再無任何疑慮,徹底繳械投降,管用不管用,趕快把這「仙丹」放在口袋裡,至少買個放心;

大家想想,西方醫藥在中國耕耘幾十年,西方先進的營銷手段也屢試不爽,對於中醫中藥的打壓效果,西醫成為主流,中國人有目共睹;

那麼,在此情況下,你所看到的自然就是這麼個結果;

——試問,有誰看到中藥廠家能賣天價藥、「救命藥」呢?那只不過是營銷做得好罷了。而對於中醫中藥做得最好反而是日本,大家想想,這證明了什麼呢?

(三)西藥的陰謀

這是有關西藥資本的陰謀:

2004年,當小洛克菲勒死了以後,美國人著書就將洛克菲勒對中醫的一種陰謀策劃和盤托出。

這裡不展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其它文章;


所以,我們看待一個小事情,要放在時代或歷史的大背景下,知其然,後知其所以然,不能被眼前的假象、偽裝所迷惑,而要發現現象背後的真相。

中國為西藥站台的人多了,在和平時期,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商業行為,還可以容忍;

1、但是在舉國面臨共同危難之時,以「應急」、「救命」為幌子,來極力推銷某種西藥:依靠其「專家」身份也算、依靠其「醫*協會」主席身份,也算;

——但唯獨不能依靠著既沒有自己體驗,又不是該行業專家,只靠著「網絡大V」的影響力來極力推薦某種藥品,這種行為和藝人們做產品代言(利益!)有何不同?

更何況這個產品還是事關性命的,在美國都證明不了其有多大的有效性;

2、那為何對衛健委推薦的其它中醫中藥方案視而不見呢?為什麼不推薦使用價廉物美、大多數國人能夠用得起的藥品呢?

3、胡總嘴裡整天所代表的「我們」究竟是誰呢?

先是推開門,大家都陽了,然後再讓大家試試這款的藥。

不管話說得多好聽,形象多麼偉大,但做事背後的原因及其可能千萬的結果,卻不由得令人質疑和深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