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憑啥說北洋軍和日軍PK只能打三天 本文給你仔細算算帳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發佈 2023-01-26T06:01:12.254134+00:00

那麼問題來了,甲午戰爭好歹還和日軍打了九個月,後來的淞滬會戰都和日軍打了三個多月,北洋軍只能打三天的依據從哪裡來?


在二十一條簽訂前,袁世凱找過自己的陸軍總長段祺瑞,問他和日軍開戰,北洋軍能堅持幾天?段祺瑞的回答是三天,很顯然袁世凱也認為這個答案靠譜。那麼問題來了,甲午戰爭好歹還和日軍打了九個月,後來的淞滬會戰都和日軍打了三個多月,北洋軍只能打三天的依據從哪裡來?

北洋軍的領導集團都是科班出身(奉系那群土匪可不是北洋軍的嫡系),從領導層到火力配置都很西化,習慣性的用從洋人翻譯過來的軍事知識中做推斷,很有今天軍迷的風采。袁世凱、段祺瑞等人在清末就經常看克虜伯公司翻譯過來的德軍近代火炮教材(對於克魯伯公司來說,這就是說明書),還聘請了德國教練,不,德國教習,用德國步兵操典。

袁世凱本人就是狂熱德粉,因為他的緣故江南兵工廠都採取了德制術語進行生產,段祺瑞本人更是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實習生。一戰爆發後,袁世凱還讓北洋軍的將領、軍官們描摹、詳解克虜伯超級大炮「伽瑪」,結果是第4師炮4團第2營營長周蔭人的報告得到了袁世凱看中,在北洋軍中一飛沖天。

在火炮編制上,老北洋六鎮也以一個師54門火炮傲視整個民國陸軍史,一個12到24門炮的北洋軍混成旅就能壓制足足一個省的地方部隊。北洋陸軍作戰嚴重依賴火炮,但北洋軍的炮彈供應和炮兵機動能力卻嚴重不足。整個北洋軍閥時期,中國所有兵工廠只生產了15萬發炮彈,平均每年也就是一萬發的產量。民國多場戰爭大戲,炮彈用量都很省,比如讓袁世凱下台的護國戰爭,護國軍在敘瀘戰役最大的收穫就是四箱炮彈。

這是國內戰爭的情景,如果是對日作戰,那麼火力標準就要提高不止一個檔次。一戰期間,交戰雙方一共使用了十億發炮彈,交戰的英法德三國都是一天就打沒了北洋時期的全部炮彈產量,索姆河等戰役交戰激烈時更是一天就消耗了190萬發炮彈。一戰歐洲同行的豪奢讓日軍都受不了,日軍的統計是一戰時期的交戰雙方的彈藥消耗是二戰前夕日軍習慣的十倍。當然了袁世凱問段祺瑞時,一戰還沒有結束,段祺瑞的數據參考更多的是當年的甲午戰爭,段大帥當年還真參與過那場戰爭。甲午戰爭中清軍平均每天都用掉三萬多發炮彈,按照當時北洋軍的存貨來看,那不就是只能用三天嘛。

北洋軍是嚴重依賴炮兵火力的部隊,它的火力欺負國內同行夠用,但遇到日軍那可真就成了叫花子。北洋軍還是一支嚴重依賴火車和輪船運輸的部隊,長途行軍能力不強。北洋軍閥時期的混戰集中在平漢、津浦等幾條鐵路線上,北洋軍靠鐵路集結大量兵力,靠鐵路運輸火炮,很少有部隊能長途奔襲數千里作戰。北洋軍步兵的射擊水平和刺刀肉搏能力也很差,袁世凱死後的張勳復辟期間,北洋軍的射擊水平就被國際媒體群嘲;刺刀更是幾乎沒有,民國前十年中國總共才生產了2310把刺刀,軍閥混戰拼刺刀居然要靠白俄傭兵。

就連北洋軍最引以為傲的炮兵,和日軍比起來也是半吊子,日軍已經普及了間接射擊法,而北洋軍炮兵還使用三點一線直接瞄準法,日本人從來就沒把最新的火炮射擊技術教給中國學生。北洋軍步兵技術並不強,它的炮兵後勤又只能用三天,所以段祺瑞給出了只能戰鬥三天的答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