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養老見聞:一道強調收益率和流動性的選擇題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佈 2023-01-31T18:15:09.560773+00:00

個人養老金制度在2022年末落地推出,成為了金融及資本市場關注的重頭項目。2023年1月18日,人社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近2000萬人,總繳費142億元。先期的數據表現開了個好頭。

個人養老金制度在2022年末落地推出,成為了金融及資本市場關注的重頭項目。

2023年1月18日,人社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近2000萬人,總繳費142億元。

先期的數據表現開了個好頭。

春節回鄉期間,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廣泛走訪調研,就個人養老金帳戶的話題與投資者進行交流。我們試圖從一線訪談中,了解個人養老金帳戶這項在資本市場中備受關注的大項目,在實踐層面的具體情況。

相關信息來自記者對浙江紹興部分樣本調研,並不一定代表浙江或整個紹興區域的趨勢規律。

從結論來說,對於面向廣大普通老百姓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想要在浙江部分經商氛圍濃厚的地區普及推廣,可能並不十分容易。

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少浙江普通民眾對於資金的投資收益和流動性,可能有著超過全國大多數地區的要求。而目前已推出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在收益和流動性上,則對有經商氛圍的地區群體來說,尚欠缺一定吸引力。

養老產品的收益率競爭力

如果以1978年改革開放為始計算,作為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的起點,到2023年,也不過45年。

這45年間,隨著整個國家經濟規模的變化和政策、產業的調整,浙江省的民企也在不斷變化著。

儘管浙江省一直是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大省」,但不同城市、不同縣區甚至不同鄉鎮,在上市企業的擁有數量和企業所在的產業結構方面,一直都在動態變化。

例如2000年左右,浙江的一個小鎮可以同時有數家公司共赴港股、A股上市,造就一系列能登上胡潤榜的富豪;而20多年後的今天,曾經上市的各家企業,不乏出現退市或者股價長期徘徊在低位的公司。

對於這些民企來說,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可能只是一串價格數字。但反映到現實中,則是以這家公司為核心的產業鏈上運作的大大小小的公司以及在這些公司法人主體中工作的個人,另外還有衍生出來的一些金融模式,也在隨著這些民企的起落而發生變化。

其中一項,就是這些民營企業與城鄉居民之間的金融互動模式。

例如,一些鄉鎮企業會通過特定融資渠道,向一定條件範圍內的城鄉居民進行融資,再投向想要從事的具體實業項目。這其中,借貸成本(利息)則與這家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當下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背景緊密相關。

「很多年以前我們這兒的集體企業融資能給到的年化利息有20%,後來慢慢降下來了,從十幾個點、到十個點左右,再到現在,大概是5%-6%的年化利息。」自己做生意的小劉稱。

如果站在宏觀經濟的視角,過去幾年,國內的經濟處於底部區域,中小企業艱苦度日,而即使這一背景下,部分「一年期」投資渠道仍然能獲得5%-6%的固定收益,這意味著,當實體經濟開始復甦,上述投資渠道給出的利息可能會更高。

另一方面,浙江的民間借貸發達,早已是金融市場公開的秘密。

小劉介紹:「目前我們這裡民間借貸的利率在8%左右。基本都是親戚朋友之間借錢,如果錢是拿去做生意的話,是要支付利息的。雖然這兩年大家生意都不好做,但基本就是這個水平。」

在過去幾年國內經濟不斷承壓,企業發展困難的背景下,民間借貸渠道的收益仍然能夠達到5%-8%的區間。

僅就收益率而言,這樣的數字,幾乎是「碾壓」了銀行定期存款的利息。

而對比2022年公募基金產品(資本市場)的收益率,也是完勝——2022年,全市場中長期純債型公募基金產品收益中位數為2.47%,短期純債型公募產品收益中位數為1.74%,中證轉債指數收益為-10.02%,全市場普通股票型公募基金產品收益中位數為-10.62%。

誠然,過去幾年不少浙江民企因為連環擔保、借貸,出現連環爆雷、違約,民間借貸有著「本金全無」的天然高風險。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錢款出借對象往往是親友或長期共處的鄉鄰,亦天然有種「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心理親近感。

「做生意嘛,有賺有賠,不可能一直掙錢。」小劉稱。

這意味著,一個典型的浙江生意人,對風險可能有相對比較高的容忍,關注重點也就更容易傾向收益端。

對於小劉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公募產品,三方支付渠道如餘額寶和零錢通上的產品,並沒有多少吸引力。

「餘額寶的話,基本就是有閒錢就放進去,也是固定利息,但不多,我也不知道下面(指代底層資產)是什麼,反正就是當另一個銀行卡一樣用。這些錢是不做投資的。」小劉稱。

在小劉看來,餘額寶、零錢通底層的貨幣基金,根本算不上投資。

如今再多一個個人養老金帳戶,小劉了解了大概的收益率情況,便表示興趣不大。

我們向小劉介紹了某家公募基金目前發行的幾隻養老FOF產品的情況,並向其介紹了該公募基金所有FOF產品策略。

「你說的這個個人養老金帳戶的產品收益太低了,不到6%,而且還不能每年保證。我這錢還一直都拿不出來,不太會去投的。錢借出去肯定要拿回來的呀。」小劉稱。

小劉認為,相關產品既沒辦法保證固定收益,又要鎖定很久,對自己來說,一點都不划算。萬一以後碰到好的生意機會,急需用錢呢?

顯然,對於機構而言,如何在投教過程中體現出養老金產品的特有優勢,還任重道遠。

養老產品的流動性

「流動性」——是我們的訪談對象談及資金如何使用的時候,最強調的一個內容。

小劉對於投資、對於個人養老,核心觀念是「投資當下」。「當然也會防患未來,但確實有點久遠,主要還是在當下不停尋找好的投資機會,這個更重要吧。」小劉稱。

在民企工作的小趙,擁有相較小劉更高的研究生學歷。自己雖然沒有做生意,但也對資金的流動性高度關注。

「個人養老金帳戶,好像在新聞里看到過,但沒有過多了解過,身邊也沒什麼人談起。」小趙說。

「我們對流動性還是很看重的。萬一碰到好的機會,說不定我自己也要去做做生意。你提到這個產品有一定的避稅效果,但其實我收入也沒有到那麼高,每年能省下的稅費應該也沒有多少錢。但你說要把錢放進個人養老帳戶里,退休之後才取出來,對我來說還是太久了。你看這些年企業大起大落,借錢利率變化也很大,投資的路子很多,每個階段環境都不一樣的,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小趙說,雖然每個月往帳戶裡面可能就投一千,但在他看來,沒有太大動力去做這件事,可能慢慢就忘了。

對於80、90後這一代人來說,等到退休,還需要二三十年。

但20年,發生的變數太多。尤其成長在民企氛圍中,對時代的體驗感可能會更為強烈。也許未來20年遍布機會,抓住機會就能夠走上人生快車道;但走錯一步,卻又能讓一家港股公司從上市到退市,曾經熱鬧的廠房到今日變為荒地。

對於民企繁多的地區,這種抓住機會逆襲或者走錯一步從高光到敗退的故事,不僅局限於時常出現在網絡話題中心的網際網路大佬,同樣是中小企業遍布的沿海居民,在茶餘飯後日常聽到的鄰家故事——故事的主角,可能是你的鄰居、你的同學、某次吃過飯的一面之交的朋友。

某種程度上這代表著,成長於民企不斷創業氛圍中的人們,永遠懷有暴富和逆襲的希望——但希望需要流動的資金點燃。

居民資金實際上天然有增加流動性的需求,這是曾經的P2P賴以生存的本質基礎。從監管到金融機構,一直在做的,亦是在構建一個更好的系統和框架,以讓居民財富更好地加入到資金流動循環中。

但對於我們本次的訪談對象來說,由於成長於經商氛圍濃厚的地區,對資金的流動性有天然的高要求,同時,身邊也有更多的投資路徑和產品,這些產品提供的固定收益甚至要高於銀行、基金等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產品,這樣的背景下,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

不過,仍然要強調的是,本次回鄉訪談樣本存在較大特殊性——即,對於更多的全國其他地區居民來說,可供居民投資的渠道和產品種類並不十分充分。而如果整個區域的經商氛圍不強,居民對投資風險、資金流動性等內容則並不敏感,他們可能有更高的資金安全需求,這是個人養老金能夠為其帶來的。

另一方面,與民間借貸有關的理財選擇,也有其天然的高風險屬性,對於身處其中的投資者而言,穩健的養老金產品更應該作為其資產配置、對沖未知風險的重要一環,如何讓這類人群接受這樣的認知,同樣是未來機構投教的重點。

誰在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帳戶?

但並不是所有的親友都對個人養老金表現出缺乏興趣,仍有一部分人已經開戶且投入了資金。

老張已經臨近退休,此前在事業單位工作。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後不久,就進行了開戶和投資。

對於老張來說,除了應對突發性疾病,目前想不到有什麼特別需要用錢的事情。每個月投一些錢進帳戶,到了退休恢復流動性也就是幾年的事,談不上「滄海桑田」。

「到了這個年紀和年輕人想法不太一樣,沒太多要用錢的地方,也不一定非得去找特別好的機會掙錢。這是國家在推的政策,又不是要我們拿很多錢出來幹嘛,站在這個層面,肯定也要響應支持一下的。」老張說。

此外,規模以上的企業主,是另一股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的浙江力量。

小李的近親是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小陳父親的企業總資產在數億以上,二人都表示全家及近親都已經開了個人養老金帳戶。

在民企經濟發達的浙江,規模以上的企業主對政策都十分敏感,對於一些不涉及需要重新衡量企業效益的政策,往往都會快速做出反饋,例如個人養老金。

「開了呀,我們全家都開帳戶了,親戚也都開了,年後會鼓勵公司一些管理人員開,公司會計有專門負責這個事情的。」小陳說。

支持國家政策,是小李和小陳共同的反饋。對於這樣的規模以上企業來說,企業的起步與成長,都離不開特定時間節點政府開闢方向為其帶來機會。因此在後續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支持政府在推進的政策,成為了一種互動方式。

2023年,也必將是個人養老金產品銷售渠道們發力的一年。

目前,包括23家銀行、11家理財公司、14家證券公司、7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和6家保險公司在內的機構,都能辦個人養老金業務。

「有些銀行已經下發針對個人養老金業務的KPI了,我們銀行暫時還沒有,估計2023年也會陸續有KPI吧。我自己還沒開,等今年後面開了一起算在KPI里吧。」在銀行工作的小錢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關鍵字: