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除了當過降龍羅漢外,還當過這些羅漢,你知道其中幾樣?

驚心鳥 發佈 2023-01-26T18:22:48.715402+00:00

眾所周知,濟公活佛是中國南宋時期著名的高僧,在中國的佛教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濟公是浙江台州天台縣人,家裡是北宋將門世家,他的祖上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

眾所周知,濟公活佛是中國南宋時期著名的高僧,在中國的佛教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形象在民間廣為流傳,破衣爛衫的樣子深入人心,數百年來成為老百姓們非常歡迎的高僧形象。在現在流行的濟公故事中,都將濟公設定為十八羅漢之首降龍羅漢轉世,這個設定在小說、評書、戲劇和影視劇中都被廣泛的採納。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濟公成為降龍羅漢之前,他已經被塑造成其他的各種羅漢形象了,在數百年間幾易設定。下面便將濟公成為羅漢的演化史一一道來,看看他是如何成為降龍羅漢的。

濟公是浙江台州天台縣人,家裡是北宋將門世家,他的祖上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得此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雖然是官宦世家子弟出身,但因為李家崇佛的原因,濟公小時候便受到很大的影響,在父母雙亡以後,他便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後來他到了杭州靈隱寺拜入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老百姓則俗稱他為濟公。

濟公與普通僧人不同,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癲僧,所以也被叫做濟顛。他不在廟裡修行,而是穿著一身破爛袈裟行走江湖,通過看病、施醫贈藥、扶危濟困等各種方式,解決老百姓生活中的困局,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愛戴。濟公去世後,他的名聲越來越大,成為南宋最著名的僧人之一。他在民間雲遊的故事們各地的文人、說書匠等群體進行了廣泛改編和傳播,幾百年來形成了獨特的濟公神話故事體系。在這些神話故事中,對於濟公設定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說他是十八羅漢之首降龍羅漢轉世,這幾乎成了老百姓的共識。

實際上在濟公剛去世時,他並沒有羅漢的說法。他當時是淨慈寺的書記僧,雖然因為出身和重修靈隱寺的原因名氣極大,但是在佛教內部並沒有被認為是數一數二的高僧,所謂羅漢和活佛的說法並不存在。但濟公在火花時卻出現了異象,據說他火化後舍利如雨,頓時被僧人們認為是高僧,並分配了舍利子帶回供養,於是濟公漸漸有了神話的色彩。不久之後問世的《如淨和尚語錄》中便有了將濟公和羅漢關聯起來的跡象,上面記載如淨和尚很推崇濟公,寫詩讚曰「天台山里五百牛,跳出癲狂者一頭。賽盡煙花瞞盡眼,尾巴狼藉轉風流。

這首詩頗具禪意,蘊藏著佛教的典故。天台山在中國佛教非常有名,是天台宗的道場,自古以來就有五百羅漢現真身的傳說。詩句中提到的五百牛就是五百羅漢,而牛則在佛教中是象徵大力和大自在的意思。濟公出生的家鄉在天台山下,正好與五百羅漢和天台宗的傳說相印證。詩句中提到的那一頭癲狂者,便是濟公,其中隱喻濟公是五百羅漢之一轉世現真身。但此時的南宋佛教還沒有給濟公定具體的羅漢名號,只是有著一種意向性的說法。這種狀態一直流傳了數百年,直到明朝後期小說,《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問世後才有改變。

明朝是中國小說發展的第一個巔峰期,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問世後,各種神話小說大行其道。《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而且一出現就很快被濟公的推崇者們接受。這部小說採集了民間大量的濟公神話進行改編創作,算是濟公小說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小說作者在書中將濟公塑造為金身羅漢下凡轉世,這是濟公在神話中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神位。金身羅漢在佛教很普遍,一般是木胎金身的樣子,算是民間常拜的羅漢之一。他的地位不算高,但是在民間普及度很高,所以很快被老百姓們所接受。

後來又在明晚期通俗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集《三教偶拈》中又出現了一篇關於濟公的短篇小說《濟顛羅漢淨慈寺顯聖記》。這篇小說中濟公的羅漢形象又被修改了,他從原來的金身羅漢,變成了紫腳羅漢。這個紫腳羅漢流傳比較久,直到明末清初的小說《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中也還在延續這種設定。而且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對紫腳羅漢進行了更細節的設計,提出了紫腳的顏色是「紫磨金色」。從佛教經典看,紫腳羅漢並不是佛教中的羅漢名稱,這完全是作者杜撰的。但是紫磨金的顏色在佛教中卻有著特殊的地位,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在佛教的《涅槃論》中記載,「閻浮檀金有四種,一青二黃三赤四紫磨。」這個紫磨金在其中有著最高的等級,被喻為如來。孔融在《聖人優劣論》中認為,「金之優者名曰紫磨,猶人之有聖也。」可以說紫磨金無論是在佛教,還是在儒家都是非常高檔的顏色,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小說作者用紫磨金來形容紫腳羅漢,實際上是將濟公從普通的金身羅漢上升到了聖僧的層次。如此高規格的設計,濟公在佛教和民間百姓中的地位再度被拉高了。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又有新版本的濟公小說處世,這次濟公的變化更大了。

之前的小說中對於濟公的羅漢來歷塑造都是比較模糊的,就算是紫腳羅漢,也是主要做形象塑造,對於羅漢背景和來歷都不涉及。而康熙年間的濟公小說《麴頭陀新本濟公全傳》中卻對濟公的羅漢背景加以的描述,裡面描寫濟公的前身羅漢是揭波那光梵尊者,是羅漢堂東偏第一百八十八尊羅漢。這種描寫連濟公的前世都在進行詳細設計了,可見當時老百姓對濟公的崇拜已經進入了新的層次。不過從佛教的經典來看,五百羅漢中第一百八十八尊為電光尊者,似乎與小說中也不是一回事,這說明這個羅漢也是作者杜撰出來的。

濟公正式成為降龍羅漢,還是從乾隆時期開始的。清朝時候乾隆皇帝欽定了十八羅漢,並且將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作為排名前兩位存在。於是降龍羅漢有了官方認定的權威性,受到了民間和佛教方面的認可。於是後來的濟公小說中為了迎合官方和民間百姓的呼聲,大膽的使用了濟公就是降龍羅漢轉世這一說辭。這個說辭因為有官方背書,在民間流傳很快,不久便統一了民間的呼聲。到了清朝光緒年間,幾乎所有的《濟公傳》小說、戲劇、評書中都使用了這一設定,幾百年來不斷的深入人心,對現代濟公作品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濟公從南宋的瘋癲僧人到清朝的降龍羅漢經過了數百年的變遷,中間幾經波折,先後多了金身羅漢、紫腳羅漢、揭波那光梵尊者等一系列的稱號。實際上這些還是能夠在古籍中發現的,據說還有不少口口相傳的羅漢封號,都是民間藝人們為濟公所準備的。比如喇嘛教在清朝大行其道後,濟公又有了活佛的稱呼,就連藏傳佛教的僧人們都對其尊敬不已。有了這些被神話的羅漢背景後,濟公在民間的聲望進入巔峰,成為自南宋以來名聲最大,最受歡迎,傳奇故事最多,信徒也最為廣泛的古代僧人。

從濟公故事發展的歷史來看,他一步步從凡人瘋僧走到了佛教聖僧的地步,完全是民間百姓推動而發展起來的。由於他再世時遊走天下,為老百姓付出太多,又甘願放棄萬貫家財,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成為了最具感召力的傳奇故事。這種故事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也是他們在面臨封建時代的壓迫式緩解精神壓力的麻醉劑。清朝作為推崇佛教的王朝,對於這樣的高僧自然不會忽略,於是兩者一拍即合,成就了降龍羅漢轉世為濟公的傳說故事。這個故事至今為止還在不斷演變,電視劇、電影、遊戲、小說等故事也越來越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