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泰州海陵老字號

泰州小叟 發佈 2023-01-09T11:50:02.694771+00:00

建囯前,泰州海陵是一座典型的商貿城市,是蘇中里下河地區的重要門戶。全城雖說只有幾萬的人口,卻有4成以上在為商貿事務奔忙。

建囯前,泰州海陵是一座典型的商貿城市,是蘇中里下河地區的重要門戶。全城雖說只有幾萬的人口,卻有4成以上在為商貿事務奔忙。

古城內外,一派繁華,海陵路貫穿南北八九里大大小小的商業街就有:演化橋八大家、孫家橋、楊橋口、通倉橋、彩衣街、籃子行街、西垻囗、坡子街、城門口、人民路、王家橋、大林橋、稅務橋、八字橋、昇仙橋、南門高橋;東西向的東大街、西倉街、下垻大街、月城大街;縣前街、府后街、鼓樓街、稅務橋街;升仙橋街、南門大街、高橋南街…一路走來兩邊街鋪林立人頭攢動極其熱鬧…成為周邊四鄉八鎮鄉民購物必到之地,故有小上海之稱。

那時候,泰州海陵的商業店鋪星羅棋布比比皆是,城市雖小各行各業行當齊全門類廣泛幾乎包括衣食住行玩各個方面。大店家、小商鋪一家接一家,一檔連一檔,幾乎把各條街都撐得滿滿的,街上不少老住戶都把可供作鋪面、攤面、門面房的房屋騰讓出來,提供給做生意的人租用,圖的就是賺些租金。


俗話說:「吃了五穀難免不生災。」買中藥,老字號有四家:坡子街的德新元、斜對楊橋東口的存濟昌、東大街壇場巷頭的張曙家藥鋪子,還有一家是德恆新。賣西藥,名老字號有三家:一是坡子街的中法大藥房,老闆邵彬甫,是位進步開明士紳,據說當年跟陳老總有私交;二是五洲大藥房,老闆姓錢,店就開在大林橋北側;三是瑞林大藥房,是位陳姓的人家開的,藥房就座落在儲巏解元坊與會元牌坊中端的街面上……


外地人到泰州,開房間、住旅館,有錢的進萬華樓、去文明旅社、住大陸飯店;腰包不鼓的,就住楊大房、悅來客棧、蓉芳旅館,雖說它們比前三家要低個檔次,卻也是響噹噹的老字號。
泰州人講究休閒,喜歡進浴室泡個澡。老字號的澡堂也是三家,一是大觀園,二是甘雨香,三是斯文雅堂。除了這三家高檔次的,東大街的東城浴室、西倉街的西泉浴室、新巷中段的新新池、通倉橋口的溫泉浴室以及下垻的北海浴室,也都是頗負盛名的老字號。


在各行各業眾多老字號的商家裡,有三家名牌工廠是不可不提的,它們是:大東橋東的振泰電廠、萬字會內的華泰紗廠和座落在西郊九里溝的泰來麵粉廠……

海陵坡子街商圈

一條商業街的繁華與著名,靠的當然不是長度。泰州海陵坡子街,特色恰恰在於「老字號」林立與「小而全」的行業種類。它構成的氣象就是「精緻」。

也許「東亞病夫」這頂帽子戴在國人頭上年久日深,最初入住坡子街的正是藥店。據《吳陵野記》載:清康熙初年開業的譚廣裕藥鋪,廣集省外名貴藥材,兼營批發零售,名噪一時。清趙瑜在《竹枝詞》中稱「譚家藥鋪舊招牌,是冠通城一字街」。

道光二十五年(1845)開業的德興元藥鋪,亦貨皆道地,非他鋪所及。之前還有嘉慶年間開業的曹鼎盛,作為南貨業的老輩,一百多年雖然數易其主,解放前夕仍有王姓、蔣姓等人經營,店號仍稱鼎盛。其時,德新元的膏藥、鼎盛的蠟燭皆見稱獨步。

南貨店鼎盛後是雜貨鋪(大興昌),雜貨店後是綢布店,這便是三十年代的天福綢緞局與天成泰布店,布店之後是珠寶店,自坡子街至大林橋就有十多家接著是洪三泰、方廣大茶葉店、錢泰昌帽店、五雲齋茶食店、蕭萬興五金店……

舊時坡子街的飲食文化頗有品味,正由於飲食名店或老字號在此。道光前後開業的綠雨樓茶社,設於街東側中段,相傳樓址原為北宋查宰相府查小姐的梳妝樓,木樓二層,結構古雅,廳堂寬敞,正中懸「綠雨樓」匾額。是昔時騷人墨客品茗研討詩文之地。清人朱賒庭《竹枝詞》贊曰:「莫言天上神仙府,且說人間宰相家,富貴浮雲嗟過眼,樓開綠雨試新茶。」綠雨樓茶社是泰州茶寮中最為古者。

1925年,居士吳靜安等人將茶社改建為泰州唯一的素食茶館,易名功德林。一時,僧尼、居士和素食者咸樂趨此,構成坡子街又一特色。具有特色的傳統食品大爐燒餅、小磨麻油也以坡子街為最。擋軍樓東側彎子街口的大爐燒餅味美誘人。

城門吊橋口向東五十米左右沿河有一小磨麻油坊,在橋口就聞到奇香。難怪儲樹人《竹枝詞》贊曰:「揀勻淘淨炒微黃,小磨麻油特擅長。同在一城分水土,南門不及北門香。」

舊時坡子街不但商賈雲集,市面繁榮,小商小販也將此視為「活水」之源頭。每日清晨四五點鐘,坡子街各商店尚未開門,眾多菜農、漁民、小販紛紛挑來蔬菜、魚蝦等物集聚於此,進行交易。還有挑擔賣餃面的,「剝剝剝」地敲著竹梆子在街上來回走動。近鄉的瓦木工人,每天上工前都聚在「功德林」(或富春茶館)門前,等候各坊的瓦木「作頭」即「工頭」前來分配去處。

下午賣香乾臭干、茴香螺螄、油炸臭干、蜜酒釀等小吃的叫賣聲此起彼伏。而「斜角燒餅(早晨是圓的),則像專門提示「下午到了」而永不失約地散布出芝麻的香味。坡子街的名氣與商品大全,客觀上也形成區域商業中心。每年農曆一進臘月,北邊里下河一帶(港口、朱莊、邊城、周莊等),南邊(姜堰、泰興西北部)及西邊(江都、吳橋、嘶馬、周家樓、王家河等)四鄉八鎮的人流紛紛湧入坡子街購買年貨,推獨輪車、肩挑大籮筐的絡繹於市。

坡子街的東側至東上河邊,西側至西上河邊,都是大片民宅,是舊城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如果說坡子街是泰州商業的主動脈,那麼分布於坡子街兩側的東河路、天德巷、天祿街、彎子街、新民街、益民街、新巷、嚴家巷席行巷就是若干「毛細血管」。故而大、小行應運而生。東河路有木行,上河邊有鮮貨(水果)行、鹽行、糧行。新橋口有鐵匠鋪,大至犁頭、大鍬,小至門塔、剪刀均有,鍋鏟尤為著名。故而,泰州人稱言辭機敏鋒利之人便叫:「新橋口的鏟子!」

在這些「毛細血管」中,「吃、住」的服務業最為興旺。除了街面上的功德林素食館,擋軍樓東側紫滕花架附近有海陵春(後改為富春),天祿街東頭大東橋附近有大東酒樓、大陸飯店等。

浴室有天祿街老字號大觀園(後改為「泰州浴室」),新巷內有新巷浴室(後改為「新新池」)。浴室對門有「蓉芳客棧」,天祿街有「文明旅館」(陳毅東進在此下榻),新民街有大方旅館。規模較小、房價低廉的小客棧,多集中於上河邊碼頭附近,面對城河,門前懸掛燈籠一隻,上書店名,每至夜間,月色溶溶,旅人徘徊,燈籠如在水中招喚。其時,大東酒樓臨河東窗,往往傳出王石青的清曲與張氏彈詞,悅耳動聽,成為「天滋」(「天滋亭」位於東城河)一景。

到了清代,泰州城最繁榮的地段,要數城北門外的坡子街了。此街南北走向,長約300米。在街的北段有一條橫著的小街,街西叫林家巷,街東稱天祿街,寓有「天賜福祿」的吉祥之意。就在坡子街與天祿街的拐角處,在同春雜貨店東隔壁和大觀園浴室西隔壁,有一座新型的旅館,雖不大,但居住條件很好,名為「文明旅館」。

旅館,舊稱「客棧」,「客寓」或「下處」(即下塌之處)。清代前期,泰州旅館以揚郡試院(揚屬八縣考秀才的地方)附近居多。民國時期,因泰州未遭戰禍,旅館業發展較快,由49家發展到1949年的93家。其中有文明、大陸、大方、綠揚等,資金都在100萬元以上,而位於大東橋的「留春社」可謂是泰州最早的一家老字號了。
由於整個城市商貿經營得異常繁榮,各條大街上的老字號、新門面也就越修越時尚,越建越氣派。先是坡子街上幾家老字號的綢緞店進行了裝修。

天福、同福、義大、倫昌、久泰、永泰、天成泰等幾乎同時在自家店門前支起腳手架,大興土木,大搞起門面改造的裝潢。他們先是在原平瓦房的前端,另外加砌了一道假二層,亦或是假三層的單牆面,然後再濃墨重彩地大肆進行裝潢,或邀書法家榜書字號,或請大名頭題寫店名。本坊書道的髙人分別為各家題寫牌號、店名,一時里,成了滿城爭說的盛事。天福布店收錢時,用那半空來回穿梭的鐵夾子,成為一壯麗風景,幾道鐵絲票夾來回穿梭,常常吸引人們駐足觀看。那時從收銀台到各個櫃檯都有鐵絲相連,就像一張輻射的大網。夾著錢和發票的鐵夾子,被用力一推,就隨著小滑輪嗖嗖地飛過頭頂,那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呀。

更為甚者,義大的大股東與一家電料商合作,為義大綢緞店新裝修的門樓上首先設計安裝了一組以自家字號為標誌的霓虹燈。按說霓虹燈這種新光源,在上世紀40年代實在是太新奇的玩意兒,居然當時能出現在泰州的街面上,這在當時是十分新鮮加稀奇的事。果然,待到家家拆除腳手架,又各自以其高大的門樓、全新的店容準備迎接眾多蜂湧而至的顧客時,突然於一日的傍晩時分,在老字號義大的新門樓上,竟亮起了五彩絢麗、閃爍跳動、似星若螢的霓虹燈來。這一下子,就把新裝修的幾家綢緞店的主人們驚呆了……到頭來,他們只得重支腳手架,重挖牆打洞、埋線接電,又忙乎了半個把月。待到家家都把霓虹燈、日光燈安裝齊全,古老的坡子街因此而煥發了新容……

銅錫店,晚清、民國期間,泰州也有多家銅錫店,泰州舊商會資料顯示,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城內此類店鋪有二十餘家,南門大街的李同興、北門的杜興隆、彩衣街的姚佑和及徐長記、稅務橋南大街的華萬興和時慶記、擋軍樓后街的源茂泰、東垻口的姚萬和、三民街的王義興、嚴家巷的福興祥、旗杆巷的同泰源、清化橋大街的藤茂盛等店鋪是其中規模較大的幾家。

老字號茶館店,有犂頭街北口的富春、紫藤花架南角的海陵春、且樂橋東側的斌園、北門橋的回春館和坡子街的功德林;茶葉店老字號有洪三泰、方廣大、胡源泰,還有後來的洪義泰和。

燒臘美食,就奔老字號老山珍(專賣熏魚、熏雞、熏燒雀子)、老正興(專賣豬頭肉)、小臘龍(專賣鹽水滷鴨)。

茶食,著名老字號有吉呈祥、吉陞、五雲齋;要拍照片了,最有名的老字號要數支資、二我、留緣、兄弟、摩登,還有大同。

如果無聊休閒,那就去聽評書、賞清曲。要聽評話,聽王少堂說《水滸》、康重華講《三國》,就到飲香書場。要欣賞王萬青、尤慶樂唱清曲,聽張氏彈詞,就得到城北大東酒樓。那裡東窗臨河,風光佳美。毎到下午二時過後,只要走進場內,選好座位,便馬上有堂倌捧來一碗香茗,等先生拍了醒板、撥了弦子,就可聽彈唱了…….

西倉商業一條街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鑑於江水直灌里下河之患,在北門外下官運鹽河人口處建東西二垻。以消弭水災。從此上、下河被隔開,往來船隻必須過垻。東西兩垻口及北城河沿地段遂成鹽、糧轉運中心。

清代在郁浦東設泰垻監掣署,泰屬十一場(富安、安豐、東台、丁溪等)的鹽引,由場船運至泰州後須經垻署稱掣,然後另雇屯船運送儀征批驗查核,再運往皖、贛、湘、鄂各引岸。當年稻河三浦——馬浦、大浦、郁浦和老西河邊西浦,挑夫千計,抬鹽過垻,邪許之聲,日夕不斷。西倉街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商賈雲集,百業興旺。

西倉街有兩多。一是米店多,在近十家米店中,首屈一指者是百花潭巷西側的泰豐米號,店房九十間,備有柴油機一部,機器碾米,是西倉街第一家具有機械加工能力的作坊。二是油店多,垻署東蔣氏油店,資金最為雄厚。其對面是全街最「洋氣」的建築——萬花樓旅館,二樓有廊沿臨街,旅客可憑欄觀望街景。

垻署東較大的店鋪還有盛成南貨店、大吉祥茶食店、鼎盛館茶食店以及黃春源醬園店。小磨麻油是泰州特產,1929年曾獲西湖博覽會一等獎,同年省農礦廳舉辦的農產物品展覽質量評比中,黃春源醬園店生產的麻油榮獲三等獎。水巷口姚恆和醬園店生產的麻油,亦香味濃郁,色澤清純。西浦迤西,較大的商店有莊恆昌南貨店、孫豐泰茶葉店、趙廣春中藥店與汪恆順醬園店。

四家老字號浴室:小三元、小滄浪、百花潭、西泉是西倉歷史悠久的四家浴室,分布在馬浦與西浦之間。道光時州人王廣業在《海陵竹枝詞》中曾詠道:「大浦西來馬浦過,屯船麋集老西河。浴堂茶肆知多少,到此招牌小小多。「

詩後注日:「泰邑浴堂茶肆約五十餘所。小龍團、小滄浪、小蓬萊、小三元。以小為名者,多在於西,亦奇。」民初,小滄浪更名新興。建國後,不少工廠自建浴室,一些老浴室相繼被淘汰。四家老字號,最後僅存西泉浴室,2003年遷至都天廟東營業。小蓬萊茶社在青年橋北小蓬萊巷口,此巷得名於茶社。茶社後改名西來軒,以後改作米店。


如果你是文人,想在泰州買點紙張,那就到覺正寺西側的徐家紙坊,亦或去小菜場往東的來家紙坊,再就是北門月城南側的強生紙店。倘要買毛筆,就到月城南的老字號盧鴻儒店。選購毛筆,他們家是狼毫、羊毫,大楷、小楷,斗筆、排刷,品種多樣,花式齊全。經營文具、簿本的老字號有三「堂」:懷德堂、九經堂、會文堂。當然,還有專門賣書的:大同書局、新泰書店、翰文書店。如果再要印個請柬、帖子什麼的,最老的字號就是大林橋口的張仲湘印社、坡子街南端的文化印刷局和歌舞巷對街的美捷印刷廠了……

泰州的百年老字號,最初都與藥有關。清康熙初年開業的「譚廣裕」藥鋪是泰州歷史上最早的藥房店號。

泰州歷史上有釀酒傳統,其中最有名的枯陳酒就是某種藥酒。據清代李汝珍著名小說《鏡花緣》記載,當時泰州枯陳酒就在全國55種名酒之列,民國時亦有「泰州枯陳酒與沛縣高粱齊名」之說。

清乾隆二年(1737),邑人陳應芳在泰州城北門外通倉橋河西開了片「陳德興」糟房,以糯米、小麥為原料,加入廣木香、當歸、陳皮、松丁、松蘆、丁香等草藥及紅棗、麥芽糖配製而成。酒色橙黃而汁甘爽、醇厚而帶藥香,頗有活絡筋骨之特效。故取名枯陳藥酒。而陳應芳的技術與配方恰恰受於清雍正年間泰州老中醫鄒文卿。鄒在城北天清巷開設了泰州最早的「鄒天德藥坊」。

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陳德興枯陳酒仍在生產,註冊商標為「陳德興」。名副其實,正所謂先有德性才要德興。與二百年青史留名的陳德興」一樣,坡子街「德新元」中藥店也是如此。德新元開業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為浙江寧波人杜家祥所開,至民國初年轉由浙江人姚元魁接替,僅在德新元招牌「德」字前加「森記」二字。

舊中藥店都是前店後坊,各家都生產丸散膏丹等成藥門售。為了取信於民,德新元曾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從東北購回一頭活鹿,屠宰生產「大補全鹿丸擴大業務。店主在購得活鹿後,即以鐵籠運抵泰州,屠宰前先雇吹手,將鹿身披紅掛彩置於籠內,由人拾著鐵籠游遍全城然後又將裝著活鹿的鐵籠陳列在店堂,讓人參觀近一月。當時城內尚無動物園,市民尚未見過活鹿,大家爭相目睹,參觀者絡繹不絕。屠宰日擇在當年五月初五午時,當眾開刀,以全鹿煨爛煉丸。此舉果然奏效,德新元的「大補全鹿丸」名噪蘇北,行銷多年。


老字號,它承載的是一方地域百姓的信任度,它顯彰的是一座城市商貿繁榮的文明史。老字號,是眾望所歸的口碑;老字號,是誠信經營的標誌;老字號,是人文歷史的記憶……

追溯老字號,主要目的是探尋它們成功的奧秘,是來弘揚它們鍥而不捨的創業精神,誠信經營、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商業道德,是來研究它們的用人之道和企業文化理念等等。因為這些都是我們今天市場經濟最需要弘揚、最不可或缺的東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