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為何像張飛,林家女使為何叫錦兒,高衙內暗證燕王身世?

綠野萍蹤01 發佈 2023-01-13T08:45:21.190981+00:00

魯智深在酸棗門外退居廨宇後菜園子中與眾潑皮喝酒,吃得正濃時,潑皮們要看師父使器械。花和尚於是取出六十二斤禪杖,在菜園裡使動起來。

魯智深在酸棗門外退居廨宇後菜園子中與眾潑皮喝酒,吃得正濃時,潑皮們要看師父使器械。花和尚於是取出六十二斤禪杖,在菜園裡使動起來。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見牆外一個官人看見,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聽得,收住了手,看時,只見牆缺邊立著一個官人。怎生打扮,但見:「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腦後兩個白玉圈連珠鬢環。身穿一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系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穿一對磕瓜頭朝樣皂靴,手中執一把折迭紙西川扇子。」

這個站在牆外喝彩的人,正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但是,這段林沖打扮的描寫,卻略顯奇怪,明明是軍官裝束,是行伍之人,卻為何假裝斯文,拿著一把折迭紙西川扇子?這個林沖,究竟是什麼來頭,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又是多大的官呢?

林沖暗喻燕王,折迭紙西川扇子暗喻燕王入帝畿

卻說魯智深演練禪杖被林沖的喝彩聲打斷,循聲看去,只見牆外那官人「生的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這一筆,是以《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張飛寫林沖。羅貫中的小說中,張飛長得這般模樣:「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也就是說,林沖即《水滸傳》中的張飛,後文書中,林衝上陣打仗用的兵器是丈八蛇矛,更是把林沖寫成了張飛。

但是,從林沖骨子裡透出的性格看,卻恰是張飛的反面。施耐庵為何這樣寫呢?

魯智深初到汴京,不認識這個官人,便問潑皮這個喝彩的軍官是誰。眾人道:「這官人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武師,名喚林沖。」魯智深得知來者是禁軍槍棒教頭,便請他進來「廝教」,林沖於是跳了進來,「兩個就槐樹下相見了,一同坐地」。上一篇文章中,解讀過「槐樹」,「槐」說的是「木圭」、「木龜」,暗藏「林」,預示林沖的到來。

木龜(鬼),暗指的是朱家木字輩的燕王,因而,魯智深見林沖便轉換了身份,從太祖武德皇帝、燕王變成了「遇林而起」的道衍和尚,也就是後來的大明黑衣宰相。林沖,在他的故事中就暗喻了燕王。在描寫林沖穿著打扮的贊詩中,有一句「腰系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對應的是大相國寺「龜背磨磚花嵌縫」,與槐樹之「槐」相互照應,全部指向以玄武轉世自喻的燕王,也就是後來的太宗文皇帝。

因為林沖暗喻了燕王,所以,施耐庵借用張飛的「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又取「燕人張翼德」之意,用到了一個「燕」字。張,是南方朱雀七宿中的張宿,是朱雀的翅膀,也就是張翼德的「翼」。但是,張飛並沒有封王,有「燕」無「王」,林沖為何暗喻燕王呢?

咱們不妨跳躍文本看真相,說說林沖為何來到酸棗門外的菜園子,看見了魯智深使禪杖。林沖說:「恰纔拙荊一同來間壁岳廟裡還香願。林沖聽得使棒,看得入眼,著女使錦兒自和荊婦去廟裡燒香,林沖就只此間相等,不想得遇師兄」。

這裡所引用的原著,為何用繁體字呢?其原因就是要點出燕王之「王」。明刻本容與堂影印本中,「間壁岳廟」的「岳」字沒有寫成「嶽」,因而,林衝去的就是岳廟。《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小說中,第一個以「詩禪」寫成的謎語書,「岳廟」就是一則燈謎隱語,其謎格為解帶格,兩個字中隱去一個字,隱去的這個字就是「岳王廟」的「王」字

《水滸傳》是以北宋宋江起義的故事,暗藏大明王朝的靖難之役,此時,完全可以有「岳王廟」。

上一篇文章中講到,張三是過街老鼠,「街」中也隱藏著「圭」、「龜」,是圭行、龜行。鼠,是燕王的屬相。故而,「折迭紙西川扇子」,暗點了「鼠」,川西在「蜀」地,蜀鼠諧音紙,諧音侄,折迭紙扇之「折迭」,是燕王制服侄子的寓意。扇中有羽,指的是燕子飛入京城

《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中記載了一則預言,說的是「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故而,施耐庵以張飛寫林沖,以扇暗示「張翼得(德)」。

林沖暗喻燕王,但為何又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呢?難道燕王曾經做過這樣的官?

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是多大的官,林沖年紀暗喻燕王三十九歲起兵

在講解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時,就以《宋史·兵志》破解了教頭官職的疑問。《宋史·兵志》中說:「(教頭)當教時,月給錢三千,日給食,官予戎械、戰袍,又具銀楪、酒醪以為賞犒。」原來,禁軍教頭只是個臨聘人員,被聘用時才有月錢以及相應的勞保福利。這一點,高衙內的跟班富安也予以證實。

富安給高衙內打氣,慫恿他不要怕林沖,說:「衙內怕林沖是個好漢,不敢欺他:這個無傷。他見在帳下聽使喚,大請大受,怎敢惡了太尉?輕則便刺配了他,重則害了他性命。」大請大受,絕對不能解讀為俸祿。北宋時期,九品十八階之內的官員才實行薪俸制,「請受」是被聘請人員的報酬,施耐庵以「大請大受」這個詞,準確地解讀了北宋的職官制度。

但是,林衝出場時,書中又分明寫到他「腰系一條雙搭尾龜背銀帶」,都配飾銀帶了,官職還小得了?其實,以《宋史·輿服志》為據,銀帶恰恰不是官服配飾,宋朝規定:「公服上不得系銀帶」。所以,若是以北宋背景解讀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根本就不是官。問題是,施耐庵就是把林沖寫成了「軍官」。

「軍」,在《水滸傳》中多處用到,高俅就是開封府汴梁宣武軍,其他諸如軍官、官軍、配軍,以及鄆城、鄆哥等等,都與「軍」有關。《說文解字》中說:「軍,圜(huán)圍也」,《呂氏春秋·圜道》說:「圜,天道也」。《周易·說卦》:「乾為天,為圜」,圜即為天。「軍」,隱藏了《水滸傳》之「替天行道」,也就是燕王弒君篡位的旗號「奉天靖難」

「軍官」不是實寫,而是隱藏了「天」,皇帝即天子,在特定的情節中,「軍」暗寫的是皇帝。因為此,暗喻燕王的林沖便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八十萬」這個詞的寓意,在解讀王進時已經講過了,此處略去。這裡要介紹的,是「槍棒教頭」。

《水滸傳》中的槍棒,出自《史記·天官書》:「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紫宮即紫薇宮,是帝星所在,對應到地上,就是紫禁城,禁軍就是護衛紫禁城的皇宮御林軍。御林軍也叫羽林軍,故而,燕王手中有一把「扇」。天槍,即槍棒之「槍」。天棓就是欒廷玉的綽號「鐵棒」。六韜·軍用》中說:"方首鐵棓維朌,重十二斤,柄長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棓。"棓,讀作bàng,就是棒。

「一條杆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這是皇帝的勾當。林沖有天槍、天棓護衛,《水滸傳》中的好漢幾乎都喜歡刺槍使棒,這些人都有皇帝的寓意。

教頭之「教」,是「反文孝」,孝,指的是孝陵,文,即朱允炆。林沖喻燕王,策動靖難之役,因而。他是「反文孝」之頭。

魯智深得知來者是林沖,便說:「年幼時也曾到東京,認得令尊林提轄」,在說魯提轄時,已經從官職上解讀了「提轄」,這裡,再說說「提轄」在《水滸傳》中的另一層寓意。轄,是統轄之意,本義是為防止車輪脫落,在車軸頭上安裝的小銅鍵或鐵鍵。《說文解字》說「軍」又是兵車,提轄兵車者,必定是軍隊的統帥,靖難之役中,燕王親揮燕軍,他就是「林提轄」。

書中介紹,林衝出場時是「三十四五年紀」。《水滸傳》的數字採用的讖緯計數法,三十四五,即三十九歲。朱棣屬鼠,生於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靖難之役爆發於建文元年(1399年),這一年,朱棣三十九歲

《水滸傳》中有「天香」,林沖為何拜魯智深為兄

因為魯智深說年幼時到過汴京,認得林提轄,林沖大喜,「就當結義魯智深為兄」。從魯達到魯智深,一路走來到大相國寺,書中從未交代魯智深的年紀,林沖為何一眼就看出魯智深比他年長,要拜魯智深為兄呢?

林衝要結義魯智深為兄,花和尚並沒有立即答應,反問道:「教頭今日緣何到此?」林沖答道:「恰才與拙荊一同來間壁岳廟裡還香願。林沖聽得使棒,看得入眼,著女使錦兒自和荊婦去廟裡燒香,林沖就只此間相等,不想得遇師兄」林沖的這番話,上文已經引用過,證明了林教頭暗喻燕王。此處再次引用,便是魯智深與林沖結義的緣由,以及引出女使錦兒和林沖的「荊婦」,這其中大有寓意。

林教頭說,他是與妻子去間壁岳廟「還香願」經過這裡,聽得「使棒」便遇到了師兄。還香願,即還香緣,林沖自證他就是來自朱家的燕王。

前面的文章中,我引用過《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中,神話太祖武德皇帝出世的記載,解讀出《水滸傳》中的打麥場寫的是朱元璋家的「舍南麥場」。元天曆元年(1328年)九月十七日夜,朱元璋母親陳氏太后夢見自己在舍南麥場遇到一個黃冠,這個從西北來的神仙賜給她一粒冷香丸。太后吃下後,九月十八日子丑之時,朱元璋出世

《水滸傳》是第一部寫「天香」的小說,書中所有的「香」都說的是朱元璋家。後來,《紅樓夢》效仿《水滸傳》,也以這段記載,寫了「冷香丸」、「天香」、「香緣」等等「香」,同樣是暗喻朱元璋家。因而,我認為,讀懂《水滸傳》才能讀懂《紅樓夢》,這兩大名著一脈相承,《水滸傳》是師父,《紅樓夢》則是隔代弟子。而且,《水滸傳》的「詩禪」水平遠高於《紅樓夢》

林沖鐵定隱喻的是「反文孝」之頭燕王朱棣,魯智深在林衝出場後,就是道衍和尚的符碼。道衍,幼名天禧,字獨暗,號獨庵,是隱藏在《水滸傳》中的一大「天孤星」,此人亦佛亦道,「嗜殺如劉秉忠者流」,貨真價實的「花和尚」。魯智深遇林沖,即「遇林而起」,暗寫的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道衍遇燕王而發跡的歷史。

道衍投奔燕王,一定是經過一番了解,才選擇了這個野心勃勃的藩王作為自己的進身之階。因而,魯智深問明了林沖的來由,這才說:「如今又得教頭不棄,結為弟兄,十分好了」。道衍遇燕王,當然是「十分好了」。因為《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記載奉天靖難隻字不提道衍,也就無法知道當時燕王是如何稱呼道衍的,如林沖稱呼魯智深那般,以「師兄」稱之,似乎十分恰當。

魯智深說,他幼時曾到京城,見過林沖的父親林提轄。這一筆,其實寫的是道衍曾奉朱元璋詔令,參加禮部僧官考試,但卻沒有被授予僧官的歷史。「提轄」二字既指統兵打仗的燕王,也有燕王之父太祖武德皇帝的寓意。「林提轄」,指的是提攜管轄朱家木字輩藩王的朱洪武,明初(洪武三年)九大藩王,都是太祖武德皇帝所封。

林衝去岳廟還香願,證明這個文學形象隱喻的就是出自「天香」之家的燕王。林沖明明見到魯智深使的是禪杖,卻偏說魯智深「使棒」。這就是作者故意要把魯智深往「槍棒」上靠,天孤星花和尚也是說的朱洪武。因為仁祖(朱元璋之父,朱五四)信奉釋家,打算把朱重八舍給佛寺,便舉家遷到了「太平鄉孤莊村」。後來,朱重八果真入了佛門。前面的文章中解讀過,花和尚之「花」,暗喻的是鳳陽,朱元璋做了皇帝,稱孤道寡,當然也是天孤星花和尚

魯達曾經做過提轄,提轄的是燕王,在「遇林而起」的故事中,魯智深兼具了雙重身份。因而,野豬林之後,林衝出賣了魯智深。燕王起兵謀反,豈不就是反叛了《皇明祖訓》?「教頭」即反文孝之頭,信然。

林沖為何稱妻子為荊婦,林家的女使為何叫錦兒

林教頭說自己為何到大相國寺菜園時,有一句話說得很奇怪:「著女使錦兒自和荊婦去廟裡燒香,林沖就只此間相等」。原來,林沖不是與「荊婦」去還香願,而是與女使錦兒去岳廟。不然,這句話應當這樣寫:「著女使錦兒陪荊婦去廟裡燒香」,或者,寫成「著荊婦自和女使錦兒去廟裡燒香」也對。

而且,林沖不是偶然聽見魯智深「使棒」,而是自己並不打算去岳廟,只在間壁酸棗門外的菜園子這裡等錦兒和自己的老婆。

施耐庵為何寫得如此奇怪呢?這就要解讀林沖為何自稱妻子為「荊婦」,以及女使為何叫錦兒了。

荊婦,原本是古人對妻子的謙稱,比如山荊、拙荊等,與「糟糠」是一個意思。但在《水滸傳》特定的語境,以及特定的寓意中,「荊婦」自然不等等俗解讀。荊,指的是荊花,暗藏燕王朱棣的同胞兄弟周王朱橚。婦,繁體字作「婦」,《說文解字》說:「婦,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女,已經做過解讀,《水滸傳》中指的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女宿。後文書中,林沖在滄州牢城就灑掃過天王堂

《水滸傳》中,就有一些詩詞點化自周定王《元宮詞》(一說是朱橚之子周憲王所為)。比如,「開篇引首」改寫邵雍《觀盛花吟》最後兩句「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就出自朱橚的「政是太平無事日,九重深處奏簫韶」。「王孫王子值三春,火赤相隨出內門。射柳擊毬東苑裡,流星駿馬蹴紅塵」這首詩分明寫的是明朝,但卻歸於「元宮」,看來,周王朱橚也極善瘦詞隱語。想必,高毬之「毬」也出自這裡。原本,朱橚的藩地就在北宋都城汴梁。

周王朱橚是《水滸傳》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後文書中還將講到。

《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中,有一筆自相矛盾的記載,永樂皇帝自稱是孝慈高皇帝的弟子,說:「母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標,次秦愍王樉,次晉恭王 ,次上,次周定王橚」。但是,寫到建文削藩時,黃子澄卻是這樣說的:「周,燕之母弟,取周,剪燕之手足」。

這就證明,周定王朱橚與朱棣是一母同胞。否則,黃子澄為何不建議削秦王、晉王呢?雖然秦愍王、晉恭王已故,但燕王的侄子們已經襲爵,削親侄子,也能震動燕王。何況,晉王家的實力遠比周王強,幾乎與燕王不相上下。而且,《水滸傳》中還暗寫了一筆晉恭王朱棡暗藏逾制器械於五台山,暴露了謀反野心的歷史

燕王身世原本沒有疑問,因為永樂皇帝要證明自己是嫡子,上面三個哥哥已故,他就上升到嫡長子的位置,符合《皇明祖訓》所確定的「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這一條。因而,偽造自己是孝慈高皇后所生之嫡子,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

《水滸傳》中,還有多處揭露了燕王身世的暗喻情節,即將出場的花花太歲高衙內,也是其中一大證據,暗證了燕王朱棣非嫡母所生的歷史真實。

寫荊婦之「荊」,同樣還有建文削藩以周定王朱橚開刀的暗喻。林沖的妻子姓張,其父是張教頭。「張」、「教頭」兩個隱喻符碼已經解讀過,就是朱家叔侄大火併的寓意。林衝上陣用的是丈八蛇矛,這件兵器就出自張家。

既然張氏是林沖的妻子,那麼,為何又是林家的女使去岳廟燒香,張氏只是隨同者呢?錦兒這個人物,隱藏著很深的寓意,其結局是「招贅丈夫在家過活」。張教頭、林娘子都因花花太歲高衙內而故去,唯獨錦兒做了一家之主,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錦兒之「錦」才是道衍和尚遇林而起的重大標識符碼。錦,拆開是「金白巾」——金,說的是祖籍金陵,元籍淘金戶的朱家。白巾,即道衍和尚「以白帽加王」,給燕王獻投名狀,然後隨燕王去北平,策劃了靖難之役。洪武十五年,道衍和尚獻白帽,暗示燕王可以做皇帝。這一筆,揭露了「奉天靖難」的偽言,也戳穿了「禪讓」的謊言,燕王朱棣早就預謀篡奪皇位,並不是因為建文帝身邊出了奸臣,起兵的目的是「清君側」。

錦兒,以及錦毛虎、錦豹子,都是這樣的隱喻。梁山第二任寨主「白衣秀士王倫」,其中就暗藏了「皇」字,也是「錦兒」。王倫,其實就是九紋龍史進的師父,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這是怎麼回事?咱們到解讀林沖梁山大火併時,再來揭開其中隱秘。

錦兒三番兩次報信,高衙內卻沒有奈何她,這其中大有緣故。

有分教:高衙內究竟是什麼人,為何暗證燕王身世

魯智深與林沖結拜後,便在槐樹下坐地飲酒。才只飲了三杯,只見女使錦兒「慌慌急急,紅了臉」,在林沖叫好的牆缺處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廟中和人合口」林沖忙問在哪裡。錦兒道:「正在五嶽樓下來,撞見個奸詐不及的,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

林沖聽了,辭別魯智深,急跳過牆缺,和錦兒徑奔岳廟裡來。此後的故事,就是五嶽樓前林沖遭遇高太尉的螟蛉之子高衙內。

錦兒原本應當是使女,書中卻寫成「女使」,以「女」為北方玄武女宿解讀,加之「錦」是白帽加王的寓意,這個女使,其實就是林教頭的一個分身。錦兒最終立了門戶,便是燕王定鼎,做了朱家之主的寓意。

女使錦兒稱林沖的娘子為娘子,連「林」字都不帶,仿佛是林沖在說話,丫鬟能對主婦這樣稱呼嗎?這樣的「錯寫」,其實暗喻了錦兒的身份,她就是林沖的投影。所以,「女使錦兒自和荊婦去廟裡燒香」,其實是林沖親自陪伴林娘子去岳廟去還香願。

錦、荊諧音,荊婦也是錦兒。故而,「荊婦」暗藏了與自稱玄武大帝轉世的永樂皇帝是同胞兄弟的周定王朱橚。

錦兒說,娘子在廟中和人合口,「合口」可以理解為吵嘴,但還是得以《水滸傳》的特殊語境和特殊寓意來理解這個詞。合口,即兩口相合,也就是個「呂」字。呂,暗喻的是朱允炆的母親呂氏。朱允炆原本不是朱標正妃所生之嫡子,而是側妃呂氏所出。以此而言,朱允炆也是不符合《皇明祖訓》規定的皇位繼承人標準的。朱元璋為了「孫立」,便在朱標、常氏去世後,以呂氏為太子妃。

這件事,在《水滸傳》中也有多處寫到,咱們後文再逐一解讀其中寓意。

既然林娘子與高衙內「合口」,象徵了建文帝,那麼,是不是說高衙內有建文帝的符碼呢?如果有,那就能反證燕王的身世了。

那麼,高衙內究竟是什麼人,他又是如何暗證燕王身世的呢?欲知端的,咱們下文再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