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淞滬會戰,我軍最後的堅守,是誰冒著危險把國旗送到陣地

逝者如斯c 發佈 2023-01-14T02:30:58.356503+00:00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這次會戰,中日雙方都投入了血本拼死搏殺。自從九一八後,日本認為中國人不堪一擊,所以更加驕狂囂張,並揚言要在三個月滅亡中國。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這次會戰,中日雙方都投入了血本拼死搏殺。自從九一八後,日本認為中國人不堪一擊,所以更加驕狂囂張,並揚言要在三個月滅亡中國。

沒想到淞滬戰場,日軍遇到了最頑強的抵抗,一打就是三個月,中國軍隊傷亡15萬人,日軍傷亡7萬多人,雖然中國軍隊撤退了,但日軍叫囂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神話已成泡影。



憑中國軍隊的實力已經堅持不下去了,蔣介石下令全線撤退,但是要留下一支隊伍殿後掩護,做最後的堅守。

因為此時,國際聯合調查團來中國調查日本侵華的事實,到底是不是日本說的那樣,中國人請日軍來的,既是請來的,為什麼還要和日軍戰鬥呢?

留下這一支部隊就是為了給國聯看,中國人從來就不歡迎日軍的到來,並且還在用生命抵抗日軍的入侵,希望能求得調查團人員的同情和支持。為此,蔣介石令留下一支部隊,抵抗日軍。



顧祝同接到蔣介石的指示,決定留下孫元良的88師,孫元良不同意,顧祝同讓步,留一個團。孫元良只得接受命令,組織一個加強營400多人(為麻痹日軍,壯大聲勢,號稱八百壯士),由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領,退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堅守至國聯離開。

所謂的四行倉庫,就是金城銀行,鹽業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四家銀行在上海閘北區南部和蘇州河北岸買地,聯合建造的倉庫,全稱「四行信託部滬分部」。四行占地3公頃,建築面積兩萬平方米,倉庫長120米,寬15米。周圍框架全由鋼筋水泥澆築,牆體是花崗岩條石砌成,非常的堅固,內有地下室。倉庫東西北三面為堅固的高牆,只有朝著南面蘇州河的一面設有窗戶。



就是憑著這座堅固的倉庫,謝晉元帶著四百壯士拖著日軍五天時間。倉庫外和倉庫內設有守軍,日軍逼近時,內外守軍火力形成交叉,擊退日軍的進攻。

日軍各種重型武器都有,飛機大炮的威力巨大,但是,日軍卻不敢使用,因為四行倉庫毗鄰著外國租界地,投鼠忌器,戰火殃及了租界,會引起國際上的麻煩,所以,日軍也只能使用機槍步槍……



10月28日,日軍突破外圍陣地,中國守軍撤到倉庫內,有十幾個日軍跟著衝到了倉庫內,企圖用炸藥炸塌牆體。戰士陳樹生緊急關頭,腰間掛著手榴彈,奮不顧身從樓上跳下,落入日軍中,一聲爆炸,十幾個鬼子全被炸死。

整個上海都被日軍占領,只有這一塊陣地還在響著槍聲爆炸聲,四行倉庫守衛戰極大地鼓舞了蘇州河對岸成千上萬觀戰的中國百姓,他們站在岸邊能清楚地看到這邊的戰事,每當日軍要進攻了,他們就發信號提示中國軍隊……廣大的上海人民都在為自己的隊伍擔心著。



正是激戰正酣之時,上海的初二學生楊惠敏冒著敵人的炮火,泅水游過冰冷的蘇州河,來到四行倉庫,從頸間解下一面國旗,獻給四行倉庫的中國守軍。

謝晉元驚訝萬分,更使他驚訝的是,這竟然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冒著危險游過河來送上國旗!瞬間,謝晉元感動得熱淚盈眶,他莊重地雙手接過國旗:「親愛的同志,你給我們送來的不僅是一面旗幟,更是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奮鬥精神……請人民放心,我們一定堅持到哪怕最後一人,戰鬥到撤退命令下達!」



楊惠敏是江蘇鎮江人,淞滬抗戰打響後,學校停課,她參加了江蘇童子軍陣地服務團,親臨前線冒著槍林彈雨,為戰士們送水送食物,抬送傷員。看到謝晉元的八百壯士頑強地堅守在四行倉庫里,作為一個中國人,楊惠敏熱血沸騰,和童子軍們一起募集了三大車的慰勞物資送給自己的隊伍。

獻上國旗後,當晚,楊惠敏帶著守衛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名單,返回了租界。

第二天早上,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莊嚴的中國國旗。迎風獵獵飄揚兒旗幟,極大地鼓舞了四百孤軍的鬥志,他們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進攻。直到11月2日,收到上級撤退的命令,謝晉元才和弟兄們分批撤到英租界內。



楊惠敏孤身獻旗的壯舉很快傳遍了全國,在重慶,她受到了宋美齡以及國民政府要員的接見,宋子文還要給她安排個工作,每月領錢100塊。楊惠敏到各處宣傳抗日的方針大道理,她成了各處宣傳抗戰的形象大使。



1938年8月,她被邀參加美國紐約的世界青年和平大會,隨後在世界各國巡迴演說達300多次,被譽為「中國的聖女貞德」,成了人們心中頂禮膜拜的英雄人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