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吃豬肉,西亞又不吃,西歐為什麼吃牛肉,印度又不吃

老丁侃地理 發佈 2023-01-26T11:13:11.597877+00:00

過年親朋好友團聚,免不了又要大魚大肉。在上述的世界地圖中,我畫了四個圈:01。第一個圈-東亞,尤其是中國人,愛吃豬肉。

過年親朋好友團聚,免不了又要大魚大肉。今天中學地理研究從「吃肉」這件事情談一談地理思維。

在上述的世界地圖中,我畫了四個圈:

01


第一個圈-東亞,尤其是中國人,愛吃豬肉。

02


第二個圈-西歐,喜歡吃牛肉。

03


第三個圈-西亞,阿拉伯國家,信仰伊斯蘭教,吃什麼肉不重要,但不吃豬肉。

04


第四個圈-南亞,最大的國家印度不吃牛肉。

這四個圈離得並不算遠,都在歐亞大陸上,緯度都是中低緯度地帶。最有趣的就是有喜歡吃豬肉的(中國),有不吃豬肉的(西亞),有吃牛肉的(西歐),有不吃牛肉的(南亞印度)。

那為什麼這樣?

風俗?信仰?宗教?習慣?

接下來就給大家一一揭曉答案。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吃豬肉?



全球主要生豬生產國豬肉產量占比,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


這其實和中國的農耕文化有關。傳統中,牛是很重要的生產工具,這決定了中國是不可能大量食用牛肉。

在古代沒有化肥,土地肥力下降成為農民頭疼的難題,而豬的產糞量巨大,飼養一頭豬一年平均產生糞便1.1噸,這還不包括尿液。如此優質的有機肥成為了農民提高土壤肥力的首選。就這樣,古時的農村有了一家一戶圈地養豬的習慣。可以說,豬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傳統農業的發展。

進入到臘月,一年上頭,苦過累過,餓過渴過,痛過哭過。過年了,就得放縱一下,這就得殺年豬。再苦再窮,年是要好好過的。


其次,豬對食物的要求極低。作為一種雜食動物,豬幾乎是什麼都吃。尤其重要的是,它不會和人爭奪食物,它完全可以依靠一些人不能食用的東西生存。

再次,它的生長周期短,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為人類提供最多的可食用物。

最後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我國的烹飪方式多樣,煎、烤、炸、煮、燒等成熟的烹飪方式使豬的每一個部位都為食材。而拉低國外食用豬肉比重的原因就是烹飪方式,像豬肝、豬心、豬肺、豬蹄之類的食材在外國人的心中卻屬於食物邊角料,他們認為這些食物邊角料並不具有烹飪的價值,所以一般很少吃。

紅燒肥腸,是不是你的最愛

為了方便儲存,我國南方很多地區將豬肉醃製成臘肉

【補充】我國臘肉製作南方多於北方的地理原因

1

氣候原因:

古代的時候因為物質貧乏,老百姓養了一年的豬在春節前才會殺,北方會幾家人分一頭豬,因為氣候乾冷,鮮肉或者熟的肉類可以存放時間較長,基本上可以度過整個春節。

而南方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較溫和,空氣濕度也比較大,鮮肉保存時間較短。所以人們就會採用醃漬、熏制或風乾的方法來儲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南方的臘肉文化。

2

地形原因:

北方多平原地帶,平時採購比較方便,吃多少就買多少,所以很少會有儲存的困擾。

南方則多為山地丘陵地帶,交通極為不便,偏遠一點的山區,人們到集市採買生活用品光下山上山就得花很長時間,如果買肉肯定就會多買一些,那怎麼保存呢?還是得採用醃漬、熏制、風乾的方法來儲存。






西歐人為什麼愛吃牛肉?



西歐常年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說白了就是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時常潮乎乎的。這樣的氣候特點不利於糧食作物的生產,但卻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


因此我們經常能看到西歐國家的公園草坪上經常被孩子們玩耍踩踏,而我們國家的草坪上卻常樹立一個牌子「小草很疼,請勿踩踏」。這其實跟氣候有很大關係。

歷史上,歐洲人最早是狩獵民族,以肉食為主。在歐洲,因為地曠人稀,牧草豐富,養牛比較省事。牛的體積比較大,產肉多,而且熱量高。另外相比豬肉,牛肉的天生腥味不大,所以烹飪簡單,對於以煎、烤為主的歐美人來說,比較方便處理。所以牛肉受到歐洲人的青睞。




西亞人為什麼不吃豬肉?



為什麼西亞穆斯林不吃豬肉,你說宗教信仰使然,但宗教信仰必然和地理有關。

西亞在歷史早期也吃豬肉,古巴比倫時代的環境還是比較濕潤的(為什麼叫「空中花園」呢),那時候是養豬的,兩河流域也算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豬在西亞的消失與環境的變遷有關。信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下,這裡炎熱乾燥,加之人類活動的破壞,很多地方荒漠化。豬吃得多,環境惡化後人們的糧食供給都出現了問題,更別說養豬了。沙漠裡更無法放豬,狗吐舌頭散熱,而豬汗腺不發達,無法在炎熱的環境下生存。於是豬就這樣在西亞消失了,後來也逐漸被引入到宗教約束。





印度人為什麼不吃牛肉?



在印度教的教義里,牛被認為「神靈」。大多數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的教徒,而印度教是不吃牛肉的。

對於印度教徒們來說,牛是一種非常忠實的夥伴,在印度教中非常神聖和崇高地位的。他們會將牛作為一種寄託的載體,通過養牛可以洗掉他們心中的罪孽。


牛在印度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人們在路上見到牛,有時候還會趴在地上給牛餵食,可以說印度牛在印度享受極高的自由權利,生在大街上,長在大街上,自然也不怕行人。如果是病牛或者年齡較大的牛還會被送往「聖牛養老院」安度晚年

但這樣的習俗是一開始就有的嗎,印度教義里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規定。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跟當地的氣候有關係。

印度半島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形成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明顯的旱雨兩季,雨季相當集中,最高月降水量直接衝出坐標系。這樣的雨水量極易發生洪澇災害,孟加拉國就是以發洪水著名。

印度洪澇

洪水來臨,土地被淹沒,沒飯吃了,一看有頭牛,宰了吃吧。但水退後,要種地了。種地第一步——犁地。假如在中國北方家裡牛被吃了,人還可以努努力自己犁,但是別忘了那是旱田。印度種水稻,那是水田,水田都是泥,人哪裡拉得動。插秧的話,地硬的插不進去啊。

所以長時間的經驗教訓,讓人們意識到,無論水災有多麼嚴重 ,牛都不能吃掉。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關於吃肉的故事,這就是地理的思維方式,以地理的視角看這個有趣的世界。新的一年,再次感謝大家的陪伴,並祝願各位工作學習順利、身體健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