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如果堅決抵抗,東北軍最後會是個什麼結果?

陳天刑 發佈 2023-01-18T00:51:36.963239+00:00

如果九一八張學良堅決抵抗,那麼大概率東北軍會分崩離析,甚至全軍覆沒。但是如果打好了,卻很有可能會保住半個東北,雙方簽訂類似於一二八事變後那樣的停戰協議。

​​​

如果九一八張學良堅決抵抗,那麼大概率東北軍會分崩離析,甚至全軍覆沒。但是如果打好了,卻很有可能會保住半個東北,雙方簽訂類似於一二八事變後那樣的停戰協議。



九一八事變時的最大問題,是這個所謂的「不抵抗」政策,是國府高層的一致共識。在蔣介石這邊,自從1928年濟南事件以後,奉行的就是對日求和的綏靖路線。而本來滿腔熱血的張學良,則在1929年中東路事件中被蘇聯打得灰頭土臉,從此再也不敢惹洋人。這高層從心底里不想打,你又能怎麼辦?


一、東北老家危如懸卵

而最關鍵的問題,是當時的東北軍四面都是敵人,而自己卻是兵力分散,哪邊都不占優勢,而且早就被滲透成篩子了。也就是說,這前面已經輸了七成了,到這時候才想起來抵抗,那已經是晚了三秋的了。



首先在東三省,本來是俄國熊和日本狼對峙。結果在與日本人有國恨家仇的情況下,張學良卻選擇去打俄國熊,把蘇聯和日本同時得罪了。9.18以前,張學良的嫡系又分兩次大規模入關,去搶奪京津冀的新地盤,整個遼寧只駐紮了4個國防步兵旅。其中第12旅駐紮在錦州,為替東北軍把守回家的路,其餘3個旅,第七旅在瀋陽,第19旅在興城,第20旅在洮南,1個騎兵第3旅在通遼,而在調出關的部隊之中,回到遼寧的只有裝備150重榴彈炮的炮八旅,另外還有個裝備77野炮的炮兵13團,駐紮在錦州、北鎮一帶。

而東北軍其實不是老張家一家的,而是一個股份制公司。除了大股東張作霖外,還有吉林張作相、黑龍江萬福麟、熱河湯玉麟、四個大股東各占一個省。另外還有于芷山、張海鵬、吉興這種收編的小軍閥當小股東。九一八事變前小六子真正能控制的,也就遼寧國防軍的4個旅,以及屯墾公署下面的幾個團,其他部隊他說了抵抗,人家也未必真的抵抗。



比如在熱河這邊,湯玉麟這個大爺本來對張學良就不服,老虎廳殺了楊常之後,更是縮起來自保。而隨著少帥的菸癮日益嚴重,特別是後來因病住進了協和醫院,湯大虎更是直接搞起了獨立王國。

而黑龍江的萬福麟雖然支持小六子,但兵力本就不多,被調走了2個國防步兵旅後,只剩下正規軍2.3萬,非正規軍5000人。而萬福麟本人則在張學良住院後,留在北平協助其幫助處理事務。這黑龍江能在馬占山領導下打成那個樣子,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當時真正留在東北老家鎮宅的,是吉林的張作相。而整個吉林省的部隊沒有動過,還是6.5萬正規軍,非正規軍2000餘人,其實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可惜的是,張作相父親去世,把兵權交給了復辟派的熙冾。而早被滿人復辟派滲透成篩子的吉林部隊,大部分可都成了對方的人。



也就是說在整個東北三省,九一八事變開始時候只剩下14.2萬正規軍和1.3萬非正規軍,只有正常兵力的一半。而聽話的張學良嫡系部隊,更是只有3.3萬正規軍和6000非正規軍。而吉林的6萬多部隊,除了馮占海的警衛團之外,其實都在熙冾、吉升等滿人復辟派手裡,後來大多投敵了。其餘如于芷山、張海鵬這些人,本來就是張學良的反對派,而且早已和鬼子勾勾搭搭,很快也投降了日軍。所以東北當時的形勢,其實是即使不算上日本人,也是一半對一半的局面。

而當時日軍在東北的正規軍,已達1.5萬餘人,另外有在鄉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餘人。總兵力約2.7萬人。這2.7萬日軍,按一比三計算就相當於8.1萬東北軍。從實力來看,其實是日偽軍這邊占優勢的。


二、京津冀的東北軍四面皆敵

而在京津冀這邊,那更是麻煩得很。這裡雖然有兩次入關的張學良嫡系主力十五六萬,面對的局面卻無比複雜。首先這原馮玉祥西北軍殘部,那可是一堆一堆的,特別是石友三的6.4萬人更是直接叛變,牽制住了張學良的大部分兵力。



而山東的形式則更為複雜,這裡盤踞著韓復榘、劉珍年的七八萬軍隊,30年到31年還一度駐紮著孫連仲部4萬多人和馬鴻逵部1萬多人,東北軍只得到了青島一個海軍基地駐紮其渤海艦隊。而這些人可不是什麼良善之輩,要是東北軍回老家抗戰,他們不搶京津冀才真是見了鬼了。

而在山西綏遠那邊,問題就更是大了去了。晉綏軍壓根沒有傷筋動骨,再加上中原大戰後張學良整編時心慈手軟,導致晉綏軍實力完好,十多萬大軍盤踞在山西,同時還掩護了宋哲元、孫殿英、龐炳勛、方人傑、鮑剛等五六萬西北軍殘部。東北軍主力要是在九一八後回老家抗日,這些部隊會第一時間殺回來搶地盤的。而最關鍵的是在九一八事變以前,日本人還用飛機把在大連的閻錫山送回了山西。要是讓他整合了晉綏軍和在山西的西北軍餘部,那腹背受敵的東北軍,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而這個時候,江淮一帶卻在發洪水,張學良所投靠的南京國府,一部分人在忙著賑災,一部分人在忙著揩油,另一部分人卻在忙著黨爭,誰也沒有那個閒工夫,去管你奉系軍閥自己的事。



而唯一可能的盟友蔣介石,主力23個師在忙著剿共,壓根抽不出手來。而即使不剿共,他也得去鎮壓桂系,哪有空餘兵力支援東北軍?而且早在中東路事件之中,就已經證明了老蔣是個巨坑——他攛掇東北軍去打蘇聯,還承諾給兵力給資金支援。但是實際打起來之後,那可是沒有一兵一卒一毛錢啊。要知道在歷史上,小六子可是老蔣鐵粉,那對老蔣可比對他親爹聽話多了。

1929老蔣叫他打蘇聯,他聽了。

1930老蔣叫他幫忙打閆馮,他聽了。

1931老蔣叫他不抵抗,他聽了。

1933老蔣叫他放棄軍隊下野,他聽了。

1935老蔣叫他打紅軍,他也聽了。

當然了,這小六子雖然傻,被忽悠了五回,這第六回就再也不聽了,於是就有了1936年的西安事變。而要是小六子真的事不過三,1931年就不聽老蔣的,到時候和日軍打生打死的,自然也是東北軍自己去衝鋒,老蔣最多遠遠的吶喊助威,照舊不會出一兵一卒一毛錢的。


三、回不去的東北軍主力

所以說啊,在普通人眼裡,九一八事變是30萬東北軍,面對著1萬多日軍卻「不抵抗」。而實際上,東北軍是綁著一條胳膊。這一半的東北軍主力,在關內打6.4萬人的石友三,然後和十多萬的晉綏軍、五六萬西北軍殘部在對峙,根本騰不出手來。



而在東北老家這邊,剩下的一半兵力,則和2.7萬日軍在對峙。而隨著熙恰、吉升、于芷山、張海鵬等人的反水,東北的形勢急劇惡化,成規模的只有馬占山領著黑龍江的兩個旅,加上遼寧的零散部隊一共2萬多在抵抗。而這兩萬多人面對的,是2.7萬日軍和8萬偽軍,另外路上還有1.5萬的朝鮮日軍援兵,自然是打不過的。

而即使關內的15萬東北軍主力全部回援,那也是夠嗆能打得贏的。這15萬人哪怕是放棄京津冀,想回東北老家抗日,那也是很難回得去的。要知道那時候東北聯繫內地的唯一通道,可是京奉鐵路,可是這條鐵路當時修的時候就居心叵測,直接修在了海邊!日本人只需要出動海軍,就能用遠程艦炮把火車上的東北軍炸成灰。而同樣的,在東北空軍主力被日軍在瀋陽一鍋端之後,缺乏空中掩護的東北軍在回家路上,也會被日軍飛機轟炸而損失慘重的——而最諷刺的,是來轟炸的飛機還是東北軍自家的。所以中日一旦開戰,日軍要是用海空力量封鎖遼西走廊,這回家的路就是死亡之路。



所以說啊,要是真等到九一八事變實際爆發的那一晚,才想起來堅決抵抗,那真的是黃花菜都涼了,根本沒法打的。


四、東北軍的亡羊補牢

當然了,當時也不是沒有死中求活之道。日本當時畢竟是文官政府,九一八更是「下克上」的陸軍獨走,一時半會兒還不會演變成海軍參戰的全面戰爭。所以要是真的抓緊時間,徹底放棄京津冀主力全部回援,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但是這樣的放棄,卻真的不一定是個好主意。首先你是否能回得去還不一定,而即使回去了,那也是和關東軍死磕。而你打鬼子越狠,日軍的反擊就會越猛烈,真要在戰場上殲滅了萬八千日軍,那日本的文官政府絕對不敢停戰,只能硬著頭皮迎合軍方發動報復的。到了那個時候,中日全面戰爭真有可能提前爆發,局勢只能更糟糕。所以啊,如果當時要抵抗,這個抵抗的時間點和規模就非常重要了。全軍放棄京津冀回東北老家show hand的做法,壓根就不現實。

比較理智的做法是,東北軍既不能像歷史上那樣不抵抗,也不能全軍壓上進行大規模全面戰爭。而是要像一二八那樣,選擇積極的防禦策略,在第一時間就要在鐵路沿線梯次抵抗,特別是要儘量守住大城市。

當時的重點,就是要提前將能用的飛機調往北平,並收縮東北已有的三個國防旅,爭取守住瀋陽城,最起碼也要在城郊建立防線,把日軍局限在遼南地區,不能讓鬼子進入瀋陽以北、營口以西。要是實在不行,就直接引爆瀋陽兵工廠,以慘絕人寰的大爆炸來震驚世界,爭取阻止日軍的進一步冒險。



而關內的東北軍主力,也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10萬人守住京津冀,而以精銳的6個旅在平定石友三叛亂後,第一時間馬上趕回老家!事情的關鍵,是要趕在日軍封鎖遼西走廊之前,以3個旅馳援瀋陽,3個旅穩定住吉林,特別是錦州的張廷樞12旅要星夜北上,策應老爸張作相清洗滿人復辟派,並策應黑龍江省馬占山部的南下。這樣只要吉林和黑龍江的9萬大軍合兵一處,就可以沿著鐵路線和日軍拼消耗。



這樣時間一長,像一二八淞滬抗戰那樣,政治解決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到時候日軍很可能占領半個遼寧和大半個吉林,與在黑龍江和遼北的東北軍互相對峙。這樣只丟掉半個東北,無疑比史實要好得多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