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讓我知道電視劇真正的意義

凱約 發佈 2023-01-18T20:06:46.392377+00:00

最近幾年看過最治癒的電視劇是什麼?我思考了良久,給了一部尚未播完的電視劇。這部劇叫《去有風的地方》。主演是劉亦菲,在劇里叫許紅豆。從小到大喜歡的藝人演了部感興趣題材的電視劇。自然要不開倍速,一集一集的追下去。而這部慢節奏的電視劇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太過日常相處的劇情,讓我思緒萬千。


最近幾年看過最治癒的電視劇是什麼?

我思考了良久,給了一部尚未播完的電視劇。

這部劇叫《去有風的地方》。

主演是劉亦菲,在劇里叫許紅豆。

從小到大喜歡的藝人演了部感興趣題材的電視劇。

自然要不開倍速,一集一集的追下去。

而這部慢節奏的電視劇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太過日常相處的劇情,讓我思緒萬千。


這部劇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

我可以在每個角色的身上看到現實的縮影。

這種感覺,一度讓我覺得編劇是自己的身邊人。

無論是日常的對話,還是平淡如水的劇情。

總是能在演員的台詞和橋段里。

突然就想到一個現實生活里的人。

所以在追劇的時候,回憶洶湧而至。

小院裡那幾個租客的經歷,像極了身邊的朋友。

當我把馬爺說話的一段劇情錄屏發給一個朋友時。

那個朋友驚訝的問我,這編劇怕不是暗戀我吧?

我們都有一種感覺。

像,實在是太像了。

經歷,職業,心態,人物性格,說話方式,無一不像。

而小院裡那個在酒吧里駐唱的男青年。

我也有類似的朋友像他一樣不羈。

在雲淡風輕的外表下,藏著深沉的靈魂。

那些時不時出現的老阿姨們,估計所有觀眾都覺得眼熟。

她們的一言一行,每一句我們幾乎都聽過。

只讀過小學的嬸嬸,更是頻出金句。

看著她簡單直白卻無比通透的說話方式。

不自覺就讓我想到自己的父母和長輩。

男主的奶奶,是多少人關於奶奶和外婆的想像。

慈眉善目,一心向著孫子。

一邊為我們盤算著,一邊陪著我們一路長大。

因為一些小事不願意讀書的男主弟弟。

還有被別人騙去積蓄的夏夏。

這些吃虧的橋段,都和現實生活如此貼近。

而不善與人打交道的大麥。

和我自己的經歷也極其相近。

作為文字工作者,她幾乎是我們這一行大部分人的縮影。

沉浸在自己的作品裡,做吃食只會煮大雜燴。

害怕和別人有太多交集,又格外期望有個人能聽自己傾訴。

而男女主,則更像是我們嚮往的活法。

一個有明確目標的有志青年。

一個在旅途里尋到方向的行者。


這部劇沒有什麼狗血爛俗的橋段。

就像是古鎮的風,娓娓道來一段溫暖的故事。

而在城市裡忙碌著的我們。

需要這樣如同清茶一樣的劇集,緩解如影隨形的焦慮。

隨著這部劇的熱播,當地的旅遊業也火了一把。

不少人都出發前往,去尋找自己的謝之遙。

而也有一些人,希望在那裡遇見自己的許紅豆。

因為劇集的治癒力太強,所以看過的人自發前往打卡。

《去有風的地方》播出之前。

拍攝地鳳陽邑茶馬古道的日遊客量只有50到100人。

隨著劇集在線上的熱播,當地的遊客量暴漲。

開播三天之後單日就有500到1000人前往。

而到了如今,更是每天都有兩三千人慕名前往。

當地接待者表示,預計春節期間可以突破五千人。

一部電視劇,宣揚了當地的特色文化。

讓人們對悠閒的旅居生活產生嚮往。

更對傳統的刺繡,扎染,木雕等工藝生出興趣。

並實打實的為當地的旅遊業帶去經濟效益。

這樣的作用,遠比收視率和流量更加珍貴。


能前往遊歷的人是幸運的。

而不能出發的人,也能靠著劇集來舒緩心情。

劉亦菲讓我知道,電視劇原來可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可以讓人對另一種生活生出嚮往。

也能讓心頭鬱結的事情,在追劇的過程中一點點釋懷。

如此貼近生活,卻又在生活中生出甜意。

最普通不過的日子,卻點點滴滴皆是溫情。

不久前的《夢華錄》讓我對茶藝和非遺文化充滿想像。

如今的《去有風的地方》讓我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劉亦菲站在那裡,就有人安靜下來的魔力。

她和這些好劇一起,帶來了很多正能量的東西。

不胡編亂造,不狗血爛俗。

娓娓道來,卻又回味無窮。

這大概才是影視作品該有力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