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孫權,為何突然變了個人?陳壽:嫡庶不分,導致閨庭錯亂

向日葵愛歷史 發佈 2023-01-18T01:53:47.032001+00:00

請大家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

請大家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筆者後續將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精彩故事

孫權,三國時期東吳的開國皇帝,他一生秉承父兄的遺志,招募江東賢人異士為己所用,用了數十年的時間,建立了東吳的霸業,與同時期的曹操,劉備分庭抗禮,促成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

秉承父兄的遺志

孫權,是東漢末年將領孫堅的第二子,他的兄長是小霸王孫策,孩童時代的孫權才思敏捷,頗有慧根,因而被老父親孫權寄予厚望,希望長大成人的他能夠建功立業,成就一番事業。

公元195年,小霸王孫策起兵江東,當時只有十幾歲的孫權跟隨在兄長孫策的身邊,為其出謀劃策,分憂解難 ,立下赫赫功績,作為兄長的孫策頗為欣慰,每當宴請賓客之時,都會當著眾人的面,對孫策進行一番稱讚。

公元200年,年僅26歲的小霸王孫策在外出狩獵之際,遭到吳郡太守許貢門人的刺殺,結果身受重傷,而小霸王孫策在彌留之際,將親弟孫權以及一眾幕僚和武將叫到病床前,然後叮囑一眾幕僚和武將奉親弟孫權為主,說罷,便咽了氣,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先是,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

孫策死後,成為江東新主的孫權秉承父兄的遺志,繼續開創江東霸業,誓與天下英豪逐鹿中原。

隨後,孫權為了開創江東霸業,便將內政交給張昭來打理,而將軍事方面交給周瑜來處理,在這二人的精誠配合之下,江東的綜合實力穩步上升,而孫權也就此成為了漢末軍閥人物中擁有一席話語權的人物。

與此同時,由於孫權是一個愛惜人才之主,許多東漢末年的名人異士紛紛投靠孫權,為其所用,而在這些投奔的人權中不乏諸葛瑾、魯肅、陸遜這些具有乾坤治世能力的大才。

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第七》裴松之注引《吳書》:是時天下分裂,擅命者眾。孫策蒞事日淺,恩澤未洽,一旦傾隕,士民狼狽,頗有同異。及昭輔權,綏撫百姓,諸侯賓旅寄寓之士,得用自安。權每出征,留昭鎮守,領幕府事

公元208年,孫權一方面為了報父仇,一方面為了擴大地盤,便集結江東大軍攻打黃祖駐守的江夏郡,此役,江東大軍不僅強勢攻取江夏郡,而駐守江夏的黃祖也兵敗身死,這就使得孫權一箭雙鵰,達成所願。

三足鼎立

公元208年,北方之境的霸主曹操見孫權已經成勢,便集結數十萬大軍南下攻取江東之地,而這個消息傳到江東之地後,一部分東吳臣子為此十分惶恐,紛紛要求吳主孫權向曹操投降,而吳主孫權為此十分苦惱,而就在這個時候,幕僚魯肅站了出來,他據理力爭,勸解孫權聯合劉備抵禦曹操南下的攻勢。

而孫權覺得魯肅說的有理有據,便按照魯肅的建議,與劉備組成抗曹聯軍,抵禦曹軍南下的攻勢。

同年,孫權麾下的大將周瑜以五萬人的兵力在赤壁力挫曹軍幾十萬大軍,取得赤壁大戰的勝利,

這場赤壁大戰的勝利,使得曹操在有生之年無力再集結這麼大的兵力南下攻打東吳,而孫權也憑著這場戰事的勝利,使得東吳偏角一隅,與曹操,劉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孫劉反目

雖然說孫權與劉備互為聯盟,但是他對於劉備一直占據荊州之地,一直耿耿於懷,因此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戰上,孫權趁蜀漢大將關羽與曹魏軍隊激戰正酣之時,派麾下大將呂蒙突襲荊州之地,這就使得蜀漢大將關羽腹背受敵,最終兵敗身死,而孫權則是如願地奪取了荊州之地,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地盤。

關羽兵敗身死,荊州被孫權所奪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成都,蜀主劉備聽聞這個消息後,悲憤不已,大罵孫權,隨後便舉全國之力,攻打東吳。

而在隨後的夷陵之戰上,吳主孫權啟用年輕將領陸遜為東吳主帥,率領東吳主力與蜀漢大軍展開激戰。結果,劉備在山地叢林處連營幾十里,被陸遜抓住機會,運用火攻,令蜀軍損兵折將,敗退而走,而蜀主劉備也在吃下這場人生最大的敗仗後在白帝城病逝。

吳主孫權擊敗劉備後,聲勢達到了頂峰,但他卻一直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深知東吳最終的敵人是曹魏,而不是蜀漢,因此他就派人出使蜀漢,與蜀漢冰釋前嫌,再次搞好關係。

公元229年,吳主孫權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在武昌稱帝,正式建立東吳政權,成為東吳的開國皇帝。

我們都知道孫權稱帝時47歲,已經到了人生的暮年,這個時期的他卻突然變了個人,變的好大喜功,不再兢兢業業為事,還對東吳的功勳之臣產生了猜疑之心,那麼晚年的孫權,為何突然會變了個人呢?

對此,西晉時著名史學家陳壽給出了答案,他說孫權嫡庶不分,導致閨庭錯亂。

我們都知道封建王朝時期皇帝,君主立嗣,設立儲君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如果處理的好,將會使得王朝繼續繁榮和昌榮,如果處理的不好,將會引發嚴重的「朝臣分化」和「傾軋」。

而作為東吳開國皇帝的孫權在立儲的問題上就犯了嫡庶不分,導致「二宮黨爭」的局面出現,而在孫權暮年的幾年裡,太子孫和被廢,四子孫霸被處死,數十位東吳朝廷官員因受牽連而被流放於荒地,使得東吳朝堂之上人人自危,為東吳的亡國埋下了禍根。

公元251年深冬時節,東吳開國皇帝孫權在侍從的攙扶之下,來到南郊祭祀天地,豈料由於天氣太過寒冷,孫權染了風寒,回到宮中就重病不起,沒過多久就在宮中駕鶴西去,終年71歲。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太元元年夏五月,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年。……冬十一月,大赦。權祭南郊還,寢疾

孫權病逝後的第29個年頭,也就是公元280年,東吳被被西晉滅亡,這個歷經52年的政權的覆滅,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