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旅客進行「入境特定檢測」後,美國航空業先撐不住了

唐河政法 發佈 2023-01-28T05:31:04.922995+00:00

據悉,上月末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單方面對中國旅客發布入境限制,要求所有自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乘客入境前需要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或是陽性康復證明。

據悉,上月末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單方面對中國旅客發布入境限制,要求所有自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乘客入境前需要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或是陽性康復證明。本月15日至16日,中國駐外大使館發布了多份通知,並明確規定自17日起美國、日本、韓國所有旅客登機前48小時內必須進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呈陰性者方可來華。此前中國外交部已經表明立場:對執意針對中國採取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的國家,中方堅決反對並採取對等措施。

消息提到,中國和美國相繼對航班旅客執行「入境特別檢測」,這讓很多打算赴華的商業團體頗為擔憂。因為儘管中國沒有像對待日、韓一樣對美國停止短期簽證,但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讓往來旅客改變行程,且一部分群體對核酸檢測持排斥的態度。另一個關鍵問題在於美方和中方都沒有宣布這種入境設限持續多久,企業擔憂雙方的措施是否會有升級的風險,基於這些因素讓一些長期計劃難以開展。

17日,代表美國10家主要航空公司和加拿大航空公司的美國A4A航空協會開始向美國政府施壓,要求其延長航班的豁免政策(即航班無人乘坐或很少人乘坐時觸發的保護機制)。在這份聯名信件中提到,由於繁瑣、不確定和不斷變化的旅行要求和進入壁壘,往返中美的國際航空旅行市場非常低迷。基於此在3月份(豁免到期)以後,行業對來自中國等地區的旅客預測非常不樂觀,現在雙方旅客來往已經比2019年下降了88%。信件的最後還隱晦地提到了該現象的原因:因為美國政府針對特定國籍的入境限制降低需求,他們的客人沒有辦法判斷行程。

有分析認為,率先發起「抗議」的航空業無疑是美國限制政策的最大受害者。中美入境旅客是美跨國航班的最大客戶之一,疫情後雙方互相入境者大量減少;中方在不久前調整了疫情防控政策,並重啟簽證發放業務,致使該行業對今年的前景預測非常樂觀。但突如其來的「入境壁壘」讓中美雙方又回到了之前疫情時期的入境模式,這意味著很多航班將繼續保持低迷的客流量,不得不依靠豁免政策維生。

值得一提的還有,對航班進行豁免補貼的成本最後仍然來源於美國政府,所以遭受的損失還是政府來買單。一部分商業團體也在向所在選區的議員施壓,要求他們儘快取消限制政策,美國當前的通脹模式非常需要進行「復甦」,相關質疑正在源源不斷地被傳達到華盛頓。對此有評論稱:「航空協會在聯名信中寫得非常明白,美國政府的入境限制讓他們損失了很多客戶,且損失還會進一步擴大。但美國似乎並不『缺錢』,頂著巨大的壓力仍然要選擇消耗下去,不知道他們的目的何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