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聯合會與中國商報社共同評出2022年中國商業十大新聞

中國商報 發佈 2023-01-04T09:15:37.187056+00:00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這一年,中國商業在壓力中前行,雖經歷重重挑戰,卻充滿韌性,在堅持中探索,在堅守中前行。這一年,相關扶持政策相繼出台落地,為商業企業走出疫情、重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為商貿流通行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心針。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

這一年,中國商業在壓力中前行,雖經歷重重挑戰,卻充滿韌性,在堅持中探索,在堅守中前行。

這一年,相關扶持政策相繼出台落地,為商業企業走出疫情、重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為商貿流通行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心針。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重要且具有深遠意義的商業大事件,當我們將目光重新聚焦於此,會發現,中國經濟正在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對沖前進道路上的一切不確定性。我們相信,中國商業也正在向新而生!

梳理中國商業過去一年的發展歷程,總會有一些極具代表性的新聞事件引發人們的關注。為記錄這些反映行業跳動脈搏、折射行業發展歷程的新聞事件,也為了更好勾勒出過去一年中國商業發展的關鍵節點,描繪出中國商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新格局,中國商業聯合會與中國商報社共同評選出「2022年中國商業十大新聞」,作為2022年的註腳,以期辨當下之惑、思明日之變。

1.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促進經濟循環暢通

關鍵詞:全國統一大市場 雙循環 流通

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正式發布。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意見明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

根據意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工作原則是:立足內需,暢通循環;立破並舉,完善制度;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系統協同,穩妥推進。主要目標是: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培育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

點評: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眼下,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舉措。通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以提升供給質量創造更多市場需求,以優化市場環境釋放更大消費潛力,以打通堵點卡點拓展更廣闊流通空間,以公平公正監管營造更透明營商環境,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是封閉的內循環,而是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要以國內大循環和統一大市場為支撐,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

北京王府井商圈人流涌動。(中國商報記者 彭婷婷/攝)

2.四大展會「矩陣」營造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

關鍵詞:展會 貿易 對外開放

2022年,雖然全球經濟面臨疫情衝擊,供應鏈、產業鏈受到嚴重影響,但是中國作為後疫情時代最具增長活力的市場之一,廣交會、消博會、服貿會、進博會等國際級展會的如期順利召開,勾勒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與信心。

即便受到疫情影響,2022年的四大展會仍吸引全球企業廣泛參與。7月,第二屆消博會吸引2800多個知名品牌參展;9月,2022年服貿會共達成各類成果1300餘個;10月,第132屆廣交會上傳展品超過306萬件,創歷史新高;11月,第五屆進博會總成交額735.2億美元,同比增長3.9%......藉助四大展會的重要窗口,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紛紛對中國市場投下了「信任票」。四大展會架起各方走近中國的橋樑,而與此相連接的,是中國與世界更為寬廣的合作空間。

點評:眼下,貿易是確保全球貨物和服務供應以及維持價值鏈運作的重要工具。2022年,中國已成為後疫情時代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擁有巨大的消費體量。中國正通過消博會、廣交會、進博會和服貿會等重大國家級展會「矩陣」,搭建互利共贏的合作平台,推動形成集國際採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於一體的經濟生態圈。新創意、新理念、新科技,是貫穿四大展會的不變主題。

3.國內疫情多次反覆 線上線下商業企業高效穩價保供

關鍵詞:補運力 穩價格 無接觸配送

2022年,面對疫情反覆、部分地區出現極端天氣等衝擊,商貿流通行業線上線下齊發力,全力以赴、共克時艱,履行社會責任。積極響應保供穩價號召,多方籌措貨源,及時補貨,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積極引導消費,做好經營場所疫情防控工作,克服營運困難,力爭持續開業不閉店;積極打造消費新場景,促進消費加快復甦。

超市、便民網點、電商企業、配送企業等線上線下商業企業是保供體系的末梢,也是市場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在保障商品供應、統籌運力調度、優化配送服務、加強平台管理等方面全面發力,力保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

抗疫過程中物流環節面臨不小的壓力,最後一公里的配送更是面臨運力不足的難題。為了保證發生疫情地區的運力,線上線下商業企業紛紛從其他地區調撥人員支援,還有企業啟用「共享員工」模式。上海發生疫情期間,新一代自動配送車、智能無人機、智能快遞車等進入封控區開展無接觸式配送。

點評:越來越多的商業企業在保供工作中運用大數據以及高科技設備,實現科學備貨,並優化配送服務,使保供工作越來越高效。在補充運力方面,商業企業與其他企業跨界合作,有效解決商業企業運力不足問題、雙方供需問題以及臨時再就業問題。在保供工作中,線上線下商業企業迅速反應,積極主動參與,展現了企業的社會擔當。

2022年,面對疫情反覆、部分地區出現極端天氣等衝擊,商貿流通行業線上線下齊發力,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圖片由攝圖網提供)

4.「雙11」不再公布成交額 電商巨頭風向變了

關鍵詞:價格戰淡化 定位轉變 價值重塑

歷經14年的「雙11」,在2022年終於做出極大改變——身為「雙11」的主要參與者,天貓與京東未公布平台的最終成交額。2022年,電商平台的運營思路明顯發生轉變,不再簡單追求成交額,進一步淡化低價競爭,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對商家和消費者的服務質量提升以及整個平台經濟的增長質量上。各大電商平台不斷完善消費者端的服務體驗,加大對商家的扶持力度。

此外,電商平台定位也開始發生轉變,那就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助力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共融共生。一年來,電商平台助力鄉村振興,帶動多產業共同發展。

而隨著監管加強,當前電商平台之間變得更加開放包容,互聯互通進展加快。電商平台之間的惡性競爭逐漸淡化,商家多平台經營成為趨勢,平台之間也開始進行資源互通。

點評:在電商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趨穩的當下,電商平台不再過多關注交易額,更多關注服務質量、服務實體經濟,這些變化無疑是一種新突破。眼下,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經濟增速放緩的雙重壓力下,及時捕捉消費者變化和新機會,對電商平台來說至關重要。「江湖仍在,學習接受平淡,接受不瘋狂的增長,才是新的開始。」

5.羅敏折戟 預製菜淘金熱潮退去

關鍵詞:預製菜 羅敏 品牌

2022年預製菜一度炙手可熱,但製造出行業最熱新聞的並不是業內人士,而是突然闖入的羅敏。

2022年夏天,沉寂已久的趣店CEO羅敏迎來了他的高光時刻。8月17日,羅敏投入重金,邀請賈乃亮、傅首爾等明星在抖音上開展了一場長達19個小時的「一分錢請吃酸菜魚」直播活動。為了引流造勢,趣店在直播間以1分錢/份的價格銷售預製菜,還向用戶贈送iPhone。此舉奏效,吸引了大量流量,當晚直播間觀看人次超過9000萬,上百萬份預製菜銷售一空,羅敏的抖音帳號粉絲暴漲至458萬。次日,為了繼續炒作話題,羅敏又跑到當時爆紅的東方甄選直播間,但這一次,羅敏期待中的熱搜是上了,可惜是負面新聞,不僅讓羅敏大量掉粉,也讓他剛剛在預製菜領域重金砸出的浪頭迅速化為漣漪。

此後,還沒過完夏天,被羅敏視為趣店全面轉型業務、「投資上不封頂」的預製菜項目就偃旗息鼓。在9月6日發布的中期財報中,趣店表示:「計劃削減預製菜項目上的投入,將推出裁員、同供應商終止合作、清庫存等一系列措施。」在抖音平台上,「趣店預製菜」和「趣店生鮮旗艦店」兩個帳號自8月28日起再未更新。

點評:預製菜產業鏈較長,從「田頭」到「餐桌」過程中的短板不容忽視。目前,預製菜行業還沒有出現真正的超級品牌,也沒有制定出統一標準,行業整體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散」的特徵明顯。隨著「羅敏們」的紛紛退場,預製菜也結束了上半年如日中天的好光景,下半年在平淡中繼續向前。事實證明,做好這個行業需要長期主義心態和很專業的行業素養。

重慶市梁平區奇爽食品有限公司內,工人在對預製菜產品進行真空包裝。(圖片由CNSPHOTO提供)

6.中式餐飲現上市潮 餐飲市場「卷」向資本市場

關鍵詞:中餐 上市 融資

2022年,中式餐飲品牌開啟扎堆上市潮。據不完全統計,楊國福麻辣燙、老娘舅、老鄉雞、鄉村基、綠茶餐廳等品牌均啟動了上市程序。作為現金流充裕的行業代表,餐飲行業在近幾年疫情反覆的背景下,面臨嚴重「失血」。

早前,中餐品牌對於融資、上市的積極性並不高,上市的中餐企業更是屈指可數,A股主板當前僅存全聚德、同慶樓、西安飲食3家。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認識到了現金流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活下去」並占領市場,中餐品牌們開始更加主動地擁抱資本、加速融資。

餐飲行業看似門檻較低,但要做好經營難度極大。多數中式餐企除了面臨日漸增高的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房租、低毛利的問題之外,還要面對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單一、體驗差,以及外賣的衝擊。

點評:當前,中式餐飲積極上市,既是頭部餐飲品牌的融資搶跑,又是大家對未來不確定性恐懼的未雨綢繆。有了資本的助力,品牌自建供應鏈,建立垂直深度壁壘,將是未來競爭格局中拉開差距的關鍵。但內地A股對於餐飲企業的上市審批仍然十分嚴格,能成功上市的餐飲企業寥寥無幾,未來更多的中餐企業可能會選擇在美國或香港上市。

7.山姆掀起價格戰 倉儲會員店暗流涌動

關鍵詞:山姆 倉儲會員店 價格戰

經歷了2021年的喧囂和高調,2022年倉儲會員店變得非常低調,但這並不意味著行業競爭放緩,事實上,競爭更加激烈了。目前,山姆、Costco、家樂福、麥德龍、盒馬、家家悅等外資和本土零售商要麼提速,要麼新近入局,倉儲會員店賽道熱鬧非凡。

11月30日,山姆會員商店對外宣布,對10款復購率和滲透率最高的「會員年度心選」商品做出長期價格下調,降幅均超過10%,有些單品的降幅甚至超過15%。此次讓利的商品均來自於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中被廣泛譽為「山姆標杆」的常青英雄單品。根據山姆基於2023年的銷售預測及價格下調幅度綜合測算,此次降價給予會員的年度讓利總金額預計將達到5億元。

與此同時,山姆還宣布升級百貨業務,藉助強大的全球供應鏈實力和品牌議價能力,精選和開發兼具差異化和價格優勢的百貨商品,以更低的價格銷售國際大牌和其他優質商品。

點評:山姆上述舉動在低調中進行,但影響卻不小,反映出曾被看作是藍海的倉儲會員制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事實上,無論是傳統商超,還是會員店,抑或是未來其他全新的模式,無論誰是最終答案,唯有能構建穩定供應鏈,適應當地消費者的需求,擁有成熟且可複製的盈利模式,才能站穩腳跟。

2022年倉儲會員店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圖片由攝圖網提供)

8.ZARA姊妹品牌退出中國市場

關鍵詞:國際快時尚 國潮

2022年7月,ZARA的三個姊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的電商旗艦店一同發布了閉店促銷公告。2021年年初,這三個品牌已宣布關閉所有線下門店。也就是說,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除了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這三個姊妹品牌外,快時尚巨頭在國內市場的地位均大不如前。3月31日,H&M旗下的MONKI天貓官方旗艦店閉店,6月24日,H&M關閉了營業15年的位於上海淮海中路的內地首店;2022財年中報披露,優衣庫在我國市場的銷售收益下降,在大中華區暫時關閉133家門店。

顯然,隨著年輕消費者購買需求的變化,質量差、風格太過廉價的服裝已無法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近年來,國內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在不斷升級,開始追求一份「入鄉隨俗」的本土化觸達,設計和生產符合中國人審美需求的產品才是正道。可以看到,國內產品的質量和款式已經告別過去的單一呆板和粗製濫造,以中國李寧、波司登、安踏、太平鳥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國產品牌崛起,並在加緊營銷和擴張的步伐。

點評:部分國際快時尚服裝品牌在疫情的衝擊和市場不斷變化中,正節節敗退。服裝行業正在更新換代,隨著國內消費群體意識的改變和競品的不斷發展,快時尚品牌也當不斷自我革新,嚴把質量關,推出消費者更願意買單的產品。目前,國內品牌憑藉質量和款式,逐步試水落地購物中心核心位置,探索並引領中國消費潮流。而借勢起飛的國內品牌,也需要找准自己的增長期,除了做好產品和設計外,更需要賦予中國文化新內涵,才能把握市場,走得更快更遠。

9.燒錢續命「斷臂」求生 前置倉式生鮮電商生變

關鍵詞:生鮮電商 燒錢 巨額虧損

縱觀2022年,前置倉生鮮電商行業經歷了一輪「生死劫」。作為行業「雙巨頭」,每日優鮮頻頻拖欠貨款、清退員工、破產玩消失;叮咚買菜也在連年虧損的壓力下,接連退出了多個城市。

實際上,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所處的困境,僅僅是前置倉生鮮電商行業發展遇挫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近年來,在生鮮電商的4000多個入局者中,4%盈虧平衡,88%虧損,7%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在外部資本謹慎、行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生鮮電商賽道整體已經呈現「收縮」的態勢,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生鮮電商本質上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由於距離用戶更近、送達時效更短、損耗率更高,從而使履約成本更加昂貴。即便是上市後的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也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巨額虧損的問題。一直以來,多數資本以「網際網路模式」來培育前置倉生鮮電商,希望「虧損」獲客後再實現盈利,但這一模式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

點評:前置倉模式的重投入,以及平台如何擴張業務版圖,什麼時點、什麼數量是最合適的,對生鮮電商平台的存續提出的考問並未結束。未來,前置倉生鮮電商能否穿越周期,實現穩定增長,持續降本增效,提高利潤直至實現全面盈利才是關鍵。對於行業而言,燒錢終究是把「雙刃劍」,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商業本質,做好產品與服務,實現「自我造血」。

2022年,前置倉生鮮電商行業發展遇挫。未來,前置倉生鮮電商能否穿越周期,實現穩定增長,持續降本增效,提高利潤直至實現全面盈利才是關鍵。(圖片由CNSPHOTO提供)

10.宜家在華首次關店 國內家居市場競爭激烈

關鍵詞:閉店 競爭 融合

進入中國市場24年來,宜家首次在華關店。2022年4月,宜家先是宣布貴陽線下門店關閉,隨後又在7月關閉了上海楊浦商場店。數據顯示,隨著近幾年國內家居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宜家的核心競爭力在逐漸下降。同時,在和本土品牌競爭的過程中宜家也面臨更大的壓力。

事實上,宜家目前面臨的困境只是眾多家居企業的一個縮影。受疫情反覆、房地產行業遇冷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全國建材家居市場銷售有所放緩。除了宜家之外,全國多地家居賣場傳出關門的消息,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家居龍頭企業也出現了閉店的情況。國內家居行業的經營壓力與日俱增,正在面臨新一輪深度洗牌,也倒逼家居賣場不斷轉型升級,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點評:很多的必然,都是偶然;但偶然之中,則包含著必然。用網際網路模式改造家裝、家居行業方興未艾。前有阿里「躺平」系列的探索,後有「我在家」等初創品牌的入局。與純粹的網際網路公司相比,宜家擁有線下觸點的優勢,或許能夠在渠道融合上走得更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