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大灣區音樂季收官,5場高雅古典音樂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音樂週報 發佈 2023-01-17T12:50:17.551992+00:00

大灣區音樂季開幕樂會謝幕合影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標杆城市,近年來在致力於打造科技之城、創新之城以外,在文化建設方面同樣下足了功夫。1月16日晚8時,在壬寅年年末的深圳音樂廳演奏大廳,伴隨著柴科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Op.

大灣區音樂季開幕樂會謝幕合影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標杆城市,近年來在致力於打造科技之城、創新之城以外,在文化建設方面同樣下足了功夫。1月16日晚8時,在壬寅年年末的深圳音樂廳演奏大廳,伴隨著柴科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Op.23)的樂聲,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指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主辦、深圳交響樂團協辦的2022年「灣區夢·中國夢」——大灣區音樂季劃上句號。

指揮家胡詠言攜手鋼琴演奏家克日什托夫·雅布隆斯基(Krzysztof Jablonski)與深圳交響樂團共同演繹

首屆大灣區音樂季舉辦期間,眾多中外知名音樂家齊聚2022年「灣區夢·中國夢」——大灣區音樂季,為廣大粵港澳大灣區市民帶來5場高水準的精彩演出及相關配套藝術交流活動,在共同奏響冬日裡美妙樂韻的同時,也讓高雅古典音樂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2年「灣區夢·中國夢」——大灣區音樂季宣傳海報

藉助音樂創建大灣區文化發展的新形態

灣區之音玉飛聲,散入空中滿鵬城。此次音樂季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院長葉小鋼親自組建團隊、精心準備。整個音樂季由童心童聲——灣區童聲合唱專場音樂會、2022年「灣區夢·中國夢」——大灣區音樂季開幕音樂會、灣區共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室內樂音樂會、嶺南之聲——廣東民族樂團專場音樂會、2022年「灣區夢·中國夢」——大灣區音樂季閉幕音樂會組成。這5場風格各異的音樂會共吸引近四千名觀眾參加,線上觀看人數以及轉發高達十萬加人次。本次音樂季盛宴既譜寫了大灣區和諧共生、和睦共融的美妙音符,又切實推動了大灣區乃至世界各地不同文明之間的溝通交流和繁榮進步,也讓深圳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愛樂之城」。

指揮家胡詠言與深圳交響樂團

在特區創立之前,深圳曾是一個文化基礎薄弱、文化設施落後的邊陲小鎮,與一河之隔的香港形成鮮明對照。「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是偉大時代的旗幟,最能創時代風氣之先。」一直以來,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劃建設了「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的建設填補了深圳建市以來專業藝術院校的空白。

本次大灣區音樂季囊括了交響樂、室內樂、民族器樂、童聲合唱等共5場音樂藝術展演,邀請大灣區蜚聲全球的知名藝術團體和音樂家在深圳開展文化藝術交流合作,通過國內外知名音樂界人士的廣泛參與,擴大深圳、大灣區音樂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傳播力、影響力,進一步推動深圳及大灣區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創建深圳以及大灣區音樂文化發展的新形態。

鋼琴演奏家克日什托夫·雅布隆斯基(Krzysztof Jablonski)

本次音樂季藝術總監葉小鋼表示,「相較於其他世界知名灣區,作為『後起之秀』的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從構建文化圖景、發揮文化先導作用方面著手,講好大灣區故事,提升中華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此次音樂季著力於開拓弘揚傳統與文藝創新並行的民族音樂發展道路,在世界音樂藝術領域鮮明地確立中國氣派、中國特色、中國風範。同時藉助音樂季謳歌、致敬我們共同生活的這片熱土——這裡是宜居、宜業、宜游、宜商的優質生活都市圈,這裡是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城區,這裡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是我們舉辦這次音樂季的緣起和初心。」

讓市民們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本次音樂季共推出5場風格各異的音樂會,每一場曲目都經過精心編排,特別注重東西結合、古今交融,配以大眾喜聞樂見的互動演出方式,讓觀眾品味不同時空音樂的多元魅力,感受異域音樂的風格特色。其中包括優雅動聽的中外古典名曲、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還有老少皆愛的配樂,音樂之美如夢如幻。

前來觀演的市民朋友們

在「童心童聲」專場中,深圳音樂廳原創歌曲《紅紅的花,藍藍的海》,希冀以優美的意象和動聽的旋律表達,喚起灣區青少年心中最真的情感,抒發對祖國的熱愛,激發勇於擔當的激情與信念,樹立遠大理想,成就最好的自己。由胡安作曲的《彩虹下的孩子》,有著優美的曲調和朗朗上口的歌詞,鼓舞著小朋友們要勇往前行,在彩虹的陪伴下離開籬笆的保護,踏上旅途,到達美好的遠方。

深圳飛越彩虹童聲合唱團

深圳保利劇院天堂鳥童聲合唱團

童心童聲——灣區童聲合唱專場音樂會

《我住長江頭》是青主1930年創作的作品,以北宋詞人李之儀的名作《卜算子》為詞。在「大灣區音樂季開幕音樂會」專場演出中,男高音歌唱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教授石倚潔深情演繹了《我住長江頭》,以其醇美的音色、古典的韻味、準確的咬字,博得現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徐惟聆用一曲小提琴獨奏《沉思》,將人們引入歌劇《泰伊思》女主人公的心靈世界。

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

小提琴演奏家徐惟聆

2022年「灣區夢·中國夢」——大灣區音樂季開幕音樂會

《岩石上的牧羊人》是奧地利籍作曲家舒伯特600餘首藝術歌曲中編號最後面的一首,完成於1828年,可以算是舒伯特真正的「天鵝之歌」。在「灣區共聲」專場演出中,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飽含深情的演繹,唱出了對春天到來的期待。拉威爾是一位公認的管弦樂大師,而他的聲樂作品一般鮮為人知,《唐·吉訶德致意中人》是他晚期的力作,很少有人演唱。男中音歌唱家張小孟通過高超的演唱技巧塑造了唐·吉坷德這一人物形象,表達了他對意中人熾熱的愛。

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右)、單簧管演奏家衣丞(左)、鋼琴演奏家王笛(中)

男中音歌唱家張小孟、鋼琴演奏家Edoardo Turbil

灣區共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室內樂音樂會

在閉幕音樂會中,男中音歌唱家劉嵩虎和女高音歌唱家周旎獻上了精彩的演唱。《望鄉詞》是中國眾多藝術歌曲中的經典之作,劉嵩虎用歌聲表達了作者遭遇家國分離、客死他鄉,最終未能踏上故土的悲涼與孤寂,給予聽眾一種念念不舍的悲愴深沉之感。周旎演唱的《別再為我歌唱》是拉赫瑪尼諾夫根據普希金的詩創作的,作曲家在聆聽了一首喬治亞風格的音樂作品後深有感觸,寫下自己對喬治亞的一片深情。

男中音歌唱家劉嵩虎

女高音歌唱家周旎

2022年「灣區夢·中國夢」——大灣區音樂季閉幕音樂會

文化軟實力,對每一座城市、尤其是一座偉大的城市而言意義深遠。隨著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重視,需求也在變化升級。近年來,深圳市委宣傳部整合優質資源,引導和滿足人們對於高雅藝術的需求,多維度、多元化地豐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022年「灣區夢·中國夢」——大灣區音樂季的舉辦就是一種很好的探索和新嘗試。

音樂是陶冶情操的熔爐。5場交響音樂會以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讓高雅藝術走近基層群眾,讓社區居民充分感受高雅藝術的薰陶,有效實施了社區美育,發揮了公共文化服務凝心聚力、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觀眾在此次音樂季演出中走進高雅藝術殿堂,近距離欣賞高水平精彩演出,同享這縷城市之光,更享受了實實在在的文化惠民福利。

演出現場

女高音歌唱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副院長張立萍表示,深圳不僅有深圳速度、深圳質量,還有溫暖人心的深圳溫度,凝聚成一座城市的文化力量。此次活動共聚全球的知名藝術團體和音樂家,標誌著港中大(深圳)音樂學院以國際化、世界一流藝術品質的學院形象呈現於國際社會。「灣區夢·中國夢」大灣區音樂季讓市民朋友真正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有利於豐富市民文化生活,進一步推動深圳市文化事業發展。

大灣區音樂季閉幕音樂會謝幕合影

- THE END -

訂閱 音樂周報

訂閱 音樂周報(小程序電子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