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夏商周體育史問題

青衣文史客 發佈 2023-01-28T12:26:05.365227+00:00

要想探究夏商周體育史,需要先了解一件事情。夏商周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雖然我們都知道華夏上下五千年,但是國外並不這麼認為。他們否定夏的歷史,認為沒有明確記載、文物等證據可以表明其存在性。我國學者為了證實中國5000年傳承,開展了長達數年的大型文化工程——夏商周斷代工程。

要想探究夏商周體育史,需要先了解一件事情。夏商周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雖然我們都知道華夏上下五千年,但是國外並不這麼認為。

他們否定夏的歷史,認為沒有明確記載、文物等證據可以表明其存在性。

我國學者為了證實中國5000年傳承,開展了長達數年的大型文化工程——夏商周斷代工程。

雖說該工程開啟於1996年5月,2000年9月結題。但是哪怕該工程已經結題,但是對於夏商周的挖掘從未停止。

河南省洛陽偃師二里頭夏商遺址的發現及發掘,徹底對外證明了夏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

此工程開展的目的在於了解夏商周三代確切時期,明確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延續性。

而項目的結果是讓人欣喜的,「斷代工程」的成功,填補了史學界對於夏這段歷史的空白,對於後世研究華夏民族起源及發展歷史提供了論證,本文所要探究的體育史也包含在內。

體育史是一門特殊學科,不同於一般史,「體育史」是「體育學」與「歷史學」的有機綜合。

日本教授岸野雄三認為:「體育史一方面具有體育學固有理論的特點,另一方面又是作為歷史來研究的雙重性學問」。

因此,可以看出體育史是在以歷史學為基礎的前提下,研究體育方面相關規律,具有「固有法則性」的一項研究。

夏商周時期是華夏由原始部落制度轉變為奴隸社會制度時期。

也是因為社會制度的轉變,有關於體育的形式也發生了轉變,從生產勞動脫離出來,與教育、軍事、禮樂、養生相結合的活動,從單一性向著多樣性、複雜化轉變。

本文將從夏商周的教育、軍事、禮樂、養生等方面探索體育在這段時間發展路線及表現形式。

01 夏商周體育運動在教育中的表現

奴隸制時期對於教育是比較重視的,除了文化方面外,體育運動也是重中之重。

他們以「文武兼備」為教育目的,《孟子·滕文公篇》曰:「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其中「序者,射也」就是教射箭。

射箭在古代教育體系中始終占據一席之地,哪怕後期由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制度,也沒有減輕這方面的占比。

在夏商周時期,通過射箭選拔人才是常有的事情,為此他們擁有著較為完備的規章制度。

而且相比起夏、商學校體育的單一,西周時期的體育教育就豐富多了,西周時期將學校教育所學,分為六藝,分別為「禮、樂、射、御、書、數」。

而樂、射、御都是學校體育教育。在奴隸社會,「樂」是服務於王權的工具,而「六藝」里的「樂」普遍是以抒發情感,陶冶情操為目的又或者做祭祀之用,算是每個學生都需要學會的。

了解了「射」「樂」,最後一個就是「御」了。說到「御」就不得不說夏商周軍事武裝力量。

夏商周時期的武裝力量主要以戰車為主,而能夠駕車的人只能是貴族成員,平民和奴隸是無法成為車兵的,由此才會在教育體系中加上「御」這一門課程。

可以說,學校體育教育從一定程度體現了奴隸制中森嚴的等級劃分。

他們所學的一切都是有著確切目標的,且都行之有效,而這也為後世教育內容提供了相對全面的幫助。後世也以「六藝」為標準,教導學子。

02 夏商周體育運動在軍事中的表現

戰爭永遠都是推動體育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為了更好地發展自身,提高軍事素養是必須做的事情。

鑑於夏商周處於奴隸制時期,軍事性中的體育活動也帶著這個時期的鮮明特色。比如車兵、田獵、象舞、跑步等。

(一)車兵

車兵作為夏商周的重要軍事力量,主要由貴族擔任,平民、奴隸是不配登上戰車的。

鄭箋說:「車兵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車兵需要經過一定的軍事訓練、掌握「御」的技術才可以。

同時,車兵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強弱的一種標準。《詩·魯頌·宮》:「公車千乘。」「乘」在這一里可以作為數量單位理解,大致意思為戰車千輛。

在當時,軍事實力強的國家又被稱為「千乘之國」,而國內的大家權貴又被稱為「百乘之家」。

而車兵的強弱也關乎國家存亡,較為典型的戰役當屬繻葛之戰、崤之戰、城濮之戰、艾陵之戰等。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也是以戰車、車兵為主要戰力。

(二)田獵

田獵,顧名思義就是狩獵的一種形式。不過夏商周時期將田獵歸為了一種軍事活動,旨在訓練士兵對於武器的使用和「御」的技術。

《禮記·月令》記載: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戎,斑馬政。」「五戎」即弓矢、殳、矛,戈、戟五種兵器;「馬政」即馭馬駕車技術。

周朝將田獵徹底制度化,劃分了四季田獵內容及要求。《左傳·隱公五年》載:「春嵬,夏苗、秋彌、冬狩,皆於農隙以講(武)事也。」

不同季節對于田獵有著不同需求,每一次田獵都可以當作是一種軍事演習。

這樣的軍演不僅提高了士兵的軍事素質,也豐富了士兵的訓練內容,對於國家軍事實力發展有著正向影響。

而田獵也是作為人才選拔的一種方式,想要從眾人中得到當權者的青睞,田獵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我們常在清宮題材的文藝作品裡常看到的「木蘭圍場」就屬於是田獵一種。

(三)象舞

象舞是模擬士兵進攻的一種舞蹈形式,算是軍事訓練的一種。

《尚書·牧誓》記載了周武王練兵的情況,「六步七步,乃止齊焉」,要求軍隊步伐一致,攻防統一,跟現代軍事訓練中的「正步訓練」極其相似,都是訓練士兵的一種形式。

最開始的象舞作為進攻方式只在軍隊自行使用,隨著商朝的覆滅,將其改編成舞蹈,推廣開來,後加入了學校教育之中。

(四)跑步

跑步一直都是軍事訓練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對於士兵的耐力是非常大的挑戰。

在冷兵器作戰的古代更是考察士兵的標準,在大型戰爭中,行軍速度對戰局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孫子兵法》就非常強調「兵貴神速」這一主張。

但是這個概念對於以戰車為主的夏商周時期並不是特別重要。

夏商周時期對於跑步的要求是因為兵種的特別需求,都知道夏商周時期以戰車為主。

而戰車除了車兵以外都會配備一定數量的步卒,這些步卒拱衛著戰車跟著戰車行進,而位於戰車之前的步卒又被稱為「先馬走」。

「車馬走」往往需要很強的奔跑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行軍途中被後面的戰車誤傷。因此,奔跑成為了訓練士兵的重要內容。

03 夏商周體育運動在禮樂中的表現

樂舞自原始社會就存在,最開始是為了祭祀天地而產生的娛樂活動。奴隸社會的誕生,在此基礎上成為了歌頌當權者的一種形式,成為了傳播王權思想的一種工具。

商朝和周朝都有著歌頌功勳的舞蹈,商朝《大濩(hù)》是讚頌開國功勳的樂舞,而周朝的《大武》則是讚頌武王伐紂成功的樂舞。

兩者發展到最後都成為了祭祀先祖的國樂。

除了這些大型歌舞外,還是屬於貴族子弟的「文舞」,「文舞」不具備政治意義,娛樂意義較高。普遍是祭祀社稷、宗廟、山川等方面的舞蹈。

在娛樂活動匱乏的古代,樂舞可以說是一種全民活動。樂舞的傳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奴隸主的統治,此外還能起到健身作用。

在禮樂之中,禮射也作為一種競技娛樂活動備受歡迎。

古代禮射分為四種,「大射」,「賓射」,「燕射」,「鄉射」而對於在射箭比賽中拔得頭籌的人,會受到全場歡呼,並配以歌舞。

可以說,射箭比賽是最早體育競技活動,其參賽形式跟現代競技體育相差不大。

04 夏商周體育運動中的養生思想

沒有什麼比古人更懂得養生的重要性,在夏商周時期,人的平均壽命維持在20歲左右,因而對於怎麼樣活得更長久就是貴族階級所要追尋的。

《周易》作為曠古奇書,誕生於周。從該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夏商周時期中對於健康長壽有著自己的標準,也表達了該時期對於養生的思考。

《周易》主張遵循天地規則,認為人的行為需要遵守客觀事物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觀點。

因此在體育健身、養生的過程中,不可暴飲暴食、大喜大悲,喜怒過甚,遵守「唾不及遠,行不疾步,耳不頻聽,目不久視,坐不至久,臥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的行為標準,建立合理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勞逸結合才是他們的養生之道。

參考文獻

[1] 王斌, 駱莉莉.《周易》的適時守中觀與體育健身養生[J].體育文化導刊, 2007(2):2.

[2] 趙艷. 中國體育史學發展歷程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