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寺 一個故事很多的地方!

四合院藝術館 發佈 2023-01-15T18:24:45.347372+00:00

北京的名勝古蹟很多,門頭溝區的潭柘寺雖然不太大,但是由於它「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卻讓其名聲在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想到訪潭柘寺,由於多種原因,遲遲未能成行。

北京的名勝古蹟很多,門頭溝區的潭柘寺雖然不太大,但是由於它「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卻讓其名聲在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想到訪潭柘寺,由於多種原因,遲遲未能成行。

潭柘寺的故事很多,11日(2023年1月)上午十時,張廣茗先生開車我們一起到潭柘寺,終於實現了多年前的願望!雖然寒冬臘月,但是潭柘寺的第一停車場早已車滿。門口不少商販,看起來如果不是疫情,平時前往的人不會少!

一、潭柘寺的歷史演革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的門頭溝區,距北京主城區二十多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寺內占地2.5公頃,寺外11.2公頃,加上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

按照史書記載,潭柘寺始建於西晉,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稱其為「潭柘寺」。

潭柘寺實際始建於西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年),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後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始創時規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嘉福寺自建成之後,一直未有發展。唐代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697年),佛教華嚴宗高僧華嚴和尚來潭柘寺開山建寺,持《華嚴經》以為淨業,潭柘寺成為幽州地區第一座確定了宗派的寺院。

唐代會昌年間,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毀佛。潭柘寺因此而荒廢。五代後唐時期,著名的禪宗高僧從實禪師來到了潭柘寺,整修寺院,潭柘宗風大振。當時的潭柘寺也從此由華嚴宗改為禪宗。

遼代時期由於幽州地區律宗大盛,禪宗則發展緩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金代,禪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區有了很大的發展,潭柘寺先後出現了數位禪宗大師。金熙宗完顏亶於皇統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進香禮佛,並撥款對潭柘寺進行整修和擴建,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進香的皇帝,後代皇帝爭相效仿,由此提高了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金熙宗還將當時的寺名龍泉寺改為「大萬壽寺」,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和擴建,開創了皇帝為潭柘寺賜名和由朝廷出資整修潭柘寺的先例。

二、潭柘寺的故事很多

潭柘寺的故事很多。金代,潭柘寺禪學昌盛,其代表人物是臨濟宗大師廣慧通理禪師開性。金大定年間,皇太子完顏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顏雍到潭柘寺進香禮佛。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為了替父贖罪,到潭柘寺出家並終老寺中,每日裡她在觀音殿內跪拜誦經,「禮懺觀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內的一塊鋪地方磚磨出了兩個深深的腳窩。妙嚴公主「拜磚」現今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觀音殿內,成為潭柘寺極為珍貴的一件歷史文物。

元代末期的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崇信佛教,特別是對當時名貫京城的潭柘寺極為青眯,元順帝曾請潭柘寺住持雪澗禪師享用御宴,並且由皇妹親自下廚,禮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姚廣孝法號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選高僧,從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時,朱棣按照姚廣孝的謀劃,起兵「靖難」,從而奪取了皇位成就了明成祖大業。朱棣繼皇帝位後,封姚廣孝為僧錄司左善世,慶壽寺欽命住持,後又加封為太子少師,賜名「廣孝」,仍參與軍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後,姚廣孝辭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隱居修行。每日裡與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無初德始禪師探討佛理。

據說當年修建北京城時,設計師就是姚廣孝,他從潭柘寺的建築和布局中獲得了不少靈感,北京城的許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樣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寶殿而建的,同為重檐廡殿頂,井口天花繪金龍和璽,所不同的更高更大了一些而已!後來姚廣孝奉旨主持編纂《永樂大典》才離開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隱居修行時的住所少師靜室,至今猶存遺址。

明朝歷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撥款,或由太監捐資對潭柘寺進行了多次整修和擴建,成就潭柘寺今之的格局。

明代的潭柘寺成為當時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許多外國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紛紛到此來學習佛法。明代,潭柘寺曾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整修和擴建。

明代的200多年期間內,皇帝幾次對寺院賜名,因而寺名幾次更改。明宣宗賜名「龍泉寺」,天順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間仍稱其為潭柘寺。

清代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帝都曾駕臨潭柘寺進香禮佛,並撥款整修擴建。潭柘寺成為北京地區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1929年蔣介石到北京時,曾專程到潭柘寺去進香。全國解放後北京市園林局接管了潭柘寺,作為名勝古蹟景區向遊人開放,成為北京首批開放的七個公園景區之一。

1956年,朱德元帥到潭柘寺視察,指示要修建一條從門頭溝通往潭柘寺的公路,為遊覽的人提供交通上的方便。1957年夏,陳毅元帥到潭柘寺參觀視察。1957年10月28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潭柘寺被列為北京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潭柘寺里的帝王樹、石魚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不僅給立功大臣封王封侯,也喜歡給一些「有功」之樹加官進爵。在北京,有四萬多株古樹有幾棵與帝王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和傳說。其中潭柘寺的帝王樹就是其中之一。

傳說,歷史上當一個帝王去世時,帝王樹就會有一支樹杈折斷;當一個帝王繼位後,帝王樹上又會長出新的枝條。所以人們把寺里這顆大樹稱為「帝王樹」。北方一些高僧皆宜以此樹代表菩提樹,視為佛門聖樹。帝王樹,直幹探天,粗可數圍,相傳為遼代遺物,距今已近千年。帝王樹枝葉茂盛,歷經千年風雨依然風采依舊,"帝王樹"西側還有一株稱"配王樹"。這兩株古樹都是我國的活化石--銀杏樹。

像其它的寺廟一樣,潭柘寺也有多個大殿。潭柘寺有五個主殿分別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戒壇殿,楞嚴壇。與其它寺廟不同的是除了上述五個主殿,潭柘寺還並列有文殊菩薩殿、觀音菩薩殿、普賢菩薩殿、地藏菩薩殿和龍王殿。

在佛教文化體系中,文殊菩薩道場在五台山,觀音菩薩道場在普陀山,普賢菩薩道場在峨眉山,地藏菩薩道場在九華山。文殊菩薩大智大慧,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普賢菩薩大德大能,地藏菩薩大忠大孝。

與四大菩薩並列在觀音殿西側的是龍王殿,龍王傳說是管風調雨順的。龍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傳說是南海龍宮之寶,龍王送給玉帝的。

潭柘寺里的故事很多,一棵樹,一塊石碑,一個牌匾……都是故事。需要放慢腳步,細細尋找,用心體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