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一束光|守護「生死之門」:頂得住、打得贏!

河南商報 發佈 2023-01-27T08:40:19.401898+00:00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王苗苗/文 受訪者供圖站在病區辦公室的大屏前,秦秉玉眉頭微蹙,手指在屏幕上划動,病房患者的監護數據隨即跳出,「數據最能反映問題,一個細節也不能漏掉。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王苗苗/文 受訪者供圖

站在病區辦公室的大屏前,秦秉玉眉頭微蹙,手指在屏幕上划動,病房患者的監護數據隨即跳出,「數據最能反映問題,一個細節也不能漏掉。」

作為河南省人民醫院急危重症醫學部主任,大概在2022年12月15日前後,秦秉玉的手機就開始響個不停,科室床位全滿、轉入ICU請求不斷……那時起,秦秉玉和團隊開啟了「戰鬥模式」,「頂得住、打得贏」的科室口號,成為團隊每個人心中的堅持。

床位需求前所未有,增設病區成迫切需要

連軸轉搶救病人,安撫家屬焦慮情緒,給家屬分析患者病情,還要想辦法滿足不斷傳來的轉科請求……約是在2022年12月15日左右,原本已接近滿負荷運轉的河南省人民醫院中心ICU迎來了病人高峰。

那時,中心ICU一、二、五病區75張床位全部收滿,15張機動床也被拉上戰場。即便如此,每個病區每天收到的床位預約申請,仍然有15到20個,多到填寫預約患者信息的白板都寫不下。

為緩解病床緊張情況,2022年12月30日,按照醫院安排,該院7號樓增設ICU六病區,共24張床位,並調派重症醫學科8名醫師和25名護士,以及其他病區23名護士前往新病區收治重症病人。

但增設病區對ICU來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僅選址問題就幾經考慮。「我們最看重的就是氧氣的管道,得考慮極端情況下的氧氣流量問題。」秦秉玉和醫院相關部門在認真考察後,最終將新病區安在了剛改造過的7號樓。

位置選好了,儀器設備也是一個大問題,醫院為此也是想盡了辦法。隨著心電監護儀、呼吸機、微量注射泵、防褥瘡墊子、輸液泵等儀器到位和調試完成,2022年12月31日下午4點,中心ICU六病區迎來了首批重症病人,並於第二天中午24張床位全部收滿。

「有病人轉出去,就有新的患者轉來,病床一分鐘不停歇連軸轉。」秦秉玉說。

探索加速重症病人周轉新模式,發布診療策略指引全省重症救治

增開新病區,但病人量也在增多。如何加速重症病人周轉,讓更多患者得到及時有效地救治?在這方面,秦秉玉和團隊探索出了新模式。

「一、二、五病區病情較輕的患者轉到六病區,留出床位來接收急診轉來的病人。」據秦秉玉介紹,在病人高峰期的那段時間,中心ICU在加速重症病人周轉上探索了諸多辦法,如,需要呼吸機的重病人經過幾天救治,可以脫離呼吸機且病情相對穩定後,將其轉入呼吸科或其他相應病區,如此,普通病區一些急需氣道支持的重症病人就可以被轉入ICU。

然而,秦秉玉和團隊遇到的問題,也在全省各地醫院發生著。面對大量等待救治的重症患者,秦秉玉意識到必須儘快為全省臨床決策提供依據,促進規範化診療,尤其是提高基層患者的救治水平。

1月2日,秦秉玉召集所有副主任醫師及以上骨幹19人,秉承循證、簡潔、臨床可操作原則,參照國內外指南、共識、臨床研究資料庫以及大型臨床研究證據,並結合一線臨床工作經驗和專家意見,緊急制訂了《河南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成人新冠肺炎診療策略》,並於1月3日線上發布。

「我希望全省的治療是一個同質化治療。」秦秉玉坦言,河南省人民醫院作為全省重症的主委單位,有責任、有義務在最短時間內,提煉經驗和共識,為全省醫療機構的重症救治,提供明確清晰的方向,而由於在18個地市建立了聯絡群,因此診療策略一發布,很快就能被推薦落實。

不僅如此,2022年12月22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就已按照省衛生健康委的要求,牽頭組織河南省重症醫學質量控制中心專家,錄製了20餘集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的網絡培訓視頻,每一集時長30~40分鐘不等,並面向全省線上發布。

「戰鬥性」減員,他只能既心疼又無奈地做這個決定

不僅患者數量多,高齡、基礎病合併呼吸感染、病程周期長等情況,也增加了救治的難度,特別是整個重症醫學科也迎來了最困難的時刻——「戰鬥性」減員。

「到目前為止,三個病區差不多300多人全部感染。」醫護人員先後感染,使得原來每4天才會有一次的「白+黑」24小時值班,那段時間,幾乎隔一天一次,即使到了下班時間又常會加班,工作量是以前的兩倍還要多。

救治不能停、患者不能等,秦秉玉只能心疼又無奈地做出決定:病症較輕的醫護人員堅守在崗,症狀有所緩解的醫護人員臨時加班,同時成立新冠互助組,所有同事可入群尋求幫助,包括但不限於病情進展互助、心理干預互助、工作應急互助、家庭私事互助等。

「夜班很辛苦,12個小時不能睡覺,當時也很擔心疲勞出現心肌炎。」這種情況讓秦秉玉很心疼、很無奈,但也沒有辦法,因為不可能「大批全撤下來回家去休息」,而此時看到團隊成員的堅守和拼搏,秦秉玉心裡五味雜陳,他寫下了一封家書,向每一位重症人致敬。

他在信中這樣寫道:「在ICU醫護嚴重減員的情況下,湧現出了輕傷不下火線可歌可泣的ICU先鋒戰士,此情此景讓我們科室管理團隊深深感動!回憶河南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16年的成長曆程,每次都是在關鍵時刻『頂得住』,才有了我們『打得贏』的今天!在此,我也心疼地提醒大家:工作、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及時給科里講,我們會匯報給醫院幫助解決!只有我們安全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

採訪當天,重述信中內容,秦秉玉再次紅了眼眶,「真的心疼他們。」

充滿陽光的ICU,來自醫患的雙向感動

在很多人印象中,除搶救時,ICU里只剩下儀器設備聲,但秦秉玉認為,ICU不應是冰冷的,應該要有陽光,要有科室文化。

為此,他努力讓ICU病區有陽光照進來,讓患者因看到陽光充滿對未來的渴望。他還積極打造科室文化,在提高醫護人員溝通能力,引導大家換位思考之外,強化團隊意識和關鍵時刻頂得住的信念,讓ICU成為一個溫情和希望之地。

十幾年來,秦秉玉幾乎沒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從非典、禽流感,到新冠病毒感染,他的身影總出現在一線,今年春節也不例外。有人說他這樣太忙太累,對家人也有所虧欠,可看著患者康復,看到家屬舒展的眉頭,秦秉玉覺得一切都是那麼值得和美好。

在河南省人民醫院ICU,醫護人員被患者感動和溫暖的事情,也在接續上演。

一名94歲高齡的老奶奶,在病情逐漸好轉後,每天都會寫詩讚頌醫護人員。轉出ICU當天,她再次賦詩一首向醫護人員表達感激之情:行走如飛,來去匆匆。救死扶傷,大道通行。老樹枯枝,借力更新。人才濟濟,祝我脫困。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活著出去,設宴酬賓。

另一名70歲患者,每當有醫護人員經過或者發生目光對視時,老人都會主動對醫護人員豎起大拇指。還有六病區收治的首位63歲患者,經過治療走出ICU大門時,她面向主管醫師陳超深鞠一躬,「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感謝你們讓我度過了這一劫,能安心回家過個好年!」

回家過年,是每一個患者和患者家屬的心願,也是秦秉玉和全體ICU醫護人員努力的目標、共同的期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