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改名,難改命

品牌話題 發佈 2023-01-30T11:11:18.779732+00:00

打開手機軟體商城,以「真快樂」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已經沒有同名軟體,除去置頂的廣告位,檢索出來的第一個結果是國美。查看版本歷史記錄可以發現,從9.0.0版本開始,真快樂就正式更名為了國美。兜兜轉轉約兩年時間,一切似乎又回到原點。

打開手機軟體商城,以「真快樂」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已經沒有同名軟體,除去置頂的廣告位,檢索出來的第一個結果是國美。

查看版本歷史記錄可以發現,從9.0.0版本開始,真快樂就正式更名為了國美。

兜兜轉轉約兩年時間,一切似乎又回到原點。

01

2021年初,不少網友發現自己的手機上赫然出現了一個紫色背景、名為「真快樂」的APP。

點開之後才知道,原來國美APP改名字了。

真快樂。

彼時國美快不快樂品牌君不清楚,反正部分消費者貌似是不太快樂,完全陌生的品牌名字打了大家一個措手不及,很多人都難以理解國美為啥要策劃這波堪稱「大刀闊斧」的改革。

包括品牌君。

品牌名字是品牌重要的文化軟性資產。消費者最初了解到一個品牌,通常就是從名字開始。

以這個角度來說,名字代表著認知度、認可度,代表著品牌的一切。

名字對企業來說既是打開用戶心扉的敲門磚也是夯實品牌力的重要載體,有著非比尋常的價值和意義。

正因如此,品牌對待名字時顯得謹慎尤其。

我們總能刷到有企業花高價請人為自己更新VI、結果「改了像沒改一樣」的話題,這時候很多人都會嘲笑這些品牌是「大冤種」。

可實際上,logo也好名字也罷,每次都只是微調,通常並非設計師偷懶,而是品牌不敢也不願意大改。

你有見過哪個國際大牌在火了之後改名字嗎?

品牌君印象里幾乎是沒有的。

理由很簡單,但凡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每年都會花大量的營銷資金去在消費者面前刷存在感、維持「品牌名字」的熱度。

一旦改名,就意味著此前的付出基本打水漂。

鮮少有品牌願意這麼做。

這也是國美APP更名為真快樂APP時,人們感到費解的原因所在。

02

1987年,國美在北京珠市口大街開設出首家門店;1993年,國美將北京所有門店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開始品牌化經營;2004年,國美電器在香港成功上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到2021年6月,國美線下實體門店數量已經超過3800家,遍布全國500餘座大小城市。

很長一段時間裡,靠著越開越多的門店、越積越多的會員,國美的前進道路走得順暢而堅定。

可是後來伴隨線上電商的快速崛起,國美風光不再。國美零售2020年中期業績顯示,報告期內其實現營收190.75億元,同比下降44.44%,歸母淨利虧損26.23億元,銷售成本達到173.62億元,占到整體銷售收入的91.02。

相信不用品牌君多說,大家也能看出來,這樣的數據於一個企業來說有多「不健康」。

品牌君猜想,國美之所以會在2021年初不惜冒著風險也要更改APP名字,是希望「真快樂」能幫助其打入年輕消費圈層、和新一代的消費者玩到一起,進而在競爭激烈的網際網路電商江湖中占得一席之地。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思路倒是沒錯,不過怎麼說呢,品牌君感覺國美稍微有些「用力過猛」,像一位不太有網感的人拿著個過時的梗四處傳播,自覺有趣、實則乏味。

從把名字改回國美來看,「真快樂」似乎最終也沒能讓國美真的快樂起來。

03

那麼——國美變回國美之後,能快樂起來嗎?

個人認為,想要單靠改名字改變命運挺難的。

名字在品牌資產中是很特別的一個組成部分,如前文所說,它於企業而言有著難以替代的重要價值,可同時多數情況下它又僅是錦上添花的存在,難以起到雪中送炭作用。

意思是,如果一個企業本身正在健康地發展著,那麼擁有一個好名字可以幫助它夯實品牌力、進一步獲得競爭優勢。可如若一個企業本身的發展就存在問題,光是進行名字的更改恐怕很難扭轉整體態勢。

所以要是國美未來想要繼續往上邁進,只改APP名字是遠遠不夠的。

最重要的是,它得建立起自己獨特的、不易被同行取代的競爭優勢,可以是產品優勢、可以是渠道優勢,甚至可以是營銷優勢。

有競爭壁壘的品牌,才能真快樂。

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