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秋訪長山島 |

香落塵外作伴結廬 發佈 2023-01-17T04:35:29.057209+00:00

長山島位於鄱陽縣城西北方向約二十公里處的鄱陽湖中,與都昌縣周溪鎮隔水相望。周末,我們一行五人驅車而往,吸引我們的不僅是萬畝草洲碧海,更是因持續乾旱而難得一見的湖底真容。車過雙港鎮店前輪渡後,就上了長山島上,連天的草洲讓人欣喜。近處蒿草蔥盈,隨風而舞;草波綠浪,因時而生。


長山島位於鄱陽縣城西北方向約二十公里處的鄱陽湖中,與都昌縣周溪鎮隔水相望。周末,我們一行五人驅車而往,吸引我們的不僅是萬畝草洲碧海,更是因持續乾旱而難得一見的湖底真容。


車過雙港鎮店前輪渡後,就上了長山島上,連天的草洲讓人欣喜。近處蒿草蔥盈,隨風而舞;草波綠浪,因時而生。一湖碧波變草原,是鄱陽湖特有的風景。草洲之中,遊人如織。有車碾草川者,有展臂迎風者,有鋪上台布結伴坐於草叢者……個個陶醉於青川草色,「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盡情擁抱這自然的湖光。秋陽之下,草上之風帶有一絲涼意。此時,我卻想起有位作家說過,年輕的時候,以為自己是風,可以掌控草的姿態。後來才知道,自己是草,只能迎風而舞。看來這迎風而舞的連片野草也可以成為生活中一抹美麗的風景。


圖片


近處淺沼有白鷺聚集,或覓食,或群起疾飛。雖沒有「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的陣勢,但對於我們也是難得一見的場景。其實白鷺隨澤而棲,乃為食奔忙。走近灘邊,一個個也是身形憔瘦。水面有蜻蜓低旋,空氣中隱約還有點異味。


圖片


遠處湖水乾涸如漠,白黃色的湖底一眼難及。看到這草洲、旱地涇渭分明,父親說,這就是老人所說「岸生草,水裡枯」。意思是長期有水的地方不會生草,所以如今連片湖底只有漫天乾裂的泥土。貫穿草灘的水泥路從店前渡口直通長山村,也連接西南的下山村;兩個村子近百戶人家都依山而居。村前幾處水泥砌建的漁船碼頭,早已落在旱地,與湖底連為一色,放眼望去,一片蒼茫。如此場景,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春夏的湖滿四澤,水島相映的真實景色,你難以想像,當年王勃經過鄱陽湖到達豫章故郡,在《滕王閣序》中寫下的「漁舟唱晚,響徹彭蠡之濱」的動人辭句;你可能認為,夕陽江天,艙滿人歡的湖光山色似乎那是另一個世界。


圖片


我們沿村前公路,邊走邊聊。望著湖中偏南處有一小點,嚮導老楊說,那是小印山。傳說朱元璋與陳友諒當年大戰鄱陽湖,陳撤逃時丟失帥印而成小印山。而今山腳無水,全身裸露,聽村里老人說,活了幾十年這是首次見到小印山的真容。宣紅和我未做猶豫,直奔小印山而去。我們想尋找在這荒漠中行走的感覺,腳下就是湖底干土的裂縫,可以放進我們的鞋腳的側面。行至深處,荒野蕭索,湖中,人、鳥聲俱絕,小印山一點,人兩粒而已。天地蒼茫,這裡不是張岱所述的《湖心亭看雪》,無亭、無舟、更無酒;然人亦有痴也!小印山高數米,周長也不過百餘步,山體系紅砂石質地,山頂數株低矮的紫薇樹如「印紐」一般點綴其上,小印山應是鄱陽湖及長山島千百年變遷的見證者。


圖片


從小印山折回約一公里,村旁偶見幾艘小舟散亂地躺在荒灘,有老兩口正在收捆堆放整齊的乾草,看到父親上前交談很是親切,原來乾草用於園地種菜的肥料。村里原有三千人口常居,現不足二百留守老人,年輕人均外出謀求生計,退捕的漁民生活也算有了保障。交談中老人念叨,如在以前遇上這樣大旱之年,農民、漁民將無以聊生。言語之中,隱有一種安逸的神情。


應我的提議,想看看朱洪武廟。於是老楊帶我們驅車走寬闊的湖底直達下山南口,經山凹崎嶇小道爬至山腰。小廟雖油燈未斷,但松葉滿山,行跡稀淡。「當年龍戰地,蒿草滿地秋。」史書一代英豪,山頭西風殘照。


圖片


再往何處,其實我並未想到,老楊直接領我們到長山北面的福神廟,還一路講述,裡面供奉了三位大人。長山村人的先祖楊六郎、當時有恩於楊家的包拯包大人、海龍王三太子「華蓋星」敖丙。還說他們原來打魚為生,離不開海龍王的福佑。我笑道,你們長山人都是楊氏後裔,是正宗的忠臣良將之後。他指向下山方向祖墳山凹,臉上露出一份自得的笑容。


圖片


他接著說,傳說長山原為蠡山旁邊的一座小山,因性格頑劣,被蠡山老母鞭趕於鄱陽湖中,人稱「犟山」。據傳,後又被稱「強山」。長山、下山等小山沒有完全相連,山不高,林不深密,立於湖中卻有一番別樣的風味。山無水不韻,水無山不烈。猶如浩瀚湖水, 需有一份精神和風骨。看這天旱地燥,它若有青梅煮酒的豪情,生死相托的道義。敢於「看試手,補天裂」。似乎再苦再難也要活出寒雲天風獨往來。它在告訴,任何時候要守住自己,選擇堅強,不要淹沒於時代的波濤洪流。看,水已枯,山還在。


圖片


時近正午,餐前我閒走村戶幾處,臨湖的外牆上還有幾條清晰的水位印跡。村中麻石弄道、木柴堆放整齊,狹窄而不髒亂。幾株桂花樹靜立屋前,尚未花開。寥寥幾戶升起裊裊炊煙,偶見兩條瘦犬慢悠溜達。餐時得知,村里小學去年已經關停。不算太舊的校舍與大多民房一樣淪為閒置。


圖片


「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山川與人相映發。世事波上舟,沿回安得住?如今漁民上岸,農民免耕,長山島上除了茫茫草洲遼闊無邊,大量的候鳥棲息,鳴叫聲響徹百里。這裡更有楊氏後人祖祖輩輩留下的根,那份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鄉愁。


歸途中,宣紅說如果蓼子花開,那連片紫紅色又是一番別樣的迷人風景,不過已有三年不見。我心中暗想,相約蓼子花開,我們再來。


渡口處,車流人流之中捲起漫天揚塵……


2022.9.25


圖片


*往期文章回顧:


聆聽·李林:獅子山的風 | 贛鄱專欄


聆聽 · 李林:東湖漫步隨筆 | 贛鄱專欄


*作者簡介:


李林,江西鄱陽人,中學教師,現工作於鄱陽縣教育體育局。業餘喜歡閱讀、旅遊、體育鍛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