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大荔冬棗經驗介紹

洛潼先生談營銷 發佈 2023-01-17T07:37:33.178794+00:00

陝西大荔冬棗經驗介紹一、案例導入在2022年5月底,大荔冬棗搶「先」成熟上市,「金蛋蛋」打開群眾致富路。

陝西大荔冬棗經驗介紹

一、案例導入

在2022年5月底,大荔冬棗搶「先」成熟上市,「金蛋蛋」打開群眾致富路。大荔縣冬棗作為全縣的特色產業,每年五月中下旬,約有三四萬畝溫室大棚冬棗就搶先成熟上市,每斤均價可達80元,小小的冬棗成了全縣的富民產業,讓越來越多的群眾日子過的像冬棗一樣甜甜蜜蜜、紅紅火火。大荔縣范家鎮井莊村的棗農李建斌正忙得不亦樂乎,因為從5月中旬開始他家的大棚冬棗就陸續開始成熟上市,現在每天凌晨2點左右他就要來到大棚內,採摘成熟的冬棗,趕7點送到客商手裡進行銷售,雖然辛苦,但紅火的產業讓李建斌心裡美滋滋的。

他家的冬棗因成熟早、長勢好已經早早被南方的客商以29萬元的價格承包了,而且村上家家戶戶幾乎都是這樣的喜人景象,提起這些年冬棗的售賣價格,李建斌的喜悅溢於言表。棗農李建斌說:「今年這棗,我給你說長得是相當的漂亮,價格今年也可以,目前好棗還就是要七八十塊錢,反正一年比一年好,收益一年比一年高,預計這一棚下來得賣十六七萬元。」據了解,大荔縣范家鎮井莊村目前大棚冬棗2600畝,畝產5000斤,產值達8000萬元,冬棗已成為該村的特色支柱產業,更是形成了全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冬棗的熱火朝天盛景,同時村黨支部為了讓村民的冬棗不愁銷路,科學種植,還不定期開展各類「田間課堂」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持,幫助村民提升冬棗管理實用技術,促進了冬棗產業全面提升,達到群眾增產增收。

夏天能吃到的冬棗?人們或許有很多疑問,夏天的棗能和當季的棗比,是不是不甜?口感比起當季棗肯定差了不少?是正規的大荔冬棗嗎?之所以夏天能吃到的冬棗主要是因為周期,擁有智慧的農民想法總是能想出別出心裁的辦法;其實一開始他們也是露天種植,但在2017-2018年間,由於自然災害,棗子怕雨,使農戶損失慘重,因為土地為固定,不能隨意遷移,所以只能從外在其他方面進行想辦法,這時候農戶先是進行冷棚(一層水凝柱子),但這只能防止冬棗被雨水砸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再加上大荔農民善於創新,就有後面的暖棚、坑棚。坑棚成熟期是最早的,春節前進行采葉,5月中下旬就可以上市了,因為挖到地底下一米,而且在棗下面鋪了一層塑料布,上面陽光進來再反射,這樣能加快大棗的成熟。所以這並不是說夏天成熟的棗就不甜了,而是跟大棗的成熟期有關係。

正宗的大荔冬棗有三個特點,鮮、脆、甜;因為他們都是早上趕早採摘的鮮果子,由於他們採取了坑棚設施農業,使果子皮薄水分還總,一般冬棗的甜度在22度以上,而且大荔冬棗也有一個俗語「身披三分紅,落地摔八瓣」,這是大荔冬棗最大的優勢,也是區分大荔冬棗和其他地方冬棗最明顯的特徵之一,所以又被稱為:冰糖冬棗。

二、大荔冬棗的成功經驗

(1)與當地高校合作

在冬棗產業發展之初,為了保證冬棗品質,大荔縣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共建紅棗新品種試驗基地,探索形成了日光溫室、鋼架棉被棚和普通冷棚等冬棗栽培模式。運用國家林草局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示範基地平台,構建科研院所、推廣單位、農村土專家三級冬棗產業技術服務體系,全面系統制定冬棗發展規劃,劃定大荔冬棗適生優生區,合理調配冬棗設施類型和比例,避免了集中上市,統籌好產量與質量的關係,年產優質冬棗50萬噸。

(2)重視管理

大荔縣按照「政府扶持建園、合作社統一管理、農戶分戶經營」模式,打造運輸、銷售、服務等「一條龍」,建立冬棗的質量控制體系和追溯系統,確保產地、生產、銷售等各環節信息可追溯。為了加強冬棗品質管理,大荔縣組建了冬棗質量安全聯合執法大隊,建立了縣鎮村組四級監管網絡,加強冬棗質量安全聯合巡查執法,嚴厲打擊摘青、采青上市以及濫用膨大劑等損害大荔冬棗品牌聲譽的行為,對使用違禁藥品的冬棗園強制封園,並依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3)重視品牌

冬棗協會為果農提供產品銷售、技術培訓、營銷培訓等服務,規範冬棗產銷秩序;組織開展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和名牌農產品認定申報,先後制定了大荔冬棗《品牌發展戰略規劃》《公用品牌管理辦法》,實行地理標誌授權使用管理,實施嚴格的標識、品牌商標使用和保護制度。

(4)一二三融合發展

大荔冬棗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縣培育銷售企業26家,開發脆冬棗、棗花蜜、冬棗果酒等特色小吃和飲品10多種。培育大棚薄膜生產、生物質製造等上下游企業74家,新增工業產值15.74億元,發展農資、包裝等銷售主體300多家,帶動消費3.6億元。大荔縣還推進「冬棗+旅遊」模式,打造冬棗產業觀光旅遊帶,建成棗文化博覽園及「五縱五橫」26公里環形觀光路。推行「冬棗+電商服務業」模式,建設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帶動400多家電商企業、1300多家網店、100多家供應鏈、3萬多戶微商發展,冬棗網上交易額達33億元。

(5)線上+線下相結合

首先線下,他們當地農戶與大型或者零售商合作,有的形成一對一合作,產品主打定位的鮮、脆、甜,農戶他們一般都在當天趕早採摘冬棗上市,由於他們的模式比其他冬棗上市時間要早,因此市場上也就產生了供不應求,價格一般也比較高。其次線上,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信息化降低商家與消費溝通的成本、物流效率、也相當程度上保證的水果的新鮮程度。他們也會邀請網絡大,新東方甄選等平台,而現在是一個廣闊的市場,現如今品質、健康的生活成了社會的主流,大荔冬棗以其性價比,完全符合當今社會的潮流,並且具有非常巨大的商品資源。

三、參考文獻

[1]安曉艷,成明.大荔冬棗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西北園藝(果樹),2022(02):3-6.

[2]劉子依,大荔冬棗 飛入尋常百姓家[J].中國品牌,2021(10):84-85.

[3]謝忠,曹榮榮,孫明森.大荔冬棗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3):193-196。DOI:10.13989.

[4]謝忠,曹榮榮,孫明森.大荔冬棗產業發展問題與建議[J].西北園藝(綜合),2018(06):5-8.

[5]張博,張昊,韓吉,劉琦.「網際網路+」模式下大荔冬棗的營銷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06):77.

[6]李曉菲,陳卓,張昊.大荔冬棗網絡營銷的發展前景[J].納稅,2018(12):211.

[7]胡丹.大荔縣冬棗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4):109-110.

[8]孫兆軍.陝西·大荔冬棗銷售再創新高[J].中國果業信息,2015,32(11):43.

[9]周愛英,王春換,高文海.大荔冬棗早熟優質高效栽培技術[J].陝西林業科技,2010(03):87-90.

[10] 王亞輝.後疫情時代的生鮮新零售模式研究——以盒馬鮮生為例 [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0,23(2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