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終於公開70年前彭德懷絕密電報,淚水早已哭干

飛雁說歷史 發佈 2023-01-17T08:03:39.576472+00:00

從民族解放到新中國建立再到如今的繁榮富強。這一路走來,歷盡坎坷。有數不盡的辛酸苦楚,也有道不盡的溫暖感動。在戰爭年代,硝煙瀰漫,戰火連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願意挺身而出,不怕流血,不怕犧牲。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作「英雄」。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毛岸英」就是其中一位。

從民族解放到新中國建立再到如今的繁榮富強。這一路走來,歷盡坎坷。有數不盡的辛酸苦楚,也有道不盡的溫暖感動。在戰爭年代,硝煙瀰漫,戰火連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願意挺身而出,不怕流血,不怕犧牲。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作「英雄」。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毛岸英」就是其中一位。

「民族英雄」毛岸英

1922年,我黨建立的第二年。就是在這一年,毛岸英在湖南省長沙出生,出生在動盪年代的他,隨著父母先後到過上海,武漢,廣州。在1930年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當時才僅僅8歲的毛岸英也被抓進了獄中。

還是少兒般的年紀就經歷了這些殘酷的黑暗。母親去世後,毛岸英和弟弟被送去了「大同幼稚園」。但是在戰爭年代,哪有平穩的生活可以過,不少百姓因戰火紛爭,離開自己的家為了躲避戰亂,變得居無定所,甚至只能漂流在街頭,在戰爭面前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百姓。

幼小的岸英,過的日子也是不得安穩,離開幼稚園後,毛岸英和弟弟暫住到了「紅色牧師」董健吾的家中,本以為以後的日子可以過得安穩一些,但總是事與願違,兄弟倆過得並不好,董健吾的原配妻子對這兩個孩子十分苛刻。

在那樣的年代,戰火紛擾,物資,食物緊缺,各家各戶的日子都不好過。面對突然多出的毛岸英兩兄弟,原本緊缺的食物本來就根本不夠,怎會捨得給別人吃呢。兩兄弟日子過得可以說是如同流浪街頭一般。食不飽,穿不暖。

正是因為見過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傷害,見過倒在血泊中無辜的百姓,見過漫天硝煙瀰漫,戰火肆虐。在小小年紀的毛岸英心裡便埋下了一顆堅定的種子,下定決心,長大後一定要上戰場,爭取早日結束這場戰爭。早日還這世間盛世太平,長大後的岸英也為此一直所奮鬥著。

長大後,從蘇聯留學回來的毛岸英,終於和已經闊別18年的父親毛主席相聚。

在蘇聯的十年,毛岸英不僅學習知識,而且還參加了蘇德戰爭,白俄羅斯,波蘭,捷克戰爭。這十年時間讓這個不諳世事的少年蛻變,成長。褪去青澀,滿懷赤誠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這位毛主席的公子,在回國後的日子裡,學種地,搞土改,下基層,去機關食堂里吃飯。

從沒有因自己父親是毛主席,便在外面打著旗號耀武揚威過紈絝子弟的生活,反而因為此而覺得身上的使命感更加地重,為此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樸實踏實,吃苦能幹是他身上美好的品質。

就是這樣的一個少年,毛主席對他十分地喜愛。或許在他眼裡,在這位父親眼裡,自己的兒子是最優秀的。而毛岸英也從未讓父親失望過。他虛心細緻地聽從父親的每一句教誨。

正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少年,在民族危難時刻挺身站了出來,奔赴戰場,最終不幸逝去。但是他為民族所付出的,民族都看在眼裡,他永遠,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

「抗美援朝」

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剛剛進入穩定時期。當美國越過北緯38°,多次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面對美帝國主義的挑釁,我黨零容忍,面對這樣的侵略,我們決不退縮,而是奮勇抵抗。

儘管新中國剛剛建立,經濟還未完全恢復,國家各個方面都需要時間來轉緩,此時不宜開戰。而美國也是自認為拿捏住中國的現狀,料定中國絕不敢與自己開戰。但是在國家主權問題上,我黨絕不容忍任何國家的侵犯。

1950年10月8日,在朝鮮政府的請求下,中國出兵援助,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戰場。但是這支軍隊組建的背後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在抗美援朝決策下達後,那時中國剛剛經歷了解放戰爭,好不容易戰爭結束了。百姓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過上安穩的生活。突然又要爆發戰爭,還是在朝鮮。要打仗就必須有軍隊,有兵。

兵,年輕的兵。這時候毛岸英就對毛主席說:「父親,我要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要去朝鮮,去將美軍打離我國邊境,打出朝鮮,打回美國去。」毛主席在聽完兒子的話後猶豫了,他問毛岸英:「真的要去嗎。」毛岸英:「一定要去。」那你讓我想一下。

第二天毛主席同意了兒子的請求,毛岸英成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員。當時擔任中華人民志願軍司令的彭德懷在知道毛岸英要去參加抗美援朝的消息後,匆匆跑來問毛主席,真的要讓兒子去參加抗美援朝嗎?

毛主席這樣說:「我的兒子是兒子,百姓的兒子也是兒子,打戰爭需要人,我自己有兒子,為什麼不派而要別人的兒子去戰場。」

彭德懷說:「您放心,我一定盡力保護好岸英。」就這樣毛岸英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兼司令彭德懷秘書,奔赴朝鮮,同美軍開始了抗爭。

在毛岸英心裡,為什麼一定要去參加抗美援朝?意義是什麼?或許正如《覺醒年代》裡說的那樣是因為,「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願民族之巔繁榮昌盛,百盛不衰」。

然而戰爭總是殘酷的,他奪走了這位少年的生命。奪走了那位父親的兒子。

2020年,公開的那份絕密戰報

在那場戰爭中,無數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犧牲了生命。當毛岸英犧牲後,彭德懷連夜給毛主席發了一份電報,裡面詳細記述了毛岸英的犧牲經過。

在電報中是這樣說的「我們今日七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內,十一時,敵機四架經過時他們四人已出來,敵機過後他們四人返回房子內,忽又來敵機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二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

這短短的幾行字,彭德懷想了好久不知如何開口,寫了改,寫了改過了一個多小時才整理好這短短的幾行字。

就這樣毛岸英永遠地沉睡在了那間屋子裡,這位英雄少年再也回不到她最愛的祖國,再也見不到那個他一直崇敬的父親。

當那位父親聽到這個令人悲痛的消息後,他平淡地說「打仗總是要有人犧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獻出了那麼多指戰員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個普通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毛主席說的話很平淡,為了寬慰彭德懷的心,為了寬慰遠在朝鮮的每一個中華人民志願軍的心。可是那個死去的可是他的兒子,這位父親又怎會不心痛呢!

據當時毛主席身邊的人回憶道:「主席在聽到岸英犧牲的消息後,猛地怔在那裡,拿出一根煙,又放了回去,又拿了出來,想點著煙。手不停的在口袋裡翻找,我知道他是在找打火機,拿打火機就在他的口袋裡,但他翻了好久。你仔細看就能發現他的眼眶濕漉漉的,有點紅,眼中有淚水,但就是不願讓它掉出來。」

沒有人能比主席更心痛,死去的是她最愛的兒子,他還是失去了他,永永遠遠地失去了他。這一切讓原本57歲,身子骨健朗的主席一下子變得更加的蒼老,好像一夜之間老了十來歲。

為什麼總有人願意撲在危險的面前,他們不怕犧牲自己的生命?

因為正如那句話所說的那樣「為了百姓不再流離失所,能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百姓們都能當家做主,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有所教、勞有所依,為了中華民族復興,我願意為之奮鬥終生」

好一句我願意奮鬥終生,這裡面蘊涵了多少的熱血啊!正是這些先輩們,才有了新中國,才有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歷史應當被銘記,而英雄更不應被遺忘,他們值得我們用一輩子去緬懷。

抗美援朝戰爭終於結束,中國也終於勝利,不再像從前那般被迫簽訂一條條喪權辱國的屈辱條約,在國際上,再也沒有國家敢像從前那樣輕視,瞧不起中國,認為中國還是原來那個任人可欺的中國。這一仗打出了我們的民族氣節

後世人再提起這場偉大的戰爭時,無不眼含熱淚,胸腔中的熱血不斷沸騰。要知道在那個時候,中國和美國在軍事實力上相差十分懸殊,美軍的武器裝備不知道要先進我們多少。他們吃的是午餐肉罐頭,而我們吃的卻是凍得像磚頭一樣的土豆。

在電影長津湖中,美軍開著轟炸機對我們的軍隊進行掃射,在那個零下多攝氏度的嚴寒天氣下,美軍穿的是軍用棉襖大衣,穿的是皮革軍靴,而我們的士兵們冬衣都做不到人手一件,那可是零下負十幾攝氏度的嚴寒天氣啊!

一邊要時刻提防美軍的襲擊,一邊要跟嚴寒的天氣作鬥爭,每當敵軍的掃射飛機到來,士兵們都要立刻尋找掩體,趴在平雪地里一動不能動,一旦有動靜被敵軍發現,死的不僅僅是一個士兵而是成百個鮮活的生命。

那時的美軍還有心情過感恩節,吃火雞。而我們的士兵只能吃凍得發青,硬得跟磚頭一樣的硬土豆。這場仗背後的辛酸真的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很多年後人們在整理毛主席的遺物時發現了被毛主席藏了整整二十三年,視為寶貝的兩件棉布襯衣、一頂藍色軍帽、一雙灰色紗襪、一條毛巾

毛主席平時對個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可他卻瞞著所有人,把毛岸英在朝鮮犧牲後留下來的衣物整整齊齊放在身邊,悄悄地珍藏了26年,直到毛主席1976年9月9日逝世。這位父親一直懷念著他的兒子。

在無數個夜深人靜的夜裡,這位父親或許總將兒子的衣物拿出來看,將手掌放在衣物之上,或許只有這樣做的話,才能感受到兒子殘留的氣息。才能紓解對兒子無盡的思念。

要知道,從小這對父子就不經常見面,這一輩子,父子倆相處的日子也就只有僅僅幾年。好不容易新中國成立,不用再打仗了,父子二人團聚,終於可以在一起安穩的生活,未來的美好都充滿憧憬。可是這樣的夢還是破滅了。

總結

每一個革命者,在他們心中民族高於一切,他們都是有理想的,願意為自己的理想奮鬥終生,哪怕獻出寶貴的生命。

革命一定是要流血的,犧牲在所難免,在先輩們心裡,他們希望自己的犧牲可以為後代們創造一個更好的,更幸福的生活環境。不再像他們一樣,每天活在戰爭所帶來的痛苦裡面。這樣的覺悟只有懂得大義的人才能擁有。

「所有覺悟歸根結底就是思想的覺悟,道德觀念的覺悟,這是最後的覺悟」。

毛岸英就是這樣一個心懷大義,民族意識「覺醒」的英雄,他的犧牲,帶給我們的除了悲痛,更有強烈的愛國使命精神,「喚醒」我們的民族覺醒意識。

他是民族的英雄,是吾輩的楷模。對英烈,我們能做的是永遠記住他們,記住他們為國家做的一切,將他們記在我們的心裡。絕不允許有人詆毀侮辱他們。

望吾輩當自強,肩負使命,為中華之復興,大國之崛起奮鬥終生。祖國的未來就都擔在我們的身上。有你,有我,有大家,中國之夢,實現之期指日可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