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為何正值壯年時,卻將皇位讓給了李隆基,李旦:吾對皇位無感

向日葵愛歷史 發佈 2023-01-21T12:48:33.166484+00:00

請大家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筆者後續將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精彩故事唐睿宗李旦,是大唐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則是一代天后武則天。

請大家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筆者後續將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精彩故事

唐睿宗李旦,是大唐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則是一代天后武則天。

我們縱觀唐睿宗李旦的一生,他一生先後兩次登基為帝,第一次是在公元684年到公元690年,第二次是在公元710年到公元712年,在位時間共計8年。

公元713年7月,51歲的唐睿宗李旦選擇退位,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隆基,自己則退居百福殿,頤養天年。

我們都知道51歲的年齡對於一位君王來說,可以說是「正值壯年」,並且當時的唐睿宗李旦精氣神還比較十足,這就不禁讓人提出疑問,為何「正值壯年」的唐睿宗李旦會主動退位,將皇位讓給了李隆基呢?

吾對皇位無感

「正值壯年」的唐睿宗李旦之所以會主動退位,將皇位讓給太子李隆基,這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唐睿宗李旦對皇帝之位無感,根本沒有興趣來做皇帝。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所生第四子,論資排輩,皇位之位根本就輪不到李旦來坐,並且李旦並不是一個熱衷於權利之人,他是一個喜歡讀書,寫作的文人。

況且李旦上頭的兩個兄長李弘,李賢,接連因為皇帝之位遭到了大劫難,這就使得李旦對於皇帝之位產生了陰影。

公元684年,武則天一道詔令將李顯廢去了皇位,欲要將李旦擁立為皇帝,李旦獲悉這個情況後,有點牴觸,但無奈性格太過懦弱,在強勢的母親面前,李旦只能夠身不由己地走上了帝王之路。

而成為大唐王朝皇帝的李旦,過的十分憋屈,不僅不能過問朝堂之事,還失去了自由,整日都在老母親武則天的監視之下,成為了一個不扯不扣的傀儡皇帝」。

公元684年,唐朝大臣李敬業不滿武則天臨朝稱制,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結果李敬業延誤戰機,最終兵敗身死。

而李敬業的這一次起兵之舉雖然沒有成功,但喚起了李氏皇族成員聯合在一起共同反對武則天,但是李氏皇族成員的起兵之勢聲勢浩大,但是卻效果甚微,沒過多久,就被武則天派兵給平定了,而這些參與起兵之舉的李氏皇族成員則是武則天殺戮殆盡。

而目睹這一切的唐睿宗李旦則為此誠惶誠恐,當即上表,請求武則天稱帝,並求賜武姓,於是乎,在公元690年,一代女皇就此誕生,武則天如願登上了夢寐已求的皇帝寶座。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俱上表如遊藝所請,皇帝亦上表自請賜姓武氏。……庚辰,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請。壬午,御則天數,赦天下,以唐為周,改元。乙酉,上尊號曰聖神皇帝,以皇帝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

武則天登基後,按照李旦的請求,將其降為皇嗣,並取名為「武輪」,李旦本以為讓出了皇位,自己以後就能夠睡個安穩覺了,但是後續發生的事宜,卻差一點令李旦丟掉了性命。

李旦雖然不再是皇帝了,但他皇儲的身份令他成為了武氏諸王的攻擊目標,武氏諸王對於皇位窺探已久,因此他們千方百計都想要將李旦踢出局,為了奪取儲君之位,武氏諸王想方設法來陷害李旦,不僅頻繁在武則天面前中傷李旦,還對李旦身邊的侍從進行威逼利誘,想要讓這些侍從來誣告李旦有謀反之心,好在朝中的一些正直官員站了出來,為李旦說話,才使得李旦涉險過關,不僅保住了李旦的身家性命,還保住了李旦的皇嗣之位。

而經過這一系列事情後,李旦開始牴觸這位儲君之位,向自己的母親武則天表示自己不想再參與到任何權利爭鬥之中。

武則天見此情形,便找來重臣狄仁傑進行商議,狄仁傑提議將廬陵王李顯復立為皇太子,而武則天深思熟慮後,最終同意了這個提議,將擔任儲君的李旦封為相王,而將李顯復立為皇太子。

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李顯得以重新登上帝位,李顯重登皇位之後,便要將相王李旦封為皇太弟,但由於李旦對於皇儲之位實在太過牴觸,因此他堅決不受,李顯見狀,只好將其封為安國相王。

李旦本以為由自己的兄長李顯坐穩龍椅後,自己便能夠遠離皇位,但是世事無常,造化弄人。

李顯的妻子韋氏為了能夠成為女皇,竟夥同女兒毒死了李顯,隨後,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起兵,誅殺了這對母女後,又將李旦再一次推上了皇位。

重新登上帝位的李旦實在是對皇權沒有一點欲望,因此他便將軍政大權交到了太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的手中,讓二人來治國理政。

但是太平公主和自己的母親武則天一樣,都是對權利極具欲望之人,而為了確保自己的權勢,太平公主曾多次勸諫兄長李旦來廢除李隆基的太子之位,而作為皇帝的李旦只能夠採取安撫的方式來應對。

一邊是自己的妹妹,一邊是自己的兒子和繼承者,唐睿宗李旦後續曾嘗試過許多方法來息事寧人,但是事與願違,二人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局面,令唐睿宗李旦實在太過苦惱。

公元712年,天空出現異樣,太平公主暗自買通宮中的術士,在宮中散布「慧星出現」,陛下將有災難,東宮可能是禍源」的謠言。

唐睿宗李旦獲悉這個謠言後,知曉到這是自己的親妹妹太平公主在從中作梗,便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那就是宣布自己退位,將皇位禪位於太子李隆基,就這樣,李隆基成為了大唐王朝的新任掌舵者。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六》:壬辰,制傳位於太子,太子上表固辭。八月,庚子,玄宗即位,尊睿宗為太上皇。上皇自稱曰朕,命曰誥,五日一受朝於太極殿。皇帝自稱曰予,命曰制、敕,日受朝於武德殿。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決於上皇,餘皆決於皇帝。

但是太平公主卻並不買帳,竟然提出要廢掉李隆基的皇帝之位,而李隆基本念及親情關係,不想把事情做絕,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作為自己親姑姑的太平公主竟把自己逼的沒有了退路。

李隆基沒有辦法,最終作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先發制人,剿滅太平公主的勢力,確保自己皇位的穩定。

公元713年6月,李隆基集結重兵,率部瓦解了太平公主的勢力,並在隨後賜死了太平公主,使得大唐王朝的軍政大權歸於自己的手中。

而在宮中居住的老父親李旦在聽聞這個事情後,心中無限的傷感,但也只能夠接受這個現實,遂及退居百福殿,頤養天年。

公元716年7月13日,唐朝的第五位皇帝唐睿宗李旦走完了自己的餘生,在百福殿病逝,時年55歲,唐睿宗李旦病逝後,其子唐玄宗李隆基追諡其為大聖貞皇帝,並將其安葬於橋陵!

我們縱觀唐睿宗李旦的一生,他一生先後被復立兩次,開啟了一段並不尋常的帝王之路,而作為一個帝王,他並沒有多少進取心,這就以致於他在整個大唐王朝的歷史中存在感不強,成為了一個被忽視的帝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