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土葬浪費土地火化會節約土地,這種論點與事實洽洽相反

阿平說三農 發佈 2023-01-27T03:03:05.816430+00:00

火葬只是在土葬中添加了一個步驟,造成了更大的土地資源浪費。節約土地資源的目的沒有達到。特別是聽到村里誰誰得了什麼病,年齡在40歲或50歲的,更是感到惋惜,眼眶濕漉漉的。

火葬只是在土葬中添加了一個步驟,造成了更大的土地資源浪費。節約土地資源的目的沒有達到。反而極大地浪費了資源和人力財力。

在我國傳統的觀念及思想意識的薰陶下,人在去世後需要風風光光的下葬,入土為安是人們自古以來的做法,每次送走鄰居及親人的場面心裡總是失落的,五味雜陳。特別是聽到村里誰誰得了什麼病,年齡在40歲或50歲的,更是感到惋惜,眼眶濕漉漉的。

隨著我國殯葬改革的進行,很多地方不可以用棺材了,木頭棺材全部打掉,只能是人死後拉到火葬場火化,火化費用另計。多數地方現在是火葬完了重新把骨灰再放入棺材中埋、火葬產生的費用包括骨灰盒一般情況八千到一萬左右,火葬後不可能不用,質量差一點的骨灰盒也得三千左右。骨灰盒下葬時會一同埋掉、這樣火葬所有的費用都白白浪費。無形之中給老百姓帶來額外負擔。這也是不願火葬的最大根源!為什麼在民間流傳一句話:「現在是死不起了!」


傷心的同時也感受到農村的殯葬改革增加了村民的負擔。也有不少人抱怨,這無疑農村的殯葬改革已不得民心了

北京大學教授吳飛曾建議要恢復土葬,他說:「火葬是把人當垃圾處理」,一位敢於說真話實話的專家,為他點讚,在歷史的長河中,老一輩人去世後在村子人們被認為是最看中的一件事,祖祖輩輩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在社會民間中老去了的祖輩們在精神上,心靈上,代代相承,這說明了人類精神文明傳承的存在與重要性,如果人類脫離了精神文明傳承,那麼人類就變成了冷血無情感之人類,那樣和一台機器人沒什麼兩樣

有人說土葬浪費土地火化會節約土地,這種論點與事實洽洽相反

首先火葬不利於農村,很多農村人死後火葬回來在農村占地比較大;其次火葬不利於文化發展,簡單說就是中斷了二千多年喪葬文化。現今文化發展農村是占主要繼承,如果這樣操作那麼農村會逐漸斷開文化繼承,為什麼很多農村人回家過年沒有年味的道理一樣,估計再過一兩輩就開始有人忘記民族文化,在學校聽老師空談文化,而且連老師都沒實踐過民族文化的人。

農村殯葬改革該如何進行下去才能得民心?

第一,為了親人對逝者寄託哀思,維護和保持親人對逝者的完整形象,土葬應統一一定的深度實行深埋(葬)。允許樹立一塊墓碑,以銘誌逝者下葬之處。同時確保墓碑周圍能夠種植粧稼作物,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資源

第二,土葬是可以不在土地表面堆積土包子,往地下挖深2米以上填平與耕地表面一致,為了便於後代瞻仰面懷可在此棺位上方埋放直徑為20至30公分高30至50公分高的水泥或大理石樁,這樣即人性化又符合民意更不占用影響土地耕種。

第三,我贊成根據當地風俗,合理採用多種葬法,完全沒有必要一刀切,況且現在的火葬制度已變了味,至少5一10萬的開支,並在強調墓穴證的合法藉口下,變向要求土葬。人的多元化本質決定喪葬的多樣化,才符合社會規律。過份強制一種人的活法和葬法,最基本的是違背倫理關係

第四,應該讓死者家屬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在一些農村地區,因為強推火葬,最終形成了「先火葬后土葬」的奇觀

其實不管是火葬還是土葬都不是問題,按風俗來比較好,但是公墓是最浪費土地的,因為公墓幾乎是永久性的,而農村土葬是要規定不能用混凝土澆築,不用說下葬百年後,五十年後都可能已經找不到墓地了,幾乎恢復了原來的土地,所以土葬是最有利於生態恢復的,又符合傳統習俗,所以恢復土葬利大於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