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導演朗·霍華德:讓人才表達自我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哈佛商業評論 發佈 2023-01-12T09:16:26.708501+00:00

朗·霍華德最開始以童星身份出道,並作為青年演員參演美國情景喜劇《安迪·格里菲斯秀》、《快樂時光》,憑藉其扮演的角色奧皮·泰勒和里奇·坎寧安贏得了觀眾喜愛。

朗·霍華德最開始以童星身份出道,並作為青年演員參演美國情景喜劇《安迪·格里菲斯秀》(The Andy Griffith Show)、《快樂時光》(Happy Days),憑藉其扮演的角色奧皮·泰勒(Opie Taylor)和里奇·坎寧安(Richie Cunningham)贏得了觀眾喜愛。之後,他開始執導大眾電影,從《現代美人魚》(Splash)、《繭》(Cocoon)到《阿波羅13號》(Apollo 13)、《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受到廣泛好評。

霍華德和布萊恩·格雷澤(Brian Grazer)一同創立了影視製作公司想像娛樂(Imagine Entertainment),霍華德製作的120多部電影和電視節目多是兩人合作的成果。他還執導了45部電影和電視節目,均與頂尖人才和後起之秀合作。他最新執導的電影《13條命》(Thirteen Lives)已在亞馬遜流媒體上線。

HBR:許多童星都「隕落」了。你為何能避免?

霍華德:這和我的父母有很大關係。他們雖不嚴苛,但很嚴格,因為各方面都管所以我出不了大錯。我也確實很喜歡片場的情誼和能量。我看到大人們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忙碌,片場有歡聲笑語,也有汗水和關懷。所以我沒有那種青春期的困惑,我想要繼續演戲。到15歲的時候,我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名導演。

HBR:你是怎麼轉型的?

霍華德:我上了電影學院,但因為出演《快樂時光》中斷了學業,那是一份可以賺很多的工作。我當時想,大多數情景喜劇拍不長,可沒想到這部一直在持續。所以我開始在周末拍短片。這讓我有機會與羅傑·科曼(Roger Corman)合作,他讓我出演並執導了電影《瘋狂戀愛跑天下》(Grand Theft Auto)。

HBR:然後就有了賣座的《夜班》(Night Shift)、《現代美人魚》……

霍華德:這些都是布萊恩的主意。我們都是嬰兒潮一代的人,我當時快30歲,而他30歲,有著相似的富有創造性的感性,這讓我們產生了共鳴。當時整個行業都處於一個代際間的轉折點:人們在問:「誰來告訴我們年輕觀眾想要什麼?」而我們恰好有足夠的名氣、經驗和膽識把自己推到隊伍的最前列。然後我拍了《繭》,它獲得了奧斯卡提名,而且和《現代美人魚》一樣,是一部沒有知名影星,但票房進入前十的電影。人們都以為我很懂,而我不得不假裝同意他們的看法。

HBR:為了每一次都延續輝煌,你會不會有壓力?

霍華德:有一點。但我始終牢記自己是從電視行業出來的,那裡每個人都在為每一個節目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但並不是所有節目都能成功,這是常態。也許有三分之一能成功。所以除了對每一部電影盡我所能之外,我不會給自己太多壓力。

HBR:你如何找到那些傑出人才,並充分發掘他們的潛力?

霍華德:早期,我曾與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合作。她是奧斯卡影后,儘管當時她已經70多歲了。她對我當導演這件事不太熱衷。我不迴避她,也不試圖支配她,這種做法贏得了她的尊重。我用小時候看到的,解決創意問題的邏輯,捲起袖子說:「這種做法不是很有效。怎麼做才行?我們該做些什麼?你怎麼看?」到最後她對我讚不絕口。我有一個原則,我稱之為「半斤八兩」法則。

如果我和某個人合作——演員、作家、攝影師、剪輯師、作曲家、製作人——他處理某一幕的方式跟我想要的不同,我會聽他把話說完,然後問自己:「這一幕我需要什麼?那種處理方式會有衝突嗎?」如果它能實現我想要的一切,甚至更多,我就會同意。但即使兩種方式是半斤八兩,彼此彼此,我還是按藝術家的來,因為當他們不是響應導演而是表達自我時,你會在執行過程中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我有最後的決定權,我也經常拍板,但當人們意識到你也願意說「好」時,說「不」也更容易。

艾莉森·比爾德(Alison Beard)| 訪

洪莉 | 譯 劉雋 | 校 廖琦菁 | 編輯

一旦出現這五個跡象,那麼你就該離職了

不善於合作,在職場還有前途嗎?

推出新產品,最佳策略是什麼?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