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跨越時光的「對話」

泰山景區 發佈 2023-01-17T07:43:30.947639+00:00

近日,大型人文紀錄片《大泰山》在山東衛視播出,引發各界熱烈反響。紀錄片通過多角度呈現自然和人文視角下的壯美泰山,系統闡釋泰山的自然和歷史文化價值,講述泰山故事,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與文化精髓。

近日,大型人文紀錄片《大泰山》在山東衛視播出,引發各界熱烈反響。紀錄片通過多角度呈現自然和人文視角下的壯美泰山,系統闡釋泰山的自然和歷史文化價值,講述泰山故事,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與文化精髓。

泰山,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成長、發展、繁榮,泰山承載著自然之美、歷史之美和人文之美。走近泰山,感受泰山拔地通天的雄偉氣勢,從無數碑刻中與古人對話。

泰山岩岩 魯邦所瞻

「日出東方,拔地通天。

這座山,見證著滄海桑田出九州的格局;

這座山,寓意著華夏五千年文明的興盛。……」

於1月1日開播的6集紀錄片《大泰山》,以《河山元脈》《若登天然》《與國咸寧》《登高必自》《能成其大》《國泰民安》6個子單元,從自然、歷史、文化、民俗、哲學、美學、國際傳播等不同維度,以「一體多維」的方式對泰山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解讀,讓「泰山」這座被孔子喻為「全國的神」的大山,再次引發全網關注。

泰山,位居齊魯,別名岱山、岱宗、東嶽、泰岳,為五嶽之一,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

早在2700多年前,《詩經·魯頌·閟宮》形容泰山:「泰山岩岩,魯邦所瞻。」此後,文人墨客多有詩詞歌賦頌傳於世。杜甫在《望岳》中寫下經典名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然,主峰海拔1532.7米的泰山,並非我國最高最大最奇特最秀麗的山,為什麼會受到中華兒女如此推崇呢?

徐北文在其編著的《燦爛的古代文化》一書中寫道:泰山這一奇特的空間,卻凝固住了幾千年漫長的時間。泰山道路上有孔夫子的腳印,石頭上有秦始皇的題名,幾千年前的古松枝上棲息著今年出生的小鳥,在億萬年前形成的日觀峰上最先鍍上了今晨初升旭日的第一道陽光。山東是以「海岱」兩大景物作為代稱的,而泰山居之一。……從所處地區看,泰山位於古代濟水和黃河下游,是古代文明最發達的地方,以其為中心的千里方圓之內,泰山海拔最高;古代的齊魯是文化之邦,泰山正處於齊魯兩國中心。先賢大家大都來自齊魯宋衛諸國,他們平生所見聞高山就是泰山,他們著述行文,在微詞取喻時往往多使用泰山的大名。因而泰山之名遍天下,以致成為大山的典型,崇高的象徵,產生「泰山壓卵」「重於泰山」「泰山鴻毛」等成語。可以說,泰山的尊貴,是齊魯文化造成的結果。

季羨林也多次談及泰山,他強調:「泰山是中華文化的主要象徵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幾千年來,我們的國家經歷那麼多的磨難,還是巍然不動,泰山可以代表這種精神。」

時至今日,泰山,早已超越自身屬性,成為中國精神的世界表達。泰山文化也已超越地域界限,成為中國文化乃至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大哉泰山,國泰民安」。中國人民大學、西北大學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王子今評價:「讀懂了這座山,或許就讀懂了中國。」

泰山安則天下安

史,莫古於泰山。

相傳,盤古開天闢地後,他的頭部化作泰山鎮守山川大地,故此,泰山也稱為「天下第一山」,寓意國家安定、人民安康。

事實上,大到泰山山脈,小到泰山上的一塊石,都被賦予了特別的寓意——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的奠基石料,來自泰山;老百姓房基鎮宅的「泰山石敢當」,也來自泰山。在中國人心中,泰山正是穩定之山脈,和平之山脈。

無論神話傳說,還是民間崇拜,其實都是人們對美好社會、幸福生活的一種精神寄託。

泰山,從28億年前走來。彼時,地殼經歷強烈變質作用,形成了泰山岩群,而這則是泰山最古老的地層。「泰山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經受了泰山運動、加里東運動、華里西運動、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運動等5次大地殼運動的強烈變革,經歷了地殼發展歷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5個主要階段的改造,可謂幾度沉浮、幾經滄桑。」泰山景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今日之泰山,早已不是太古代的古老隆起,而是一個中新生代的掀斜斷塊凸起,燕山運動奠定了山體的基礎,喜馬拉雅山運動改造了山體的基本輪廓,著名的泰前斷裂活動塑造了泰山今天的自然景觀面貌。

河山帶礪,泰山歷經千萬乃至億萬年的地質演化和外力作用,又形成了諸多地質遺蹟景觀,如紅門景區「醉心石」、岱頂瞻魯台西側的「仙人橋」、傲徠峰景區的扇子崖、後石塢景區的大小天燭峰、桃花峪景區的彩石溪等,它們也已成為泰山景區一道靚麗風景線。「112座知名山峰、98座崖嶺、102條溪谷、72處名泉、18195株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1646種高等植物、37種哺乳類動物、14種爬行類動物、6種兩棲類動物、369種鳥類,泰山堪稱生物多樣性的天然資料庫。」泰山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都是活著的文物、歷史的見證。基於此,1982年,泰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2002年,泰山被評為「中華十大文化名山」之首 。2006年,泰山因其獨特的地質價值,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泰山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承載中華文脈的大山

在紀錄片《大泰山》中,青年音樂教師李若瑀圍繞泰山石刻創作歌曲的故事,感動不少觀眾。有評論稱,「通過李若瑀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當今年輕人為文化傳承而做出的種種努力,也體會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傳承發展、創新創造的責任和意義。」

在泰山腳下,發現了「沂源人」「新泰人」化石以及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這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的說法中,見證泰山自古便被視為社稷穩定、國家昌盛的象徵。承載、見證這些歷史的重要載體之一,除了傳世的經典名篇,還有與泰山一起經歷風雨和時間的石刻。

「自古以來,大量的泰山詩詞歌賦、文學藝術,正是中華歷史的記憶、文明的寫照。泰山為文化之山、精神之山,泰山文化與民族傳統生生不息、世代傳承,是一部書寫在東方大山、齊魯大地的『歷史教科書』。」泰山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泰山石刻有3000餘塊,見證了歷史發展。比如,唐玄宗封禪泰山時,國內少數民族首領和周邊友好國家國王或使者會隨至泰山,並在山頂《東封朝覲頌》碑上留名。

據統計,泰山現有34處古建築群、128處古遺址、1239塊碑碣、1800餘處摩崖刻石,這些凝固的文化堪稱天然的藝術博物館。季羨林在《泰山石刻》序言中提到:泰山,在世界上沒有哪座山能和她相比,其原因,就在於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存留的泰山石刻數量之多、形制之巨、歷史之悠久、年代之連續,也是絕無僅有的。

泰山歷代碑刻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展示了數千年間泰山的榮枯沉浮。自秦至今,在數千石刻中有不少為大眾熟知,比如「五嶽獨尊」「風月無邊」「登高必自」等。以「風月無邊」為例,清末濟南名士劉廷桂所書繁體字「風(風)」和「月」的字芯,寓意為泰山景致怡人。「風月無邊」在浪漫之餘,審美價值也極高。

此外,據悉,《大泰山》中《河山元脈》《若登天然》《登高必自》《與國咸寧》《能成其大》《國泰民安》6個子單元的題目,均取自泰山石刻。

關於《大泰山》,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教授周郢在接受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攝製過程中,有一些新的發現。比如,在夜拍岱頂無字碑時,隨著他手中所執燈柱照過,一段白天漫漶難辨的題刻清晰展現在鏡頭裡。這段出自洛陽道士馬元貞投龍題記,記錄武則天敕遣使泰山行道之事,側面反映了武周代唐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對唐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歷來研究無字碑的學者眾多,但在此之前誰也未曾看到過這一殘刻,如今有幸藉助科技手段予以重現,整個發現過程都是現場攝製,而不是事後情景再現,具有特殊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郢所著《泰山編年通史》中,他開創性提出「泰山五山說」,對一系列「泰山之問」作出系統回答:泰山是座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精神山,「泰山有詩文、有書法、有繪畫、有音樂、有學術;《詩經》中的『泰山岩岩,魯邦所瞻』是最早吟詠泰山的詩句;杜甫、李白、蘇軾、辛棄疾、元好問、張岱、姚鼐等均有詩文寫泰山;秦泰山刻石、經石峪摩崖刻經、張遷碑均為中國書法的傳世經典。泰山還有岱廟壁畫《泰山神啟蹕迴鑾圖》、被稱為『海內外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塑羅漢像,此外,《梁父吟》《高山流水》《廣陵散》琴曲亦與泰山頗有淵源。『能使魯人皆好學』的宋初三先生創立『泰山學派』,開宋明理學之先聲……可以說,文化的鼎盛進一步光大了泰山的社會影響。」

除了石刻文化,「泰山封禪」也是泰山歷史文化的重要內容。封禪的起源,多與古代社會的生產力和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知有很關,因為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不能準確地把握,因此產生了原始崇拜,「祭天告地」應運而生。從最開始的郊野之祭,逐漸發展到對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對名山大川的祭祀,則以「泰山封禪」最具代表。《史記·封禪書》張守節《正義》記載:「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周郢介紹,所謂封,指在泰山極頂築壇以祭天;所謂禪,指在泰山附近小山上築壇以祭地,「其實質是將政治與信仰融為一體,用以溝通天人之際的國家祭祀大典。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帝王等先後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關於泰山封禪,郭沫若曾說,自秦漢以來,歷代帝王封禪,也就是向泰山朝拜。足見泰山比帝王都還要高一等,故而誰也不敢藐視泰山。「泰山由此成為獨一無二的正統王朝皇帝封禪山,關係著『國家民族治亂興亡之大』,其崇高的政治地位遠超出於其他名山聖岳,實際上也成為了古代王朝的一座『政治山』。」周郢表示。

來源:速豹新聞網·山東商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