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各有6位,最高2500萬,新技術研究員項目名單出爐

五道口的顏學姐 發佈 2023-01-13T19:58:57.029137+00:00

今天「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首批資助名單出爐,一共有58位科學家。這個獎是騰訊公司在2022年剛剛設立的,10年內出資100億元,資助富有創造力的科學家進行探索性和風險性強的基礎研究。這個獎項一共分「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兩個領域,這兩個領域裡面還有細分,鼓勵交叉學科研究。


今天「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首批資助名單出爐,一共有58位科學家。


這個獎是騰訊公司在2022年剛剛設立的,10年內出資100億元,資助富有創造力的科學家進行探索性和風險性強的基礎研究。這個獎項一共分「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兩個領域,這兩個領域裡面還有細分,鼓勵交叉學科研究。資助分兩類,實驗類不超過500萬每人每年,理論類不超過300萬每人每年,共資助5年,最高為2500萬元,另一檔是1500萬元。

這應該是國內最高獎金的項目了。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獎金是800萬人民幣,未來科學大獎的獎金是100萬美元。在國際上也能排前列,諾貝爾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大概642萬人民幣。科學突破獎金最高,300萬美元,不到2000萬人民幣。

在這個首期名單中,中科院有14人,清華、北大各有6人,復旦和中科大各有4人,上交大、浙大和西湖大學各有3人,香港中文大學有2人,香港大學、西南財大、華東師大、四川大學、南京大學、福州大學、協和醫學院、南方科大、哈工大、西工大、北師大、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以及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各有1人。


這個名單主要跟基礎研究有關,清北人數多,畢竟是TOP2。華東五校也有斬獲。西湖大學表現不錯,有3位,西湖大學的研究水平很高。這裡面,西南財大和福州大學是兩所211大學,西南財大作為財經類大學,入選的是數學方面的科學家,超出了很多數學名校。福州大學入選的是化學方面的科學家,這是福州大學的王牌專業。


這個資助力度不小,有教授戲稱這是未來的院士人選。這些人將來獲院士的可能性確實很大,因為裡面不少人現有的成果就很不錯了。不過,我相信他們都不是以院士為奮鬥目標的,真正能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件事比當院士有趣,有意義得多。

這是騰訊獨立設立的第二個獎,第一個獎叫「科學探索獎」,2019年第一次頒獎,每年選出50人。獲獎者連續5年,每年獲得60萬元資金。這個獎也是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分為: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球科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技術、前沿交叉技術九個領域。


「科學探索獎」跟「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的運行模式差不多,都是基礎領域,都是選人而不是選項目,資金都是自由支配。唯一不同的是科學探索獎主要獎勵的是45歲以下的年輕科學家,新基石主要獎勵的是富有成就的科學家。


從名字也可以看出區別,探索尋找新的方向,不成熟也沒關係;基石就是要成就經典,成果有望成為科學殿堂的基石。「新基石」的名字不知道有沒有受「新視野「的啟發。」科學突破獎「是科學界獎金最高的獎項,每項獎金達到300萬美元,2012年設立。科學突破獎分兩部分,一部分給數學、物理和生物領域的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學家,另一部分給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叫物理新視野獎、數學新視野獎。新視野獎的獎金是每項10萬美元。這些獎金都是獎勵科學家們有更多的自由進行科學上的研究、探索。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依賴於科學和科技的發展,一個基礎領域的突破能引領人類發展很多年,有了科學的發展,人類才真正地吃飽、穿暖,能長壽,能全球快速旅行,能上天,能入地。

在18世紀,人類的平均壽命才35歲左右,手術後的死亡率是80%,上世紀40年代,青黴素等抗生素才開始使用。19世紀,嬰兒死亡率超千分之200,現在世界的嬰兒死亡率是千分之44,中國是千分之6。

不由讓人感嘆,科學的力量太強大了。


尤其在現在,物理學家們紛紛感嘆科學進入了青銅時代,停滯了幾十年了,我們人類迫切找到新的突破口,這大概也是現在不少工商巨子對科學投入重金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對於我國更是如此,我們還被貿易戰卡脖子,需要找到新的方向,點亮新的科技樹,把對手們都甩下。更重要的是,現代科學的中心之前不在中國,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我們可以成為科學中心,給科學大廈添磚加瓦。


科學家們加油!


另外,作為一位教育博主,多說一句。科學家是國之重器,理工人才則是家之重器。能學理工的孩子們儘量學理工科吧。


附錄:名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