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外蒙古,都以黃金家族後裔自居,誰才是蒙古的正統?

任微言卿 發佈 2023-01-18T19:49:41.473839+00:00

從人口上來看,中國境內的蒙古族有630萬左右,其中420萬人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蒙古國人口近300萬。

作為一個跨境民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內蒙古和通稱為外蒙古的蒙古國。從人口上來看,中國境內的蒙古族有630萬左右,其中420萬人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蒙古國人口近300萬。

蒙古國的人口雖不多,但世界上只有一個以「蒙古」為國名的國家,因此從中國版圖脫離出來的外蒙古,便一直以蒙古的正統而自居。

如今的蒙古國,過去的外蒙古,它能當得起蒙古正統的地位嗎?


要說蒙古的正統,必須要從蒙古各部的源流,以及黃金家族本身開始說起。

第一,外蒙古的蒙古族主體是喀爾喀蒙古,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喀爾喀還分為內喀爾喀和外喀爾喀,這個估計就有人不知道了吧。當年蒙古的主體部分共分為六個萬戶,後來的外蒙古只是其中六分之一的一半。

第二,喀爾喀人的祖先,也算是正宗的蒙古黃金家族後裔。只不過,這個後裔的血統有點遠。

自1206年蒙古族領袖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後,黃金家族一直牢牢掌握著蒙古、大元、北元等政權的統治地位,黃金家族也被視為蒙古的唯一正統。

在歐亞大陸,黃金家族的稱號享有無上的榮耀,代表著權力,代表著尊貴,特別是對大草原的各個遊牧民族來說,更是想千方百計地與黃金家族套上關係,以彰顯自己的地位。比如「瘸子」帖木爾、「印度征服者」巴布爾都以成吉思汗後裔或者黃金家族的駙馬而自居,與黃金家族套上關係,不僅僅是炫耀的一種資本,更能為他們的權力增添上一層神秘色彩。

但在不同時期,黃金家族的概念和範圍有很大不同。廣義上,蒙古乞顏部孛兒只斤氏成吉思汗及其先世的後裔,都屬於黃金家族。後來被縮小到成吉思汗及其諸弟的後裔。


隨著四大汗國的衰敗,黃金家族的範圍進一步縮小到了元朝皇室,也就是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後裔內部。元順帝敗逃北方,依然保留著元朝皇帝的尊號,也是為了維繫自身的正統地位。

隨著北元的瓦解,黃金家族的地位不斷受到挑戰,異姓的瓦剌不斷挑戰孛兒只斤氏的韃靼,並一度稱汗。直至16世紀初,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孫達延汗征服瓦剌,討平兀良哈之亂,使東部蒙古部落重新統一,成為蒙古大汗,「達延汗」即系「大元汗」的訛音。

達延汗將將從前各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分左、右兩翼,分封諸子,作為大汗藩屏。左翼3萬戶為:察哈爾萬戶(錫林郭勒盟一帶)、兀良哈萬戶(卓索圖盟一帶)、喀爾喀萬戶(喀爾喀河流域一帶);右翼3萬戶為:鄂爾多斯萬戶(伊克昭盟一帶)、土默特萬戶(內蒙古大青山一帶)、永謝布萬戶(張家口以北一帶)。

達延汗居察哈爾境內,統率左翼3萬戶。他任命他的三子巴爾斯博羅特為濟農(漢語晉王的蒙古語譯音,意為「副王」或「副汗」),駐鄂爾多斯境內,統治右翼3萬戶。

從此以後,蒙古大汗便以察哈爾部為本部,察哈爾作為大汗、黃金家族的直系領戶世代繼承下來。鄂爾多斯部首領也世代享受濟農的稱號,在清代,鄂爾多斯部改為伊克昭盟,凡任伊克昭盟盟長者均有此稱。

從蒙古黃金家族的正統性來看,第一位就是察哈爾部,第二位則是鄂爾多斯部。至於在清代大紅大紫的科爾沁部,則是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兒的後裔,只能算是黃金家族的旁系遠支了。


在達延汗重化蒙古部落時,外蒙古的先祖喀爾喀部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但喀爾喀自形成起,就不是一個統一的部落。達延汗封其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十一子格呼森扎扎賚爾,分別為喀爾喀左、右兩翼。

喀爾喀左翼的阿爾楚博羅特後南遷東北遼河一帶,後裔形成扎魯特、巴林、翁吉喇特、烏吉葉特、巴岳特五部,稱為「內喀爾喀五部」

喀爾喀右翼的格呼森扎扎賚爾共有七個兒子:阿錫海、諾彥岱、諾諾和、阿敏都喇勒、達爾尼、達喇旦坤都侖、薩穆,右翼由七人後裔領之,為「外喀爾喀七部」

16世紀中葉,內喀爾喀五部、外喀爾喀七部已經成為相互獨立的兩個部落集團,內喀爾喀五部南下進入遼河地區後與女真人成為近鄰,後來相繼臣服於後金,喪失了部落的獨立性,成為八旗蒙古的主要來源。

外喀爾喀七部則利用大漠這道天然屏障,開始稱雄於漠北地區,勢力擴張到今天蒙古國的大部分領土。自1585年到1630年,喀爾喀的三位貴族相繼稱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七部變成三部,彼此互不統屬。


後金崛起,察哈爾部夾在明、後金之間腹背受敵。1635年,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病死,其子額哲率領餘部獻上傳國玉璽投降清廷,漠南蒙古16個部49位台吉全部歸屬於清朝,各部奉皇太極為蒙古大汗,並尊呼為「博格達徹辰汗」,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的身份至此開始,直到清廷滅亡。

僅從這個意義上,就能否定外蒙古的正統地位,清朝的繼承人是中華民國,後面的結論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再說察哈爾,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林丹汗之孫布爾尼不甘屈從清朝的統治,趁清軍到南方平定吳三桂「三藩之亂」京城空虛時,起兵叛亂,但「布爾尼之變」不到兩個月即告平定。清政府將參與叛亂的察哈爾貴族全部降罪,處死了布爾尼父親,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至此斷絕。

最嫡親的黃金家族香火絕嗣了,那麼最接近正統的就是鄂爾多斯部了。

無論怎麼論,近支黃金家族的延續,也扯不到漠北的喀爾喀頭上。直到察哈爾絕嗣了,喀爾喀部還沒有歸順清朝,1640年,喀爾喀部甚至還與蒙古大汗的死對頭瓦剌部後裔衛拉特部會盟,聯合一致地對抗清朝。

直到1691年(康熙三十年),喀爾喀三部遭到野心爆棚的準噶爾部大汗噶爾丹進攻,差點亡國滅種,才被迫南下歸順清朝。


清朝在這裡實行與漠南一樣的盟旗制度,設立三盟34旗,雍正時期又從土謝圖汗部分出屬民,別為一部,即賽因諾彥部。到嘉慶年間,喀爾喀部增至86旗。

至此,喀爾喀四部名稱、屬民、領地逐漸固定。以大漠為界,清廷以「外蒙古」稱呼之。

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外蒙古的內涵又有所擴大,它不僅包括喀爾喀四部,也泛指在漠北地區的衛拉特杜爾伯特部、唐努烏梁海、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淖爾烏梁海等部,這些部落同喀爾喀四部一起,分屬庫倫辦事大臣和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

因此,喀爾喀屬於外蒙古,但外蒙古並不都是喀爾喀,兩者之間並非簡單的等同關係。


清朝滅亡後,在沙俄鼓動和扶植下所建立的「大蒙古國」,就直接脫胎於清代的外蒙古。從取消獨立、宣布自治再到北洋政府短暫收復、蘇聯實際控制,最終在二戰後蘇聯策動外蒙古獨立,正式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前後34年間,中國失去了對外蒙的主權。

獨立的蒙古國一向以蒙古正統地位自居,但可笑的是,蘇俄的「好學生」喬巴山在外蒙古鬧革命時,對黃金家族進行了大清洗,過去的蒙古王公和上層喇嘛遭到了肉體消滅,到了20世紀40年代,整個外蒙古地區已經沒有孛兒只斤氏的直系後裔了。至於外蒙古另一個較大的部落杜爾伯特,原屬西蒙古衛拉特四部之一,與準噶爾部一樣姓綽羅斯氏,更與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八竿子打不著。

因此在這個所謂的蒙古人國家裡面,已經找不到正統的皇族後裔了。

反觀中國,辛亥革命後蒙古王公繼續受到優待,在內蒙古、青海、新疆地區都保留了札薩克盟旗制度,大部分蒙古王公家族都完整的傳襲到1949年以後,直至新中國成立才放棄封建特權。而且黃金家族後裔,無論是最接近正統的鄂爾多斯各部,還是遠支的蒙古各部,都未曾遭到像外蒙古那樣的殺害、滅族。


從1912年到1991年,蘇聯(俄國)實控外蒙古近八十年,不但剷除了貴族後裔,而且系統地消滅蒙古傳統文化,蒙古回鶻字母(老蒙文)被西里爾蒙古文取代,全國禁止崇拜和祭祀成吉思汗,《蒙古秘史》被當作了禁書,蒙古傳統文化在這個唯一的蒙古人國家出現了斷層。

直到蘇聯解體後,這一趨勢才有所好轉,蒙古族的民族意識在上升,而且近年來,蒙古國也正準備計劃恢復老蒙文的使用。


現在,內蒙古地區的人口、經濟都大大超過外蒙古,除了歷史上短暫的哈拉和林時期,內蒙古一直是蒙古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內蒙古的蒙古族,特別是牧區的蒙古族一直較好地保持著蒙古傳統文化,每年舉行盛大的蒙古族傳統節日。

蒙古族的發源地額爾古納河在中國的呼倫貝爾,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八白室)也位於鄂爾多斯的伊金霍洛旗草原上,從元朝建立太廟開始,蒙古人的祭典要麼在北京,要麼就在鄂爾多斯。

真是不知道外蒙古有什麼資格敢跟中國、跟內蒙古爭全蒙古的正統?


如今外蒙古大吹特吹的肯特山、斡難河,不過是成吉思汗崛起的地方,就是因為蒙古人的老家在中國境內,外蒙古沒得吹,只能吹這個了。

如今外蒙古雖然拼了命的抱成吉思汗的大腿,但全國也找不到一個純正的黃金家族嫡系後裔,甚至連民族文化傳統都已經半俄化了,這個正統地位,數典忘祖的它還真的當不起。

但現在網上有一種流傳,說外蒙古都是奴隸的後裔,這就有點不符合實際了。喀爾喀的政治地位雖然不如內蒙古,但好歹也算是達延汗的後裔,只不過因為歷史傳承和沿革關係,血統遠點,但無論如何也跟奴隸不沾邊。說外蒙古純粹是奴隸後裔,有點磕磣人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