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462天 ——「走進鹽湖區解州鎮喬家莊村」

記者觀察微運城 發佈 2023-01-21T22:17:36.539524+00:00

在喬家莊村調研,我們獲得了不少新知,收穫頗豐。歷史上鹽池西端的六小池,主體部分在喬家莊。1915年出版的《河東鹽池全圖》上顯示,六小池在女鹽池也就是現在的西塬湖水庫不遠處,名字分別叫作永小、金井、賈瓦、夾凹、蘇老和熨斗。

六小池和鹽池、硝池是同根生的三姊妹,鹽池生成鹽需要「打鹽花」、「拔鹽板」……在喬家莊村調研,我們獲得了不少新知,收穫頗豐。

歷史上鹽池西端的六小池,主體部分在喬家莊。因此,我們特意進行了實地尋訪。曾經在六小池旁辦過硝廠的82歲老人薛望嵩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我們知道,古代的鹽池面積非常廣闊,靠近安邑的池子叫東池,靠近解州的池子叫西池,同時還有個六小池。

1915年出版的《河東鹽池全圖》上顯示,六小池在女鹽池也就是現在的西塬湖水庫不遠處,名字分別叫作永小、金井、賈瓦、夾凹、蘇老和熨斗。

《河東池鹽全圖》民國四年(1915)

《河東池鹽全圖》民國四年(1915)

「地屬解治,與女鹽池相距數里,方長不一」,「其最大者,水面不過畝余,零星散布,產鹽無幾,又硝性太濃,作味苦澀。唐開元以後,總稱西池,同隸女鹽池」。這是《河東鹽法備覽》中關於六小池的描述。

按照清康熙年間的勘測結果,六小池總面積439畝9分5厘。鹽文化專家推測,六小池很有可能相距較近,灘水相連,界限難定。據說它同女鹽池一樣,平時也不開曬,久而久之就成了鹹水荒灘。

六小池在喬家莊村西南方向,與古地圖上的標註相比照,更靠近永小。在嚮導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這裡。

《河東銷鹽圖》民國四年(1915)

《河東銷鹽圖》民國四年(1915)

眼前的六小池畔有大片蘆葦。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有一種縮小版鹽池的感覺。如今,這裡有部分池子已被作為養蝦基地,有挖掘機正在遠處作業,據說水可以從周邊水庫調過來。

一名老工人正蹲在一個碩大的鹽堆前歇息。他說,身後的鹽堆就是夏天從這裡的池子產出來的,醃鹹菜特別美。我們忍不住拿了幾粒嘗了嘗,挺咸,別有風味。

六小池旁有一個廢棄的硝廠,那是薛望嵩曾經工作的地方。從1968年到1978年,他在這裡經營了10年時間。

整個六小池處在鹽湖和永濟交界處,西側與董村農場接壤,而涉及鹽湖區地界的除了喬家莊,還有北賈和西辛莊。有村民認為,嚴格來講,六小池並不是六個獨立的池子,而是六片區域。

薛望嵩小時候並不知道那是六小池。1968年生產隊派他去那裡擔硝才第一次去。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運城鹽池停止產鹽後,開始產水硝。薛望嵩曾在鹽池裡幹過「拔鹽板」的活,也割過蘆葦去售賣。所謂「拔鹽板」就是用鐵鍬、洋鎬將鹽板砸碎,再用淡水把它融化,作為產硝用水。

他在六小池旁辦硝廠之前,廠子已經存在了,屬於人民公社的社辦企業,是由周邊4個生產大隊合夥辦的「連村廠」,包括車盤、北賈、西辛莊和喬家莊。當時產下的硝會賣到各縣土產公司,用途是把羊皮、牛皮弄熟。

《山西河東鹽池圖》清道光三十年(1850)

《山西河東鹽池圖》清道光三十年(1850)

薛望嵩接手硝廠後,銷售區域逐漸擴大,一度賣到了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省,主要供當地一些大的皮革廠和元明粉廠用。年產量也由最初的近千噸達到了超萬噸,實現了大幅增長。

除了冬天產硝,到了夏天也產鹽,但與運城鹽池相比,這裡的產鹽是定量的,每年只產一兩千噸。鹽的質量也不賴,可以和運城鹽池的相媲美。

喬家莊以喬姓人家居多,共有三四百戶、1000餘口人。因為靠近六小池,這裡的地下水比較咸,基本上不能喝,用它洗完頭髮後,頭髮常常會貼在頭皮上。

水的問題要靠臨近的西辛莊來解決,那裡的泊池旁打有井,村民就都去擔水。

歷史上,鹽池、硝池灘(西塬湖水庫)和六小池就像三姊妹一樣,底部相通,是連著根兒的。喜馬拉雅山脈隆起的時候,中條山也跟著隆起了。那時候,鹽池、硝池和六小池就像口子一樣同時裂開,深淺不一。鹽池最深,到硝池的時候「裂勁」就緩了,最後蹦出6個小坑,就是六小池。

池邊的地不能耕種,表層土經過千萬年的雨水沖刷、滲透之後,鹽就沉下去了,可以長植物。所以,硝池和六小池邊甚至鹽池裡頭都可以長出蘆葦來,這都是表層土裡長的東西,但並不能用它種莊稼。

上世紀七十年代,有勘測隊在鹽池發現,其底部有100多米厚的鹽層。夏天產鹽,冬天產硝。鹽的成分是氯化鈉,硝的成分是硫酸鈉。元明粉也叫五水硫酸鈉。季節不同,結晶時需要的水溫就不同。夏天的時候,氯和鈉結合在一起是鹽;冬天的時候,硫酸根和鈉結合在一起是硝。鹽池之所以可以生產這兩樣東西,就因為鈉是「兩邊倒」——熱了它和氯結合,冷了它和硫酸根結合。

鹽結晶鹽粒的時候漂鹽花,硝結晶硝粒的時候漂硝花。夏天鹽花結晶的時候,晚上月光下的水面上漂一層,還會閃光。白天細看,它是薄薄的像漿糊一樣的東西。太陽曬可以提高滷水濃度,有風的時候,鹽花會隨著風擺沉下去,六七天後就沉到池底,成為鹽粒,並且逐漸增大。

只要有南風就可以產鹽,因為南風可以把鹽花「打」下去。如果沒有南風,下一場小雨也可以把鹽花打下去。

過去,鹽池裡有鹽工專門負責打鹽花,就是把水面上的鹽花打下去讓它變成鹽粒。夏天天氣太熱,又不下雨,鹽花在水面上結晶後,就需要人工把它打下去。打的時候,需要在鹽池高濃度滷水池旁設置一條小溝,把淡水引到溝里,再用工具把溝里的水潑到高濃度滷水中,這就是打鹽花。

當年公社硝廠技術員的父親就是鹽池裡的老和尚,也就是產鹽的技術員,那時候已經80多歲了。這位老和尚曾經說,外水進鹽池是大忌諱,它會影響鹽池的滷水質量。

不管是六小池的遺蹟,還是關於鹽池的往事,都是池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是面鏡子,我們通過水系調研,探尋某一事物的前世今生,也是期望能夠明得失、知進退,把守護鹽池的工作做好、做紮實,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王澤林 韓曉晨 薛吉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