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由行第9天,行走紀伊半島,參觀伊勢神宮

拆車坊 發佈 2023-01-31T11:27:25.819725+00:00

但是,我捨近求遠,用了2天,圍著紀伊半島兜了一圈兒——從奈良出發,往東經伊賀、龜山,到伊勢,再沿海岸線,經過新宮、御坊、和歌山,這才來到大阪。

從奈良直接去大阪的話,直線距離26公里,沒多遠。但是,我捨近求遠,用了2天,圍著紀伊半島兜了一圈兒——從奈良出發,往東經伊賀、龜山,到伊勢,再沿海岸線,經過新宮、御坊、和歌山,這才來到大阪。日本的半島有很多,留下深刻印象的有3個,東京附近的三浦半島和伊豆半島,以及這個紀伊半島。秦始皇時代的徐福,據說就是在這裡登陸的。

  很早起床,先去泡溫泉,然後吃早餐。時間不充裕,必須爭分奪秒——此次是單人旅行,如果與家人們一起,她們絕不容忍我這樣馬不停蹄地看古蹟,而是必須找一家舒適的溫泉旅館,慢吞吞地吃、喝、玩、樂。當然,度假旅遊我也很喜愛,只是該學習時,一定要拿出時間學習。

  這次旅行,就是為了學習。在學校圖書館裡,與日本有關的書,我基本都翻了翻,其中有本《擁抱戰敗》,印象最深。毫無疑問,日本人很善於總結自己、發現自己、尋找榜樣、虛心求教。他們最早拜中國為師,後來又拜荷蘭為師,當洋人靠著堅船利炮來到家門口時,他們沒有委屈抱怨,而是尋找差距,探索進步的辦法,結果,僅用30年,就打敗兩個大國,與列強平起平坐。二戰後,在一片廢墟中,他們用了20年,再次創造奇蹟,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是奧林匹克首次走進亞洲,也是日本康復的標識——這麼說也許有人不服氣。但我覺得,一個人如果永遠生活在仇恨中,難免精神失常,國家也是如此。包袱不丟,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

  國家進步的速度,與國民素質密切相關。德國在200年前,還是一盤散沙,當幾十個邦國聯合在一起,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兒是普及教育,甚至把皇宮改為大學。日本同樣是在明治維新時期,普及了小學教育,軍隊中的士兵素質,明顯高於我國。這個優勢在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中,有著明顯的體現。其實,這種事兒在咱們自己的部隊中,也有實例。比如,抗戰後期,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的戰果及敵我傷亡比例,相差懸殊。駐印軍以少勝多,2個軍就收復了緬北,重創日軍第18師團,敵我傷亡比例大致為3:1;遠征軍以6個軍壓向日軍第56師團,敵我傷亡比例大致為1:3。其中的騰衝戰役,2個軍圍著2600多日軍,打了51天,以陣亡8440人為代價,收復騰衝。與此同時的松山戰場,2萬人圍著1300個日軍,打了95天才全殲,自身陣亡7700多人。

  在遠征軍的美國教官回憶,中國士兵文化程度太低,很難掌握先進器材的正確使用方式,以至於配發到基層連隊的電台,基本沒起什麼作用,53軍榴彈炮營的12門榴彈炮,有9門因為維護不當而無法參加戰鬥。相比之下,由年輕學生組成的中國駐印軍,兵員文化程度高,掌握先進武器的速度很快,因而戰果輝煌。

  有人可能會說,那都是過去的事兒了。我看未必。就拿手機來說,它有極大的優勢,但依賴過重的話,恐怕也有副作用。比如某著名汽車網站,用手機看和用電腦看,內容差異極大,如今手機推送特別厲害,日子久了,難免會目光狹隘,就如同當年袁世凱看的那份《順天時報》。順便說一句,在日本旅行時我注意到,火車和地鐵上,有不少人埋頭看書。據說,日本人均年閱讀書籍40本,我國是0.7本。

  早餐後,回房間拿行李,下樓,經過大堂時把鑰匙擱在前台,進站上車——包括日本在內,有不少國家沒有退房這一說。入住時出示證件,支付房費,走時把鑰匙交還就可以離開,沒有查房、退押金等一系列的瑣碎事兒,令人倍感輕鬆,愉快。孤獨星球出版的《日本》一書中說,日本以現金為主,信用卡並不是很方便。這次來看,此說法恐怕已經過時,多數旅館都可以使用信用卡,並不一定非得用現金。

  出發前2天,我在中國銀行兌換了30萬日元,由於多數情況下都用信用卡,剩了許多。此外還剩下一大堆硬幣——日本硬幣的使用非常普遍,分為1、5、10、50、100、500元六種,用得最多的,是50和100元兩種。順便說一句,日元紙幣上的三位人物,是不同領域的學者,不是政客。

  進站後,看到顯示屏顯示1號月台的車,是前往龜山的,這正是我要去的方向,距發車還有1分鐘,於是,快跑幾步,剛進車廂,車門就關閉了。開車後發現方向不對,坐了一站趕緊下車,往回坐。幸虧日本火車的密度猶如我國地鐵,否則這一上午就全廢了。估計是看到還剩1分鐘,慌不擇路,走錯了月台。

  回到奈良站,又鬧了個笑話。我想去伊勢,從地圖上看,奈良與伊勢之間,鐵路線分成2段,奈良到龜山屬於關西本線,龜山往伊勢方向是紀勢本線,由此判斷,我必須在龜山轉車。不一會兒,前往龜山方向的車來了,可車廂上寫著到木津,又等,第二趟還是到木津,感覺不對勁兒,查看列車時刻表,發現後續數趟列車,都是到木津的。這才知道自己犯傻了,趕緊上車走人。

  10多分鐘到了木津,下車,對面停著一趟列車,過去一看,果然是到龜山的。以後幾天,類似情況遇到好幾次,都是這邊下車,對面上車,接著走。到站與發車,銜接得很好,不會浪費時間。

  木津到龜山的火車只有1節,最前面是司機開車,座位是猶如地鐵車廂那樣的豎排座,很不舒服。中途過了一個叫加茂的站之後,駛入山區,先是沿著一條叫木津川的河走,後來又改成拓置川。日語裡的「川」,大概就是河的意思。這段路直線距離約60公里,車速較慢,大概用了2個小時,中途經過笠置、大河原、島原、上野、加太等車站,沿途看到不少山野公園,偶爾有些登山裝扮的歐洲遊客上下車。

  到了龜山站,換乘。龜山到伊勢的直線距離約50公里,但鐵路線並不是一條,龜山到「多氣」(不是這個字,只是近似而已)是紀勢本線,從「多氣」到伊勢是參宮線,參宮線的終點是鳥羽,距伊勢沒多遠。伊勢屬於三重縣,因為伊勢神宮聞名,神宮裡供奉著天照大神,是日本最古老的祭祀場所,其重要性對於日本人來說,可想而之。

  就這樣,換乘2次之後,終於抵達伊勢。車站對面400米的地方,是伊勢神宮的外宮,伊勢神宮還有3.8公里的距離,有直達的公交車。

  上篇遊記曾記錄,日本有8位女天皇,其中,那位開創了平安時代的女天皇,下令讓一位文官寫歷史,這個文官只用了3個月,就寫出一本《古事記》,書中記載著從天照大神到推古天皇(日本第一位女天皇)的歷史,書中基本都是民間故事。正式的歷史書,是隨後誕生的《日本書紀》,但書中記載日本起源,與《古事記》差異不大。有意思的是,這兩本書都是用漢字寫的,如果中學時文言文學得不錯,就能看懂。

  日本人認為,天照大神是天皇的始祖,關於這位神,在《古事記》中被認定是個女神。眾所周之,日本是個男權社會,女性地位不高,但民族的始祖是女神,估計有2個可能,其一是許多民族的起源,基本都是母系氏族社會流傳下來的故事,比如,清朝統治者愛新覺羅,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布庫里雍順,是一個仙女吞下紅果後生出來的,爸爸是誰不知道——知其母不知其父,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會特徵。其二,下令寫這本書的是個女皇,作者諂媚而已。

  日本有三大神器,第一個是玉,在東京皇居里;第二個是劍,在名古屋的熱田神宮裡;第三個是鏡子,在伊勢神宮裡。當然,這三大神器從不對外展示。

  伊勢神宮位於山間,進門後有條河,叫五十鈴川。整個神宮環境有種強烈的幽深感,一路上各種建築不少,其中有一座叫神樂殿。但是,到了神宮參拜處,建築看上去卻很簡單,規模也不大,透著一種古樸感與神秘感。當然,與所有神社一樣,最核心的殿宇是本殿,不對外開放。此外,聽說這座神宮每隔20年就要重建一次,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

  來到一個台階處,上面的鳥居過後,是神宮參拜處。參拜處地方不大,構造也比較簡單。

  參觀之後,回到宮門前,此處的公交站有前往伊勢火車站、鳥羽和名古屋的班車。還有一點兒富裕時間,決定順便看看夫妻岩,於是上了前往鳥羽的車,走了大約10公里,在夫妻岩下車——所謂夫妻岩,是海邊的兩塊岩石,也許是為了表示夫妻恩愛,攜手到老,還用繩子將它們相連,大岩石上還有個鳥居。遺憾的是,此時相機沒電了,只能用手機隨便拍了幾張。

  看過夫妻岩,往西走,前面有個叫二見浦的村落,沿著海邊有許多餐館,再往裡還有一些旅館,看來到夫妻岩的遊客不少。按著導航儀的指引,走了大約1.5公里,來到二見浦車站。進站後不一會兒,火車來,乘車行走20公里回到「多氣」站,隨即轉乘前往新宮的列車,繼續行駛大約140多公里,晚上10點抵達新宮。

  在伊勢神宮候車時,利用遊客中心的Wi-Fi信號,上網預定了新宮的住宿,所以,抵達新宮雖然很晚,但下火車後走了幾分鐘,就來到旅館,迅速入住了。每次單人旅遊時,我都是在下午或黃昏,能夠確定今晚抵達何處時,上網在BOOKING里,預定了旅館。網絡預定非常便利,只需要幾分鐘就能搞定,但如果旅遊旺季,可能遇到客滿的情況,如果這樣,就得多看幾家,好在BOOKING、攜程等網站,提供的選擇很多。其中,自打攜程誕生後不久,我就開始用它訂房,已經用了20多年,感覺它的服務好,值得信任。

  入住後,忽然想起還沒吃晚飯。幾個小時前,在夫妻岩附近看到數家餐館,但怕錯過火車,就直接去了火車站,本打算利用等車時吃點東西,可剛到車站,就來了一趟車。在「多氣」站換車時,這邊剛下車,對面就來車了,基本沒耽擱。在日本旅遊,您會覺得它的交通實在太先進了,車次多得有些不可思議,在國內養成的提前買票、提前到站等習慣,在這兒是多餘的。想走就直奔火車站,保證一會兒就有車,連喝杯咖啡的時間都沒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