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如何改善個體的羞怯行為,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生活

窮心理 發佈 2023-01-17T21:47:10.812377+00:00

羞怯是個體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感到緊張和焦慮,並伴隨著臉紅、心跳加速等生理症狀。此外,羞怯個體常表現為逃避社交並伴隨有不合理認知。Zimbardo等人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接近半數的人經常會因羞怯而煩惱,少部分人偶爾會感到羞怯,而只有極少數的人表明自己從不羞怯。

羞怯是個體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感到緊張和焦慮,並伴隨著臉紅、心跳加速等生理症狀。此外,羞怯個體常表現為逃避社交並伴隨有不合理認知。

Zimbardo等人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接近半數的人經常會因羞怯而煩惱,少部分人偶爾會感到羞怯,而只有極少數的人表明自己從不羞怯。

一項跨文化研究結果顯示,羞怯率最低的是猶太裔美國人,而羞怯率最高的是亞裔美國人。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羞怯個體占總人口的比例不同。以色列約31%,墨西哥、德國、印度、美國約40%,台灣地區約55%,日本約57%。

在亞洲國家及地區,個體的羞怯水平顯著偏高,且中國人的羞怯體驗更加普遍。例如,在擔任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心理助管時,經常會有學生因為在公眾場合發言時緊張、與異性溝通時感到尷尬等求助。

適度的羞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被視為謙虛、內斂的優秀品質,但過度的羞怯不僅使個體體驗到焦慮等痛苦情緒,而且對個體的認知、社交及適應等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嚴重損害個體的健康和發展。

首先,羞怯能顯著正向預測社交焦慮、孤獨感。其次,由於羞怯個體過度擔心自己表現不佳,這些過度的擔心占用了個體一部分認知資源。

再次,在社交情境中,較多的羞怯個體存在逃避社交、人際關係敏感,無法形成良好的同伴關係。最後,羞怯亦可能成為一種阻礙因素,抑制其學業求助,進而影響學校適應。

在當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人們需要在公眾面前勇敢地展示自己、勇於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羞怯影響到個體的社會適應及自身發展。

因此,對羞怯的干預變得更加迫切。目前,獲得實證研究支持並廣泛應用的羞怯干預方法主要是認知行為療法,但其干預角度較為單一,僅觸及羞怯的認知因素與行為因素,而對導致羞怯的深層原因及羞怯的保護因素較為忽視。

因此,研究試圖基於依戀理論及積極心理學相關理論,設計針對羞怯的依戀干預方案和積極心理干預方案,並通過與認知行為干預的比較,檢驗依戀干預和積極心理干預對改善大學生羞怯的有效性,開發針對大學生羞怯的干預方案。

Glass的認知觀點認為,消極的自我評價、錯誤的思維、錯誤的歸因、不切實際的期望、非理性的信念以及消極形象的「內在對話」在羞怯中起著重要作用。Hederson的社會適應模型認為形成羞怯的關鍵因素是羞怯個體對他人和環境的消極認知。

故在干預中,將情緒ABC理論及貝克的認知理論介紹給團體成員,讓團體成員找出自己羞怯情境中存在的不合理認知,並通過小組分享的方式對不合理認知進行辯駁,更具針對性的修正每一位團體成員的不合理認知,降低其羞怯水平。

如「……我想了一想,原來主動去拉或者被男生拉手也不是什麼大事嘛,也沒有什麼害羞的呀!大家都是好朋友,在需要的時候拉拉手或者背一背也未嘗不可。」這位原本在異性面前會羞怯的女孩發生了認知轉變。

團體成員除對影響羞怯的不合理認知進行轉變外,對羞怯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

通過「認識羞怯」和「直面羞怯」兩次活動,團體成員對羞怯的界定、表現、影響因素及後果有了全面的了解,且團體成員都是羞怯個體,這有助於團體成員改變對羞怯的看法,將羞怯「正常化」。

如「以前我以為羞怯只存在於一小部分人當中,在跟其他人相處的時候,我也會覺得只有我自己是害羞的。但是,這次的團輔讓我知道了原來羞怯是一種很常見甚至很普通的一種心理感受。

存在羞怯心理的人也並不是只有我一個,基本上人人都會在面臨某件特殊事情的時候感到羞怯。羞怯並不可怕,也更不是什麼丟人或者難以啟齒的事情,只要我們找到克服它的方法就可以了。」

積極心理團體輔導效果優於認知行為團體輔導

研究結果顯示,積極心理團體對羞怯干預的即時和長期效果顯著優於認知行為團體。認知行為團體旨在轉變羞怯個體的不合理認知、調整其行為模式,只觸及到羞怯的表層因素。

然而,積極心理團體從深層次開發個體的潛能,進而降低其羞怯水平。此外,積極心理干預包含著認知行為干預。基於性格優勢的積極心理干預模型,即「認知-探索-運用」模型反映了認知重構、學習技巧等認知行為療法的核心過程。

Fredrickson的拓展-建構理論表明積極情緒有利於個體的發展,具有長期的適應價值。積極心理干預的作用機制在於通過促進個體體驗積極情緒,發展個體的積極認知和思維方式,培養積極應對困境的能力。

個體積極地應對困境促進積極情緒的產生,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發展。

積極心理團體輔導效果優於依戀團體輔導

積極心理團體對羞怯干預的即時和長期效果顯著優於依戀團體。一些學者認為,團體的作用在於打破原有的不良表徵,體驗積極的關係,團體可以為個體提供建立安全依戀的機會,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內化這些新的、適應性的團體體驗。

因此,積極心理團體也具有改善成員依戀水平的作用。此外,依戀團體只對成員的同伴依戀進行干預,尚未涉及對親子依戀的干預。故積極心理團體輔導的效果優於只涉及依戀的團體輔導干預效果。

羞怯的預防及干預建議

(一)矯正不合理認知

認知行為團體輔導對羞怯具有中度的干預作用。因此,可以繼續通過矯正不合理認知對羞怯進行干預。老師和家長通過給學生講解情緒ABC理論,即同一事件導致不同結果的原因是由於背後的認知不同,讓其充分認識到合理認知的重要性。

此外,要引導學生及時監控自己的認知方式,並對不合理認知(自己的能力不足、自己是不可愛的、當我發言時別人會盯著我)進行調整,促進學生養成合理認知(我是值得被愛的、我有能力解決困難、和異性交往也沒什麼)。

(二)訓練社交技能

社交技能訓練對羞怯的干預有效。因此,可通過提升學生的社交技能對羞怯進行干預。教師應在課堂中給每個學生提供發言的機會。

此外,教師可設計活動幫助學生習得社交技能。例如,通過「千千結」的活動使學生懂得在社交中需要敢於表達、主動、協作、關注他人等技巧。

「你說我畫」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人際溝通的情境,使學生明白溝通中傾聽、及時澄清問題和及時作出反饋的重要性。學生可以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社交技巧,互相借鑑、學習。

(三)促進同伴安全依戀

依戀干預可有效降低大學生的羞怯,可將依戀干預作為降低大學生羞怯的新方法進行推廣。因此,可通過改善學生的依戀水平對羞怯進行干預。

(1)學校可以通過舉辦人際交往技巧、戀愛心理科普講座等,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這將有助於更好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2)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團體活動,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彼此給予關心和照顧,打開羞怯者心扉。

(四)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團體輔導可以有效降低大學生的羞怯,可將積極心理團體輔導作為干預大學生羞怯的新方法進行推廣。父母及老師可通過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來降低其羞怯水平。

(1)提升積極情緒。老師和家長通過講授和設計活動(如情緒蛋糕、情緒扮演等)的方式使學生理解情緒的多樣性,且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產生都是正常現象。

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歸因,如將失敗的事件歸因為運氣不好而不是能力不足,進而誘發其積極情緒。引導學生接納自己的消極情緒或將其轉化為積極力量,如當學生演講失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允許自己有悲傷情緒,找到失誤的原因。

(2)增加積極體驗。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喚起學生的積極體驗,如小時候的快樂時光、成長中幫助他人或受到他人幫助的瞬間等。

學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美好的故事並相互影響,這將有助於增加個體在遇到類似情境時的積極體驗,如與小朋友玩耍的美好回憶,將激發個體人際交往的動力。

(3)培養積極應對。老師和家長應為學生提供較多自我展示的機會,學生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形成我能行、我可以的信念。當遇到困難時,鼓勵學生積極、勇敢地面對。

當學生獨立解決困難後,老師和家長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讚揚。若學生自己無法完成,可建議其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坐以待斃,使學生明白求助也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