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經典戰役全記錄 諾曼第登陸,開闢歐洲第二戰場

書中自有黃金屋008 發佈 2023-01-26T07:02:17.756326+00:00

諾曼第登陸戰,開闢歐洲第二戰場。作戰國家:同盟國 德國。作戰將領:艾森豪:布萊德雷:美國陸軍五星上將,生於1893年2月12日,卒於1981年4月8日。

諾曼第登陸戰,開闢歐洲第二戰場


作戰時間:1944年6月~7月

作戰地點:法國北部的諾曼第地區

作戰國家:同盟國 德國

作戰將領:

艾森豪:(前面已作介紹)

布萊德雷:美國陸軍五星上將,生於1893年2月12日,卒於1981年4月8日。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先後入本寧堡步兵學校和利文沃思堡指揮與參謀學校深造。1942年任步兵師師長。1943年2月任艾森豪的戰略私人代表。後接替巴頓任第二軍軍長。1943年9月任美第一集團軍司令。

蒙哥馬利:(前面已作介紹)

隆美爾:(前面已作介紹)

龍德施泰特:德國陸軍元帥,畢業於德國軍事學院。1892年開始服兵役。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任軍參謀長。1928年任德國步兵第二師師長。1932年任步兵第三師師長,第三軍區司令。1932年10月任第一集群司令。1942年3月~1944年任西線德軍總司令。

作戰兵力:

盟軍:參加登陸戰役和發展陸上進攻的共有36個師288萬人;用於第一梯隊登陸的共有5個陸軍師和3個空降師;保障登陸的有5000餘艘艦船和1萬餘架飛機。

德軍:在西線的總兵力共58個師,其中33個為機動能力很差的海防師;在盟軍登陸的諾曼第地區,德軍只有6個師;德國海軍用於抗登陸的兵力僅有中、小型水面艦艇500餘和潛艇49艘,各種飛機只有500架。

「霸王」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久,德國法西斯進攻波蘭,侵占丹麥、挪威、閃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在歐洲大陸,德軍控制了北起挪威、南迄西班牙的全部西歐海岸。英國陸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西歐大陸幾乎全部被德軍控制。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曾多次要求美國和英國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早在1941 年9月,史達林就向邱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對於蘇聯的這個建議,英國的回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就像此前的迪耶普之戰,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1942年6月,蘇美和蘇英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共識,但英國在備忘錄中對承擔的義務作了一些保留。1943年1月,同盟國召開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上半年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8月。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闢第二戰場。3月,成立以英國陸軍中將F.摩根為首的盟軍最高司令參謀部,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即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著手制定戰役計劃。

首先確定登陸地點。他們根據以往登陸作戰的經驗,考慮到登陸的地點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點: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儘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為此,他們選擇了幾個登陸地點,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第,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為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

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會議批准「霸王」計劃。1943年11~12月,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在德黑蘭會議上正式商定,1944年5月,由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地區登陸,同時在法國南部進行牽制性登陸。隨後,美、英任命陸軍上將艾森豪為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代號為「霸王」行動。

1943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被任命為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於1944年1月2日抵達倫敦就任。艾森豪閱讀了摩根計劃並提出修改意見,把登陸正面擴大到80公里,第一梯隊由3個師增加到5個師,登陸灘頭也從3個增加到5個(新增「猶他」和「劍」灘頭),空降兵從2個旅增加到3個師,這一意見得到最高司令部三軍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能夠找到足夠多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這次作戰的計劃是首先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個美國傘兵師,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並協同登陸部隊奪取「猶他」灘頭;在左翼空降1個英國傘兵師,奪取康恩運河的渡河點。然後首批登陸部隊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建立登陸場,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後,後續部隊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聖羅一線發展,掩護右翼部隊的攻擊;第二階段攻占岡城、貝葉、伊濟尼、卡朗坦,第三階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納河推進,直取巴黎。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為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第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的第12天,把登陸場擴展到寬100公里,縱深100公里。

當最後確定登陸的具體日期和時刻時,陸軍、空軍、海軍的各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需求。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凌晨一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 年6月中只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我們再來看看作戰雙方的兵力部署情況。

同盟國方面:

盟軍最高司令一職由艾森豪出任。最高司令部的其他成員有:副司令英國空軍元帥特德,參謀長美國陸軍中將史密斯,副參謀長英國陸軍中將摩根,陸軍司令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海軍司令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空軍司令英國空軍上將馬洛里。為實施這一大規模的戰役,盟軍共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傘兵師,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鬥艦隻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鬥機4900架,運輸機滑翔機3000架。

海軍編為兩個特混艦隊:

東部特混艦隊,主要由英國軍艦組成,共13艘巡洋艦,3艘戰列艦,30艘驅逐艦,302艘其他軍艦,2426艘登陸艦艇,司令為英國海軍少將維安,在格里諾克集結,由英國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4個編隊:G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50步兵師在「金」灘頭登陸,J編隊負責運送加拿大第3步兵師在「朱諾」灘頭登陸,S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3步兵師在「劍」灘頭登陸,L編隊負責運送第二梯隊英國第7裝甲師在「金」灘頭登陸。

西部特混艦隊,主要由美國軍艦組成,共10艘巡洋艦,3艘戰列艦,30艘驅逐艦,280艘其他軍艦,1700多艘登陸艦艇,司令為美國海軍少將柯克,在貝爾法斯特集結,由美國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3個編隊:U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4步兵師在「猶他」灘頭登陸,O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1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B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

海軍還以7艘戰列艦,2艘淺水炮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五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為五個灘頭提供艦炮火力支援。

陸軍有4個集團軍:

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肯·格雷尼姆,轄1個軍3個師,在「朱諾」灘頭登陸。英國第2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普賽,轄5個軍13個師,在左翼的「金」和「劍」灘頭登陸。以上2個集團軍作為左翼向卡昂進攻。

美國第1集團軍,司令為美國陸軍中將布萊德利,轄5個軍14個師,在「奧馬哈」和「猶他」灘頭登陸,作為右翼向聖洛、卡朗坦進攻,這是主攻方向。該3個集團軍組成第21集團軍群,由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任司令。這是登陸第一梯隊部隊。

美國第3集團軍由美國陸軍中將巴頓任司令,轄4個軍9個師,直屬最高司令部指揮,作為第二梯隊,將從美第1集團軍開闢的道路投入戰鬥,衝出科湯坦半島,穿越布列塔尼半島,迂迴包抄在卡昂與英軍激戰的德軍,徹底粉碎德軍的抵抗,乘勝占領法國和比利時。

空軍除了美國第2航空隊和英國第9航空隊,艾森豪還以辭職相要挾,從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手中獲得了由英國空軍上將哈里斯任司令的英國戰略轟炸機部隊和由美國空軍少將杜利特爾任司令的美國駐英戰略空軍第8航空隊的指揮權,這樣最高司令部的空軍兵力就有4個航空隊。

空降部隊為美國第82、101空降師和英國第6空降師。這是盟軍在歐洲所能集結的最大空降兵力。

德國方面:

德國為抗擊盟軍的登陸,早在1941年12月起就開始構築沿海永久性防禦工事,即所謂的「大西洋壁壘」。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44年5月,在塞納河以東地區完成了68%,塞納河以西地區僅完成了18%,只有在加萊地區基本完成。

1944年5月,在東線蘇聯戰場德軍有179個師又5個旅,約占德軍總兵力的65%。在西線的法國、比利時、荷蘭,只有歸西線總司令陸軍元帥龍德施泰德指揮的58個師,其中15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33個海防師,2個傘兵師。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親自指揮的戰略預備隊2個裝甲師,總共才60個師,約76萬人。西線司令部所屬的58個師,編為2個集團軍群,共4個集團軍。

第7集團軍,司令是多爾曼上將,駐布列塔尼半島,擁有包括8個海防師,5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在內共14個師。

B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隆美爾指揮,駐守法國北部,共39個師是西線德軍的主力。下轄第15集團軍,司令是薩爾穆特上將,駐加萊,擁有包括4個步兵師,14個海防師,5個裝甲師在內共23個師。

G集團軍群,由布拉斯科維茲上將指揮,駐守法國盧瓦河以西地區,共有19個師。下轄第1集團軍,司令為謝瓦萊里中將,駐比利時,共10個師;

第19集團軍,司令為松德施泰因中將,駐法國南部,共9個師。

海軍兵力為驅逐艦5艘,潛艇49艘,遠洋掃雷艦6艘,巡邏艦116艘,掃雷艇309艘,魚雷艇34艘,炮艇42艘,總共才561艘中小軍艦,實力非常弱小。

空軍為第3航空隊,作戰飛機約450架,其中戰鬥機160架。與盟軍作戰飛機數目相比,處於1∶30的絕對劣勢。

在諾曼第地區守軍為第7集團軍所屬的6個師又3個團,其中3個海防師,戰鬥力較弱;2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戰鬥力稍強;3個團是2個獨立步兵團和1個傘兵團,總兵力約9萬人。

綜上所述,德軍的防禦工事也比較薄弱,只構築了若干鋼筋混凝土的獨立支撐點,大部分工事都是野戰工事,縱深也只設置了少量防空降障礙物。希特勒1944年4月判斷諾曼第將是盟軍的登陸地點,要求加派兵力,隆美爾根據這一指示,將原駐聖洛的第352步兵師調到諾曼第。

戰前準備

一、物資準備


1943年盟軍在大西洋上已經取得了反潛護航的全面勝利,保證了由美國本土運往英國的大批物資、人員安全地橫渡大西洋。英國幾乎成了一個大兵營,駐有來自十一個國家的近三百萬部隊。從1942年1月至1944年5月,由美國運到英國的各種物資達五百三十餘萬噸。

在所有物資中,最重要的就是登陸艇,為了保證足夠數量的登陸艇,美軍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不顧海軍的強烈反對,從太平洋戰場調來一批登陸艇。

為填補艦炮火力與部隊上陸之間的火力空白,盟軍創造性地將大炮、多管火箭炮裝上登陸艇,改裝成火力支援艇,伴隨登陸艇一起衝擊,提供不間斷的火力支援。

為了快速突破德軍的雷區和防禦陣地,英軍的坦克專家陸軍少將霍巴特研製特種坦克,組建特種裝甲部隊,充當開路先鋒。霍巴特經數月努力,研製成功兩棲坦克、鋪路用的「轉筒」坦克、掃雷坦克、噴火坦克、架橋坦克、工兵突擊車等多種特種坦克,並訓練出一批特種坦克駕駛員,英軍在此基礎上組建了第79裝甲師,任命霍巴特為師長。

以上準備還都比較容易做到,但人工港這個工程可算是最大的了,有點費勁。這個工程由英國海軍少將坦南特負責。共造兩個人工港,代號分別為桑樹A和桑樹B。那麼要怎樣來建造這個人工港呢?

首先建造146個空心混凝土沉箱,每個沉箱長61米,根據沉沒處的海水深度有八種不同尺寸,最小排水量1772噸,最大排水量6044噸。建造這些沉箱共需60萬噸混凝土和3100噸鋼材,而建造時間只有半年。顯然這已經大大超出了英國的工業能力,但是英國還是竭盡全力來完成這一工程。在146個沉箱中,有41個是在浮船塢和船台上建造,有57個是在僅有的八個干船塢里建造,餘下的41個無處建造,而且時間急迫,坦南特情急之下在泰晤士河附近先挖出12個深坑,再在坑裡建造沉箱的基礎部分,然後在坑中注水,在漂浮狀態下造完其他部分。

其次建造23個直碼頭,以供登陸艦上的車輛直接駛上海灘。直碼頭由61米長,17米寬,18.4米高的排水量5000噸的鋼箱連接而成,固定在打到海底的樁子上,可隨波起伏。後來又考慮到五六月間英吉利海峽風大浪急的情況,決定在混凝土沉箱防波堤外沉下3艘舊軍艦和56艘舊商船,並在沉船外側約半海里處系留若干個長61米的十字形鋼製構件,成兩列用錨固定在18米等深線,組成約7000米長的防浪堤。

到此為止,由沉箱、直碼頭、沉船、十字鋼構件組成的人工港的各個部件就建好了。但是還需要把這些多達400個總重約150萬噸部件從建造廠地運到英格蘭南部裝配,最後由拖船拖過海峽。最後這個工程終於在1944年6月初完成。

這個人工港面積約5平方公里,是較完整的防浪水域,可同時停泊7艘吃水10米的大型艦船、20艘近海運輸船、400艘拖船和1000艘小艇,預計日貨物吞吐量1.2萬噸。

如果說人工港算是一創舉外,海底輸油管也算是一創舉。這是為保障燃油供應,盟軍專門成立負責海底輸油管的機構,也由坦南特領導。共鋪設了四條直徑分別為15mm和25mm的軟鋼管,從英國岸上先鋪到海中的系泊設施上,再到登陸灘頭。每小時可從英國向灘頭輸送600噸燃油,能基本滿足要求。

二、經驗準備


為了解決盟軍沒有實戰經驗的問題,盟軍還進行了實戰訓練。首先我們來看看陸軍的實戰訓練。

1943年9月,美軍中校保爾·湯普森在英國德文郡北部建立了一個訓練基地,選擇與美軍登陸灘頭地形相似的海灘,按照偵察到的德軍防禦工事設置雷區、反坦克壕、碉堡、鐵絲網、障礙物等,再設想出各種戰時可能發生的情況,組織部隊反覆訓練。同時,英軍也在英格蘭東部的偏僻海灘對參戰部隊進行近似實戰的訓練。

1944年5月3日~5月8日,盟軍組織了最後一次大規模聯合演習,由盟軍海軍司令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任總指揮。演習就在美軍的訓練基地,除了沒有進行橫渡海峽外,其他環節都與實戰相同。演習結束後軍官在嚴格保密的措施下向士兵介紹作戰情況,先說明本單位的任務和登陸位置,再結合登陸灘頭的照片及沙盤模型,講解具體任務,地雷如何清除,德軍火力點如何解決,占領哪個地方,一切都一清二楚。這樣一來,士兵們完全明白自己在戰鬥中的任務,並通過訓練掌握應付的方法,使他們對登陸戰鬥充滿信心,既不陌生,也無恐懼。

盟軍除了重視陸軍的實戰訓練之外,對空降兵的訓練更為重視。艾森豪認為諾曼第海灘後面是一片沼澤,只有幾條路可供通行,如果不能及時控制這些通路登陸部隊將會被困在海灘上,而且德軍的裝甲部隊就部署在淺近縱深,如果不能占領關鍵要地進行阻擊,登陸部隊就有被趕下海的危險。這兩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又必須在登陸的同時完成,只有空降兵能做到。

出於以上考慮,艾森豪決定使用盟軍在歐洲全部的空降兵力——3個空降師搶占關鍵地區,以配合海上登陸。為此,他對這支擔負艱巨而又重要任務的空降兵部隊臨戰訓練十分關注,採取特殊的訓練方法:首先按照計劃空降地區的地貌,造出一定比例的立體模型,模擬飛機從上空飛過的實景拍成影片,在訓練中給空降兵先看黑白影片,熟悉後再加上藍色濾光鏡,模擬成月光下的情景,讓空降兵熟悉了解空降地區,要求每個空降兵利用地圖和沙盤模型明確自己的任務,還要了解友鄰的使命;其次強化對飛機的識別和奪取敵陣地的針對性訓練;最後進行實戰演習,檢驗作戰方案,加強與登陸部隊的協同演練。為保證空降部隊有足夠的裝備阻止德軍的裝甲部隊,還給空降部隊加強了反坦克手雷、地雷和火箭筒的配備。

除此之外,考慮到第一批登陸部隊就達17.6萬人,分別從空中和海上投入作戰,不僅對部隊進行登陸戰例行的上船、航渡、換乘、突擊上陸等單項訓練,還特別加強了海、陸、空三軍的協同作戰,以避免在西西里登陸時自相殘殺的誤傷事件重演。

三、偵察準備


戰前偵察,盟軍早在1943年6月就開始了。戰前偵察主要是空中偵察。僅從1944年4月1日到6月6日,盟軍就出動飛機多達4.5萬架次對法國北部進行了廣泛的空中照相偵察,獲得了比較全面系統的情報。除了飛機外,盟軍還動用袖珍潛艇和魚雷艇乘夜間到達登陸地區,全面搜集水文、地質、氣象、植被及德軍部署等情報。儘管盟軍通過多種手段的偵察取得了很多情報,但由於種種原因,仍無法獲得一些重要情報,給以後的作戰帶來一定影響。

氣象是登陸作戰能否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之一,為此1944年5月初盟軍最高司令部任命英國空軍上校氣象學教授斯塔格為首席氣象顧問,負責領導一個氣象組每周兩次向最高司令部報告氣象情況,5月20日起改為每天兩次匯報氣象情況。

充足的物資供應,逼真的實戰演練,廣泛的戰前偵察,準確的氣象保障,才使得諾曼第的勝利有了切實保證和堅實基礎。由此看來,盟軍在戰前的準備可謂非常充分。

四、戰略轟炸


在實施登陸之前,盟軍對敵實施了一系列戰略轟炸。從3月30日開始,盟軍轟炸機集中打擊鐵路、公路、橋樑。到盟軍登陸日,一共投下66000噸炸彈,德軍的鐵路運輸量已下降50%,巴黎和海岸之間的24座橋樑中的18座被毀、3座停用。此外,盟軍飛機也對德軍海防工事、雷達站和飛機場發動了普遍的準備性攻擊。

五、戰略欺騙


盟軍最高司令部還採取了一系列迷惑德軍的措施。這些措施使龍德施泰特和隆美爾對盟軍將在加萊海峽沿岸登陸信以為真,將B集團軍群主力第十五集團軍部署在加萊海峽沿岸,而駐守在諾曼第及附近地區的僅有第7集團軍的6個步兵師,兵力不到9萬人,且裝備的重武器很少。

盟軍通過海空軍的卓有成效的佯動,成功運用了雙重特工、電子干擾,以及在英國東南部地區偽裝部隊及船隻的集結等一系列措施,還讓巴頓將軍在英國進行戰前演說,再加上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德軍統帥部在很長時間裡對盟軍登陸地點、時間都作出了錯誤判斷,以為盟軍將在諾曼第東北方的加萊海灘登陸,甚至在盟軍諾曼第登陸後仍認為是牽制性的佯攻,這就導致了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費在加萊地區,而在諾曼第則因兵力單薄無法抵禦盟軍的登陸。

希特勒起初也傾向於認為盟軍將在加萊地區登陸,但自1942年2月中旬以後,他就不這麼認為了,他三番五次在大本營會議上宣稱:「毫無疑問,英美軍隊一定會在西線登陸。在我們漫長的戰線上,除了靠近暗礁的部分地區外,其他任何地方都可以登陸。但有兩個地點最具可能,因此所受的威脅最大。這就是諾曼第海岸和布列塔尼半島,而戰略目標是奪取瑟堡。」根據情報,希特勒越來越相信盟軍的主要目標是諾曼第。但這一切似乎來的有點遲了。

戰略欺騙,使得德軍統帥部判斷錯誤,不僅保障了登陸作戰的突然性,還保證了戰役順利進行,對整個戰役具有重大影響。

登陸開始


6月1日,第一批登陸部隊在英國南部的15個港口開始集結上船。原計劃是6月3日啟航,6月5日登陸。由於天氣惡劣,登陸被推遲了24小時。6月4日22時,航程最遠的在猶他海灘登陸的U編隊首先啟航,其他編隊隨後也按計劃陸續啟航。

6月5日,登陸編隊開始橫渡英吉利海峽。從15個港口出發的所有艦艇先在懷特島以南代號「Z區」的海域會合,然後分為5個編隊沿5條已清掃乾淨水雷的安全航道向5個灘頭駛去。在航渡途中,盟軍出動大批反潛飛機和軍艦實施嚴密反潛警戒,還派出95架轟炸機和375架戰鬥機擔任空中掩護。由於盟軍準備充分,組織周密,整個航渡過程沒受任何損失。

1944年6月6日凌晨,反法西斯各國人民企盼已久的開闢第二戰場的戰役——諾曼第登陸戰役終於打響了。

6月6日凌晨1時15分,就在那一刻,在法國的瑟堡半島,120名美軍先導官兵在月色中跳下座機。5分鐘後,在西面80公里開外,首批英軍空降兵也跳出了座機。3 時14分,2219架轟炸機首先對德軍海岸工事和灘頭障礙物發起猛烈轟炸,一共投下7616噸炸彈。5時50分,海軍重炮也開始轟擊德軍固定炮台和混凝土防禦工事。6時30分,第一波突擊部隊搭乘4266艘艦艇(大到戰列艦,小到登陸艇),在海軍炮火和10個戰鬥機中隊的掩護下接近5個目標海灘,部隊先放下水陸兩棲坦克由他們領先向灘頭挺進。8時30分,第一梯隊先頭團突破德軍防線,向內陸發展。


9時30分,初步建立起團登陸場。10時,已首先登陸的約兩個團的兵力,基本肅清德軍在這一地區的守軍第709師,加上空降部隊已奪取了4條通路,保證了登陸部隊迅速推進。至日落時,第4師的3個團全部上陸,共上陸21328人,1742輛車,1695噸物資,建立了鞏固的正面寬4公里、縱深9公里的師登陸場,先頭部隊已到達卡朗坦至聖梅爾的公路,並與空降兵會合。當日全天,第4師陣亡僅197人,為預計傷亡的10%,損失極小,是盟軍5個灘頭中最順利、損失最小的。

由於6月5日狂風大作,英吉利海峽風大浪急,德國將領們都認為盟軍不會在這時登陸。當然這跟德軍氣象部門沒有預報出6月6日的短暫好天氣有關。為此德軍上上下下官兵都認為盟軍不可能在這樣惡劣的天氣里登陸。為此,德軍一些重要指揮官都不在崗位,第21裝甲師師長費希丁格少將以及師作戰處處長認為惡劣天氣不會有什麼情況,乘機到巴黎休假,只留下參謀長在卡昂的師部。B集團軍群司令隆美爾正趕回赫爾林根的家中慶賀妻子的生日。而掌握戰略預備隊指揮權的希特勒則剛剛入睡,隨從接到前線的緊急報告,卻不敢叫醒他,等到他醒來已是6月6日上午十時。登陸已經過去幾個小時了。

希特勒醒後,聽取了有關部門的報告,認為在諾曼第的登陸只是一場佯攻,所以下令B集團軍群的第15集團軍和戰略預備隊都不得調往諾曼第。可到了下午兩點時,他改變了主意,將黨衛軍第12裝甲師劃歸諾曼第的第7集團軍指揮,一小時後,他又命令黨衛軍第12裝甲師和裝甲教導師組成黨衛軍第1裝甲軍,立即開赴諾曼第。但這一命令因盟軍強烈的電子干擾,直到16時才傳到這兩個師,而此時這兩個師距戰場距離都很遠,加上盟軍空軍對交通線的嚴密封鎖,根本無法投入戰鬥。因此,由於德軍失算,盟軍的登陸較為順利。

血戰奧馬哈


在登陸過程中,奧馬哈海灘的爭奪最為激烈,因此,有「血腥的奧馬哈」之稱。奧馬哈位於猶他海灘的東面,科湯坦半島南端維爾河口至貝辛港之間長6.4公里的海灘。奧馬哈海灘的地形有易守難攻的特點。因為這裡的海岸是30多米高的懸崖陡坡,有4個被海水沖刷出的深谷,成為通向內陸的天然出口。海灘上高低潮之間的落差約為270米。海灘是硬質沙地,上面築有高聳的鵝卵石堤岸,後面是沙丘、草地、樹林。惟一通向內陸的道路沿途有3個小村子,村舍都是用厚石砌成,四周是一片田野,田間土埂上長滿了小樹。

德軍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地形構築防禦工事,在低潮線到高潮線之間設置了3道障礙物,還混雜布設大量水雷,在卵石堤岸上築有混凝土堡壘,在堡壘前有蛇腹形鐵絲網和地雷,4個出口都用地雷和鋼筋水泥障礙物封死。海岸上有16個堅固支撐點,配有機槍和反坦克炮,懸崖上還構築暗堡,內有威力極強的88毫米火炮,炮火殺傷範圍可以覆蓋整個海灘,在霍克角懸崖上還有6門155毫米的海岸炮,對海上軍艦的活動構成極大威脅。

那麼既然這樣難攻,那麼盟軍為什麼會選擇在這裡登陸呢?這是因為從維爾河口到阿羅門奇之間正處在美軍猶他海灘和英軍海灘當中,位置非常重要,而這段32公里長的海岸只有這一段還勉強可以登陸,其餘地段都是懸崖絕壁根本無法登陸。

就這樣,一場戰爭便不可避免了。

在奧馬哈登陸的是美軍第5軍第1師和第29師的各1個團。由霍爾海軍少將指揮的O編隊負責運送。6月6日3時到達換乘區時,海面上風力5級,浪高12米,有10艘登陸艇因風浪太大而翻沉,艇上所載300名士兵在海面上掙扎。即使沒有翻船的,情況也不是很好。士兵絕大多數人都暈了船,再加上海水打進艇內,士兵們又冷又濕,當到達海灘時,士兵們已經疲憊不堪。

此外,還有一對盟軍不利就是預先航空火力準備時沒有對這一地區進行轟炸。這是為什麼呢?

6月6日5時50分的火力準備中,由於害怕霍克角德軍岸炮射擊,軍艦隻是在遠距離上進行射擊,準確率很低。6時時,盟軍的炮轟又開始了,但是當時雲層又低又厚,飛行員怕誤傷己方部隊,故意延遲30秒投彈,結果1285噸炸彈都落在5公里外。

就這樣,德軍的防禦工事和火力點大都完好無損,當盟軍的火力準備剛一結束,德軍的炮火就開始射擊了。

盟軍坦克登陸艇為了配合作戰的裝甲車輛,又不得不在海岸附近徘徊等待,這時,德軍抓住有利時機便對盟軍猛烈開火,擊沉了2艘坦克登陸艇。就這樣,一直持續到6點45分,水陸坦克和裝甲車輛才駛上海灘。可是緊接著又被德軍炮火摧毀了好幾輛。接著第一波1500名士兵開始突擊上陸,但是也不順利。因為當時海中一股向東的潮汐,以及岸上迷漫的硝煙,使得士兵難辨方向,隊形也變得混亂。所以他們最初的半小時裡只是在淺水中、海灘上苦苦掙扎。在第一批登陸的8個連中只有2個連登上預定海灘,但也被德軍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第二波於7時到達海灘,正逢漲潮,德軍炮火非常準確猛烈,完全將登陸部隊壓制在狹窄的灘頭。海面上擠滿了登陸艇,秩序異常混亂。此時美軍第一集團軍司令布萊德雷獲悉,登陸遇到極大困難,勝利的希望很是渺茫,為此,他打算放棄在奧馬哈的登陸,讓美軍第五軍後續部隊在猶他海灘或英軍的灘頭上陸。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看到形勢這麼嚴峻,17艘驅逐艦充分發揮主動精神不顧擱淺、觸雷和遭炮擊的危險,駛到距海灘僅730米處,進行近距離火力支援。海灘上有150名別動隊員艱難地爬上了霍克角,發現所謂的155毫米海岸炮竟然是電線桿偽裝的,消除了海岸炮的威脅,美軍的驅逐艦大發神威,向海灘上德軍火力點逐一開火,在強大火力的攻擊下,德軍招架不住掛白旗投降了。然後驅逐艦又向每一個新發現的目標射擊。正是驅逐艦的積極援助,逐步壓制住德軍的火力,為海灘上的美軍攻擊創造了條件。

就這樣,海灘上的美軍一師儘管傷亡慘重,但還是前仆後繼,連續爆破炸開封死的出口,終於衝過堤岸。

德軍反擊


6月6日上午10時許,隆美爾才獲知盟軍登陸的消息。為此,他急忙驅車趕回法國。還在途中,他就電令斯派達爾:「立即將第21裝甲師投入反攻,不要等什麼進一步增援,馬上進攻!」

6月6日夜間10點,隆美爾終於趕回了他的司令部,而在登陸戰線上的第7集團軍和第21裝甲師,正拼命阻止猛撲前來的盟軍的攻擊。他立即命狄特里希指揮第21裝甲師和第SS12黨衛裝甲師於7日清晨發動反攻,可是第21裝甲師經開戰以來的苦鬥僅剩下70輛坦克,而第SS12黨衛裝甲師從120公里外的駐地冒著盟軍飛機的猛烈轟炸,7日9時才趕到戰地,沿途損失慘重,急需整頓。狄特里希不得不一再推遲反攻。此時,李爾裝甲教導師在盟軍飛機的猛烈轟炸下進展緩慢,還在趕往戰地的途中。就這樣整個7日白天,在盟軍海空軍絕對優勢火力下,德軍無力發動決定性的大規模反擊。相反,盟軍在艾森豪的率領下,進一步鞏固登陸場,肅清海灘附近殘餘德軍。當天英軍攻占巴約。

6月8日,德軍3個裝甲師向卡昂地區英加軍結合部猛攻,遭到英軍反坦克炮和海軍艦炮聯合抗擊,損失極大。至此隆美爾和龍德施泰特都明白以現有兵力是無法消滅登陸的盟軍了,於是只得下令就地轉入固守。這一天奧馬哈的美軍與金海灘的英軍取得了聯繫,初步封閉了兩地之間的缺口。盟軍三天來,總共上陸部隊25萬人,車輛2萬輛。

6月9日,希特勒在龍德施泰特的極力要求下,同意從駐加萊的第15集團軍抽調17個師用於諾曼第。但在盟軍「衛士」計劃的影響下,午夜時分希特勒又下令停止增援諾曼第,並將其他地區部隊火速調往加萊。龍德施泰特得知後仰天長嘆:「這場戰爭輸定了!」同一天,美軍第2步兵師在奧馬哈海灘上陸,美第5軍在得到該師加強後,向西向南大步推進。

6月10日,隆美爾和西線裝甲集群司令施韋彭格上將一致決定集中在諾曼第的所有裝甲部隊,在第二空降軍的配合下,全力反擊,以阻止盟軍繼續擴大登陸場。不料盟軍的飛機轟炸了西線裝甲集群司令部所在地,施韋彭格被炸成重傷,他的參謀長和很多參謀人員喪生,使得這次反擊還未實施就破產。

6月11日,美第五軍推進到科蒙—塞里亞—伊濟尼一線,其先頭部隊正越過維爾河口,努力打通與美第七軍的聯繫。為了阻止美軍的這一行動,德軍全力以赴,但是在這天的黃昏,美軍第5軍還是同第7軍建立起了聯繫。

同一天,盟軍的人工港被拖到諾曼第投入使用,使盟軍的卸載速度大大提高。至6月12日,蒙哥馬利指揮的第21集團軍群已在岸上站住了腳,在正面80公里、縱深13~19公里的區域內建立了一個連成一片的鞏固的登陸場所,面對著德軍第7集團軍。

6月13日,德軍的第一顆飛彈(V-1)落在了倫敦,想以這種恐怖空襲迫使英美同意議和。但實際上這對盟軍登陸沒造成多大影響。到這時,德軍已經不能把盟軍趕下大海去了。德軍此時的計劃是儘可能長時間地把盟軍封鎖在登陸場內,以免盟軍突破防線後向縱深挺進。

最後勝利


6月13日,英第7裝甲師在向卡昂西南的維萊博日推進途中,與正從亞眠趕來的德軍黨衛軍第2裝甲師遭遇,雙方隨即爆發激戰,英軍人員、坦克損失很大,被迫後撤。雖然英軍的進攻沒有進展,但卻將德軍精銳的第2裝甲師吸引在卡昂地區,為美軍進攻創造了條件。當美軍占領卡朗坦後,德軍從卡昂地區無法抽出部隊,只好從布列塔尼半島緊急調來黨衛軍第17裝甲師,攻擊美軍側面以消除美軍對瑟堡的威脅,美軍經激烈戰鬥,擊退了德軍,並乘勝於6月14日突破德軍在聖索沃地區的防線,最終於6月16日攻占了聖索沃。17日,希特勒飛赴西線,命令龍德施泰特和隆美爾從巴約向海岸發起反擊,分割盟軍部隊,並不惜代價守住瑟堡。

6月18日,美軍攻占了科湯坦半島中部的巴內維爾。6月19日,美軍出色發揮機動性強的優勢,掉頭直取蒙特堡,將科湯坦半島攔腰切斷。同一天,英吉利海峽風暴突起,風力達8級,浪高1.8米,給盟軍帶來很大損失,使得很多沉箱被毀。

登陸中的士兵

在登陸灘頭,盟軍共有7艘坦克登陸艦、1艘大型人員登陸艦、1艘油船、3艘駁船、7艘拖網漁船、67艘登陸艇被大風颳沉,1艘巡洋艦和1艘渡船因相互碰撞而損壞,還有一些艦船因洶湧的風浪引爆了德軍布設的水壓水雷而被炸傷。狂風暴雨還將近800艘艦艇拋上陸地,迫使盟軍的卸載中止了整整5天,使2萬輛車輛,10萬噸物資無法按計劃上陸。風暴造成的物質損失大大超過了13天作戰中的損失,並迫使盟軍的後勤補給出現嚴重困難。但當時德軍的兵力不足以反擊,錯失了這一大好時機。

6月20日,美軍有3個師推進到距瑟堡僅8公里處。6月25日,美軍攻占港口要塞瑟堡,可是港口已遭到了徹底的破壞。同日,英第2集團軍也向卡昂發起了進攻。7 月1日,德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被希特勒免了職,代替他的是克魯格元帥。德軍損兵折將,處境危急。7月3日,龍德施泰特被免去西線總司令職務,由克魯格接替;7月17日,隆美爾被英國飛機炸傷,返回德國,其職務由克魯格兼任。

至7月初,美、英、加拿大軍已上陸100萬人,車輛17萬餘輛,補給品近60萬噸。因登陸場過小,盟軍展開了擴大登陸場的作戰。7月6日,盟軍除了藉助登陸艇外還藉助「桑葚」人造港、「醋栗」防波堤與「冥王星」海底輸油管,將92.9萬名官兵、58.6萬噸補給物資和17.7萬台車輛輸送上岸。這與德軍守軍的兵力形成2∶1和火炮形成3∶1的優勢。7月18日,英軍終於攻占了卡昂西城。與此同時,向聖洛方向進攻的美軍也占領了聖洛城,從而在西歐大陸上建立起從卡昂延伸到聖洛的穩固戰線。至此,諾曼第登陸成功,盟軍也因此具備了收復西歐大陸的條件。

戰役點評


盟軍登陸取得成功。至7月18日,共有100萬人和17.2萬輛車輛上陸。在登陸戰役中,盟軍傷亡12.2萬人(其中美軍7.3萬人,英軍和加拿大軍4.9萬人)。德軍被殲11.6萬人(其中包括4.1萬人被俘)。盟軍一共消滅或重創德軍40個師,德軍的3名元帥和1名集團軍司令先後被撤職或離職,擊斃和俘虜德軍集團軍司令、軍長、師長等高級將領20人,繳獲和摧毀德軍的各種火炮3000多門,摧毀戰車1000多輛。德軍損失飛機3500架,坦克1.3萬輛,各種車輛2萬輛,人員40萬。諾曼第登陸成功,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是20世紀最大的登陸戰役,也是戰爭史上最有影響的登陸戰役之一。

盟軍能夠成功登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盟軍投入作戰的飛機達13700架,軍艦9000艘,是德國飛機、軍艦的數十倍。在登陸前空軍對德國空軍基地、航空工業及新武器研製基地等目標進行了大規模轟炸,嚴重削弱了德國的戰爭潛力。對制空權和制海權的絕對掌握,是此次成功登陸的重要原因。

第二,成功組織了戰略欺騙。盟軍通過海空軍的卓有成效的佯動,成功運用了雙重特工、電子干擾,以及在英國東南部地區偽裝部隊及船隻的集結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德軍統帥部在很長時間裡對盟軍登陸地點、時間都作出了錯誤判斷,這就導致了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費在加萊地區,從而無法抵禦盟軍在諾曼第的登陸。

第三,充足的物資準備和周密的偵察保障。此外,還有戰前的逼真訓練,使得部隊儘快掌握相關的作戰技能,提高了部隊戰鬥力。這些都是此次登陸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德軍失敗的原因:

第一,兵力部署太分散,使得德軍不能集中優勢兵力去攻打。這也是其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二,在戰術上,指揮不統一,德軍戰役司令無權指揮海軍和空軍,也就無法組織起有效的三軍協同抗登陸。這樣就嚴重削弱了德軍本已不強的防禦力量。

第三,海空力量過於薄弱,實力太過相差懸殊。這也是其失敗的一個直接原因。

就其規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傑出地執行計劃情況來看,戰爭史上從來也沒有過足以和它類比的事業。

——蘇聯最高統帥史達林

歷史上最困難,最複雜的戰役,戰爭的結局使盟軍重返歐洲大陸。

——英國首相邱吉爾

情況如此嚴重和複雜,以致任何人,包括軍人在內,都無法事先作出決定。盟國開闢第二戰場的速度快到不能再快了。

——美國總統羅斯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