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瀋陽——陵北,沈飛,烽火台

zore 發佈 2023-01-10T12:10:31.148050+00:00

瀋陽市皇姑區陵北街位於皇姑區北部,北陵公園的北面,雖說陵北街的名字是由此而來,但真正能代表陵北街的卻是三台子和飛機。


瀋陽市皇姑區陵北街位於皇姑區北部,北陵公園的北面,雖說陵北街的名字是由此而來,但真正能代表陵北街的卻是三台子和飛機。三台子是明朝的時候為防禦敵人侵犯報警用的烽火台,後來附近漸漸形成了小村落,而烽火台的遺址早已蕩然無存。1929年,張學良的東北空軍在此修建飛機場和航空工廠。1940年,日本人辦起了所謂「滿洲航空株式會社」。1948年,東北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訓練隊第一飛行大隊接管了這裡;1950年,又名「松陵機械廠」的112廠成立,也就是後來的瀋陽飛機製造公司,後來又建了139廠和119廠。1960年成立陵北人民公社;1978年分成三台子和陵北兩個街道辦事處;2007年二者合一,統稱三台子街道辦事處。這裡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發展到「飛機城」再到「航空城」,陵北街就像一條線穿起了這裡的一顆顆飛行的珍珠:沈飛航空博覽園、沈飛技師學院、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工業公司等,還有不少20世紀50年代建設的大片沈飛職工住宅,都記錄了這裡幾十年的航空歷史。人們不會忘記,我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就是在這裡試飛成功的。

遼東地區的烽火台,大部分是明清兩代修築的。有守衛沿海邊塞而修築在沿海沿邊地帶的「邊台」,有為向內地遠程傳遞警報而修築在內陸的「腹里接火台」,有為便於行旅趨避、官員巡視和防禦敵襲而修築在沿途各地的「路台」,也有「車騎連雲炮震雷,邊牆如月接墩台」里描寫的最簡單直接的烽燧「墩台」。

《瀋陽市文物志·烽火台》寫道:明代修築遼東邊牆時,修築了大量烽火台。據《遼東志》載,總數達一千六百二十九座。瀋陽地區的烽火台現存有六十四座,分布在蘇家屯區、于洪區、瀋北新區和新民市、遼中區等地。烽火台有圓形和方形兩種,由土、磚、石等不同材質砌築。

瀋陽市內最為人熟知的是三台子,也就是陵北街、黃河大街與松山路交匯處,瀋陽地鐵二號線在這裡有一站,周圍又有幾百年前的村屯一直延續到現在喧鬧的居民區。四台子在三台子西北方,五台子在四台子西北方。由於五台子的地名碑還在,所以可以找到它當初的確切位置是在地鐵二號線瀋陽師範大學站A口附近,華強城二期。需要明確的是,這三、四、五台子是平虜堡(今平羅鎮)和十方寺堡(石佛寺)方向的烽火台,走向與黃河大街、道義大街、101國道大略一致。

頭台子、二台子則是奔東北方向,屬於明代瀋陽中衛往蒲河、懿路、鐵嶺方向的驛路沿線,其走向與沈鐵路、榆林大街、輝山大街、102國道大略一致。

頭台子,原址在老瓜堡子東北,現大東區沈鐵路新華壹品小區與東方儷城小區附近。頭台子遺址於1952年道路擴寬時拆除。二台子在頭台子東北方向不遠,清代此地有一個很大的關帝廟。現在還有二台子街、二台子小學、二台子市場等地,提醒人們這裡以前是烽火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