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鑒真:為什麼要推翻夏商周斷代工程表?

自然居客 發佈 2023-01-25T14:59:18.684719+00:00

引子首先看一下史記「層疊誤讀」的兩個案例:一,「奇怪的舜帝輩份,混亂的堯舜禹禪讓」《史記》提及有關堯舜禹禪讓記載已經婦孺皆知,天下共贊了…但《竹書》等先秦諸史,質疑堯舜禹禪讓之辭也汗牛充棟,自不贅述!

引子

首先看一下史記「層疊誤讀」的兩個案例:

一,「奇怪的舜帝輩份,混亂的堯舜禹禪讓」

《史記》提及有關堯舜禹禪讓記載已經婦孺皆知,天下共贊了…但《竹書》等先秦諸史,質疑堯舜禹禪讓之辭也汗牛充棟,自不贅述!我只是奇怪兩件事:

一是,舜帝輩份與堯禹二帝相比晚了四代,卻為什麼先禹而禪,又先禹而逝?是什麼操作讓禪讓如此逗比(穿越還是趕工期)?如圖所示:

二是,堯七十得舜繼,命禹治水,此時禹年齡幾何?因禹為鯀子顓頊孫,堯為嚳子顓頊侄孫,兩人應屬於同輩(族兄弟)…那麼年齡也應該大抵相仿(當然相差30歲也行),而堯70歲讓位於舜,禹也40~70歲左右(四世同堂除外),17年後舜逝讓位於禹,禹大概年齡為40/70+17=57~87歲之間…如圖所示:

也就是說,大禹在60歲左右得禪位,然後100歲征三苗,逝於會稽山…是這樣嗎?

當然,有網友指出,上古氏族中存在「玄房出長輩(四世同堂/歲小輩大/歲大輩小)」現象,我自然不會反對…

但是,對於大禹50歲以後才治水,一去13年,干到60多歲才繼位…總是缺少信心,如此風餐露宿的大禹竟然高齡治水,真的扛得住嗎?證據何在呢?專家朋友呀,大禹墓你已經挖出來了(密而不宣)?這麼篤定(悶聲發大財)?

當然,寄以厚望的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表》(1996~2000年版)」和二里頭遺址也是讓人失望的…因為二里頭僅僅是夏代晚期遺址,尤以夏桀斟鄩為主流看法,而與早夏大禹治水並不搭噶,十分遺憾…當然《斷代工程表》除了空蕩蕩的時間框架表外,也是「水鏡雲花」,什麼也沒有…當然,大禹墓自然更是沒有(誰信大禹誰是蟲)!

不過,專家也有一些意外「驚喜」讓人讚嘆,其一就是他們「自創」的「三步走考古法」,就具有強烈的「三觀顛覆性」特點…不信請看:

第一步:對二里頭遺址進行碳14檢測

專家通過碳14測年,發現二里頭夏都遺址的年代,大約公元前1880年至公元前1521年,從興到廢,時間跨度為359年。但是歷史記載,夏朝卻有471年,那麼其他110年去哪了?

這時候,有學者湊份子提出,二里頭遺址揭示的文化,只是夏代中晚期的「后羿代夏」,而非早期的夏文化。

所謂的「后羿代夏」,簡單來說就是夏王啟的兒子太康即位後,沉湎於聲色犬馬,政事混亂。於是,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趁著太康外出狩獵,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此後,少康為王又將政權奪了回來,並且政治清明,是為「少康中興」。

那麼早期的夏都在哪呢?有學者提出,就在公元前2190年河南龍山文化遺址(當然大禹墓是沒有的)。

第二步,奇異天象的推演

當然,雖然沒有大禹墓可以直接斷代,但也難不倒專家智商(沒有張屠夫就吃混毛豬?)…可以根據文獻記載,進行天象推演嘛…夏朝有「五星聚合」和「仲康日食」兩個天象紀錄,所以天文學家通過計算機,以公元前2100年為基點,推演出了天象發生的具體時間,結果是「五星聚合」發生在公元前1953年;「仲康日食」發生在公元前2043年10月或公元前2019年12月(天道輪轉,真的可以預約?)。

第三步,考古學界曾對發掘的商代王都(不知何處,沒有具體說明),反正進行了C14測年,發現商都建立時間大約為公元前1600年(比張光直「商丘計劃」還牛,根本連挖都不挖,C14一下就歐兒了,誤差多少不知道)。

據文獻記載,夏朝有471年,從商朝建立的公元前1600年,上推471年,則夏代始年應為公元前2071年。結合壘加手法,最後相互一印證(時間不對,地址不對,文物不對,但就一下印證對了),最終選擇了公元前2070年,為夏的起始年(搭積木會,但搭在沙子上,或搭空氣上…哎,真不會)。

「這一成果,不僅解決了我國歷史紀年中長期未定的疑難問題,更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揭示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起承轉合及發展脈絡,打下了良好基礎。(吹成這樣,我也無地自容了)」(載自網絡)

網友質疑評論:

一,通過專家用碳14計算程序和天文推算方法斷代。

根據對灃西等遺址、琉璃河遺址、天馬-曲村遺址、商後期的殷墟的系列樣品作了14C測年,基本上確定了武王伐商的時間在公元前1050—公元前1020年之間(用什麼遺址的什麼材料作的檢測?不說一下?)。

二,通過天象推算來確立具體時間。

根據《國語》中有「昔武王克商,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的天文現象,專家們通過天文模擬計算,提出了前1046年、前1044年和前1027年三個具體的時間方案(60年一甲子,你的天象是幾甲子年呀?別翻過頭子了)。

三,如上方案都無法同時滿足中國古代史書的記載時,就採取折中方案(削足適履)。

為了選擇一個折中方案,專家們也是拼了,通過金文歷譜(哪個歷譜?)確認成王元年在前1042年,然後採用武王繼位4年的觀點(缺幾年補幾年),確立武王克商的時間是在公元前1046年(你鞋多大,我腳多大)。

四,商代起始時間為什麼是公元前1600年(為了湊整好算)?

史料載商湯率軍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建立商朝,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是「先商」;第二是「早商」;第三是「晚商」,延續了500餘年… 末代君主帝辛紂王,在牧野之戰中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所以根據商朝遺址(至今不知是何遺址,這麼神秘嗎?)C14檢測,建立時間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當然這中間充滿了許多備受質疑的地方:

首先,用14C只能推斷大概時間(±50年以上),但是不能限制具體時間範圍;

其次,古文中的「歲在鶉火」和「天再旦」的爭議很大,時間範圍不可限制…就算該天文現象的確是斷代工程專家所認為的天文現象,但是也很難說不存在時間誤差(整數是不可能的);

第三,關於武王到底在位多說年,目前不清楚,學術界有六七種觀點。斷代工程的專家「粗暴簡單」地採用四年,涉嫌削足適履,先入為主…自然倍受質疑。

五,質疑斷代工程時間框架拍板地點,甚至包括專家學術道德立場。

2003年4月4日至7日,美國華盛頓召開「亞洲學協會」,斷代工程的組長李學勤,C14專家仇世華、天文學家張培瑜參加,最後形成斷代時間框架表(為什麼要在美國拍板?他們是最後決策人嗎?)。

六,由於古書沒有任何對商湯滅夏時期的天文現象記載,斷代工程因此無法憑藉天文現象推算時間,所以大量抄襲史料記載原文…

首先,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湯滅夏以至於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斷代人員認為,商朝建立到紂王繼位總共496年,在加上紂王在位時間大約30年…可以推出商朝建立的時間為公元前1572年。

但是,這裡是指商朝積年總數為496年,這個時間連斷代工程的專家自己都不信。於是他們結合C14的測定數據,將商朝的時間確定為整數的前1600年,如此誤差之大已經超乎人的想像(但是真的好計算)。

其次,夏朝直接用《竹書紀年》記載夏朝存在的時間為471年,加上商湯前1600年,取整數為前2070年,根本沒有考古證據支持,甚至C14都沒有…如此,夏朝的時間表竟然就如此「厚顏無恥」確立了。

第三,周朝如法炮製,按照《竹書記年》記載的西周257年,商朝496年,夏朝471年來計算的話,武王滅商應該在公元前1051年,商朝建立是在前1546年,夏朝建立應當在前2016年。

當然,斷代工程專家還是老套路,在否定《竹書》西周紀年的情況下,又採用了《竹書紀年》的夏代紀年,一切為了前線嘛,管他矛不矛盾…

如果一旦考古證明,夏商周是並存發展(中央與諸侯)關係,那麼整個夏商周斷代工程表是否就「系統性崩潰」了?涉嫌「湊份子」?「排座次」?搞所謂封神英雄榜呢?…

當然,如上六大質疑至今懸而未決,尚無專家正面回答!

二里頭進入廣域王權國家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

目前,根據許宏老師判斷:

「至少從二里頭二期(公元前1705年~公元前1635年)開始進入青銅時代…」

這個判斷說明什麼呢?至少說明二里頭進入廣域王權國家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這一點十分重要!為什麼呢?

因為大禹治水需要大量青銅工具(包括飲食用具),否則開山鑿渠和大量民工飲食不可能進行…自然,這也無形成為進入國家的標誌之一,青銅/城市/文字三駕馬車,而《夏商周斷代工程表》(2000年版)確定的夏代起始時間,卻是公元前2070年,與青銅時間公元前1700年相比還早300多年,屬於尚未進入青銅器時代,何談國家出現?如圖所示:

而且,目前在中條山發現3700年前的古銅礦和古運河遺址,也符合大禹在三門峽和洛陽盆地治水記載…尤其是二里頭正是處於伊洛盆地中心,又恰恰出現在二期青銅大發展的時間範圍內,這一點就十分有意思了,為什麼呢?

因為在二里頭二期的3號宮殿基址東南部,發現了一個(2002VM3)號貴族墓遺址…此墓被二里崗文化晚期灰坑打破,殘餘部分未經擾動。墓口長2.24米、寬1.19米、殘深0.72-0.79米,如圖所示:


此墓主人為30-35歲之間的男性,仰身直肢,頭朝北,面朝東,雙腳並列。該墓隨葬了豐富的陶器、漆器。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墓主的頭頂出土有三件白陶斗笠形器,頸部纏繞貨貝串飾,胸腹部擺放一件綠松石拼嵌龍形器,龍形器中部壓一件帶石鈴舌的銅鈴,如圖所示:

尤其大名鼎鼎的綠松石龍形器就出土於此中…大約由2000餘片綠松石嵌片拼嵌而成,龍形器總長應超過70厘米…十分炫爛奪目,如圖所示:

根據發掘者許宏先生介紹:「這件龍形器應是斜放於墓主人右臂之上,呈擁攬狀,一件銅鈴置於龍身上,原應放在墓主人的手邊或繫於腕上…」

蔡運章先生認為,這件綠松石龍圖案頗似蛇,展示巨龍升天的圖畫,應是夏部族圖騰崇拜的產物,與夏部族「宗神」禹的名義相合。墓主則應是夏王朝設立專門主管祭祀龍圖騰的職官「御龍氏」。他還認為,綠松石龍頭向西北寓示飛向天宮,銅鈴可傳達神靈的告示,綠松石條飾象徵田地。

顧萬發先生則認為二里頭的綠松石龍可能象徵當時的極星神或北斗神…」

杜金鵬先生推測,「此墓主是身份既貴又賤的特殊身份人,很可能是宗廟的管理者、祭祖活動的參與者。綠松石龍是龍牌,「在祭祖典禮上,某種特殊身份的人,手持『龍牌』列隊行禮,或手持『龍牌』邊唱(頌揚祖先功德)邊舞(模仿祖先生前的活動),隨著舞蹈者手臂的舞動,那色彩斑斕的『龍』,左右翻飛,上下升騰,既似騰雲駕霧,又像遨遊江河,既氣勢恢宏,又神秘莫測…」。

根據許宏自己判斷,該墓出土的「抱龍人」骨骸,與夏族宗神大禹有關…因為「抱龍」入葬禮制符合銘文「禹」字的「抱蟲式」構造法,說明「禹」的形象必須具備兩個要件,一個是蟲;另一個是臂彎。如圖所示:

而根據《說文》云:「蟲也。從厹,象形。古文禹。」段玉裁注云:「夏王以為名,學者昧其本意。」所以,許慎《說文》僅抓住了「禹」字的一個要件「蟲」,而昧解了手臂。當手臂攬住或持舉綠松石龍牌時,龍牌就不僅僅是蟲、蛇,而是禹的化身。

而且此墓(2002VM3)埋葬於二里頭二期宗廟3號基址中庭的南院當中,從大的考古存在背景關係上,已經挑明了綠松石龍牌在宗廟祭祀先王的活動中,所扮演的祭祀功能。從這一點看,蔡運章先生所謂的綠松石龍與夏部族「宗神」禹的名義相合,是正確的。

至於「禹」的蟲、蛇、龍形態與大禹治水功德等等的解讀與認識,還需史料及考古證據支持。

結合二里頭「抱龍人"貴族墓二期考古時間(前1700年),並根據史載大禹治水13年及《竹書紀年》「禹元年壬子,繼位於冀,頒夏曆於邦國,起壬子終壬戌」記載…借用夏曆天干地支可以大致推算出:

大禹繼位時間應是公元前1689年(夏曆壬子年),繼位於二里頭(冀都/斟鄩),後大禹因腳病復發而歸葬於偃師二里頭(禹王碑),享年35歲(C14檢測),…這是比較接近真實的夏朝起始年…

當然,這個結論比國家斷代時間表整整減少了381年(前2070一1689=381年),一般人是無法接受的!但是卻和商湯滅夏及婦好墓樹輪上限時間基本重合了(公元前1689~1600~1540年)!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改變!

說明夏代與商代雖然王權是順次更迭的關係,但是雙方國家和氏族是並存發展的中央與侯國(邦國)的關係。

借用網友「濤聲依舊」說法:

「夏朝,商國,周人一直都是並存的。最早夏人為天下共主,商人是夏的諸侯國,周只是個部落族群,後來商湯滅夏,商為天下共主,夏族人依然存在,周被封為商的諸侯國,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掉商朝,建立周朝為天下共主。商族人依然存在。」

當然另外一個「層疊問題」是史記商湯的排行問題,也可以佐證如上觀點,只不過一般人是不容易發現底層邏輯的…

因為根據《史記》黃帝世系排行,商湯和周武王姬發應是黃帝17和19代孫,兩人之間只差3代時間,如圖所示:

但根據國家斷代表:商代紀年為前1600一1046=554年分析,若分給商人3代王,一代王就有150年左右,可能這麼長壽嗎?

另外史記記載商朝立國550年,起碼最少11世(17代王),如圖所示:

但史記排行才3代,為什麼?尤其商湯大墓及亳都,乃至大禹墓及武王墓都未挖出來,就胡吹什麼夏商周紀年如何如何,基礎是什麼?C14?天象?一個±50年誤差就夠一壺了,還天象ⅹⅹⅹ,不如就問問星相算卦的宋大師(百廣)一人就歐兒了…

當然,另外還有「禹生啟」及「啟殺伯益」問題,也是層疊誤讀(請看專文)問題,在此不贅述。沒有考古證據,僅有史料證明是不行的…離開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是會犯錯誤的。但是僅用二重證據法也是會犯錯誤的。必須把史料,文物,圖騰,銘文,甲骨文,墓葬方式六大證據都齊備了,並彼此互相印證了之後才行…

也就是把三星堆的文物與殷墟甲骨文及婦好墓銘文結合一起,對二里頭,石峁,陶寺,良渚進行綜合斷代,才是唯一出路!缺一不可…

比如禹墟二里頭問題,殷墟舜都問題,濮陽顓頊墓帝丘問題,陶寺堯都鯀城平陽問題,石峁周棄神木皇都問題,汶上良渚堯舜禹故鄉問題,三星堆虞夏殷三族王祀亂墳崗子問題…都是圖騰解讀結論,並不是國家斷代,僅僅是我與許宏及蔡運章等教授的個人觀點(看我專文)…

當然很多專家和網友並不認可,甚至罵我胡說八道,裡通外國,螳臂當車,蚍蜉撼樹…是不是呢?白紙黑字,待看未來斷代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