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本增效:跨越「精益生產」,打造精益生產、運營和管理體系

精益知行 發佈 2023-01-09T08:15:30.543995+00:00

2023年,對於製造型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我相信依然是降本增效。疫情雖然已經解封,但其影響並不會隨之解封,同時,就如任正非所說:「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

2023年,對於製造型企業最重要的是什麼?我相信依然是降本增效。

疫情雖然已經解封,但其影響並不會隨之解封,同時,就如任正非所說:「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現在由於戰爭的影響以及美國繼續封鎖打壓的原因,全世界的經濟在未來3到5年內都不可能轉好,加上疫情影響,全球應該沒有一個地區是亮點。」「華為未來幾年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相信很多製造業同仁對這個寒冬會深有感觸,走出去看一看,就會明白。

那麼如何走出這個難熬的寒冬,降本增效是每個有志於走出寒冬的管理者來說,都是繞不開的話題。

如何降本增效,精益生產方式是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推進精益管理的企業都摘到了果實,或者只是摘到了低垂的果實,並沒有摘到高處的、營養豐富的果實,依然面臨著被這個時代淘汰的風險。

那麼原因在哪裡,我們在持續的進行改善活動,在消除浪費,為什麼還是沒有像豐田、丹納赫那樣獲得核心的競爭力呢。

今天不分享降本增效的具體工具方法,而是換一個角度來看看,在開始實施降本增效之前還應該注意什麼問題,還應該做好什麼。

這裡分享三個案例,相信會對大家如何持續做好降本增效會有所啟發。

案例一:

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很苦惱的說:生產和各個環節的流程銜接容易出現問題,要花時間去處理底層的部門「灰色地帶」問題。比如一個緊急外購件,到了公司,物流部拉到了進檢區,質檢部檢驗的信息傳遞和速度又跟不上。

另一家企業,權責明確,流程清晰,與運營深度關聯的製造執行系統MES上線相對順利,公司整體士氣度和鬥志都很高,發展迅猛。

案例二:

在2020年疫情期間,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國內外訂單下滑嚴重,盈利非常不樂觀。企業負責人立即將工作重心調整為「增效、降本、求存活」,通過運營和管理改善,開展精益生產工作,設定將製造成本降低2000萬的目標。同時,負責人變動組織架構,將成本控制員和持續改進負責人聯合起來,一起做改善。帶領團隊和各部門中層幹部一起,詳細列出每一個能省錢和節約的地方,大到物流供應鏈的精益統籌,包裝業務模式的創新,小到每張列印紙的節約,最後實現了2000萬的目標,運營指標也都是最好的。

案例三:

很多集團性公司的董事長或者分管子公司的副總經理對各子公司之間的運營狀態參差不齊的現象很是苦惱,也很難管。因為工廠廠長的能力參差不齊,好廠長也難以招到,因此只能湊合用。

三個案例,說明了什麼問題?

案例一:在某一個環節的精益生產解決不了整個生產系統運營的問題,只有在良好的精益運營環境下,精益生產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案例二:並不是精益改善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標,而是精益運營發揮了核心作用;

案例三:從更高的層面上看,集團公司需要更加精益的管理方式。

總體來說,精益生產解決不了精益運營的問題,精益運用解決不了精益管理的問題。

這裡我們來一起看看精益生產、精益運營和精益管理的區別,會幫助我們深刻理解三個案例之間的區別和意義:

什麼是精益生產?

精益生產:鑑別並清除任何奢侈浪費、追求完美精雕細琢和持續改進。精減並撤銷任何不升值的階段,保持持續的feed流、貨運物流及現金流量,進而超過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降低庫存量、減少生產製造周期時間和改進品質的目地,最後高效率、靈便(剛性)解決銷售市場及客戶滿意度。

精益生產是一種生產方式。

什麼是精益運營?

精益運營:定義的明確提出,其本質總體目標是應用精益生產標準.創建更合適公司的經營管理體系.簡單化公司的外部環境運行體制,提升公司生產率,加快關鍵工作流程,進而迅速沒有響應市場的需求。為顧客出示更合乎其消費市場的、規範化的產品和服務。提高顧客價值,提升顧客滿意度。

精益運營是一個多層次的、體系化的體系管理,涉及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的原素.包含合乎精益生產經營核心理念和要求的機構、崗位職責、步驟、員工管理、支撐點系統軟體、評價指標體系等因素,精益生產經營規定設置一整套清楚的規範和標標,緊緊圍繞這套規範榜樣怎樣分流程階段性的制訂環節執行方案和階段目標,同歩配套設施點評標準與方式,有利於開展實行情況的操縱與調節。

精益運營是蘊含精益思想的運營管理體系和方式。

什麼是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承攬精益生產經營的明確的發展戰略方位開展層次拆卸,確定當今環節實行的管理方法要務和重點項目建設,並根據經營指標值設置當今每個管理方法要務的指標值和總體目標,一起要建立營銷團隊,開展重點項目建設的資源適用,進度管理,及環節點評。

精益管理是企業的精益的管理方式。

從精益生產、精益運營和精益管理之間的區別可以看出,當一家企業在推進精益管理的時候,其各個層級承擔者應有的職責和工作重心,都需要用精益的思維來進行改善,需要打造一個精益生產、精益運營、精益管理的體系,精益生產解決不了精益運營的問題,精益運營解決不了精益管理的問題,同時,精益管理是精益運營發揮作用的條件,精益運營是精益生產的條件。

只有在完善的精益管理體系下,降本增效才能完美達成目標,才能在寒冬中活下去。

精益同仁針對這三個案例進行了總結,也很受啟發:

1. 通過科學的運營,從上向下發力,才能精益改善效果最大化,管理出效益。

2. 一個閉環的精益運營體系或者閉環的精益生產和持續改進工作,比立即開展工作更重要。有效的組織遠大於努力的蠻幹。

3.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一把手和中層幹部的能力問題,是精益之源。管理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

4. 真正的精益生產,應該是中層身上背的基本任務,主動去挖掘浪費,通過指標或激勵要先解決中層意願問題,再通過外部輸入解決能力問題。

5. 企業需要外部資源的時候,要認識到真正的外在精益諮詢所能提供的有價值的東西,應該是三樣:精益體系建立、精益工具和方法培訓、精益案例展示。幾乎肯定外部力量只會停留在是在精益生產的層面,很少會達到精益運營和精益管理的層面。換句話說,集團公司要解決「精益管理」的問題;工廠廠長要解決「精益運營」的問題;中層幹部要解決「精益生產」的問題,真真正正把一分一厘的浪費全部消滅掉。

最後,一點啟發分享給大家。面對活下去的問題,有時需要跳出來,從更高或者遠一點的角度來看看,也許會幫你找到答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