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丨寧波特色老建築李宅一年引客3萬,記者體驗——百年外灘,如何入戲

浙江日報 發佈 2023-01-07T04:11:38.901518+00:00

在剛過去的元旦假期,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寧波老外灘」的人流如織。在老外灘深處,一幢百年老宅「李宅」是很多年輕人駐足的地方,它的大門口掛著「入戲·老外灘」的大標識。每當夜幕降臨,寧波城的古建老宅大多「入睡」時,這座百年李宅才剛剛「甦醒」。

在剛過去的元旦假期,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寧波老外灘」的人流如織。在老外灘深處,一幢百年老宅「李宅」是很多年輕人駐足的地方,它的大門口掛著「入戲·老外灘」的大標識。

每當夜幕降臨,寧波城的古建老宅大多「入睡」時,這座百年李宅才剛剛「甦醒」。在這幢百年李宅里,上演了一場場沉浸式的好戲,比如《入戲·老外灘》。戲開演至今已1年有餘,給這幢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的老宅引流達3萬人次。

一幢閒置老宅一場戲,這是寧波為點亮「夜經濟」開闢的新賽道。寧波很多老宅院、街區、藝術館皆有「戲」,正是這些沒有「圍牆」的新型演藝空間,激活了這座城市入夜後的活力與生態,今夜,我們「入戲」老外灘。

既是觀眾也是演員

李宅,白牆黛瓦,四合院落,三重馬頭牆高聳,看上去跟普通的江南民居古建並無太多區別。

我們邁過李宅高高的青石門檻,沿著圍廊沒走幾步,就來到了換裝區。更換年代裝是「入戲」的第一步,劇場準備了滿滿兩架子的民國風戲服,男生長衫,女生長裙。我們在工作人員手中選取「廚房線」「少爺線」「閨房線」三條劇情線中的一條,換上符合人物身份的著裝。

換完裝,來到等候大廳,看見兩扇嵌入牆體的紅漆大門緊鎖。「一會劇中人引你們從這裡推門而入,就正式入戲了!」工作人員囑咐道。

這會兒,我們來之前惡補的李宅功課開始在腦海中翻湧:李宅是清末著名商人李雲書的舊宅,他叱吒商界,設立四明銀行,官拜四品。歷經數代後,豪門大院破敗閒置,在老外灘開發時,它與多幢特色老建築一起被保護了起來。直到前年10月1日,這部《入戲·老外灘》在同步改造後的李宅開演,才重新開啟了這扇「紅漆大門」。

「失禮失禮,諸位久等了……」一聲聲敞亮的招呼,打斷了我們的思緒,劇中人出現在眼前,邀請我們入戲。

根據各自選擇的劇情線,觀眾被引導到不同的場景中。我們選的是廚房線,跟著彎腰笑呵呵的牛叔來到李家後廚,明天是李家大小姐李雲佩的大喜之日,廚房早已忙活開了。灶台、炊具一應俱全,我們系上圍裙,搓制寧波特色小吃「龍鳳金團」。這時,李雲佩突然闖入後廚求助……

幫還是不幫?怎麼幫?我們這群人展開了激烈討論,劇情的走向交到我們手中。此時我們是觀眾,也是劇中演員。

我們一步步推著劇情走,廚房、大廳、小院等每處都按劇情需要實景陳設。演出環境既不能出戲,又要運用現代舞台技術,這是老宅「入戲」最難的部分,據介紹,僅李宅的改造工程就投入500多萬元,花費了3個多月時間。當我們身臨其中才真正感受到改造的巧妙構思:在小院子裡,升降台在身旁緩緩升起,二樓的整排窗戶秒變大幕,四周還下起了雨幕,燈光、舞美、投影環繞,沉浸感十足。

觀眾和演員一起演出《入戲·老外灘》。 圖片由寧波市演藝集團提供

跟著年輕人「追劇」

此刻,李宅小院正上演李雲佩與李家養子二少爺的對手戲,兩人回憶起青梅竹馬的點滴,聊了許久,只是二少爺欲言又止。

「說了,但沒完全說!」二少爺突然來了一句意味深長的台詞「告白」,戳中了很多觀眾的神經。

「這句台詞跟上次不一樣,改得好!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90後觀眾李雪就站在我們身邊,她小聲地跟同伴解說道。作為第3次入戲老外灘的「忠粉」,她最熟悉劇情走向,可她依然覺得每次玩都有新鮮感。「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驚喜,像剛剛這兩句話就是網紅語,會玩的人,都懂!」

李雪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場演到男主人公孫少爺摔門而出的情節時,有年輕觀眾跳出來搞怪,大聲喊道:「孫少爺,別走,把我帶走吧!」引得哄堂大笑,演員隨機應變,直接改了台詞回應道:「今天我來了,就得帶走一個。就你,跟我走!」

「細細想,這更符合孫少爺飛揚跋扈的人物設定,增強了互動性,演員與觀眾的碰撞讓劇情更完整合理。」李雪說起入戲,滔滔不絕。

李雪在入戲老外灘之前,基本不看話劇。最初,她是被《入戲·老外灘》年代感十足的門票所吸引,老牛皮紙,印章圖騰,本身就是一個可收藏的文創品。慢慢入戲後,她找到了一種參與其中的沉浸式快感。「你看到演員的每一次蹙眉,看到他們的每一抹微笑、緊張、動怒、開心,所有的情緒都在距離你不到兩米處發生,有一次,演員的兩滴淚甚至甩到了我臉上,相當震撼!」

「真會玩!」我們感慨道。沉浸式體驗火爆的背後,是社會消費需求的改變。對城市的夜經濟而言,年輕人是最重要的消費群體,也是構成夜經濟市場的消費主力。像我們參與的這場《入戲·老外灘》,現場近百位觀眾中年輕的面孔占了80%以上,這些年輕群體的需求便成為沉浸式項目打造的重要參考點,既要「吃喝玩樂,沉浸其中」,更要「目之所及,皆是難忘」,《入戲·老外灘》就這樣走進了一群年輕人的追劇清單里。

推動劇團劇場創新

近兩個小時的《入戲·老外灘》漸入尾聲,我們和其他兩條劇情線的觀眾一起,齊刷刷匯集到院子裡,共同將劇中人的愛恨情仇推向高潮。

燈光、舞美、投影,轉眼間,我們所站立的李宅小院變成了盛大的十里紅妝送嫁現場,四周牆面屏幕高起,像一部老電影切換畫面,真實的歷史與此刻的故事在我們眼前重疊,我們仿佛「看」見了李家此後的幾十年……故事散場,我們站在李宅小院裡,看光影退去,老宅恢復原本面貌,和我們一起留下來的還有骨灰級「觀眾」小章,這位90後是這台戲創作團隊的一員,一年入戲200餘場。

「這裡的設備完全可以承擔一個專業小劇場黑匣子的功能,場景變化多樣。」小章說,這也是《入戲·老外灘》設計之初,特意給李宅留下的多元空間。

「明天,這裡就將變成民國的老戲園子,上演沉浸式甬劇《入戲·雷雨》。」小章邊說邊比劃著,這邊是雷雨主場景廳堂,雨幕下來,伸手可觸雨滴;那邊會有一人坐著拉大提琴,現場伴奏……我們在腦海中腦補著畫面,多種藝術元素都因為這個特殊的李宅劇場而交織在一起,也讓這部寧波甬劇的經典之作悄然變身。

「像我,以前絕不看戲曲,卻被這場《入戲·雷雨》圈粉了!」小章說,也讓我們對這部「新戲」多了幾分期待。

《切西婭》劇組和觀眾留影。

時間軸再往前推,李宅剛剛上演過另一部沉浸式懸疑戲劇《切西婭》,一邊看劇一邊還能自己上台搜集證據,可謂驚心動魄。小章細數下來,一座李宅,至今已有十幾部沉浸劇輪番上演,將多元的藝術品類融入這幢老宅中,傳統劇目實現創新和突破,新晉劇目更加潮流,更加貼近市場,豐富著老外灘的夜生活,也讓劇團劇場找到了創新方向。

走出劇場,我們看到在《入戲·老外灘》中飾演二少爺隨從的朱棟,他仍被幾名觀眾圍著探討劇本。這位90後演員在2017年加入寧波市話劇團,用他自己的話說,演《入戲·老外灘》前,從來沒有跟觀眾這麼近。「以前只要把台詞和表演完成好,現在卻要去接觀眾的梗,隨機應變,這對我們演員是一種挑戰,何嘗不是我們演員的新表演方向呢?」朱棟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