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一生歷經三朝,獨有的「至情」觀,是否與他的經歷有關?

一更歷史 發佈 2023-01-21T16:35:07.324617+00:00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湯顯祖這個人的名字?若沒有聽過,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句話應該不陌生吧?湯顯祖是明清之際最偉大的戲劇家,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從1550年出生至1616年逝世,他的一生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而這一時期,正是朝政腐敗、社會動盪、民風不古的明朝中晚期。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湯顯祖這個人的名字?若沒有聽過,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句話應該不陌生吧?

湯顯祖是明清之際最偉大的戲劇家,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從1550年出生至1616年逝世,他的一生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

而這一時期,正是朝政腐敗、社會動盪、民風不古的明朝中晚期。

湯顯祖曾入朝為官多年,見過官場的腐敗與黑暗,更領略過社會的現實和殘酷的人性。

隨著年歲與閱歷的增長,湯顯祖最終選擇辭官不做,埋頭創作其代表作《牡丹亭》,與「臨川四夢」等幾部作品。

作為以「情」取勝的戲曲家,湯顯祖在自己的作品中確立了「至情」文論觀,他把「至情至愛」的形象刻畫得生動且具有代表性。

那麼,湯顯祖獨有的「至情」觀,與他的生平經歷是否有聯繫呢?

湯顯祖,祖籍江西臨川縣雲山鄉,出身官宦之家,不拘於古文詩詞,且精通天文地理、醫藥卜卦。

萬曆十一年(1583年)33歲的湯顯祖考中進士,也正是在這一年,其原配吳夫人因病去世。一邊是金榜題名,一邊是愛妻夭折,這對湯顯祖今後的人生觀與情感觀產生了重大影響。

考中進士後,湯顯祖前往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部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萬曆十九年(1591年),因痛恨腐朽黑暗的官場,上疏《論輔臣科臣疏》,最終惹得龍顏大怒,後調任浙江遂昌任知縣。

湯顯祖為官清廉,興修水利、道路,頗受民眾愛戴。因觸及權貴利益,招致上司非議和地方勢力集體反對。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春,48歲的湯顯祖選擇辭官不做,將一腔熱血寄託於另一種截然相反的「戲夢人生」。

向吏部告歸後,湯顯祖回到了老家撫州臨川。與風風光光的告老還鄉不同,湯顯祖此次返鄉顯得有些淒涼。因故鄉老宅遭烈火焚燒,成一片廢墟,兒時玩伴也不知去向。

經友人幫助,湯顯祖在故居原址上建起了一所房子,將其命名為「玉茗堂」。

辭官回鄉的湯顯祖開始埋頭創作《牡丹亭》,每天直至疲憊不堪方才休息,醒來後繼續投入創作。

據說,湯顯祖寫到丫鬟春香陪著老夫人去後院祭奠小姐這一橋段時,他自己反倒忍不住大哭,倒真是有些「黛玉葬花」的感覺了。

數月後,以《還魂記》為藍本改編創作的戲曲《牡丹亭》一經問世,就令《西廂記》黯然失色。

據南昌史料記載,《牡丹亭》問世後,南昌城內各大戲坊日夜爆滿,相國張位在巡撫王佐的陪同下,把《牡丹亭》當成圭臬。

其他看過本劇的人皆交口稱讚:《牡丹亭》是繼《西廂記》以後,中國古典愛情戲中影響最大、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傑作。

從此,湯顯祖在戲劇創作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幾年後,湯顯祖相繼寫出了《南柯記》《邯鄲記》,加上早期的《紫釵記》《牡丹亭》合稱為「臨川四夢」。

直到1616年去世,湯顯祖的晚年還一直沉浸於戲曲創作中,幾乎足不出戶。

最遠的地方只到過江西南昌,全部的精力都用於中國古代至情至愛的愛情故事裡,把自己的「至情」文論觀淋漓盡致地表現在所創作的戲劇上。

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湯顯祖筆下的人物,尤其是女性角色,多盪氣迴腸、敢愛敢恨,如杜麗娘、霍小玉就是典型的「至情」角色。

他筆下這些經典角色,向觀眾生動而真誠地演繹著一幕幕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傳遞著生死相許、榮辱與共的情感觀。

在其名作《牡丹亭》的題詞中,湯顯祖寫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暗合了杜麗娘這位「至情」女子最終的下場。

在湯顯祖生平創作的戲曲中,這種「至情」論調幾乎比比皆是。除男女情愛,湯顯祖還在作品中摻雜了對官場、時政、禮學、人情人性的譏諷。

依我之見,湯顯祖的作品中會出現強烈的「至情」和「諷刺意識」,與他的生平經歷必然有著直接聯繫。

首先,湯顯祖的思想似乎非常「雜」。既有「儒釋道」,還有王陽明所創的「心學」,包括晚明的新思潮對他也有影響。

前文也簡單介紹過,湯顯祖琴棋書畫、醫藥卜筮幾乎無所不通。這就表明,湯顯祖在很早的時候就向多個文化領域多個進行涉獵。

的確如此,從少年時代起,儒家思想成為湯顯祖的主導思想。

14歲時,湯顯祖補縣諸生。為了提高科舉考試的成功率,家中長輩重金聘請了進士徐良傅和羅汝芳為其師。

這二位老師對儒家思想有很深的理解,所以湯顯祖自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

這也就是為什麼,青年時的湯顯祖有著很高的政治熱情,以「治國平天下」為理想。

除儒家思想外,湯顯祖還帶有濃厚的仙道意識,「臨川四夢」這幾部作品裡也充斥著相關迷信神鬼之說。

這是因為湯顯祖出生於一個道家色彩濃厚的家庭,他的祖父湯懋昭篤信道教,祖母魏夫人也崇信道教。自幼跟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湯顯祖,自然也會受其影響。

長大成人後,湯顯祖還經常與佛學家達觀禪師進行頻繁交往。禪師曾幾度力勸湯顯祖出家,湯顯祖也多次為「出世」思想困擾。

到了其晚年時,明朝出現了一股新思潮湧動。這一時期,程朱理學統治地位被動搖,反傳統、反傳統人性和追求名利慾望的新思潮對湯顯祖有一定啟發意義。

包括王陽明的「陽明心學」也對湯顯祖影響頗深。

因為湯顯祖的故鄉江西臨川盛行「心學」,湯顯祖自幼就受到心學的薰陶。在交往的朋友中,還有不少是當世聞名的心學家。包括湯顯祖的老師羅汝芳,另一層身份是泰州學派著名學者。

其次,「瘋子」李贄與湯顯祖有一種精神上的交流與共鳴。雖然湯顯祖與李贄的交往非常少,但李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卻是相當高的。

李贄倡導「童心說」,在湯顯祖後來創作的《牡丹亭》裡有所體現。比如,勇敢追求愛情,心思浪漫的杜麗娘,正是李贄「童心說」另一種具體表現。

(「童心說」大致意思是倡導人們像孩童那樣反對封建禮法,勇敢追求自己心中所愛與不拘小節)

李贄主張順應自然天性,其狂放不羈的性格皆與湯顯祖思想性格不謀而合。

李贄的思想極具叛逆色彩和反抗精神,對湯顯祖具有啟蒙的作用,他把男女之間的愛情,視為崇高的不朽的情事。

因此,湯顯祖「至情」觀的主要淵源就是泰州學派,包含明代反封建啟蒙的思想,以及摻雜了一些反理學以及儒家佛因緣。

再結合看透官場黑暗的經歷,湯顯祖的作品充斥著濃濃的「虛無意識」,散發出人生無常的感慨。反對處於正統地位的宋明理學,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權利和情感價值。

細細品味下,還有著憤慨之情,表明湯顯祖未忘情世事,曲折地反映當時官場上的爾虞我詐。

所以,湯顯祖的「至情」觀與同時期的愛情故事有很大出入。湯顯祖的作品裡始終保持著「許大慈悲,許大功德的」熱忱。

其他同時期的相關作品中所表現出情感觀念,大部分是違背禮法、遁隱山林、消極處事的態度。

當然,這也和湯顯祖生活在各類思想雲集的時代有關,對他的「至情」思想產生重大影響。

他在自己的作品裡,自始至終都保持了對愛情的嚮往,沒有斬斷情根,肯定了情的真實性與偉大意義。並在此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觀念,即:情有者必無理,理有者情必無。

「情」對人對文化都無害處,它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東西。湯顯祖摘去了情乃萬惡之源的帽子,突破了傳統說法,形成了自己的「至情」文學觀。

湯顯祖的「至情」觀對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影響頗深,《紅樓夢》裡的「情文化」其實就是湯顯祖「至情」觀的延伸。

當然,由於作者思想的複雜性,加之各個時期關注的重點不同,所以不同時期作品裡的「至情」觀側重點也有所變化。

參考文獻:

[1]生死超越論視野下的湯顯祖「至情說」研究,作者陳榮冰,江西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2012年

[2]湯顯祖至情論文化價值闡釋,作者孫雨飛,戲劇之家 2020年34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