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口問題

老丁侃地理 發佈 2023-01-22T00:15:22.272619+00:00

中國人口首迎負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


01

中國人口首迎負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22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


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進入負增長。



這是1961年以來全國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遠早於此前有關機構預期的十四五末期或2028年前後。


(圖源國民經略)

從性別構成看,男性人口72206萬人,女性人口68969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9(以女性為100)。


從年齡構成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755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為62.0%;60歲及以上人口2800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978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4.9%,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圖源國民經略)

從城鄉構成看,城鎮常住人口920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4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9104萬人,減少731萬人;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個百分點。


就在2021年,內地31個省份中,已有13個省份自然增長率為負,而2019年時僅有東北3個省份。


2022年隨著全國自然增長率轉負,將有超過一半省份進入負增長區間。

(圖源國民經略)


02

有啥影響?

「人口負增長將改變我國人口數量壓力的結構。」張許穎認為,中國人口眾多的壓力中,少兒人口的壓力將減小,老年人口快速增長的壓力將不斷增大。


張許穎表示,隨著人口總量進入負增長,中國人口空間分布呈現「聚集」和「收縮」都被強化的馬太效應。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和城市群等人口持續增長,而農村、東北、部分城市地區的人口可能會加速收縮。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城鄉構成看,城鎮常住人口920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4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9104萬人,減少731萬人。


此外,張許穎指出,伴隨人口負增長,家庭小型化、家庭結構多元化特徵更加突出,一人戶、獨居老人家庭占比不斷上升。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表示,人口負增長對於經濟社會發展是硬幣的兩個面,最為重要的是,在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要創新促進潛在人口機會轉化為現實人口紅利的新機制和新路徑。


原新認為,本世紀七十年代之前,中國依然是全球兩個十億級以上的人口大國之一,潛在市場規模巨大,伴隨經濟持續發展,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能力強勁,帶來現實的超大市場規模不可估量。


資料圖



03

怎麼辦?

張許穎指出,我國人口規模巨大,人口稟賦優勢明顯,挖掘人口支撐經濟發展的潛能仍有較大空間。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可以持續優化人口結構。


張許穎建議,適應人口負增長態勢,實施0-3歲嬰幼兒「強勢開端」國家行動,促進人力資本投資從生命早期開始,提高人力資本投入產出效益,持續提高人口競爭力。進一步優化人口與空間資源配置,可以釋放新的制度紅利。


宋健指出,加強家庭發展是建設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重要內容。面對生育主導型人口負增長,提升生育率是抑制人口長期嚴重負增長的唯一選擇。在建設生育支持體系過程中,要關注家庭發展,減輕家庭負擔,解除家庭後顧之憂,提升家庭發展能力,為扭轉低生育率困境創造必要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陶濤表示,鼓勵生育是各國應對人口負增長的基本策略之一。首先,人口負增長國家會通過為婦女和家庭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幫助其實現理想的子女數量、生育間隔及時間。其次,各國也重點關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通過實施產假制度、採用彈性工作制、興建托育機構等方式來促進就業領域的性別平等。此外,瑞典、韓國等國家還會通過津貼補助、減租減稅、減免子女大學學費等措施來降低生育成本。


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引擎。」原新指出,人口質量替代人口數量是發達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通行做法。我國正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本大國轉型,質量型人口機會厚積薄發,成為新時代經濟發展更加強勁和更加持久的新動力源。


04

主要的人口問題

(1)人口的年齡結構

人口的年齡結構是指各個年齡組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齡結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口年輕化和人口老齡化。

(2)人口的性別結構

人口的性別結構通常用「性別比」來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對應的男性數來衡量。它用來反映該地區或國家人口的性別結構是否合理或協調。


問題:性別比失衡會造成婚姻、家庭和社會的不穩定,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應加大思想宣傳教育,轉變婚育觀念,嚴禁非醫學鑑定胎兒性別。


措施:加強對非法胎兒性別鑑別的監管;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婦女地位,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加強宣傳教育,轉變婚育觀念。

(3)人口數量問題

(4)人口質量問題

人口質量包括人口身體或文化結構。

人口素質對城市化的影響

a.科學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較高,有利於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轉變,有利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b.人口素質高,利於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減少城市問題的產生,有利於推動城市化發展。


人口總體文化水平過低,不利於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國家應加大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人口素質。


(5)人口分布問題

人口分布不均勻



05

地理試題中的人口問題

(2022年全國乙卷)中心城區通常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下表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據此完成1—3題。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變化/萬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變化/萬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廣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1. 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變化的共同特點是

A.總人口增加,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

B.總人口減少,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上升

C.總人口增加,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上升

D.總人口減少,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

2. 與四城市人口變化共同特點類似的中國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間形態 B.趨同的主導產業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級規模

3. 根據四城市人口變化特點城市規劃應該引導

A.人口向中心城區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區以外地區集聚

C.中心城區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區以外地區均衡布局

【答案】1.A 2.D 3.B

【解析】1.根據表中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數據可知上海人口淨增加184.17萬人,北京淨增加228.1萬人,廣州淨增加597.58萬人,深圳淨增加713.66萬人,所以四城市總人口都是淨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區人口數量減少,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區人口比重減少,廣州、深圳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雖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增加的遠大於中心城區人口的增加量,故廣州、深圳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也在減少。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選A。

2.人口規模是衡量城市規模大小的重要指標,一般城市規模越大等級越高。反之城市規模大小也反映著人口規模的變化,故D正確;城市的形態、功能與城市人口變化沒有多大關係,故AC錯誤;產業類型與人口變化關係不大,而產業規模的大小與人口變化有相關性,故B錯。故答案選D。

3.由1 題可知四城市總人口都在增加,而結合所學知識,四城市經濟發達,人口增加大都來源於人口的遷移,外來人口向中心城區再集聚會加大中心城區環境、交通、住房、社會管理的壓力,所以城市規劃應該引導外來人口在中心城區以外地區集聚,減輕城市中心環境、交通、住房、社會管理的壓力,故A錯B正確;中心城區核心功能的疏解,會改變城市的職能與功能,故C錯;中心城區以外地區有不同的功能區,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響中心城區以外的功能區布局,故D錯。故答案選B。


(2022年6月浙江卷)下圖為2017年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來源分布圖,圖中線條寬度與流入人口占比相關,線條越寬占比越高。完成下面小題。

4.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來源於我國四大地區中的

A.東部地區 B.中部地區

C.西部地區 D.東北地區

5.甲省人口流入長三角城市群主要考慮

①工資水平 ②空間距離 ③土地價格 ④環境質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B 5.A

【解析】4.根據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來源分布圖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屬於中部地區,另外還有河南、江西省也屬於中部地區,因此長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來源於我國中部地區,B正確;東部地區僅有江蘇省有流入,但占比較低,A錯誤;西部地區有四川省流入,且人口占比較低,C錯誤;圖中沒有顯示東北地區有人口流入,D錯誤。故選B。

5.甲省是江西省,經濟相對落後,人口流入長三角城市群,是為了尋求更多的就業機會,更高的工資水平,①正確;江西省臨近長三角地區,空間距離較近,有利於人口流入長三角城市群,②正確;當前經濟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土地價格和環境質量對人口流動的影響較小,③④錯誤。綜合起來,A正確,BCD錯誤。故選A。


6.(2021·天津·高考真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我國農民工輸入地的地區分布正在悄然變化。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分析我國農民工流動的特點,並推斷其原因是

A.向中西部地區流動比例上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

B.向東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東部地區的高新產業發展迅速

C.向中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中部地區生態環境根本性改善

D.向西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西部地區農業生產的效率提高

【答案】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讀圖可知,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民工流動比例上升,原因可能是東部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使其就業崗位增加,故A項正確;我國農民工向東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下降,故B項錯誤;我國農民工向西部地區流動的比例上升與西部地區農業生產的效率提高關係較小,故D項錯誤;生態環境根本性改善的表述過於絕對,故C項錯誤。故選A。


(2020年新課標全國卷Ⅲ)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當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數量。圖2顯示2010年我國西部某市50歲以下各年齡組女性人數。調查表明,該市婦女生育峰值在21—29歲。據此完成7—9題。

圖2

7.以下時間段中,該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為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8.造成該市20~24歲年齡組人數明顯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該組人口出生期間

A.生育政策放寬 B.經濟發展提速

C.育齡婦女較多 D.生育觀念轉變

9.推測2010~ 2030年該市人口發展的變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漸提高 B.人口增長較為緩慢

C.2025年迎來生育高峰 D.人口總量逐漸減少

【答案】7.D 8.C 9.B

【解析】7.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歲,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歲,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歲,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歲,據圖可知,這四個年齡段35-39歲戶籍人口最多,說明當時出生率最高,D正確,ABC錯誤。故選D 。

8.該市20-24歲年齡組出生時間大致是1986-1990年,由於該市婦女生育峰值在21-29歲,1986-1990年的育齡婦女2010年年齡在41-49歲之間,據圖可知2010年年齡在41-49歲之間人數較多,因此造成20-24歲年齡組出生人數偏多的原因是該組人口出生期間育齡婦女較多,C正確。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穩定,A錯誤。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改革開放後均較快,不會僅僅影響某個短時間段,B錯誤。1986-1990年左右生育觀念不會變化太大、太快,D錯誤。故選C。

9.推測2010-2030年該市人口變化,即20年後的變化。該市婦女生育峰值在21-29歲,20年後進入生育年齡的人在2010年是0-4歲、5-9歲,圖中這部分人數量少且較長時間人數少,且10-14歲的人也較少;因此推測2010-2030年該市人口增長較為緩慢,B正確。人口出生率逐漸增加趨勢不明顯且不一定是逐漸增加,A錯誤。2010-2030年該市人口增長較為緩慢,2025年即15年後進入育齡年齡的人2010年是6-14歲,這部分人2010年數量較少,不會再2025年出現生育高峰,C錯誤。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多,生育政策較寬鬆,且圖中信息不足以判斷其人口總量減少且20年期間不一定是逐漸減少,D錯誤。故選B。


(2022·聊城期末)2007~2016年,約有600萬人搬離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下圖),500萬人遷入加利福尼亞州,加利福尼亞州淨流失100萬居民,占總人口的2.5%。2018~2019年,淨流失人口更是高達20萬人。移居外州的人口中,大多選擇德克薩斯州,以受教育程度較低、中低收入者為主。據此完成10~11題。


10.居民搬離加利福尼亞州遷入德克薩斯州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居住環境   B.尋求就業機會

C.開發能源資源 D.獲取優質教育

11.隨著經濟發展和大量人口遷入,德克薩斯州首先會吸引

A.高新技術產業投資 B.養老產業投資

C.環保產業投資 D.房地產業投資

10.B

解析:由材料可知,移居德克薩斯州的人口中,以受教育程度較低、中低收入者為主,而加利福尼亞州主要為高新技術產業,文化素質較低在加利福尼亞州就業困難。據此可知其遷入德克薩斯州的主要目的是尋求更合適的就業機會。

11.D

解析:隨著經濟發展和大量人口遷入,德克薩斯州首先會滿足遷入者的住房需求,因此首先會發展房地產業,D正確;人口由加利福尼亞州遷移至德克薩斯州正是因為不能滿足高新技術產業的工作需要,所以不會首先吸引高新技術產業投資,A錯誤;遷移人口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吸引養老產業投資不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B錯誤;人口遷入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生態環境的壓力,但不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C錯誤。


(2022·鄭州高三二模)2020年春節期間,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河南省各地區的區內人口流動強度產生較大波動。人口流動強度是指該地區流動人口數與該地區居住人數之比。下圖示意河南省鄭州市及駐馬店市兩地2019年與2020年農曆春節前後同期的城內人口流動強度指數變化。據此完成12~14題。


12.圖中表示2019年兩地的人口流動強度的曲線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13.圖中表示鄭州市的人口流動強度的曲線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14.兩地春節前的人口流動強度的變化差異主要受

A.假期長短的影響 B.文化傳統的影響

C.新冠疫情的影響 D.人口遷移的影響

解析:第12題,2019年為正常年份,正常年份春節後人口流動強度指數大,2020年春節疫情暴發,春節後人口流動大幅度減少,人口流動強度指數小,曲線②④符合2020年,曲線①③更符合正常年份2019年。故選B。第13題,鄭州市為人口流入區,春節前,很多人離開鄭州市返鄉過年,人口流出導致城市內人口流動減少。春節後人們返回鄭州市工作,故①②曲線表示鄭州市的人口流動強度。故選A。第14題,鄭州市與駐馬店市經濟差距較大,分別為人口流入區和流出區,因此人口遷移是兩地春節前人口流動強度變化存在差異的原因,D正確。

答案:12.B 13.A 14.D


(2022·長沙高三二模)根據2016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結果表明: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流出人口目的地按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山東、上海和海南等省級行政區,在分布格局上存在著明顯的群體差異。下圖示意東北地區2006—2017年常住人口增長情況。據此完成15~17題。


15.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變化的總趨勢是

A.波動下降     B.波動上升

C.先增後減 D.先減後增

16.京津冀成為東北地區人口流出主要目的地的原因是

A.距離較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B.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薈萃

C.地形平坦開闊,乳畜業較發達

D.煤鐵資源豐富,勞動力需求大

17.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變化的趨勢,會導致其

A.城鎮化加快 B.養老負擔加重

C.勞動力充足 D.收入水平提高

解析:第15題,讀圖可知,圖示時間內,2014年之前,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年增長量均大於0,說明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逐年增加,至2014年達到最大值,之後常住人口年增長量為負值,說明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在逐年減少。故選C。第16題,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且距離東北地區較近,這是京津冀地區成為東北地區人口流出主要目的地的原因。故選A。第17題,東北地區人口流出的主要原因是務工(工作)和經商,且以勞動年齡人口為主。伴隨著常住人口數量的不斷減少,將會導致東北地區勞動力缺乏、人口老齡化加劇,會加重社會的養老負擔,B正確,C錯誤;會導致東北地區城鎮化速度減緩,A錯誤;人口外遷不會導致當地收入水平提高,D錯誤。故選B。

答案:15.C 16.A 17.B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