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河南平頂山正式繼承汝州衣缽,又多收了3個縣!

圖說ts 發佈 2023-01-28T07:02:24.804164+00:00

如果按照92式車牌來看,豫D交給了河南平頂山市,是第4位的順序,而在當年的平頂山確實有實力。不過平頂山在歷史上名氣並不大,即使貼上了一個鷹城的標籤,但是還是讓很多人非常陌生。

如果按照92式車牌來看,豫D交給了河南平頂山市,是第4位的順序,而在當年的平頂山確實有實力。不過平頂山在歷史上名氣並不大,即使貼上了一個鷹城的標籤,但是還是讓很多人非常陌生。但是如果談起汝州的話,大家耳熟能詳的自然是宋朝時的「哥官汝鈞定」五大官窯,即使在清朝時期仍然還有汝州直隸州,當時的汝州下轄郟縣、寶豐、魯山、伊陽,基本相當於如今的地級市。而如今除了伊陽劃給洛陽以外,其餘的4個縣級單位都在如今平頂山市的管轄範圍內,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是平頂山市繼承了汝州直隸州。不過相對於汝州直隸州而言,又多收了3個縣,而汝州市雖然是直管縣,但是卻偏居西北!

清朝末年,宣統退位,民國肇始,北洋軍閥將首都定在北京,然後廢除了州府,當時的所有縣都直接歸省管轄,這就是省管縣制度。但是不久之後,這種行政方式還是感到非常不便,畢竟一個省管轄100多個縣,精力還是不夠的。當時將全省劃分為4個道,汝州直隸州,陝州直隸州和河南府基本打包給了河洛道管轄,當時的汝州改成了臨汝縣,此後再也沒有成為地級單位。

到上世紀20年代末,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又開始實行行政督察區制度,原汝州直隸州的4個縣被打包交給了許昌所在的第5區,伊陽縣交給了洛陽所在的第10區,伊陽縣後來改名汝陽縣,以便和洛陽下轄的宜陽縣區分。

這基本上是整個民國時期汝州的管轄情況,不是歸洛陽,就是歸許昌。原因其實很簡單,洛陽有隴海鐵路,許昌則有京廣鐵路,汝州所管轄的幾個縣都沒有鐵路經過,自然很難設置地級單位。

而汝州東邊的禹州,郟縣,葉縣,襄城都有公路通過,葉縣和襄城,舞陽縣甚至在建國前都已經開始規劃鐵路和京廣鐵路連接。而相比較而言,汝州不在交通要道上,又沒有規劃鐵路,確實發展不起來。

而建國初期,汝州等4個縣基本延續此前歸許昌管轄的傳統,組建了龐大的許昌專區。而到了1954年汝州單獨的劃歸洛陽專區管轄,原汝州直隸州的5個縣逐漸的被打散了。

在1957年,以寶豐縣的一部分地區為主成立了地級平頂山市,這個地區再次開始有了主心骨!雖然1958年地級平頂山市就變成了縣級平頂山市,但是由於煤炭大量開始開採,平頂山的崛起已經指日可待!

1960年寶豐縣撤銷,併入平頂山市。1964年縣級的平頂山市再次變成了地級的平頂山特區。當時全國陸續成立了10多個特區,有的是縣級的特區,有的是地級的特區,如今只剩下貴州六盤水市的六枝特區。地級的平頂山特區存在了5年時間,到1969年達到了建市的條件,所以更名平頂山市,並且成立了新華和衛東兩個區,當時沒有管縣。

而在1973年,曾經成立了一個地級的舞陽工區辦事處,到了1977年變成了平頂山市的縣級舞鋼區。當時的平頂山市區有煤,舞鋼區有鋼鐵公司,基本是絕配,不過等了兩年,許昌地區又將舞鋼區要回去了。畢竟在當時來講,很多人都想打報告去舞鋼做鋼鐵工人,這塊大肥肉許昌自然想要。又過了3年,等到1982年,舞鋼區又劃回了平頂山市,關於舞鋼的爭奪還是非常激烈的。但是舞鋼卻變成了飛地,和平頂山主市區並不相連,所以在第2年許昌地區將葉縣、寶豐和魯山3個縣劃歸平頂山市,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到1986年,許昌地區又開始分家了,其實主要是許昌和漯河分家,剩下的襄城縣和郟縣又給了平頂山。當時由於平頂山的經濟實力強,所以多交給了他一些農業縣讓他帶走。比如1983年安濮分家的時候,新成立的濮陽地級市,一下子拿到了濮陽,內黃縣,滑縣,長垣縣,清豐縣,南樂縣范縣,台前縣共7個縣,當時也是因為中原油田經濟實力強,所以劃給的農業縣多。

同樣是在1986年,洛陽市也將臨汝縣劃回了平頂山市,基本形成了平頂山市如今的格局。襄城縣在1997年又劃回許昌市,畢竟,在明清時期一直是許州的傳統轄地。而平頂山市如今管轄的葉縣和舞鋼,其實在歷史上長期是南陽府的地盤。但是對於汝州而言,隨著平頂山的崛起,汝州重新做回老大太難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