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被北大錄取,28歲嫁給53歲美國導師,天才少女如今怎麼樣了?

阿呆爸育兒 發佈 2023-01-16T04:27:16.269140+00:00

01.4歲開始寫「詩」,小學自學完初中課程,13歲被北大破格錄取,15歲和海子亦師亦友……她是「天才少女」田曉菲。18歲放棄寫詩,20歲留學美國,28歲不顧眾人反對嫁給美國導師,45歲頭髮花白爭議不斷……她是「叛逆詩人」田曉菲。

01.


4歲開始寫「詩」,小學自學完初中課程,13歲被北大破格錄取,15歲和海子亦師亦友……

她是「天才少女」田曉菲。

18歲放棄寫詩,20歲留學美國,28歲不顧眾人反對嫁給美國導師,45歲頭髮花白爭議不斷……

她是「叛逆詩人」田曉菲。

後來落在她身上的嘲諷,幾乎不輸於先前大家給予她的讚美。

很多人都說她是一手好牌自己打爛了,可她的「離經叛道」當真就等同於「選錯路」嗎?

1971年,田曉菲出生在父母皆高知的家庭,在「教師」母親,和「詩人」父親的影響下,她打小就展現出了「天資聰穎」那一面。

兩三歲就可以背誦詩歌,四歲就在刊物上發表詩歌,五歲就已經出版屬於自己的詩集,在當時那個網絡不甚發展的時代,也是非常轟動的。

田曉菲不僅讓父母引以為傲,更是因為寫詩這件事結交到了大自己很多歲的作家,他們跨越著極大的年齡差,共聊詩詞歌賦也曾是佳話一段。

因為太過出眾的「別人家的孩子」,田曉菲打小就沒有什麼很交好的同齡的玩伴,這也給了她更多徜徉書海的時間。

所以在年僅13歲的時候,她就完成了連跳幾級,學完初中課程,出版多本詩集等與其年齡十分不相符的事情。

也因此,13歲的她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就讀於北大西語系英美文學專業。

自此,「天才少女」真真正正地成為了形容詞,而非誇大其詞。


02.


進入北大後,田曉菲愛讀書這件事也未曾改變,課餘時間基本都泡在北大的圖書館,不斷汲取知識的狀態讓她感到很踏實。

也是在這裡,她遇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人——査海生。

就是那個寫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

因為都是頂著「天才」、「神童」這樣相似的光環進入的北大,所以海子和田曉菲可以說一見如故。

當時的他們一個在北大任教,一個在北大求學,是不同的人生階段沒錯,但抵不住他們喜好相同,共同話題不斷。

也是在這亦師亦友的來往中,田曉菲看清了自己未來要走的路,她要成為像海子那樣的詩人。

而海子也經常鼓勵她:「如果你能堅持,你將是一位偉大的詩人。」

所以在18歲之前,田曉菲對於寫詩這件事,可以說是天賦在前,執著在後的,她堅定不移地大踏步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

她原以為只要自己足夠努力,走到光亮處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她沒想到,給她指引了人生方向的海子,竟然在1989年選擇結束自己的人生。

海子在絕望之下離開,同時也帶走了田曉菲的希望,她在寫詩方面所有的奮發向上,在聽聞噩耗那一刻徹底土崩瓦解。

那一年,田曉菲18歲。

那一年,「天才詩人」決定不再寫詩。


03.


對于田曉菲而言,18歲真的好像一個分界點。

18歲之前,她把父母落在她身上的希冀,樁樁件件都落到實處,得到的都是讚揚。

可18歲之後,她身上的光環,似乎一點點在消褪,從放棄寫詩開始,到放棄國籍達到頂峰,再之後落在她身上的只剩下了爭議。

海子離去後整整2年時間,受到巨大打擊的田曉菲一直都處於自我治癒的階段,她需要找回那份積極向上,那份活力滿滿,哪怕只是一點點。

1991年,20歲的田曉菲歷經2年時間的沉寂,決定背井離鄉,前往美國進修自己的本科專業。

彼時,田曉菲,還是「天之驕子」狀,因為她年紀輕輕,但在學術上的每一步都走得快且紮實。

幾年後,她更是順利從哈佛大學畢業,且拿到了比較文學博士學位。

那個時候的她不過二十七八歲,卻已經完成了不少人想都不敢想的成就,知道她的人都在感慨,從小優秀到大。

可就是這樣一個從小都乖巧懂事,好學上進的「別人家的孩子」,在學成之後沒有滿載榮光歸國,而是選擇嫁給一位有過兩次離異經歷的美國教授。

別說地域差,年齡差了,單是女兒嫁入他國這件事,就讓田曉菲的父母失望,且無法接受。

他們用田曉菲當年出國學習的初衷百般勸說,用不要草率進入婚姻萬般勸阻,可終究是多說無益。

那時候的田曉菲堅定無比地奔赴自己的愛情,哪怕父母的請求讓她辛酸,哪怕過往師長的惋惜讓她動容,哪怕外界的批判聲和呵斥聲不斷。

她都堅定無比,因為她十分確信,自己在追求幸福。


04.


田曉菲和史蒂芬·歐文相識於哈佛大學。

史蒂芬·歐文雖然是個美國人,但他對中國古典文學非常感興趣,且有所研究。為此,他還特意給自己取了一個「宇文所安」的中文名。

按照後來的講述,第一次他在課堂上和田曉菲初相遇,就被這個古典氣質滿滿的中國姑娘所吸引了。

而後興趣相投的他們,會共同探討唐詩宋詞,會聊李白白居易,會研究蘇東坡辛棄疾,會對所研究文化的認知知無不言……

漸漸地,田曉菲也感受到了這個中文流利,內涵滿滿的美國教授的魅力。

長久的相處中,有欣賞產生,有愛慕發生,但礙於兩人的年齡和身份,他們誰都未曾確切表明內心所想。

直到田曉菲博士畢業,害怕再也見不到這個已經走進自己心裡的中國姑娘,史蒂芬·歐文鼓起勇氣向她表白了。

他訴說了初見時的心動,講述了久處時的心安,更表明了自己不想失去的心願。

起初的田曉菲是不敢直面這一切的,包括自己的內心。

但史蒂芬·歐文沒有放棄,他給田曉菲寫信、發郵件,所有的愛意都表達得深切且得體。

慢慢地,田曉菲開始動搖。因為史蒂芬·歐文和自己在文學上的見解不謀而合,因為史蒂芬·歐文在生活上對自己的照顧無微不至,因為史蒂芬·歐文對浪漫的表達完全切中她的內心。

所以,不顧身邊所有人的反對,她接受了他。

不管什麼年齡差,也不在意什麼地域有別,更無懼外界的爭議不斷,她只想要跟著自己的內心走。

後來,在只增不減的批評聲中,田曉菲和史蒂芬·歐文舉行了婚禮,而且為了和丈夫靠得更近一點,她還加入了美國國籍。

別人都覺得她是為了攀高枝,但她始終清醒,自己只是嫁給了投緣人。

至於父母那邊,田曉菲直言,她相信自己的幸福,最終會換來父母的支持。

而且為了向丈夫表達愛意,她還把自己的筆名更改為「宇文秋水」。

宇文所安,宇文秋水,他們因古典文學結緣,也在古典文學的加持中相愛。


05.


其實,一直到現在,外界對田曉菲的批判聲都未停止。

尤其是2016年,田曉菲回國出席學術研究會,不過45歲的她滿頭白髮,老態明顯。外界的嘲諷聲,便更甚了。

說她是因為嫁錯了人,所以才會年紀輕輕就一臉滄桑。

但田曉菲清楚,她的狀態,和她對學術研究的狂熱喜愛有關,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無關。

相反,她過得很幸福。

她不喜歡做家務,史蒂芬·歐文就承擔大部分的家務。她難得養一次花,從頭到尾都是史蒂芬·歐文在照顧。她喜歡吃中國菜,史蒂芬·歐文就變著花樣給她做。

就像田曉菲自己說的那般,正是因為有丈夫的支持,她才能把一天中絕大多數的時間,用來做喜歡的學術研究,而非瑣碎家務。

而關於她的成就,屢屢發表研究價值很高的學術論文足以表明。

她始終覺得宣揚中國文化不一定只能在國內,讓不同膚色的人欣賞中國文化,體會中國文化的魅力,也能讓古老的中華文明綻放光芒。

她說到,更做到了。

這樣的田曉菲,雖然沒有得到很多人的理解,但真正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電影《翠絲》中,有這樣一句台詞: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他自己的。

其實說到底,人生之路,沒有什麼非走不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無論感情還是生活,從來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要無愧於心,無愧於己,無論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都值得被尊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