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期的水達達路女真人族群:原來清朝的統治集團就孕育在其中

解密歷史的細節 發佈 2023-01-09T02:52:23.730404+00:00

不戲說不虛構,尊重歷史,以敬畏之心探索歷史原貌,科學論證,為後世留真相。蒙古人崛起之後,金朝唯恐北疆的契丹人叛金降蒙,便對契丹人嚴加防範,最終逼反了當年的遼國遺民。

發現愛新覺羅家族的真實歷史,大清皇族八百年源流史首次面世。不戲說不虛構,尊重歷史,以敬畏之心探索歷史原貌,科學論證,為後世留真相。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

公元1218年,蒙古滅西遼,這是蒙古人完成統一之後所滅的第一個政權。

蒙古人崛起之後,金朝唯恐北疆的契丹人叛金降蒙,便對契丹人嚴加防範,最終逼反了當年的遼國遺民。

公元1212年,金朝千戶耶律留哥亡命出逃。之後,耶律留哥在今吉林地區聚集契丹人十餘萬,然後被推為元帥,並與蒙古人結好。

次年,耶律留哥擊敗來征討的金軍,自稱遼王,盡占遼東州郡。部下勸他稱帝復國,但耶律留哥依然選擇了投靠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大喜,仍舊封其為遼王。

與此同時的東北,還有一個東夏國,由女真人蒲鮮萬奴所建。

蒲鮮萬奴本是金朝在東北的最高行政長官,金宣宗遷都開封,等於放棄了整個遼東。於是,蒲鮮萬奴便在部下的擁戴下自立為王,這便是東夏國。

公元1233年,蒲鮮萬奴被蒙古人俘殺,東夏國滅亡。

耶律留哥的遼政權、蒲鮮萬奴的東夏政權,都是金朝末年的叛金自立的政權。

這兩個政權的出現,使金朝的勢力只剩下長城以內和淮河以北地區,實力嚴重削弱,最終在公元1234年被蒙古所滅。

公元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忽必烈便是後世尊稱的元世祖。元朝也追尊鐵木真為元太祖。



此後,契丹,女真、漢人全部置於元朝的統治之下。

元朝建立後,在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居住設置遼陽等處行中書省為最高統治機構。

其下設立遼陽路(今遼陽以南,瀋陽以東及朝鮮義州、朔州、慈江道等地)、廣寧路(今遼寧北寧、彰武一帶)、東寧路(朝鮮平安道大部分)、瀋陽路(遼寧瀋陽)、開元路(遼寧開原附近吉林農安以東、松花江上游、延邊自治州、烏蘇里江上游、東至海,包括嫩江流域、黑龍江中游以及外興安嶺等地)、水達達路(松花江中下游、黑龍江中下游、烏蘇里江流域東至海及庫頁島)、合蘭府(朝鮮咸境道以北以西原金曷懶路)、大寧路(今內蒙古寧城、河北省平泉以東,長城以北,遼寧錦州至山海關以西,內蒙古昭烏達盟、奈曼旗以南)等府路。



遼陽行中書省設丞相1員、平章2員、左右丞各1員、參知政事2員。

在各路設總管府,有達魯花赤、總管、同知、治中、判官等官員。

遼陽行省又分東西兩大部分:遼河以東各路府歸遼東宣慰使管轄;遼河以西的廣寧路、大寧路等歸山北道管轄。

此外,於各要衢之地,設立屬兵部的元帥府、萬戶府以及千戶所等。



元世祖時期,曾設置恤品路於雙城子(前蘇聯烏蘇里斯克),管轄綏芬河、烏蘇里江流域下游、東至日本海一帶地方,後合併於開元路。

又設婆娑路(今遼寧丹東市北九連城)統治遼東東部女真人,後合併於遼陽路。

又設蓋州路(今遼寧蓋州市)統治女真人即遼之曷蘇館女真人,後來合併於遼陽路。合蘭府即沿金所設之合懶路。水達達路系自開元路析出而設置的。

開元、水達達二路居住女真人、水達達人、吾者或吾者野人、北山吾者(外興安嶺)及吉烈迷人、骨嵬(庫頁)人。

合蘭府大部為東女真人。

遼陽路居住著漢人、渤海人及熟女真人。其中水達達人系金之烏地改人遷至松花江中下游及黑龍江中游沿岸,與當地女真人土著雜居而被稱為水達達人,明朝人稱他們為江夷。

吾者又稱斡者、斡拙,即金之烏地改,居住在烏蘇里江入黑龍江處之二江中下游一帶。

吉烈迷居其東,即黑龍江入海一帶。黑龍江口及庫頁島還居有骨嵬(庫頁)人。

水達達路是統轄唐黑水部以來女真故地的重要建制。《元史》記載了水達達路情況:

「土地曠闊,人民散居。元初設軍民萬戶府五,撫鎮北邊:一曰桃溫(今黑龍江省湯原縣固木納古城)距上都四千里;一日胡里改(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喇嘛廟),距上都四千二百里、大都三千八百里;一曰斡朵憐(今黑龍江省依蘭縣牡丹江對岸馬大屯);一曰脫斡憐(今黑龍江省樺川縣東北宛里古城);一日孛苦江(今黑龍江省富錦縣西南古城)。

各有司存,分領混同江(松花江)南北之地。其居民皆水達達、女真之人,各仍舊俗,無市井城郭,逐水草為居,以射獵為業。故設官牧民,隨俗而治。」

這些當地居民大多數人還處于氏族社會的末期階段。

這斡朵憐就是努爾哈赤的祖先生活並長期擔任首領的五萬戶府之一。

元朝還在黑龍江口奴兒干設立東徵招討司(東征元帥府),在哈兒芬(今黑龍江下游右側阿紐伊河口)設立吾者野人、乞烈迷等處諸軍萬戶府,統治吾者人、吉烈迷人、骨嵬人等。

在東征元帥府不僅駐有蒙古軍,還有漢人組成的「蠻軍」。

吾者人、吉烈迷人、骨嵬人等以漁獵為生,他們獵獲的貂鼠、水獺、海豹等獸皮還要貢納於元朝。

合併於水達達路之恤品路建制撤銷後,又於其東西林河設失林千戶所;雅蘭河設雅蘭千戶所,管轄綏芬河流域、烏蘇里江流域下游地區。

元朝還在松花江西、嫩江流域東進行屯田,建肇州城(今黑龍江肇東附近),設蒲峪路屯田萬戶府和肇州萬戶府,有女真戶、蒙古戶、蠻軍以及遷來的乞兒乞思族在此屯田墾植。

正因為這樣,各族人民對松嫩平原的開發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這一地區大體上是金代的蒲與路,元時歸開元路統轄。此外,其北之黑龍江中游及外興安嶺之北山吾者也歸開元路統轄。

遼南的渤海人,在元代已與女真人和漢族融合,元代文獻再無渤海人的記載。但是,遼南及遼東東部的女真人為數仍很多。

金朝末年的叛金之蒲鮮萬奴在遼東舉兵時,「東京(遼陽)、沈(瀋陽)、澄(遼寧海城)諸州及猛安謀克人亦多從之者」。

蒲鮮萬奴攻打婆娑府失敗後「其眾散去,因招唵吉、斡都、麻渾、賓哥出、台答愛、顏哥、不灰、活拙、按出、孛德、烈鄰十一猛安復來附,擇其丁男補軍,攻城邑之未下者」。(參見《金史》卷130)

可見金末遼南、遼東仍有眾多的女真人。

元初設蓋州路(今遼南蓋縣)統轄女真人,蓋州即遼代所設曷蘇館女直國大王府所在地,蓋州路後來合併於遼陽路。

元朝初年又在遼東東南部設婆娑路,後改府,管轄今岫巖、鳳城、丹東、九連城及其迤北一帶女真人。後來鴨綠江東岸之義州、靜州、麟州、威遠鎮也劃歸婆娑府管轄,此四地居民多為東女真人。

遼南、遼東的女真人也逐漸與當地漢族融合,不過,直到明初在遼陽南還設有女真千戶所。

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十二年(1379年) 「十一月癸卯,故元潰民六十九人自納兒崖(地址不明,可能在遼南山地)來歸於女真千戶所(在遼陽南),詔以衣糧給之,遣歸復州」。

說明此時遼南女真人與漢族還沒有完全融為一體。

此外,屬於遼陽路管轄之鴨綠江東岸地區(今朝鮮慈江道大部)居住著東女真人。

元統治者對各路府女真、水達達、吾者、吉烈迷、骨嵬等族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都必須繳納戶稅,還要貢獻各類獸皮及名鳥海東青,加之「鎮守之者撫御乖方,因以致寇」。

元初,「斡拙(吾者)、吉烈滅(吉烈迷)二族之人,數入寇內地」(黃晉《魯國公札刺爾公神道碑》)。女真人、水達達人也相繼起義反抗元朝的統治。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後裔乃顏有叛元之志,其封地在今興安嶺以東,松花江以西,與女真、水達達為鄰。

忽必烈為防止乃顏利用女真人、水達達人助其叛亂,「仍嚴女真、水達達弓矢之禁」。

但是因為女真、水達達人多依漁獵為生,弓箭是他們的主要生產工具,嚴禁弓矢,致使他們「失業亦怨望」。結果「女真、水達達官民與乃顏連結」起義,反抗元的統治。



元朝出兵平定乃顏叛亂者,鎮壓了女真人、水達達人的起義,以至五萬戶府中北邊兩萬戶府孛苦江、脫斡憐可能被毀,未復建制,只餘3萬戶府。

所以朝鮮文獻《龍飛御天歌》也只記為移蘭豆漫(3萬戶);明初洪武年間經略東北設3萬衛於今依蘭(後撤至開原),這也是三姓(今依蘭,依蘭乃滿語的三)名稱的起源。

未完待續,本號將全面解密愛新覺羅家族的真實歷史。欲知後續,敬請關注本號。


發現愛新覺羅家族的真實歷史:解密大清皇族八百年(連載之一)

時隔不到一年,6歲的兒童竟然兩次登基為帝,後一次是在紫禁城

一個家族是如何用九代三百年的奮鬥建立了一個高度發達的封建王朝

愛新覺羅皇室血脈源流:吉林敦化清祖祠清朝十二帝塑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