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興辭職後,華國鋒為何也跟著辭職?直到晚年,華老才說出實情

貓眼觀史 發佈 2023-01-26T09:03:49.756323+00:00

可此事並沒有結束,在汪東興辭職之後,第二年的十一屆六中全會,華國鋒也辭去了自己的職務。不到一年間,兩位國家領導人相繼辭職,這令人們感到十分不解,要知道無論是汪東興還是華國鋒,他們辭職的時候都還沒到該退休的年齡。

1980年十一屆五中全會,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汪東興辭去了自己的職務,他的決定令很多人感到非常驚訝。可此事並沒有結束,在汪東興辭職之後,第二年的十一屆六中全會,華國鋒也辭去了自己的職務。不到一年間,兩位國家領導人相繼辭職,這令人們感到十分不解,要知道無論是汪東興還是華國鋒,他們辭職的時候都還沒到該退休的年齡。

汪東興與華國鋒倆人,是粉碎四人幫陰謀的主要功臣,正是多虧了華國鋒的正確指揮,以及汪東興布置部隊迅速抓捕了諸多主犯。他們的努力,讓中央避免了一場內亂,隨後他們又在撥亂反正時期做出了極大貢獻。

他們倆人都是毛主席生前非常信任的人,汪東興長期擔任主席身邊的警衛員,倆人從戰爭年代一路走來,已經有了特殊的默契。不過,汪東興長期處在中樞工作,他缺乏了基層工作經驗。這個短板就被華國鋒彌補,華國鋒早年參加革命,從戰爭時期就不斷在基層做工作。建國後,他又從地方做起,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被調入中央前,華國鋒雖然還很年輕,但已經有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

倆人之間的合作,看起來是非常成功的,他們所缺少的東西,都能在對方身上找到。可惜,倆人的搭班只維持了兩三年,儘管他們已經完成了組織交給他們的任務,但過早離開還是令人們感到惋惜。退休之後,汪東興一直深居簡出,不少人都希望他能撰寫一些回憶錄之類的資料,這些要求都被汪東興拒絕。晚年的他,只是想著與毛主席一起工作時候的事情,對於自己辭職前後發生的事情,他幾乎不會提起。

華國鋒同樣過著隱居般的生活,他很少與外人接觸,甚至都很少露面。不過,很多人還是對他們前後辭職的事情非常感興趣,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是當事人說出來最為可信。華國鋒在晚年的時候,曾經被人問起過這件事,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了一個有些微妙的答覆。華國鋒就表示「有人比他更適合在那個位置上工作,比他做得更好,讓賢是一個對於國家人民都有好處的決定。」

有趣的是,華國鋒的話與之前汪東興的言論有一些相似之處,當初汪東興選擇辭職的時候,他在會上面對眾人,說道:「我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我還是主動辭職比較好。」

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撥亂反正是結束混亂時期的必要舉措,華國鋒與汪東興在維護國家穩定上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作為新的國家領導人,需要承擔的責任卻遠不只是這些。中國正發展的特殊時期,經歷了此前的動盪,國內面臨著嚴重的問題,許多方面都需要有魄力進行改革。若只是停留在撥亂反正,維護內部的穩定,這對中國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

大刀闊斧變革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撥亂反正這些只是為日後的改革做鋪墊。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汪東興與華國鋒的搭班就顯得不太合適了。也有人說,汪東興長期在中央工作,缺乏基層以及政務工作的經驗,華國鋒雖然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但又在大方向上把握不准。

這些不足,導致他們在經濟工作中存在著一些激進的問題,又在許多地方改革工作中處理得不夠好。他們也都意識到了,國家未來要想發展好,就必須要大刀闊斧改革,這些工作需要交給更加合適的人才行。而且國內幹部年輕化已經是一個趨勢,中央在之前就已經不斷號召老幹部退休的事情,把位置交給年輕人,積極培養年輕幹部,這本來就是中央當時的政策。

為了國家考慮,他們倆人選擇帶頭做榜樣,將位置讓給年輕人,更適合推動改革的人。兩位老革命家一生都為了國家奮鬥,他們並不在意個人的榮辱,始終以國家為重。正是他們帶頭作用,推動了幹部年輕化的進程,隨即出現了更多改革開放的得力幹將。

這為改革開放掃清了諸多的障礙,確保改革能夠推動下去,儘管他們已經離開了原來的崗位,但他們留下適應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正是有他們這些老一輩革命家的犧牲,才有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成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