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雁返鄉!石林阿著底村:一切都變得更好了

掌上春城 發佈 2023-01-27T06:52:09.781672+00:00

掌上春城訊1月24日大年初三,石林縣長湖鎮阿著底村的姑娘小伙面對面、排對排,彈起大三弦、唱起彝家山歌,優美的旋律響徹阿詩瑪的故鄉。2020年,阿著底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掌上春城訊1月24日大年初三,石林縣長湖鎮阿著底村的姑娘小伙面對面、排對排,彈起大三弦、唱起彝家山歌,優美的旋律響徹阿詩瑪的故鄉。

2020年,阿著底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如今,阿著底村緊扣「當標杆、作示範」的目標定位,堅持黨建引領,著力打造以發展產業為主線、發展旅遊為抓手、生態文明建設為助力、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為亮點的鄉村振興樣板區。

歸雁返鄉 助力鄉村振興

「瑪詩寨子喲,生我的地方。美麗的瑪詩,富饒的瑪詩,養我的地方……」在彝族撒尼敘事詩中,高高的青松樹長滿山崗,翠竹掩映著彝家山寨,阿著底村美得如夢似幻。

20世紀90年代初,在這個曾經叫做 「干塘子」的彝族撒尼人村子,村民守著廣袤的山林和土地,卻只能填飽肚子,好不容易趕一趟街,只敢買點油鹽醬醋,連水果糖也捨不得買一顆。

近年來,阿著底村貫徹「鄉村振興,人才先行」發展理念,落實「幹部規劃家鄉行動」,充分挖掘人才要素,選優配強村黨組織班子,形成「能人治村聚能環」,用人才激發地方經濟發展活力。普春林是阿著底村黨支部書記,正是被「聚能環」吸引,辭去工作,選擇回到阿著底村施展個人才能。像普春林這樣一批人的選擇,打破了人才由鄉村向城市單向流動的格局,加快構築鄉村振興人才高地的進程。

近幾年,長湖鎮將阿著底村定為鄉村振興試點村,堅持把「美麗庭院」建設作為提升農村庭院環境的重要抓手,並通過以獎代補,採用補助美麗庭院打造30%占比資金方式,挖掘10戶阿著底村「美麗庭院」建設帶頭人,以點帶面,影響四鄰,提升村民參與「美麗庭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傳幫帶的連片效應。此外,阿著底村還聘請雲南大學教授李艾東為「名譽村長」,指導建設「美麗庭院」等鄉村振興工作。

阿著底村以開放的姿態,將黨建作為人才振興的紅色引擎,高舉「人才振興火炬」,書寫與人才「雙向奔赴」的佳話。

發展鄉村旅遊 留住美好鄉愁

海拔1900米以上、全年日照2000小時以上,加上較大的晝夜溫差、土壤疏鬆、排水性好,這些自然優勢使阿著底村成為高品質糖心蘋果的「夢幻產地」。

阿著底村嘗試跳出傳統的玉米、烤菸種植模式,充分發揮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氣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蘋果、核桃、甜柿種植,著力打造「紅富士」優質蘋果品牌,發展種植優質蘋果300餘畝1萬餘株;種植甜柿760餘畝、核桃2000餘畝。

有了產業,阿著底村藉助濃郁的彝族文化、秀麗的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積極探索「彝家樂」經營模式,村內陸續開辦玉花園、萬寶園等多家農家樂,每年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阿著底村充分發揮農村致富帶頭人的作用,積極探索「協會+繡品廠+會員」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大力發展彝家刺繡,並於2005年依託龍頭企業,整合彝家刺繡資源,先後成立「阿著底民族刺繡產品開發協會」、普氏民族民間刺繡廠。協會現有會員7000餘人,年產值最高時達1000萬元,為農民增收和建設新彝村搭建平台。此外,阿著底村還建設觀光農業生態園及入村柏油路景觀道路;規範民居建設,建立阿詩瑪故居旅遊休閒風情園。2013年,阿著底村大力推進阿著底都市農莊項目建設,在原有民居基礎上改擴建集餐飲、娛樂於一體的休閒服務中心,並以民族文化博物館、阿詩瑪故居和民族文化傳習館等配套設施為主體,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池水碧波蕩漾、鮮花嬌艷欲滴、綠樹亭亭如蓋……如今的阿著底村正在一步步變美變好更宜居,村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也正在把「在家的人不願走,在外的人想回家」的鄉村振興夢照進現實。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翊翔

實習生:張慶圓

責編:吳晨萍

編審:劉瑩

終審:周健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