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魔王新作「塔爾」|頂級指揮家如何跌落神壇

千面七七 發佈 2023-01-11T04:11:32.559792+00:00

一直很期待凱特大魔王的這部《TÁR 塔爾》。魅力四射的頂級指揮家、攻氣十足的女同性戀者,這些設定實在太適合她去發揮。TÁR為了這個角色,凱特特意去學習了鋼琴、指揮,以及德語(因為角色設定是德國人)。當然,這些對於她來說,都屬於演戲必須要做的功課了。


一直很期待凱特大魔王的這部《TÁR 塔爾》。


魅力四射的頂級指揮家、攻氣十足的女同性戀者,這些設定實在太適合她去發揮。


TÁR



為了這個角色,凱特特意去學習了鋼琴、指揮,以及德語(因為角色設定是德國人)。


當然,這些對於她來說,都屬於演戲必須要做的功課了。


所以我們能看到電影的準確度是很高的,加上大魔王的出色演技,你完全可以「相信」她就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


再加上劇中充滿知識分子味道的造型,不僅讓這個角色更加吸引人,也增加了大家不得不去看的理由。



凱特目前已經憑藉《塔爾》拿到了多個獎項,並二次摘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如果今年衝刺奧斯卡成功,就將是她人生中第三次捧起小金人了。



先小視頻感受一波

大魔王的魅力

Camelia山茶花 ,贊 415


帶著很多期待,最近終於刷了這部電影。總的來說,和最初的預想不太一樣,但卻也很有意思。


首先整體影片的質感非常好,畫面傳遞出的氣質是非常高級的。



但兩個半小時的觀影感受卻並不輕鬆,一是因為古典樂這個題材本身不算大眾,看起來有點困難;


另外則是影片的節奏和表達方式,會讓人覺得有點沉悶,也不容易「看懂」。



導演 Todd Field(大家可能看過他的《大開眼戒》)休影 16 年後推出的這部《塔爾》,同時也擔任編劇。


現實中並不存在塔爾這個人物,導演把人物嵌入到我們所處的現實生活中,讓觀眾感覺很真實,甚至很多人看完都會去檢索人物原型,但整個故事都是虛構的。


簡單來說,電影講的是一個天才指揮家,因為被指控濫用職權和不檢點的生活作風,從而跌落神壇的故事。



但電影又不單純是想要塑造一個迷人的「壞人」,導演想要討論的東西要更為複雜,他拋出了很多問題,至於如何解讀,就交給觀眾了。


下面就一起來進入故事吧:



凱特飾演的主角指揮家 Lydia Tár,是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


身為業內首屈一指的大師,電影開頭就用很大篇幅去鋪墊她所處的地位。



除了精英藝術家的身份,塔爾還是一名女同性戀者,妻子是樂團里的第一小提琴手,兩人育有一個女兒。


平時的塔爾穿定製西裝、住在藝術感爆棚的大 house 里,開保時捷車,坐私人飛機......生活品質與品味都是頂尖的。


好喜歡她家


古典樂常常被大家視為高雅藝術,而其中的從業者,尤其是位高者,似乎也被加上一層「高尚濾鏡」。


但現實中很多案例都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德行,跟 TA 所從事的行業,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擁有名望和權力的人,想要藉助便利達成私慾,甚至壓榨、摧毀他人的職業生涯,都顯得太過容易。


古典樂領域中,其他行業有的種種潛規則照樣存在,甚至因為相對封閉的圈子、單一的上升通道,都讓這裡更容易滋生不公平。




指揮家決定整個樂團如何去演奏,本身就有很強的控制屬性。


塔爾作為業內極有威望的大師,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配置樂團。換掉誰,提拔誰,都是輕而易舉的事。


那麼問題來了,藝術家的成就,應不應該與人品、個人生活分開?


片中給這個問題安排了很多橋段,其中一段發生在課堂上。


塔爾在茱莉亞音樂學院的課堂上

一位男學生表示自己不喜歡巴赫


塔爾自己對於藝術家與作品的關係,是搖擺的,她一會兒說需要從藝術家的生活中解讀作品,一會又表示不應該一概而論。



影片中呈現的塔爾,從職業素養上來看,的的確確是配得上自己的名望。她對古典樂一片赤誠,恩師高度讚揚她的成績,同行千方百計想看她的樂譜筆記,公眾熱愛的作品。


但從很多蛛絲馬跡中也看得出,她確實與女助手、行業晚輩,以及仰慕者們,存在說不清的關係(至於到什麼程度,電影沒有給出明確交代)。


而我們對一個人品格的評價,又真的能做到客觀和真實嗎?


故事的最後,塔爾因為濫用職權的指控,個人的事業一落千丈。


然而把她拉下神壇的那則視頻,卻是通過惡意剪輯的。




回頭看,塔爾固然獨斷專行,但她欽點的年輕大提琴手,也的確才能出眾,兩人之間也沒有發生什麼實質上的「交易」行為。


而這次被公眾的聲討,也很明顯是有人安排設計下進行的。正義似乎得到了聲張,但過程卻也並不光明磊落。


在那條並不完全真實的視頻面前, 話語權發生了反轉,一位曾經擁有權勢和名望的大師,瞬間「人設崩塌」,事業受到重創。


失掉名譽後

塔爾在舞台上大打出手,體面全無



我們還會發現,如果把塔爾這個角色換成一個男性,故事完全成立。


導演可能在一個層面上想表達,面對權力,人是否能不被侵蝕,與性別無關。


介於現實中,還沒有一個能夠站在塔爾這般高位的女性指揮家。很多人覺得現在去假設一位已經有此成就,且會濫用權力的女性,為時尚早吧?



但從另一個層面看,塔爾除了生理性別是女,她的自我認知,以及所有的行為方式都是「男性化的」。
在事業中,她不承認自己遭遇過性別歧視。也許作為一個既得利益者,她選擇學會那套體系的「玩法」,然後用著同樣的方式,去發動權力。



影片開頭,一邊是紐約客記者對她成就的歌頌,另一邊則穿插了塔爾定製西裝的過程。


這似乎也是一種暗示,穿上西裝的塔爾,一直在用「男人」的方式去生存和攀升。



影片最後一段,塔爾淪落到東南亞工作,當她走進一家按摩店,看到「魚缸」中任人挑選的女性按摩師,像交響樂團一般排布,只是變成低頭跪坐。


她抬手挑選一刻太像站在樂團中央,5 號按摩師的抬眼,也像極了樂團大提琴手的秋波。



塔爾衝出門吐了。不知道那一刻她腦海中是怎樣的反應,是發現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在沒有藝術包裝下,居然是如此粗鄙;還是意識到女性身份可以如此低微,又或許都有?


最後一幕,塔爾又重新站在指揮台上,但鏡頭一轉,我們發現這不是高雅的音樂廳,而是一次為遊戲愛好者所做的演出。


有點滑稽,有點辛酸,但伴隨著壯闊的音樂徐徐奏起,那一刻,也仿佛有希望在重生......




馬友友看完電影給出的評價是:凱特·布蘭切特的塔爾,要求我們解決兩個藝術界最棘手的問題,是什麼賦予了藝術權力,以及權力在藝術中扮演什麼角色?



看完電影,很難去簡單評價塔爾這個人物,但相信大家都會期待在古典樂的世界,能早日看到一位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頂尖女性指揮家,同時也希望她的成功,不必遵循那套「男性制定的規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