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歷史上的志書幾個版本

晉韻風華 發佈 2023-01-13T03:24:42.925853+00:00

從忻州歷史上的志書版本說起王龍太我國的方志源遠流長。宋以後,方志的體例和內容才完備起來,到清代,達到了極盛時期。忻州作為獨立建制,遠在東漢,以境內九原崗取名,置九原縣。而纂修志書為期較晚。《忻州志》,元以前無可考。

從忻州歷史上的志書版本說起

王龍太

我國的方志源遠流長。宋以後,方志的體例和內容才完備起來,到清代,達到了極盛時期。忻州作為獨立建制,遠在東漢,以境內九原崗取名,置九原縣。而纂修志書為期較晚。

《忻州志》,元以前無可考。據明萬曆三十二年所修《忻州志》「序」的作者張泮所講:原在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黨牧川先生就「蓋嘗編摩匯為成書」,即修成志書。但此書失傳。過了五十二年,到萬曆三十六年,又由楊維岳先生纂修成了《忻州志》。然而也可惜,「版殘於明季兵火,十存六七,相連一二幅,即脫一幅,莫可考證」。此後,又隔了一百四十三年,到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才又修成《直隸忻州志》(即乾隆版)。又過了一百三十三年,到光緒六年,遂又修成《忻州直隸州志》(即光緒版),這是封建時代最後的刊本。

從以上修志的過程看,在歷史上,忻州志共有四種版本。除明嘉靖年間黨牧川先生編纂的志書已經失傳而外,現在我們能見到的只有三種版本。即:明萬曆三十二年,由忻州知州楊維岳纂修的《忻州志》。據為此書作序的張泮介紹,原修成四冊(也即四卷)。現在全國只有北京圖書館殘存一卷,已成孤本。其次,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由忻州知州竇容邃纂修的《直隸忻州志》,共六冊(即六卷),共約十四萬字。這種版本,一些地方尚有原書可稽。再次,光緒六年,由忻州知州方戊昌總纂的《忻州直隸州志》,共八冊,分四十二卷,共約二十八萬字。這種版本,至今流傳於世的數量較多。

探討前人所修過的四種版本,和總覽現有的三種版本,除明嘉靖間首次纂修的志書失傳,及「重修」的萬曆志已經殘缺,難窺全豹外,「乾隆志」和「光緒志」,均系續修。即在明嘉靖、萬曆《忻州志》的基礎上,續修成了乾隆《直隸忻州志》,又在「乾隆志」的基礎上,續修了光緒《忻州直隸州志》。

從內容上看,除「萬曆志」只能從其「殘本」的字裡行間,約略也知其纂修的內容和體例與後兩種版本大致相同,其詳細情況無法稽考外,關於後兩種版本的內容,是這樣的:「乾隆志」的主要內容,除「志序」和「凡例」外,有如下目錄,即:「卷一」,包括沿革、繪圖、城池、山川、都鄉、關隘、戶役賦稅,「卷二」,包括祀典、學校、武備、驛站、古蹟、倉儲、公獬、水利、物產、風俗;「卷三」,包括職官、名宦、科第、貢生、例監、武階、吏才,「卷四」,包括人物、孝義、薦舉、寓賢、封贈、隱逸、烈女、仙釋、災祥、寺廟、坊表、邱墓;「卷五」,包括藝文(記、傳、序、引、文、頌、揭、志銘);「卷六」,包括藝文(詩、詞、賦、告示)、雜誌,共計有三十九目。

從這些「目」的內容占有志書頁數的情況和其中一些「目」的內容所占頁數的比重看,是這樣的:共占四百零九頁。其中,「物產」一目的內容僅占四頁,而「藝文」一目的內容就占一百二十七頁。看來,經濟方面的記載,是很少的。

《光緒志》的內容依次有: 1 、「重修忻州直隸州志序」和「直隸忻州志原序」。 2、編纂忻州志工作人員。3、「忻州志凡例」。 4、「忻州志目錄」。

從這個「忻州志目錄」看,共分為「八類,即:輿地、建置、食貨、典禮、官司、人物、藝文、雜誌。這「八類」的每一個「類」內,各又包括有若干「細目」,總計共有這樣的四十二個「細目」,而每一個「細目」,也就是每一卷的內容,反之亦然。全書共有四十二卷。

從這四十二個「細目」的內容占有志書頁數的情況,和其中一些「細目」的內容所占頁數的比重看,是這樣的:共占五百八十九頁。其中「物產附」(只列為附在「風俗」一目後的一項),這一細目的內容只占二頁,而僅孝義、烈女、封贈、賢良、典禮之類的內容,即占一百五十六頁。這其中,烈女、節婦等「節孝」範疇的內容,即占九十四頁。「藝文」這個「細目」的內容,所占比重頗大,為一百五十頁。看來,在經濟方面的記載,也是微乎其微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