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譚》火了,背後有什麼秘密?

環球人物雜誌 發佈 2023-01-27T03:12:33.865000+00:00

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在嗶哩嗶哩陸續播出後,總導演陳廖宇和短片其他幾名導演一起外出吃飯,其間閒聊起《中國奇譚》的創作歷程,飯店老闆聽到後,突然端出一盤菜和兩瓶酒,「我特別喜歡你們的《中國奇譚》,這些酒菜是我額外送給你們的」。

「奇境入夢,我在其中」


作者:馮璐 范雨瑩


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在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陸續播出後,總導演陳廖宇和短片其他幾名導演一起外出吃飯,其間閒聊起《中國奇譚》的創作歷程,飯店老闆聽到後,突然端出一盤菜和兩瓶酒,「我特別喜歡你們的《中國奇譚》,這些酒菜是我額外送給你們的」。


陳廖宇和同事們一時愣住,「在過去,動畫片導演隱於作品背後,很少會被觀眾認出來」。



《中國奇譚》以動畫形式講述了8個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故事。題材包羅萬象,從鄉土眷戀到末世情懷,從生命關懷到人性思考,鋪陳開一個極具中式想像力的世界,呈現出中華文化跨越時空的魅力。目前,《中國奇譚》已經更新上線5集,播放量突破1.4億,豆瓣更是收穫了15萬多名觀眾打出的9.4分高分。


作為影片總導演,陳廖宇希望《中國奇譚》帶觀眾「遇見不一樣的妖」,讓東方奇幻美學煥發時代新生。更重要的是,站在中國動畫誕生百年的時間節點上,他希望《中國奇譚》這樣的作品能代表中國動畫的不斷探索。


志怪故事的新時代


在《中國奇譚》中,古代書生、廟宇泥像、胡同里的黃鼠狼、案板鲶魚都有可能是「妖怪」或「精靈」,成為承載人們想像、情感、願望的載體。「志怪文化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想像,《中國奇譚》其實是在去發現和表達人類精神世界的不同鏡像,希望締造出『奇境入夢,我在其中』的觀影體驗。」陳廖宇說。


·陳廖宇近日在工作室接受專訪。


最先播出的《小妖怪的夏天》,用新時代的語境搭配幽默畫風,中國畫技法給觀眾們帶來「熟悉的陌生感」。故事的背景是家喻戶曉的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滿滿的童年回憶殺。主角卻是一隻想吃唐僧肉的無名「小豬妖」。


在「浪浪山妖怪公司」里,小豬妖其實只是被當作刷子刷鍋的小小螺絲釘。他背負著一晚上砍1000斤柴的超強KPI,等幹完活卻被告知不需要了。


「你在教我做事」「去做,按照我的方法做」,來自小豬妖上級的台詞,讓觀眾在品味動畫敘事的樂趣時,默默聯想到職場上的自己,五味雜陳。在山洞裡,小豬妖說想要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而媽媽擔心他太辛苦,關心他葫蘆里有沒有裝滿水,一番親情對話,更強化了觀眾的情感投射。


「這是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視角獨特,好玩、有趣,也不失現實意義,容易引起觀眾共鳴,作為8個短片的入門,是比較合適的。」陳廖宇說。


·《鵝鵝鵝》劇照。


第二部《鵝鵝鵝》改編自中國古典志怪小說集《續齊諧記》中的《鵝籠書生》,意指「幻中出幻,人生變化無常」。在陰森詭異的鵝山,瘸腿狐狸頭戴簪花,變出一桌酒宴,背鵝人頂著黑眼圈,經歷光怪陸離的一天,最終發現一切欲望都不過是個「鵝籠」⋯⋯


短片無對白,用短短几行第二人稱的文字,講述了背鵝人偶遇狐狸公子的荒誕故事。「夢裡不知身是客」的簡介耐人尋味,結合素描與水墨韻味的黑白紅畫面,則突出了中國志怪風的神秘氣質。


《鵝鵝鵝》的最後,少女的珍珠耳環化成群鳥飛走。陳廖宇覺得這個結局特別美,「引而不發」的朦朧情感,留給觀眾「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學想像空間。


·《林林》劇照。


白雪叢林中,一陣神秘的狼嚎拉開第三部短片《林林》的序幕。這部最新播出的短片通過白雪、森林營造出「林海雪原」的肅颯意象。劍拔弩張的獵人與被逼到懸崖邊的狼,令觀眾情緒繃緊,狼孩子林林和獵人的兒子小虎成為朋友後,一場關於自我的交戰也步步逼近。


「最後,作為狼的林林和長大後的男主隔河而立,他們到底是和解了,還是互生怨恨,抑或林林轉身消失,誰也說不清,傳統文化美學的特質就是留白。」陳廖宇說。


·《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宣傳海報。


剛剛通了巴士的普通鄉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孩子們無憂無慮地在鄉間嬉鬧,村民們圍坐在馬路邊吃飯、納涼……返鄉過年期間播出的《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則在淡淡傷感的散文詩氛圍中,勾勒出鄉土變遷的圖景。


在村民們熱衷求子的神廟裡,小神仙們每到夜晚便會從石像里出來。而這一切奇異的兒時幻夢,隨著鄉村巴士的遠去而終結——人們不再痴迷於拜神求子的儀式感,即將被拆除的廟裡,兩位老神仙慢慢離開石像,帶著小神仙、男主的兩個影子和狗、妖怪嚇傻的王孩兒坐上巴士,消失在這個村子。


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這輛巴士象徵了時間與城鎮變遷的巨輪。而最後響起的絕美嗩吶,則被部分觀眾形容為傳統鄉村的輓歌。


大年初一播出的《小滿》以剪紙和皮影戲的形式,講述了一個「井下寶船、湖中夢話」的故事。小滿兒時受到井下「黑魚精」的驚嚇,後來這個怪物的影子總是伴隨著他。


井下船,象徵著小滿未曾解答的疑惑和未能原諒的自我。隨著小滿慢慢長大,他克服了這個陰影——怪物不過是一條鲶魚,而大人們也把井封上了。引起觀眾共鳴的,除了各自童年的秘辛往事,還有唐代雅樂和紅金色調烘托出的節慶氣氛。


·《小滿》劇照。


接下來,還有3部短片將陸續面世。脫胎於中國神話的《玉兔》、描繪北京胡同奇談的《小賣部》,以及具有東方浪漫風格的《飛鳥與魚》,都以細膩的中式美學為主基調,從不同維度對傳統文化進行新的時代表達。


《中國奇譚》的8個故事風格差異很大,但都流露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氣息,讓人感受到中華文化奔湧向前的生命力。


陳廖宇表示:「我對中國風格的理解是,前人創造的傳統為今天所用,但這並非刻意重複前人的東西,也不是標籤化、符號式的風格,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富礦另闢蹊徑的挖掘,自然流露、自然生長出來的特性。」


事實上,中國動畫片自1922年誕生那一刻,就與中華傳統文化水乳交融。當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呈現已成為中國動畫片主流。跳出國產動畫創作的舒適區,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也成為時代賦予中國動畫人的使命。


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奇譚》背後是百年國漫的探索與傳承,它嘗試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層解讀,展現出中國動畫賡續歷史而又不失創新的藝術表現力。


「不能玷污人們心中的齊天大聖」


如果只用兩個字來形容《中國奇譚》,陳廖宇認為應該是「多元」。據陳廖宇介紹,《中國奇譚》從2020年年底開始策劃,初衷就是讓中國動畫有更加多元的呈現。讓更多年輕導演有機會創作,給中國動畫帶去新的活力。


「《中國奇譚》的短片導演都有一定的拍片經驗,同時處於很有激情的創作期。」陳廖宇說,「除了拍動畫片,我還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對年輕導演比較了解。確定了短片集的核心主題後,我去尋找那些最合適的人,最終選中的導演,背景、知識結構、經歷、藝術風格都各不相同。」


在製作《中國奇譚》的兩年時間裡,10名導演在固定空間裡連續創作,最終形成的8個獨立故事,或浪漫、或童真、或荒誕、或詭異、或驚悚、或引人深思,所表達的內核各不相同,但都在不同方面,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儘管也有觀眾認為部分短片的主題有些艱深,但陳廖宇表示,創作者有責任提高觀眾審美門檻。在豆瓣的評論區里,不少觀眾表示沒看懂《鵝鵝鵝》這個故事,留言說「不明覺厲」,這也說明他們認可導演在這裡建立的新規則——我承認我還不太懂,但這個新規則看起來蠻厲害的。


·《鵝鵝鵝》劇照。


「動畫片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把很多東西都包容進去。我希望呈現出動畫片的多元化。每個片子都有自己的類型、敘事方式和視覺風格,而《中國奇譚》中的很多閃光點,正是因為聚集了這些不同背景的人。」陳廖宇說。


動畫短片集的內容視角也是多元的。陳廖宇發現,有觀眾從管理學角度批判「浪浪山妖怪公司」,分析了公司目標設定為吃唐僧肉是否合理,中層幹部朝令夕改令底層員工沒法做等等。


「創作者並未從這些角度去編織故事,但我覺得觀眾說得也挺對的。具備多種解讀性,正是作品的魅力,說明它提供了足夠多元的信息和內涵。」


·《小妖怪的夏天》劇照。


而對於《小妖怪的夏天》的結尾,有觀眾提出,如果孫大聖迎頭一棒「打死」小豬妖,會更有衝擊力。


「開始的確有這個方案,也討論過,但觀眾去看一部電影,他想要的是什麼?一是看到現實,二是他還要看到希望、看到溫暖。多數觀眾的情感是樸素的,就是好人得有好報。而小豬妖勇敢、真誠、善良,所以我們最終設置了這樣一個給好人褒獎的結尾。」陳廖宇說。


看到「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孫大聖」這句影評時,陳廖宇鬆了一口氣,慶幸最終選擇了正向情感的結局,「不能玷污人們心中的齊天大聖」。


「我們沒有辜負上美影這三個字」


陳廖宇是「70後」,1990年從浙江美院附中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的動畫專業。當時他對這個專業沒有太多了解,只是一直比較喜歡畫漫畫,看到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的招生簡章上寫著考試內容之一是漫畫創作,於是就報考了。


「後來隨著在大學裡對動畫的學習、了解和實踐,我逐漸開始熱愛這個具有豐富藝術形式的專業,它足夠裝得下我對創作的所有想法,以至於到現在一直從事這個專業。」他說。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影」)1983年出品的《天書奇譚》,是他心中國漫的標杆式作品。「看《天書奇譚》時,觀眾會很歡樂。《天書奇譚》其實離既具有藝術性又具有娛樂性的影院大片,就只差一層窗戶紙了。」


·《天書奇譚》劇照。

上美影也是《中國奇譚》的出品方。對陳廖宇來說,這是一種壓力,也意味著某種使命,「大家對你的期待就是不一樣的了。因為『上美影』這3個字詮釋了中國動畫的高峰。要代表上美影的水平,就必須傳承前輩們的創作精神,突破自己原有的水平,膽子再大一點,再極致一點」。


「我讀大學時的很多老師來自上美影,我和上美影有著學術基因的內在聯繫。」陳廖宇說。上美影的獨特氣質,是對動畫片多種可能性的探索——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陳廖宇很欣慰的是,有觀眾夸《中國奇譚》時說,「這才是上美影,上美影還是上美影。」


看到這句評價,他覺得心裡一塊石頭落地了,「我們沒有辜負上美影這3個字」。


《中國奇譚》播出後,陳廖宇感嘆,「觀眾真的是藏龍臥虎,跟觀眾交流的過程中,會發現他們更看重的那個點,並非創作者所預料的。當把作品交給觀眾的那一刻起,這個作品的解釋權就不是創作者的了。去看觀眾評論時,有時真的是一身汗,但也會帶來很多創作方面的啟發」。


作為一名科班出身的正統的動畫人,剛接觸「彈幕」這種網絡現象時,陳廖宇感覺「破壞畫面,太不高級了」。如今他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彈幕是一種觀影體驗,我和我女兒一起在B站看《中國奇譚》時開著彈幕,肚子都笑疼了。既然這種東西產生了,不是曇花一現,那它肯定有自己的特點。」


陳廖宇深知如今的動畫產業面臨不一樣的網絡環境。


「短視頻打破了傳統的視聽敘事方式,以前需要專業人士扛著攝像機去拍片,現在隨便一個村裡的大叔,用一部手機基本上都可以完成,甚至可以做出很驚人的東西。」這些新事物都可以交給時間去選擇,而不是用自己固有的觀念去評判。「短視頻為傳播提供了更大、更好的機會,很多小眾的、個性的、風格化的作品,只要內容足夠好,很容易通過網絡匹配到相應受眾,以前是沒有這種機會的。」


·《林林》劇照。

這也正像短片《林林》中,獵人的孩子覺得小狼林林很可愛,很友好,我管你是狼還是什麼,對我來說你就是好朋友。這是一種童真,「創作者要有赤子之心,像小孩子一樣,對現實生活保有感受力,然後讓一切自然流露,而不是先入為主,早早形成一整套固有觀念。一個人如果過早形成靠觀念去創作的模式,很可能就越來越僵化」。


一部動畫片的成功,少不了故事、畫面、美學、想像力等多種因素配合。陳廖宇更傾向於從創作者的角度解讀《中國奇譚》的流量密碼,「歸根結底,創作者要足夠真誠,只有你對自己是真誠的,才能把共鳴感帶給觀眾」。


總監製: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凌 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