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人物與觀者之間的「親密感」,讓觀影更悲傷

影綜隨我看 發佈 2023-01-08T13:25:33.722806+00:00

片名為《Close》,並且影片畫幅偏窄,大量的人物特寫鏡頭都給予一種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觀者之間的「親密感」,但電影實質內容卻是在刻畫Leo和Remi的疏遠,Leo的自我和解的過程,明亮的畫面講述悲傷的故事,這種對比讓觀影帶來的悲傷更進一步。

片名為《Close》,並且影片畫幅偏窄,大量的人物特寫鏡頭都給予一種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觀者之間的「親密感」,但電影實質內容卻是在刻畫Leo和Remi的疏遠,Leo的自我和解的過程,明亮的畫面講述悲傷的故事,這種對比讓觀影帶來的悲傷更進一步。影片的重心放在了兒童視角的心理活動和細節展現上,並不難懂,就是尋求共鳴。

Leo與Remi的性格與二者關係變化:

在Remi的房間和服裝中,紅色調為主,紅色往往象徵著緊張和矛盾,並且在家居中,紅色很少用來作為壁紙裝修。影片的這種有意設計反映了Remi內心的不安,尋求依賴以及內向。而在Leo家中,則是明亮的黃色調為主,反映出Leo的陽光外向,在後續Remi死後的情節中,Leo的房間展現明度降低,同時有些發綠,這種無生命力,灰沉則象徵著Leo心中的愧疚。

這種性格上的差異意味著在這一段親密關係中,即使二者的身份在表面上都是平等的,但實際卻有很明顯的主導與附屬。在影片的最開始就用一場遊戲的嬉鬧簡單闡明了兩人之間的地位差異,Leo在關係中占據主動地位,是發號施令的「隊長」,而Remi是順從者。在睡覺姿勢中,Remi作為內的蜷縮,Leo作為外的守護。在Remi死後,Leo與哥哥睡覺場景中,Leo也是這般蜷縮姿勢。

在Leo與Remi初進入中學的場景中,面對嶄新的環境,Remi的很多步伐是幾乎是跟著Leo的,Leo走動,他便走動,Leo停下,他便停下。其中還有一個細節,即Remi在Leo身邊,有一次主動伸手想去牽Leo,但又放下了,這種行為也是對於Leo在關係中占主導的表現。

隨後在討論「情侶」這場戲,問題是面向兩個人談論的,但回答的都是主導者Leo一個人,作為附屬者的Remi則是坐在一旁盯著Leo的反應。這一劇情之後,Leo有了疑慮,對二者的關係採取避嫌的方式,他在意周圍人的眼光。起初是在有周圍人的注目下對Remi的貼近表示拒絕,但在無其他人存在時,他們依舊關係如初。

然後「小霸凌事件之後,影片幾乎全程給予Leo面部表情的特寫——沉悶與不開心。這件事情在Leo的心理留下了很直接的傷害,他不再積極地與Remi玩樂,拒絕與Remi同床,與此同時,他融入另一個以Baptiste為主導的團體中,成為一個附屬者,學起來自己並不真心喜歡的冰球。Remi在打鬧中明確感受到了Leo的冷淡,就有了他在飯桌流淚的情節。

二者的關係逐漸疏遠,以Leo不主動等待Remi為爆發點,二者發生爭執。影片從舊花田的收割暗示了兩人關係的徹底破裂。Leo儘管心裡依舊關心著Remi,但一直沒有實質上的行動。

Leo的心靈釋懷:

在輪船上,一隻浮在水面地水母預示著電影裡即將發生的一場風暴——Remi的死亡。收到噩耗的Leo急忙趕去Remi家中。影片並沒有展開Remi的死因,只給我們透露了一點信息——破碎的門把手處。

影片便進入了後半段敘事,在前半段中無論是畫面還是主人公地行為都是豐富的,而在後半段的敘事中,敘事畫面則出現反覆場景——冰球場,花田和教室,以及非常重要的情節,Leo對Remi母親的關注。

在冰球場上,Leo跟不上進度,屢屢受挫。在教室里,Leo聽著同學們對Remi的看法而發怒,在花園裡,Leo不斷地繁忙,皮膚由白變黑。這種情景的單一出現,仿佛就像Leo所陷入的困頓之中,Leo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出路,只有重複地做著單一的事件,而這種重複並不能舒緩Leo的愧疚之情。

Leo嘗試進入其他的群體之中,在與Remi的關係中,Leo是一個主導者,在其他群體中,Leo則是一個附屬者,他無法完全融入,情緒被主導者帶動。這種主導與附屬關係的轉換是一種富有藝術趣味的鏡像表達,同時也讓Leo感受到Remi的痛苦而更加心懷愧疚。

在電影中Leo不斷地關注Remi母親,二者之間的間隙在縮小。對於Leo而言,坦白是一個釋然但又需要勇氣的行動。對於Remi母親而言,她早已知道真相,一直在等待著Leo的道歉。直到Leo說出真相,Leo害怕地舉起木棍自衛,但Remi母親原諒了Leo,心結在兩人擁抱中解開,影片結束。

教育議題:

影片的主角是一群剛步入中學,思想複雜多變的孩童,他們有著明顯的孩童特質——心思細膩,表達方式多變,時而將感情隱匿,時而又喜怒形於色。

在這群孩童的成長過程中,教育成為了關鍵。但影片所展現出的悲劇之中,在每一個關鍵節點,正確合適的教育都缺席了。影片都並沒有著重刻畫,但卻有意無意地提點著。

家庭教育:Remi原生家庭的問題。

Remi的原生家庭其實就有著問題,他並不是很直觀地能讓觀者感受得到這是一個有毒的家庭,而是明明大體正常卻在有的地方總覺得不適。

母親靠在Remi的身上,嘴裡笑著:「我夢想有個好兒子,和另一個好兒子,或者說,甚至比我自己的兒子還好。」「我會永遠在你身邊,如果你配得上的話。」

Remi表演樂器,是母親期待的眼神和Remi不算高興的神情交織。根據後面Leo因為同學說Remi愛好音樂而生氣離開,可以推測Remi或許並不喜歡音樂,這種追求是母親強加給他的。

在Remi洗澡的時候,母親要求其不能鎖門,根據Remi死後破碎的門把手,可以推測Remi是將自己反鎖在浴室中自殺了。自殺可以說明Remi有一定的心理問題,這並不完全來源於Leo,也不大可能源於學校,最大的可能是其原生家庭。母親知道Remi有時將自己反鎖在浴室里,但她可能並不知道其緣由是意味著Remi心情不好,她的語氣是命令的,說明母親對於Remi的心理問題可能並沒有察覺。

整部影片中,母親的形象都是和藹可親的,觀者很難見得有什麼大的問題,卻又能感覺出不對勁來,這其實也是大部分家庭的問題。

學校教育:孩童心理輔導的缺失

對於學校教育問題的展現最為直觀的就是在Leo和Remi爭執的戲碼中,學校拉開了這兩人後便再無下文,而為何的爭執,矛盾與溝通也沒有後續。在行車旅遊中,Remi的缺席也並沒有引起學校的重視,緊接著的就是Remi的噩耗。在Remi死後,學校開辦了緬懷的課程,但這種為時已晚的補救在安撫學生心理中仍然用處甚微。

社會教育:

從電影的語境來看,故事的發生是在現代歐洲,一個思想其實比較開放多元的國度。

回顧二者關係破裂的源頭,其實是有關同性戀的談論,從女孩們對此的言行,這並不是一個羞恥的東西,她們也並沒有表現出歧視的態度。但這依然導致了一段親密友誼的破裂。反思社會教育問題,在思想並未成熟的孩童階段,「同性戀」相關的性教育是否真的完善,「同性戀」被熟知之後,「同性友誼」卻被誤解的現象也是一種教育缺陷。同時隨著youtube網絡媒介的傳播,不恰當「早熟」現象尤為明顯,而對此的教育缺失則是社會的責任。

縱觀影片,其實每一個要點都很小,卻每一個要點都起到了關鍵影響,這種各方施力導致的悲劇,最後將所有的愧疚壓在了Leo的身上,在某種意義上,Leo也是受害者。

最開始是被影片前半段細膩的展現深深吸引了,還在想電影最後會怎麼處理兩個人的發展,沒有想到最後是一種生死愧疚的呈現,最後單一重複的場景儘管很照應主人公的心裡狀態,但於我而言,還是有些陷於困頓了,視聽語言還是一絕,和前作《女孩》都有展現隱微社會問題,人物內心為主的微妙之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